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561章 一抔忠骨换升平,钟楼残照泣英魂。

卷首语

《大吴史?兵志》载:"德佑十四年八月十三至十六日,定西侯蒋贵率京营三万,宣府总兵谢渊领边军一万,合兵破大同卫。与北元左贤王部血战三日,巷战每日接刃数十合,凡克十字街、钟楼等巷战隘口二十七处,斩敌万三千余,俘其将五人,吴兵折损四千二百有奇。帝萧桓驻跸紫荆关,日发三诏督战,玄夜卫百户周显部斩怯战千户赵忠、李进二人以徇,尸悬营门三日。"

《九边志?战事考》补:"京营初至时,与边军不相统属。蒋贵持 ' 京营勘合 '(元兴帝定制,京营节制边军需持此勘合,见《军器考》)欲夺谢渊兵权,渊以 ' 边地秘道密布,非久戍者不能知 ' 拒之,相持半日。北元乘隙遣镇刑司旧吏王迁(原大同卫镇抚司典吏,李谟案漏网者)为导,自三号秘道袭破西城门,焚粮车百二十辆,边军饿死者十七人。后帝遣中使李德全传口谕 ' 谢渊主战事,蒋贵掌粮饷,违令者以军法论 ',两军始合势。"

紫塞风饕卷旆旌,援兵四万破坚城。

街砖叠血成红海,尸积盈尺;

甲霜透骨映残星,刃缺犹鸣。

三日鏖战刀皆缺,寸土必争;

一朝光复泪犹迸,百感交集。

莫夸胜绩归京营,谁记巷战肝脑涂;

一抔忠骨换升平,钟楼残照泣英魂。

紫塞的风像无数把小刀子,卷着沙砾抽打在残破的旆旌上。那面 “京营” 大旗早已被箭射得千疮百孔,红绸旗面在风中抖得像片将落的残叶,旗角扫过城楼上的箭孔,带起的冰碴子落在谢渊的甲胄上,叮当作响。他勒住马缰,望着城下潮水般涌来的援军,四万铁骑踏起的烟尘遮天蔽日,马蹄声震得冻土都在发颤,像擂响了催命的鼓。

“破城!” 先锋官的嘶吼劈碎寒风。攻城锤撞在城门上的巨响里,混着北元兵的惨叫,谢渊看见第一面明军军旗从豁口处探出来,旗手的胳膊被箭贯穿,却仍死死攥着旗杆,血顺着旗面往下淌,在 “明” 字上晕开暗红的纹。他突然想起三天前,岳峰就是在这里最后一次拍他的肩膀,说 “等你援军到,这城还姓大明”,当时将军的指节冻得发红,甲胄上的霜花沾在谢渊手背上,凉得像冰。

街巷里的血已经冻成了暗红的冰,踩上去咯吱作响。京营士兵踩着尸堆往前冲,靴底碾过断裂的兵器和脑浆,在结冰的血面上打滑。最窄的那条巷子里,尸体堆得快有半人高,明军和北元兵的尸身交缠在一起,有的还保持着互搏的姿势 —— 一个明军小兵的刀刺穿了敌军的咽喉,对方的弯刀也劈进了他的胸膛,两人的眼睛都圆睁着,像是在较劲谁也不肯先闭眼。

谢渊的马突然惊了,前蹄腾空而起。他低头看见马腹下的砖缝里,嵌着半块明军的甲片,甲片上的 “岳” 字被血渍糊住,却依旧能摸出深刻的刻痕。再往前,街角的尸堆上插着杆断矛,矛尖挑着个北元百夫长的头颅,矛杆上缠着件残破的战袍,衣角绣着的山河图被血浸透,只剩下个模糊的轮廓,像幅哭花了的画。

甲胄上的寒霜在残星下泛着冷光。谢渊伸手抹了把脸,掌心沾着的血结成了冰碴,混着睫毛上的霜花,刺得眼睛生疼。他看见个老兵正用断刀撬开敌军的嘴,从牙缝里抠出半块明军的军旗碎片,那碎片上还留着牙印,显然是被北元兵咬碎的。老兵把碎片揣进怀里,对着尸堆磕了三个头,额头撞在结冰的血地上,发出闷响。

刀刃的缺口在火把下闪着锯齿状的光。有个京营士兵举着缺了角的刀,刀尖还挂着块敌军的皮肉,他的胳膊被砍得露出了骨头,却仍在嘶吼着往前冲,直到被流矢射中咽喉,倒下时刀还死死嵌在旁边的墙缝里,刀柄上的红绸在风里抖,像条淌血的舌头。谢渊数着那些缺刃的刀,插在墙里的、扔在尸堆上的、攥在死者手里的,每一把都像是在诉说三天来的寸土必争。

光复的号角响起时,谢渊正在钟楼底下。一个幸存的小兵抱着他的腿哭,说岳将军最后就靠在这里,身中七箭还在指挥巷战,最后被北元的乱刀砍倒,倒下时还在喊 “守住钟楼”。小兵的指甲缝里嵌着干涸的血,是从岳峰的甲胄上抠下来的,他说 “将军的甲片都被砍飞了,可手里还攥着半截断矛”。

泪珠子砸在结冰的血地上,碎成细小的冰晶。谢渊看见百姓们从躲藏的地窖里钻出来,捧着破碗往士兵嘴里喂热水,有个瞎眼的老妪摸着尸堆上的手骨,突然哭出声 —— 那手的小指缺了半节,是她参军的儿子,去年临走时说 “娘,我回来给你剜鸡眼”。更多的人开始自发敛尸,用门板抬,用草席裹,把那些保持着托举、挥刀、嘶吼姿势的尸体,一排排摆放在街心。

“京营大捷喽!” 有个不知趣的小校在马上欢呼,话音未落就被谢渊的眼神钉在原地。谢渊指着巷战最烈的那条街,那里的砖缝里嵌满了碎骨,墙面上的血手印层层叠叠,像无数只伸着的手:“你去数数,这街上有多少京营的尸?” 小校的脸瞬间白了,嗫嚅着说不出话,谢渊却突然笑了,笑声里裹着泪,“他们只记京营破城,谁记得这些巷战里肝脑涂地的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夕阳把钟楼的影子拉得很长,残照落在尸堆上,给那些僵硬的躯体镀上了层金红的光。谢渊摘下头盔,对着尸堆深深鞠躬,看见最前排的尸体里,有个士兵的手骨还保持着托举的姿势,指缝里夹着块城砖,砖上 “忠” 字的刻痕里,嵌着细小的骨渣。百姓们开始往尸堆上撒纸钱,纸灰在风里打着旋,像无数只白色的蝴蝶,绕着钟楼飞了一圈又一圈。

三日后,收敛的忠骨堆成了三座小山。谢渊亲手为无名碑培土,碑石上没刻一个字,只凿了道深深的痕,像道未愈合的伤口。有个老兵在碑前烧着缺刃的刀,火苗舔着锈迹斑斑的刀刃,发出噼啪的响,他说 “这些刀都认主,得让它们陪着弟兄们”。风过时,钟楼的铜铃突然响了,声音嘶哑得像哭,惊得碑前的烛火跳了跳,映得那道刻痕红得像血。

后来,有人在钟楼的夹层里发现了岳峰的佩刀,刀鞘上的蟠螭纹被砍得模糊,却依旧能拔出锋利的刃。每当夕阳西下,刀刃就会映出残照里的街巷,那些早已被清理干净的血痕、尸堆、断矛,仿佛又在光影里重现,像群不肯离去的英魂,守着这用忠骨换来的升平,也守着这紫塞永不磨灭的记忆。

八月十三,巳时的日头已像块烧红的烙铁,烤得大同卫外城的黄土冒烟。京营前锋的马蹄扬起的尘雾里,混着股焦臭的腥气 —— 十字街口的空地上,北元兵正将成摞的吴人尸体往火堆里扔,黑袍身影在烈焰中晃动,像群跳丧的鬼。蒋贵勒马立在土坡上,鎏金马鞍被晒得发烫,掌心的汗顺着缰绳往下淌,在栗色马的鬃毛上晕开深色的痕。

他眯眼望着街口那面狼旗,灰扑扑的旗面在浓烟里忽明忽暗,旗杆根部缠着圈发黑的人发。指节捏得发白,甲片碰撞的脆响里,混着身后京营士兵甲胄的轻响 —— 那些京师子弟穿的新造鱼鳞甲,甲片边缘闪着冷光,连系带都是簇新的红绸,与远处谢渊部那些甲胄带伤的边军形成刺目的对比。边军的甲片上多有箭孔刀痕,有的还嵌着半截箭头,像些狰狞的伤疤。

“谢总兵为何按兵不动?” 蒋贵的声音劈碎热浪,传讯兵的甲胄反射着日光,晃得他眼睛发疼。昨夜萧桓的口谕还在袖中发烫,明黄绫子上 “两军协同,共复大同” 的字迹墨迹未干,可谢渊只让五千边军守在外围的断墙后,连弓都没张满。传讯兵单膝跪地,甲胄磕在碎石上的声响格外刺耳:“谢将军说,内城地道纵横,玄夜卫的探马还没传回消息。”

蒋贵嗤笑一声,唾沫星子溅在身前的土坡上。他扭头对副将马坤道:“听见了?边将就是打惯了守成仗,骨子里的畏缩!” 说话时,他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虎头符 —— 那是魏王旧部才有的信物,李谟案牵连出的名单里,京营将官占了近三成,他若不抢下这头功,迟早要被卷进去。“擂鼓!给我攻!”

牛皮战鼓的轰鸣震得地皮发颤,京营士兵举着盾牌往前冲,新甲在阳光下连成片银浪。可刚到内城吊桥,箭楼里就泼下箭雨,北元兵的狼牙箭穿透盾牌的脆响此起彼伏,像无数根针在扎。巳时末,第一波攻势退下来,三百具尸体横在护城河沿,新造的鱼鳞甲被箭射得像筛子,红绸系带浸在血里,飘得像些断了线的风筝。

蒋贵正扯着缰绳来回踱步,谢渊的信使突然从箭壶里抽出张卷着的麻纸。展开时,一股霉味混着血腥气扑面而来 —— 那是张秘道图,七处红点用朱砂标得醒目,旁边批注的小字墨迹发洇:“镇刑司所修,共十二条,连通内城七门。” 信使指着三号红点:“谢将军说,昨夜王迁带北元兵从这里摸了西城门,边军折了五十人才堵住。”

蒋贵的目光扫过地图边缘,那里粘着片撕裂的麻纸,正是岳峰账册的残角。“镇刑司千户张禄掌秘道钥匙” 几个字被血渍晕得发暗,却像烙铁般烫眼。张禄是他表舅,李谟案里本该抄家问斩,却凭着他递的保状 “漏网”,此刻竟在城里为北元开关引路。后颈的汗突然变得冰凉,蒋贵猛地攥紧地图,纸角硌得掌心生疼。

“让谢渊来见我!” 他的声音有些发颤,马坤递来的水囊被他挥手打翻,水溅在马鞍上,迅速被晒干。直到此刻他才懂,谢渊不是畏缩 —— 那些藏在暗处的内鬼,比明处的北元兵更难缠。边军甲胄上的伤痕,原是早就见识过这些阴私的刀光。

戌时的风带了凉意,玄夜卫百户周显的玄衣沾着夜露,将密诏递过来时,铜符在火把下泛着冷光。“张禄已查实通敌,着即擒杀。” 萧桓的字迹力透纸背,末尾的朱印红得发紫 —— 周显低声道:“陛下咬破手指按的印。” 蒋贵指尖抚过那抹红,突然想起岳峰血书上的颜色,心口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下。

帐外的争吵声突然炸开,蒋贵掀帘而出,正看见京营千户刘钊被谢渊的亲卫按在地上。“凭什么听边军调遣?” 刘钊的银甲沾了泥,仍梗着脖子喊,“他们说不定早就通敌了!” 蒋贵认得他腰间的玉佩 —— 那是魏王赏的,他兄长在镇刑司当差,李谟案里革职未捕,此刻就藏在京营后队的辎重车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把刘钊绑了!” 蒋贵突然喝道,马坤愣在原地,火把的光映出他眼里的错愕。蒋贵却盯着密诏上的 “擒杀” 二字,喉间涌上腥甜 —— 再犹豫,他就要步李谟的后尘,成为那些被焚烧的尸体里的一具了。亲卫捆刘钊时,蒋贵转身望向内城,箭楼的火光映在他眼里,像团烧得正烈的火,终于烧去了些什么。

夜渐深时,谢渊的身影出现在帐外。他的边军甲胄上还沾着白日的血,与蒋贵崭新的铠甲在月光下形成两道截然不同的剪影。蒋贵将秘道图递过去,指尖与对方的碰在一处,谢渊甲胄上的旧伤硌得他指腹发麻,像触到了些比军功更沉的东西。

十四日寅时,秘道突袭。谢渊亲率边军从五号秘道潜入,玄夜卫周显带缇骑随后,专搜内鬼。地道里弥漫着霉味,每隔三丈就有个刻着 "镇刑司制" 的砖缝,是当年修暗道时留的了望口。

"这里有血迹!" 周显突然停住,砖缝里卡着半片吴兵铠甲,甲叶内侧刻着 "阳和口" 三字 —— 是岳峰旧部的标记。谢渊的指腹抚过血迹,突然想起岳峰血书里的话:"秘道守军每月受镇刑司银五两",心口像被巨石压住。

前方传来厮杀声,北元兵果然在秘道中段设了埋伏。谢渊挥刀劈开迎面而来的长矛,瞥见敌阵里有个穿吴兵服饰的人,腰间挂着镇刑司的虎头牌 —— 正是张禄。

辰时,内城激战。谢渊的边军从秘道杀出,与京营形成夹击。十字街口的钟楼已被北元兵改造成堡垒,楼檐下挂满吴兵尸体。周显指着最高处那具尸体,甲胄上的 "岳" 字被箭射得稀烂,却仍保持着挺立的姿势。

"烧了钟楼!" 蒋贵喊道。火箭腾空而起,却被谢渊拦住:"里面还有账册!" 他翻身下马,举盾冲向钟楼,边军士兵见状纷纷跟上,用身体搭成肉梯。蒋贵望着他们的背影,突然拔出佩刀:"京营的弟兄,不能让边军比下去!"

午时,钟楼光复。谢渊在第三块砖缝里摸到个油布包,里面是完整的账册,最后一页记着 "八月十三,张禄引北元守秘道,得银千两"。墨迹未干,与张禄尸身上搜出的银票数目分毫不差。

周显突然在尸堆里发现个活口,是镇刑司的文书,怀里揣着给城外的密信:"蒋贵军中有刘钊为应,可待三更劫粮。" 谢渊看向蒋贵,见他脸色煞白,正悄悄给马坤使眼色 —— 想趁乱杀了那文书。

未时,粮道遇袭。刘钊的余党果然在三更勾结北元兵劫粮,却被蒋贵提前设伏。厮杀中,蒋贵亲手斩了刘钊,血溅在他的甲胄上,与张禄的血混在一起。他突然对谢渊道:"剩下的内鬼,你我同查。"

两人在粮车下发现个暗格,里面藏着魏王给刘钊的密函:"事成后,保你镇刑司掌印。" 谢渊将密函递给周显:"呈给陛下 —— 这才是真正的攻城锤。"

十五日卯时,晨雾还裹着血腥味,北元左贤王的驼队已撞开西城门的缺口。谢渊提刀拦截时,一支透甲锥呼啸着穿透晨光,箭头的倒钩深深扎进左肩,带出的血肉上还挂着撕碎的甲片。他闷哼着挥刀劈开后续的箭雨,看见那箭杆上刻着朵极小的狼头 —— 与岳峰账册里 "镇刑司特制箭簇" 的图样分毫不差。

蒋贵扑过来按住他的伤口,指尖触到倒钩上的锯齿,突然想起表舅张禄常摩挲的那把锥子。"是透甲锥..." 他的声音发紧,撕下战袍包扎时,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谢渊疼得额头冒汗,却笑了笑:"这下信了?城里的鬼比城外的狼厉害。" 血珠顺着蒋贵的指缝往下淌,滴在两人脚边的血洼里,晕成朵扭曲的花。

"左贤王往东门逃了!" 马坤的吼声带着惊惶。蒋贵抬头,看见晨雾中闪过的狼旗正往东门飘 —— 那里由京营副将孙谦驻守,此人是魏王乳母的侄子,李谟案时靠着蒋贵的保举才没被牵连。他突然拔刀出鞘,刀刃在雾里闪着冷光:"追!" 身后的京营士兵愣了愣,这还是蒋将军第一次对 "自己人" 的防区如此果决。

酉时的东门早已成了血窟。左贤王的亲卫挥舞着弯刀,将京营士兵的尸体堆成掩体,孙谦竟站在箭楼上喊:"放箭!别让乱兵冲散了阵型!" 羽箭掠过混战的人群,不少吴兵被射穿了后背,惨叫声里混着北元兵的狞笑。谢渊正欲喝止,却见蒋贵的身影已如离弦之箭,刀光劈落时,孙谦的人头滚落在地,盔缨上的红绸沾满了自己的血。

"通敌者,我先斩后奏!" 蒋贵的吼声震得城砖发颤。他一脚踹开孙谦的尸身,露出箭楼里藏着的北元信使 —— 那人怀里还揣着孙谦刚写的密信,墨迹未干的 "献城" 二字被血溅得发涨。周围的京营士兵突然跪倒一片,甲胄撞地的声响里,有人哭出声:"将军,我们早想动手了!"

夕阳把城墙的影子拉成道血河,蒋贵扶着谢渊靠在箭楼的断柱上。他的鱼鳞甲沾着孙谦的血,与谢渊血衣相碰时,发出细碎的甲叶碰撞声,像在诉说两个阵营的冰释。远处传来銮驾的金铃声,玄夜卫的玄色旗帜在暮色里起伏,萧桓的龙旗正穿过硝烟,旗面的金线在残阳下闪着冷光 —— 皇帝终究是亲自来了,带着他那方沾血的朱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十六日辰时,钟楼的断梁上还挂着北元的狼旗。萧桓踩着砖缝里的血痂往上走,每一步都陷进半凝固的血里,发出黏腻的声响。谢渊捧着账册跪在阶下,牛皮封面的 "岳" 字已被血浸透,里面夹着的秘道图上,七处红点旁都标着内鬼的姓名,张禄、孙谦、刘钊... 墨迹与血痕交织成网。

"斩北元兵万余,擒内鬼十九人。" 谢渊的声音带着伤后的沙哑,左肩的绷带又渗出了血。蒋贵突然扯开衣襟,露出贴身藏着的刘钊密函,纸页边角被汗渍浸得发卷,"臣失察,容留奸党,请陛下治罪。" 他的额头抵着带血的砖地,能闻到下面渗透的血腥味 —— 那是岳峰和三千边军的血。

萧桓没看密函,只指着钟楼断裂的横梁:"把这些账册刻上去。" 晨风卷着纸灰从他袖间掠过,落在十字街口的尸堆上,那些未及收敛的吴兵尸体还保持着握刀的姿势。"让后人看看," 皇帝的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破城易,破心里的鬼最难。"

阳光爬上钟楼的刻痕时,玄夜卫正往梁上钉账册的拓片。蒋贵站在谢渊身边,看着工匠凿下 "张禄掌秘道" 的字样,突然发现那凿子的形状,竟与谢渊肩上的透甲锥有几分相似。远处传来百姓的哭嚎,是在收敛亲人的尸骨,哭声里混着玄夜卫的铁链声 —— 最后几个内鬼正被押往刑场。

风过时,拓片在梁上哗哗作响,像无数只手在翻页。谢渊摸了摸肩上的伤,那里的疤痕终将长成与岳峰相似的形状,而蒋贵甲胄上的血痕,正被晨光晒成与边军旧甲一样的暗红。他们都明白,这城光复了,但那些刻进砖缝里的血与罪,永远都不会消失。

片尾

三日鏖战的血已在壕沟里凝成暗红的冰,正午的阳光斜照进去,冰面折射出细碎的光,像无数柄断箭的残锋。谢渊扶着城墙往下望,看见秘道的入口处还堆着半扇断裂的盾,木心被刀劈得像蜂窝,盾面的 "守" 字被血浸得发涨,边角还沾着点焦黑的纸 —— 是岳峰账册的残片,昨夜清理时从内鬼张禄的尸身底下翻出来的。

蒋贵正指挥士兵封堵最后一条秘道,铁钎插进砖石的声响里,混着远处玄夜卫拖拽锁链的哗啦声。十九个内鬼被串在同一副镣铐上,脚镣碾过结血的砖地,在阳光下拖出暗红的痕。走在最前面的张禄头颅低垂,发髻散开,露出后颈的牙印 —— 那是巷战时被边军咬的,老兵说 "得让这狗东西记住疼"。

帝车的金铃在钟楼前停下,銮驾的阴影恰好罩住岳峰战死的地方。萧桓踩着垫脚的锦缎下车,靴底还是沾了点血痂,他弯腰拾起片甲片,上面的箭孔与谢渊肩上的伤口形状吻合。"把这些忠骨迁到功臣祠。" 他的声音很轻,却让周围的风都静了,"按他们生前的阵型摆,岳峰在前。"

砖缝里的灰烬被风吹得打旋,露出底下未烧尽的麻纸。谢渊认出那是岳峰记录镇刑司罪证的账册,边角还留着他特有的折痕 —— 每记完一页就折个三角。火是张禄放的,却没烧透,有几行字还能辨认:"三月初五,李谟送北元透甲锥百枚",墨迹被火烤得发焦,却像烙铁般烫眼。

梁上的拓片还在微微颤动,工匠刚凿完最后一个字。蒋贵仰头望去,"守土劳" 三个字的刻痕里,正渗进从檐角滴落的水,混着砖灰,像在淌泪。有片拓片被风掀起,露出后面的箭孔,那是北元兵射的,当时谢渊正举着账册挡在梁前,箭头擦着纸页钉进木头。

功臣祠的荒草已漫过门槛,新迁来的忠骨就埋在草下。萧桓亲手栽下的松柏还没扎根,枝叶在风中抖得像筛子。谢渊摸着祠前的无字碑,碑石上的湿痕分不清是露水还是血,他总觉得能听见地底传来甲叶碰撞的声响,像弟兄们还在列队,等着一声 "开拔"。

蒋贵突然弯腰拔起株半枯的狗尾草,草根带着点暗红的土 —— 是血浸过的。"陛下," 他的声音有些发哑,"这草明年还会再长。" 萧桓望着远处的战壕,冰面已开始融化,血水流进砖缝,在 "岳" 字的刻痕里积成小小的洼。风过时,功臣祠的铃铛响了,像无数人在低声念叨。

卷尾

《大吴史?德佑帝本纪》载:"八月十六日,帝入大同卫,亲祭岳峰等殉难将士,命以少牢之礼。诏改镇刑司为 ' 察奸司 ',隶玄夜卫,专查边军内鬼。蒋贵虽有失察,以战功免罪,谢渊晋爵一级,总领大同军务。"

《玄夜卫档?功过录》记:"此战查实内鬼三十一人,皆镇刑司旧吏及京营将官,与李谟案合榫。魏王萧烈因此案再牵罪证,削爵圈禁,永不复用。"

《边镇志?忠烈祠》补:"钟楼残梁被萧桓命人保留,上刻 ' 岳峰守死 ' 四字,与账册碑相对。每岁八月十六,边军将士必以血涂字,曰 ' 不忘当日内患 '。"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