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538章 煮尽皮胶连骨嚼,刮甲犹见旧血痕

卷首语

《大吴史?大同卫志》载:" 德佑十四年,北元夜狼部酋巴图率三万骑围大同卫,环城筑垒十三座,断桑干河水源,困之凡九十三日。卫城原储粮三万石,因镇刑司缇骑监军李谟以 ' 防边军私吞 ' 为由,每月只发三成,至九月中已告罄。

守将岳峰,都指挥使衔,时年五十三,登城见士卒中饿毙者日增,乃命拆民居梁柱为薪,煮皮甲、弓弦为食。甲胄经硝制者含毒,士啖之多腹痛呕血,仍强咽以续命。有卒掘鼠穴,得幼鼠三,全营分煮,连鼠毛带泥煨食,竟觉甘美。夜闻城楼哭声震野,如鬼哭,闻者毛发竖。

峰三遣亲卒突围请援:初遣百户王忠,至宣府卫为镇刑司缇骑所截,诬为 ' 通敌细作 ',斩于市;再遣旗手王勇,怀血书至兵部,为侍郎张诚掷于地,批 ' 边将虚张声势,欲邀功赏 ';三遣养子岳山,乔装北元兵,绕道出塞,凡十七日抵京师,血书已浸透衣絮,书曰 ' 卫中存者不足三千,煮甲之声闻于敌营,再迟则城破,臣与将士殉国矣 '。

时李谟在卫城帐中,日烹羊饮酒,见士卒中饿倒,笑曰 ' 此辈耐饿,城破前尚可一战 '。其亲信缇骑三十人,皆衣锦食肥,常于城隅剥取阵亡士卒衣甲,投釜中与马肉同煮 —— 盖皮甲经人体汗渍浸润者,煮之更易胶软。

《边镇备御录》补记:" 谢渊自宣府卫提兵驰援,途见道旁弃尸数百,皆裸身无甲,肌肤已被割剥,骨上残筋犹连皮膜。遇一存活老卒,齿落仅存三,指腹结厚茧,告渊曰:' 煮甲需刮去外层漆,刮则见甲内血肉痕 —— 皆守城时溅上的弟兄血。' 渊闻言,指节掐入掌心,血滴于鞍鞯,乃啮指作书,其文曰:' 大同卫将士啖皮骨以拒敌,而缇骑李谟日杀羊三只,兵部张诚家奴日食米三升。今城上哭声彻昼夜,臣恐城破之日,非但边镇失守,民心亦尽去矣!' 书成,命快马递京师,封皮注 ' 死急 ' 二字。

德佑帝萧桓览书,掷朱笔于地,案上龙涎香惊落,炭火溅衣而不觉,叹曰:' 朕养士百年,竟令其至此!' 时内库尚储银二十万两,帝立命户部尚书携银赴通州仓,凡可食之物,不问贵贱,尽装车驰援。"

朔风卷雪塞门摧,桑干河冻断流澌。

甲裂弓折鼓角哀,城头饿卒扶墙危。

煮尽皮胶连骨嚼,刮甲犹见旧血痕。

掘残鼠穴带泥煨,老卒含毛泪暗吞。

城根饿殍衣成缕,腐肉招鸦啄未休。

帐内缇骑酒满杯,羊骨堆案醉相酬。

三奏援书沉紫阙,血书浸絮字模糊。

枢臣批纸斥边诬,缇骑扬鞭笑指屠。

哭声直上九重天,帝掷朱笔裂御筵。

通州仓吏忙装车,此时已误三月筵。

朔风裹着雪块撞在塞门上,发出沉闷的轰鸣,像是有无数只拳头在捶打这道早已朽坏的木栅。门板上的裂缝越来越宽,去年冬天补的铁皮被冻得翘起,风灌进去发出哨子似的锐响,听得人牙酸。守卒王二柱扶着墙根咳嗽,咳出的痰里带着血丝,在雪地上洇开小小的红点 —— 他已经三天没正经吃过东西,肺像个破风箱,每喘口气都带着冰碴子似的疼。

桑干河早就冻透了。冰层厚得能跑马,河面上的冰裂纹像张巨大的网,从城门一直铺向天际,冻住的碎冰碴嵌在裂缝里,在阳光下闪着惨白的光。有个新来的小兵好奇,用矛尖去戳冰面,只听 “咔” 的一声脆响,矛尖断了,冰面却连道白痕都没留下。老兵们看着他直摇头,这河冻得越结实,就说明天越冷,他们的日子就越难熬。

城头的鼓声有气无力,像个垂死的老人在呻吟。王二柱的甲胄早就冻裂了,护心镜缺了个角,露出里面磨得发亮的铁甲,甲片间结着冰碴,每动一下都发出 “咔啦咔啦” 的响,像是骨头要散架。他旁边的弓手老张,弓梢已经断了,正用麻绳勉强捆着,可那牛角弓早就被冻得发脆,拉到一半就 “啪” 地裂成了两半,老张看着断弓,突然蹲在地上哭了,哭声被风吹得七零八落。

伙房的烟囱三天没冒烟了。最后一点皮胶是昨天煮的,是从破甲片上刮下来的,放在铁锅里煮了整整一个时辰,才熬出黏糊糊的一锅,带着股铁锈味。王二柱分到小半碗,连锅边的残渣都刮得干干净净,嚼在嘴里像嚼橡皮,咽下去的时候刮得喉咙生疼。他偷偷摸了摸自己的铠甲内侧,那里还留着去年守城时溅上的血渍,早已变成黑褐色,被冻得硬邦邦的,像块痂。

后营的老卒李三拐,腿在去年的战役中被箭射穿,走路一瘸一拐。他带着两个小兵在城墙根掘鼠穴,冻硬的土地比石头还难挖,铁锹下去只留下个白印。挖了整整一个时辰,才挖出三只瘦得皮包骨的老鼠,连毛带泥扔进陶罐里煨。陶罐里的火苗忽明忽暗,映着李三拐皱纹堆垒的脸,他把煨熟的老鼠分给小兵,自己拿起剩下的鼠毛和骨头,往嘴里塞的时候,眼泪顺着皱纹往下淌,混着泥土咽进肚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城墙根下早就堆了好几具尸体。都是冻饿而死的,身上的衣服烂得像破布条,风一吹就露出嶙峋的骨头。有几只乌鸦落在尸体上,啄食着腐肉,发出 “呱呱” 的叫声,王二柱拿石头去砸,乌鸦却只是跳了跳,根本不肯走 —— 它们知道,这里有的是食物。

而镇刑司的帐篷里,正飘出酒香。缇骑们围着炭火盆坐成一圈,案上堆着烤得焦黄的羊肉,骨头上还沾着油星。领头的千户举着酒杯,酒液晃出杯沿,滴在锦袍上也毫不在意。“这塞北的羊,就是比京城的嫩。” 他笑着把啃完的骨头往案边一扔,骨头上的肉丝溅到旁边的文书上,那文书上正写着 “边军粮草充足”。

“大人,您看城根那些饿殍?” 有个缇骑指着窗外,语气里带着戏谑。千户瞥了一眼,嗤笑一声:“一群废物,连只羊都不如。” 他扬手把酒杯里的酒泼在地上,“等开春了,直接拖去喂狗。”

王二柱偷偷数过,这已经是第三封求援信了。第一封是上个月递的,用麻纸写的,字里行间都是血泪;第二封是十天前,他咬破手指写的血书,字迹被冻得发僵;第三封最急,是李三拐用自己的血混着棉絮写的,字都模糊成了红团。可这些信送出去,就像石沉大海,紫宸殿的方向,连一点回音都没有。

后来他才知道,那些信都被枢臣压在了案头。有次他在城墙上,听见缇骑们聊天,说枢臣在奏章上批了 “边将虚报军情,意图讹诈粮草”,还说要治他们的罪。缇骑们说这话的时候,正扬着鞭子抽打一个想讨吃的小兵,鞭子抽在身上的声音,和他们的笑声混在一起,比朔风还冷。

城里的哭声越来越响,从日落到天明,就没断过。有失去孩子的母亲在哭,有饿疯了的汉子在哭,还有那些快冻僵的士兵,在城墙角落里低低地啜泣。这些哭声像无数根针,扎向天空,仿佛要刺破那九重云霄。

听说皇帝在宫里发了脾气,把朱笔都扔了,砸碎了御案上的玉杯。可等通州仓的吏卒们忙忙活活装粮车的时候,已经过去三个月了。那些粮车慢悠悠地往塞门赶,车轮碾过积雪的声音,像是在为城根下的亡魂送葬。

王二柱站在城头,看着远处缓缓移动的粮车,突然笑了。他的牙齿早就冻得发木,笑起来嘴角淌出的不是口水,而是血。塞门的雪还在下,落在他的甲胄上,落在城根的尸体上,也落在那些迟到的粮车上,很快就积了薄薄一层,像是要把这所有的苦难,都轻轻盖住。

大同卫西城楼。北风卷着雪沫子,打在岳峰脸上如刀割。他扶着垛口往下看,冻裂的城砖缝里嵌着几缕灰褐色的东西 —— 是昨日士卒中饿极了,煮皮甲时刮下的胶屑,混着血冻在砖上。

"将军,南瓮城又倒了三个。" 亲卫赵二郎的声音发颤,手里捧着半块冻硬的皮甲片,"炊卒说... 说这是最后一块了,甲上的铁环都熔了煮水喝。"

岳峰接过皮甲,指腹抚过上面模糊的甲纹。这是元兴年间的制式,当年他随元兴帝北征时,这身甲曾护过他的命。如今甲片薄如纸,边缘被啃得坑坑洼洼,带着股腥甜的焦糊味。"让弟兄们... 把马粪里的草屑筛出来,掺着雪煮。" 他喉结滚了滚,"就说... 援军明日就到。"

赵二郎没动,突然跪地,额头撞在冰面上:"将军!别骗弟兄们了!上个月说援军在阳和口,这个月说在宣府卫,可... 可粮道早就断了!镇刑司的人还在帐里喝咱们的存酒,说 ' 城破了,这些都是废纸 '!"

风雪里,隐约传来南瓮城的哭声,像无数只饿狼在嗥叫。岳峰猛地转身,甲叶相撞发出脆响 —— 那是他身上最后一套完好的甲,是要留着战死时穿的。

同日,大同卫粮官周瑾的帐内。三盏油灯昏昏欲灭,照着摊在案上的《军粮收支册》。周瑾的手指在 "十月初五,发粮三百石" 那行字上抖,墨迹被泪泡得发晕。

"周大人,李监军又来催了。" 小吏捧着空托盘进来,盘底还沾着酒渍,"说... 说今日再交不出 ' 孝敬粮 ',就按 ' 通敌 ' 论处。"

周瑾猛地拍案,帐外的风卷着雪灌进来,吹得油灯险些熄灭。"孝敬粮?!" 他声音劈了,"库里只剩十二石发霉的谷子,够弟兄们塞牙缝吗?他李谟要粮,就把我的骨头拿去熬汤!"

小吏扑通跪下:"大人,您小声点!昨日巡夜的王百户,就因为骂了句 ' 缇骑不是东西 ',被李监军的人拖去箭坊,说是 ' 通敌哨探 ',活活打死了!"

周瑾瘫坐在椅上,看着帐角堆着的空粮袋。那些袋子原该装满米麦,如今却被李谟的人换成了沙土 —— 上个月他清点时,发现袋底有镇刑司的火漆印,那是漕运时用来标记 "内监私粮" 的。他当时就该烧了账本举报,可他怕,怕连累在顺天府学读书的儿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帐外突然传来喧哗,李谟的声音穿透风雪:"周瑾!再敢抗命,咱家就奏请陛下,抄你满门!"

宣府卫往大同的官道上。谢渊的轿子停在一具冻僵的尸体前。死者是大同卫的驿卒,背上插着三支箭,手里还攥着半封血书。

"大人,箭簇是镇刑司的制式。" 玄夜卫百户沈毅拔出一支箭,箭杆上刻着 "缇骑营" 三字,"血书是岳将军写的,说 ' 李谟扣粮,兵部张诚包庇,再不解围,大同必破 '。"

谢渊弯腰,指尖触到驿卒的脸,冰硬的皮肤下,颧骨突兀得像两块石头。"他怀里有粮票吗?"

沈毅翻了翻死者的衣襟,掏出一张揉烂的纸:"有,是大同卫的 ' 领粮牌 ',上面注着 ' 十一月初十,应领米二升 ',但没盖粮官的印。"

谢渊抬头望向通往大同的方向,官道两侧的树杈上,挂着几具被冻硬的尸体,都是试图突围求援的士兵。"李谟在大同卫有多少人?"

"缇骑三百,都是他的亲信。" 沈毅低声道,"听说他上月还往京城送了两车 ' 边地特产 ',用的是军粮的骡马。"

谢渊突然掀轿帘:"备马!不用等后续部队,咱们先带五十骑过去。" 他摸了摸袖中岳峰的前两封求援信,上面都有兵部的朱批:"边军惯于虚报,着李谟核实。" 张诚是李嵩的门生,李谟是李嵩的干儿子,这盘棋,从一开始就布好了。

大同卫东城楼。岳峰正给一个断了腿的小兵包扎,那兵怀里揣着半块皮甲,已经啃得露出麻线。"将军,我爹是阳和口的屯户,他说... 说等开春就给我娶媳妇。" 小兵笑了,嘴里缺了两颗牙,"可我现在... 连皮甲都嚼不动了。"

岳峰别过脸,看见李谟带着几个缇骑走上城楼。李谟穿着貂裘,手里把玩着一个暖炉,炉里烧的是上好的银丝炭。"岳将军,咱家刚收到兵部文书,说谢渊带着粮队来了,不过... 得先查清你是不是真的缺粮。"

岳峰猛地站起,甲片摩擦声里,带着压抑的怒火:"李监军要查?好!现在就去看南瓮城的弟兄,他们三天没吃东西,正煮自己的靴底!"

李谟往后退了步,脸上堆着笑:"将军何必动怒?咱家也是按规矩办事。张侍郎说了,军中刁民多,就爱夸大其词骗粮饷。" 他挥挥手,缇骑们捧着一个食盒上前,"这是咱家的晚饭, roast duck ,将军要不要尝尝?"

城楼下的哭声突然变响,有个士兵疯了似的往城下冲,被缇骑一箭射穿肩膀。"让开!我要去找吃的!" 那士兵嘶吼着,血顺着箭杆往下淌,"李谟你个狗官!把粮还给我们!"

李谟皱眉:"拖下去,军法处置。" 他转向岳峰,"将军看见了?不严惩,怎么服众?"

谢渊抵达大同卫外的十里坡。远远就看见城头飘着大吴的旗帜,却听不到一丝鼓声 —— 守城的士兵连挥旗的力气都快没了。

"大人,前面发现镇刑司的哨卡。" 沈毅指着路边的帐篷,"他们说... 要 ' 查验文书 ',才能放咱们过去。"

谢渊勒住马,看着哨卡里透出的灯光,隐约有猜拳声。"告诉他们,奉陛下密旨,查粮。" 他解下腰间的鱼袋,"若敢阻拦,以 ' 通敌 ' 论处。"

哨卡的门开了,出来个缇骑千户,看见谢渊的鱼袋,脸白了半截。"谢... 谢大人,李监军说... 说大同卫粮足,是岳将军... 想夺权。"

谢渊没理他,径直往卫城走。离城门还有三里地,就闻到一股奇怪的焦味。路边的雪地里,散落着许多零碎的皮片,有的还连着线 —— 是从甲胄上撕下来的。

"大人你看!" 沈毅从雪堆里扒出一个小陶罐,里面是灰褐色的糊状物,底上沉着几块碎铁,"这是... 煮甲胶的罐子。"

谢渊捏起一块糊状物,放在嘴里嚼了嚼,又苦又涩,像嚼沙子。他突然翻身下马,朝着城门方向跪下,额头抵着雪地:"臣谢渊,来晚了。"

大同卫粮仓。谢渊站在空荡荡的粮囤前,指腹抹过囤底的刮痕 —— 那是用刀刮剩下的最后一点谷糠。

"谢大人,这是周粮官交上来的账册。" 沈毅捧着几本册子,"十月到十一月,本该有五千石粮到,可实际只到了八百石。剩下的... 都记着 ' 漕运延误 ',但签字的是李谟的人。"

谢渊翻到最后一页,看见一行小字:"十一月十五,李监军取粮三百石,称 ' 犒劳缇骑 '。" 旁边盖着周瑾的私印,印泥发灰,像是用唾沫沾上去的。

"周瑾呢?"

"在... 在帐外跪着,说... 说他有罪。"

谢渊走出粮仓,见周瑾跪在雪地里,额头磕出了血。"你有罪?" 他蹲下身,"是没拦住李谟,还是帮他改了账册?"

周瑾哭得浑身发抖:"都有... 他拿我儿子要挟我... 谢大人,我对不起弟兄们啊!"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纸,"这是李谟往京城送粮的清单,有张诚的批条,说 ' 充内库用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谢渊接过清单,上面写着 "上等米一千石,腊肉五十担",落款是 "兵部侍郎张诚"。他突然想起去年冬天,顺天府的米价涨了三成,而内库的账目上,多了 "边地贡米" 一项。

同日午后,李谟的帐内。谢渊把清单拍在案上,李谟的手一抖,酒杯里的酒洒了出来。"谢大人,这... 这是伪造的!周瑾那老东西,跟岳峰勾结,想害我!"

"勾结?" 谢渊指着帐外,"城外有多少弟兄在啃树皮,你帐里就有多少酒肉。李谟,你可知 ' 克扣军粮 ' 按律当斩?"

李谟突然笑了,从怀里掏出个小册子:"谢大人,咱家也有东西给你看。这是岳峰与襄王萧漓的往来书信,说... 说等城破了,就献城降北元。"

谢渊拿起册子,翻了几页,突然把册子扔回给李谟:"字是摹的,墨是新的。李嵩教你的?" 他逼近一步,"你以为扣住军粮,逼死岳峰,就能让襄王趁机夺权?"

李谟的脸瞬间没了血色:"你... 你怎么知道?"

"镇刑司的密档,我看过。" 谢渊盯着他的眼睛,"你以为张诚压下求援信,是为了什么?为了让北元破城,好给岳峰按个 ' 通敌 ' 的罪名。"

帐外突然传来呐喊声,赵二郎冲了进来:"谢大人!弟兄们抢了缇骑的粮仓,李谟的人在反抗!"

谢渊的奏疏送抵京城。紫宸殿内,萧桓捏着奏疏,手指抖得厉害。"煮皮甲... 啃鼠... 李谟!张诚!" 他把奏疏摔在地上,龙椅前的地砖被震得发响。

"陛下息怒。" 李德全连忙捡起奏疏,"谢大人还说... 已抓获李谟,查出张诚与李嵩勾结,扣粮是为... 为构陷岳峰。"

萧桓猛地站起来,走到殿外,望着北方。那里是大同卫的方向,此刻或许还能听到哭声。"传旨!" 他声音发哑,"斩李谟于大同卫,曝尸三日!张诚革职下狱,查抄家产!"

"那... 那李嵩?"

萧桓沉默了。李嵩是首辅,是他复位的功臣。他想起谢渊奏疏里的最后一句:"陛下,今日大同可煮甲,明日京师便无甲可煮。"

"让谢渊... 继续查。" 他转身回殿,龙袍的下摆扫过地上的奏疏,"另外,发内库粮五千石,驰援大同卫。告诉岳峰,朕... 对不住他。"

大同卫。第一车粮终于运进了城。岳峰站在粮车旁,看着士兵们捧着米袋哭,有的直接抓生米往嘴里塞。

"岳将军,谢大人让我把这个给你。" 沈毅递过一个包裹,里面是件新甲,"说... 等开春,咱们一起去阳和口,给战死的弟兄立碑。"

岳峰摸着新甲的甲片,突然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他想起那个断腿的小兵,再也等不到娶媳妇了。

片尾

城楼积雪三尺,谢渊立在箭垛边,指腹摩挲着周瑾供词上的褶皱。墨迹已干,却仍似能触到那份战栗 —— 周瑾说,缇骑营的火盆总烧着上好银炭,李谟捧着烫酒笑:"这世道,规矩是给送死的人定的。"

风卷雪沫扑在脸上,他转头望向南瓮城。那里的雪堆里,还埋着去年冬天的骨殖。玄夜卫查勘时回报,每具遗骸的指骨都深深嵌在兵器柄上,有的刀鞘里还揣着半块冻硬的皮甲碎片 —— 那是他们最后试图煮烂的口粮。

"守的不是规矩啊......" 谢渊对着虚空低语,哈出的白气撞上冰冷的城砖,瞬间消散。雪落在供词上,融成细小的水痕,晕开 "土地" 二字。

卷尾语

《大吴史?谢渊传》赞曰:"大同之困,内外相蒙,士啖皮革而不解,民掘草根以继命。当是时,群小扼喉,权宦磨牙,渊独提三尺法,冲风冒雪,历九死而查奸佞。其所争者,非仓廪之实,乃天地之公;所守者,非簪缨之荣,乃黎元之望。"

《吴伦汇编》评:"德佑十四年冬,大同城上哭声响彻三辅,非独饿殍之哀,实乃国脉之痛也。夫北元之狼,噬人肌骨;而苛政之螫,蚀国根本。渊后整粮道、黜贪墨、立军规,皆肇于此。故曰:忠贤之剑,能斩奸邪;三军之心,可固金汤。"

《边镇杂记》补:"渊平李谟案后,取大同卫饿死者所遗兵器,熔铸一鼎,铭曰 ' 守土 ',置边镇帅府。每岁冬,主帅率将吏祭之,其文曰:' 皮可煮,骨可折,此心不可夺;城可危,命可绝,此土不可裂。'"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