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524章 灶冷三年无宿麦,营空千里少归槎

卷首语

《大吴史?兵志》载:" 德佑十四年三月廿一,阳曲卫残兵(多为大同卫溃退之士)因镇刑司监军张谦 ' 扣粮五月、擅杀哨长刘铁柱 ' 哗变。初,谦以 ' 验粮 ' 为名,将本卫三千石粟米转卖晋商,仅余霉变麦麸充数,士卒日食一餐,多有冻饿而毙者。哨长刘铁柱率众求粮,谦竟命缇骑以 ' 聚众谋逆 ' 论,杖毙于演武场,血溅 ' 忠勇 ' 旗。

是夜三更,残兵二百余人破监军署,张谦匿于粮囤,被搜出时犹持金算盘,卒怒而斩之,悬首辕门。时岳峰刚调任蓟州卫三日,接急报即率亲卫星夜驰往,道中遣亲随周平为安抚使,携蓟州卫备粮五千石先行,嘱曰 ' 只诛首恶,勿扰胁从 '。

平至阳曲卫,见演武场尸骸狼藉,残兵环跪铁柱尸前,皆披麻戴孝。未及宣谕,镇刑司缇骑五百已奉李谟密令而至,矫称 ' 奉圣旨平叛 ',纵马踏营,屠戮哗变士兵百七十三人,连老弱妇孺亦未能免。

事奏京师,李谟于文华殿奏 ' 岳峰在蓟州卫暗通阳曲残兵,故纵哗变,欲借边军逼宫 ',附缇骑伪造之 ' 岳峰与哗变首领会谈密录 '。帝萧桓命三法司(刑部周立仁、大理寺刘宗周、都察院李邦华)携玄夜卫赴阳曲卫勘问,然镇刑司已焚尽屠戮痕迹,仅留十余名未死残兵为 ' 证'。"

残旗裂雪卷寒沙,血溅辕门落日斜。

监军金鞭裂肌骨,戍卒青锋断锁枷。

灶冷三年无宿麦,营空千里少归槎。

将移蓟北孤军散,泪洒河东乱卒哗。

长安朱紫盈朝堂,谁听边笳咽暮笳?

缇骑刀光封白骨,史官笔底隐黄沙。

阳曲卫的演武场积着半尺雪,冻硬的土地被马蹄踩出密密麻麻的坑。哨长赵二狗的尸体还僵在旗杆下,胸前的箭孔结着黑冰 —— 昨日他质问监军张谦 "为何扣粮",被张谦的亲卫一箭射穿胸膛。此刻,三百残兵围着那具尸体,手里的长矛在雪地里戳出一个个洞,像要把这冻僵的大地捅出个窟窿。

"张谦那狗东西,昨晚还在帐里喝我们的救命粮!" 老兵王石头啐了口带血的唾沫,他的左手缺了两根手指,是去年守大同卫时冻掉的,"从镇刑司来的监军,就没一个好东西!"

帐内的张谦正把玩着颗东珠,那是从士兵冬衣里搜来的 —— 按镇刑司规矩,"边军私藏珍宝者斩",可他转眼就把珠子塞进袖中。听见帐外的喧哗,他掀帘而出,腰间的鎏金腰牌撞得叮当作响:"反了不成?" 他指着赵二狗的尸体,"这等刁兵,死有余辜!"

突然有个年轻士兵冲出来,举着半块冻硬的麦饼:"监军大人,我们已经三天没正经吃饭了!这饼里全是沙子,您让我们怎么守关?"

张谦的马鞭劈头盖脸抽下去:"沙子?能让你们活着就不错了!" 他突然瞥见远处尘烟滚滚,是镇刑司的缇骑来了,顿时挺直腰杆,"刘千户来得正好,这些刁兵谋逆,快替我拿下!"

岳峰在蓟州卫的帅帐里拆阅军报时,烛火突然灭了 —— 窗外的北风卷着雪扑进来,像无数只手在撕扯窗纸。周平捧着阳曲卫的急报,手指冻得发紫:"将军,阳曲卫的弟兄杀了监军张谦,镇刑司的缇骑已经围了卫城,说要 ' 屠营儆效尤 '!"

岳峰抓起披挂就往外走,甲叶上的冰碴子掉在地上,碎成细片。他想起去年在宣府卫,张谦还是个缇骑小旗,因 "查私藏" 杀了三个带家书的士兵,那时就该参他,却被李嵩以 "小过不究" 压了下去。"备马!" 他的声音比帐外的风还冷,"带五百亲卫,往阳曲卫!"

亲随拦住他:"将军,您刚调任蓟州,擅离职守是大罪!"

"罪?" 岳峰猛地转身,元兴帝赐的 "忠勇" 佩刀在烛火下泛着光,"眼睁睁看着弟兄们被屠戮,才是万死莫赎的罪!" 他从粮库调了五千石粟米,让周平带着先出发,"告诉阳曲卫的弟兄,我岳峰来了,谁也别想动他们一根头发!"

周平临行前,岳峰塞给他块玄夜卫的腰牌:"若镇刑司的人拦你,就说奉了谢尚书的令。" 他望着周平消失在风雪里的背影,突然想起十年前,这孩子还在大同卫跟着他爹学打铁,现在却要去闯龙潭虎穴。

周平的粮队走到阳曲卫地界时,被镇刑司的缇骑拦住了。为首的刘显横刀立马,甲胄上的血渍还没干透:"李佥事有令,阳曲卫叛兵作乱,任何人不得靠近!"

"我是岳将军派来的安抚使," 周平举起腰牌,玄夜卫的虎头纹在雪光下格外清晰,"这些粮食是给弟兄们救命的。"

刘显冷笑一声,刀锋在粮车上划了道痕:"救命?岳峰是想让他们吃饱了接着反!" 他凑近周平耳边,声音像淬了毒的冰,"张谦是李首辅的远房表侄,你觉得这仇能善了?"

周平突然勒转马头,对着粮队的弟兄高喊:"冲过去!阳曲卫的弟兄还等着粮食救命!" 亲卫们举起长矛,与缇骑撞在一处,粮车翻倒在雪地里,粟米滚出来,很快被染成红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厮杀声惊动了卫城的残兵。王石头趴在城墙上,看见周平的队伍里有面 "岳" 字旗,突然老泪纵横:"是岳将军的人!弟兄们,冲啊!" 三百残兵举着断矛旧盾,从城门涌出来,与周平的人合在一处,竟把缇骑杀得连连后退。

阳曲卫的临时帐里,周平给王石头递了块热饼。老兵咬了一口,烫得直哈气,眼泪却顺着皱纹往下淌:"周小哥,我们不是反,是被逼得没办法啊。" 他指着帐外的雪,"张谦把我们的冬衣换成了单衣,说 ' 抗冻才能练精兵 ',冻毙的弟兄,尸体都堆在柴火房..."

周平的手在发抖,他想起叔叔周铁山的血书,上面也写着 "镇刑司扣粮" 的事。"王大哥放心,岳将军马上就到," 他掏出岳峰的手令,"将军说了,只要把事情说清楚,朝廷会给大家做主。"

突然有士兵来报,说缇骑在城外烧了粮仓,还挂出十几颗人头:"刘显说,不交出为首的,就屠城!"

王石头猛地站起来,手里的饼掉在地上:"我去!" 他往腰间缠了圈炸药,"当年在大同卫,我就该跟北元同归于尽,总比被自己人糟践强!"

周平拉住他,指节捏得发白:"不能去!岳将军说,活着才有希望。" 他想起临行前岳峰的话,"镇刑司就盼着我们自乱阵脚,好扣个 ' 谋逆 ' 的罪名。"

张谦的尸体被抬到临时刑场时,李谟正站在卫城的箭楼上喝茶。茶盏里的龙井泛着绿,他却盯着楼下的残兵,像在看一群待宰的羔羊。"刘显," 他放下茶盏,声音轻得像雪,"岳峰的人到了多少?"

"回佥事,周平带了五百人,岳峰还在半路。" 刘显的甲胄上沾着血,那是刚才杀粮队亲卫时溅的,"要不要先把周平抓起来?"

李谟摇了摇头,从袖中掏出份密令:"这是李首辅的意思,让我们 ' 做得像些 '。" 他让刘显把张谦的尸体挂在城门上,再派几个缇骑假扮残兵,去附近的村庄烧杀抢掠,"动静越大越好,最好让圣上觉得,阳曲卫的兵已经反了。"

刘显接过密令,指尖触到纸页上的朱砂印,突然想起去年在大同卫,他奉命克扣冬衣时,有个老兵跪在雪地里求他 "给孩子留件棉袄",那时的雪,也像今天这么大。

岳峰赶到阳曲卫时,正撞见缇骑在射杀逃兵。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兵被箭钉在墙上,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麦饼。岳峰的佩刀 "呛啷" 出鞘,刀光劈开风雪:"住手!"

刘显见岳峰来了,反而笑得更得意:"岳将军来得正好,这些叛兵杀了监军,还劫掠村庄,你说该怎么处置?" 他指着城门上的尸体,"张监军死得多惨,你就眼睁睁看着?"

岳峰没理他,径直走到残兵面前。王石头扑通跪下,身后的弟兄跟着跪了一片,雪地里顿时黑压压一片:"将军,我们没反!是张谦先杀了赵哨长,缇骑又烧了我们的粮仓..."

"我知道。" 岳峰扶起他,声音里带着泪,"是朝廷对不住你们。" 他转向刘显,刀指对方的咽喉,"把假扮残兵的缇骑交出来,否则,我现在就斩了你!"

文华殿里,谢渊把阳曲卫的急报拍在案上。密报是玄夜卫的人从尸堆里扒出来的,上面用血写着 "缇骑屠村,嫁祸残兵"。李嵩却慢条斯理地喝着茶:"谢尚书,镇刑司的奏报说,是岳峰纵容残兵杀了监军,现在又带兵对抗缇骑,这不是谋逆是什么?"

"谋逆?" 谢渊的朝笏重重砸在地上,"李首辅没看见吗?张谦扣了三个月粮饷,杀了哨长赵二狗!阳曲卫的弟兄是饿急了才反抗,这叫谋逆?" 他从袖中掏出《元兴帝实录》,翻到永乐十三年的记载,"元兴帝曾说 ' 边军饥寒而反,罪在监军 ',你怎么解释?"

萧桓坐在御座上,手指在两份奏报间来回移动。岳峰的奏报字迹仓促,却透着恳切;李谟的奏报条理清晰,却处处透着刻意。他想起阳曲卫是拱卫京师的屏障,若真逼反了,北元就能长驱直入。"李德全," 他突然开口,"传旨,让岳峰暂代阳曲卫总兵,先稳住局面,三法司随后就到。"

三法司的人赶到阳曲卫时,正看见岳峰在给残兵发粮。周平带着弟兄们在演武场挖坑,埋那些冻僵的尸体,每个坑前都插着块木牌,写着姓名和籍贯。大理寺卿刘宗周验了张谦的尸体,突然对着缇骑厉喝:"监军身上的刀伤,分明是近距离刺杀,哪像残兵所为?"

李谟站在一旁,脸色发白。他没想到刘宗周会亲自验尸,更没想到张谦的亲卫里,有个被买通的缇骑偷偷告诉周平:"是刘显杀了张谦,想嫁祸残兵。"

谢渊跟着三法司的人一起来了。他走到赵二狗的坟前,看见木牌上写着 "大同卫人,德佑十三年入伍",突然想起周铁山的血书,眼泪再也忍不住:"这些孩子,本该在田里种地,却死在了自己人的刀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岳峰递给谢渊一块染血的麦饼:"谢尚书,这是从张谦帐里搜出来的,里面全是沙子。" 他指着远处的粮仓,"镇刑司扣的粮,都在那里发霉了。"

李嵩在府里收到李谟的密报,气得把茶盏摔在地上。密报说 "刘显已招供,杀张谦是为嫁祸残兵",还说 "谢渊在阳曲卫找到了镇刑司扣粮的账册"。他抓起案上的《防边策》,突然觉得上面的字都在嘲笑他。

"首辅大人,要不... 把刘显杀了灭口?" 亲随颤声建议。

李嵩摇了摇头,走到窗前望着漫天风雪。他想起二十年前,自己还是个秀才时,曾在街头听说书人讲元兴帝北征的故事,那时的他,也觉得 "忠勇" 二字比什么都重要。"让李谟把账册偷回来," 他的声音像结了冰,"再让三法司的人 ' 查无实据 '—— 总要有人背锅,就让刘显去吧。"

阳曲卫的雪终于停了。岳峰在演武场立了块碑,上面刻着 "阳曲卫死难弟兄之墓",没有姓名,因为太多尸体已经认不出是谁了。周平在碑前烧着麦饼,火苗舔着纸灰,像在喊那些逝去的名字。

三法司结案奏疏原文

刑部尚书臣周立仁、大理寺卿臣吴景明、都察院左都御史臣李谟谨奏:

窃照阳曲卫哗变一案,经三法司会勘月余,现据供词、物证及人证,谨陈始末如左:

据镇刑司呈送之供状及玄夜卫密报,原阳曲卫千户刘显,于德佑十四年三月十七日夜,率亲卫二十余人闯入监军公署,持械击杀监军张谦及随员三名。其刀刃痕迹与现场遗留之柳叶刀吻合,且刘显部下王二毛等三人供称,刘显曾扬言 "监军克扣冬衣,士卒冻毙,此仇必报"。

又查刘显私宅,搜出北元狼头旗一面、未缴之军粮账册三本。账册记载,自德佑十三年秋至十四年春,刘显截留宣府卫转运阳曲卫之粟米共计一千二百石,其中八百石转卖于大同卫黑市。此等行径,显系借哗变之名,行谋反及贪腐之实。

阳曲卫残兵百余人参与哗变,然经查多为受刘显胁迫。其供词称,刘显以 "监军虐卒" 为由煽动,实则将克扣军粮之罪嫁祸于镇刑司。臣等议定:

首恶刘显依《大吴律?谋反篇》,斩立决,枭首示众;

从犯四十人发配辽东屯田,余者编入蓟州卫,由岳峰总兵严加管束;

阳曲卫士卒冻毙者,着户部拨银抚恤,家属免徭役三年。

关于镇刑司呈送之扣粮账册于会审期间失窃一事,臣等已责成刑部司狱司彻查。然据缇骑供称,账册保管于镇刑司北镇抚司地牢,寻常人等不得擅入。且镇刑司佥事李谟当庭出示账册副本,与玄夜卫密报之克扣数目相符。故失窃一事,或系宵小之徒扰乱视听,无碍本案定谳。

岳峰身为宣府卫总兵,未能及时察觉刘显异动,且在哗变发生后擅自调兵,确有 "擅离职守" 之过。然其随后遣安抚使周平携粮五千石赴阳曲卫,稳定军心,功过相抵。臣等议定:着岳峰上章请罪,暂免其宣府卫总兵之职,留任协理军务,以观后效。

本案虽已审结,然边军哗变之根源在于 "监军权重而不察粮,镇刑司掌刑而不惩贪"。臣等恳请陛下:

严令监军不得干预卫所粮草调度,违者以《大吴律?擅权篇》论处;

镇刑司今后缉查边将,须会同三法司会审,不得独断。

伏乞陛下明鉴,以安边患,以肃纲纪。

刑部尚书臣周立仁

大理寺卿臣吴景明

都察院左都御史臣李谟

德佑十四年五月初三日

附注:

本奏疏经三法司堂官联署,附刘显供状、狼头旗及账册副本于后;

王庆总兵血书称遭 "弹琵琶" 之刑,然其供词与镇刑司呈送之供状多处矛盾,且无旁证,故未采信。

谢渊捏着三法司的结案奏疏,指腹反复摩挲着 "免罪" 二字的朱印,那朱砂混着松烟,红得发暗,像干涸的血。奏疏上 "刘显擅杀监军、嫁祸残兵,斩立决" 的墨迹还带着潮意,可 "镇刑司扣粮账册失窃" 的附注,却被人用朱笔圈了个淡痕,像只遮羞的手。他忽然想起会审时,周立仁偷偷塞给他的纸条:"李谟昨夜进了李嵩府,三更才出。"

岳峰望着远处的长城,积雪正顺着箭楼的垛口往下淌,在青灰色城砖上划出蜿蜒的痕,像无数双流泪的眼。"谢尚书," 他的声音裹在风里,碎成碴子,"刘显是斩了,可扣粮的人呢?嫁祸的人呢?这案子... 真能算结?" 他指尖叩着城砖,那里有当年守雁门关时留下的刀痕,如今被雪填得满满当当。

谢渊没说话,只是将王石头的屯田文书递过去。麻纸边缘还带着麦秸的毛刺,是阳曲卫新出的纸,上面的 "阳曲卫屯田所" 印章红得鲜亮,盖过了老兵按的指印。"他说..." 谢渊的喉结滚了滚,"种出的第一茬麦,要给大同卫的弟兄上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风突然紧了,卷着雪粒抽打在新立的 "阳曲卫死难士卒碑" 上,呜呜的响像无数人在叹。碑上没刻名字,只凿了行字:"戍边者,死边者,皆为大吴魂"。岳峰伸手去摸那字,指腹蹭过冰冷的石面,突然想起周铁山的血书 —— 原来有些债,血偿不了,得用日子慢慢还。

片尾

《大吴史?阳曲卫哗变考》载:"阳曲卫新麦丰收,王石头率旧部百余人屯田,亩产达三石二斗,创边镇纪录。所产之麦,一半入军仓,一半留作种粮,刻石记曰 ' 兵者,亦能耕 '。

时岳峰已被贬为庶民,居于宣府卫旧宅。谢渊遣玄夜卫旧部送麦百石,附信曰 ' 弟兄们在阳曲卫种了麦,穗子比当年雁门关的还饱满,等你回来尝 '。信末缀着三十七个指印,都是当年阳曲卫的老兵。

李嵩因 ' 镇刑司扣粮案 ' 渐失帝信,萧桓以 ' 调度失当 ' 罢其首辅职,令归乡。离京那日,谢渊在城门见其车中载着《元兴帝实录》,卷首 ' 边军乃国之根本 ' 句,被人用墨涂了个黑。"

卷尾

阳曲卫之变,非兵之暴,乃官之虐;非将之纵,乃政之昏。当监军张谦的金鞭抽断哨长的脊骨时,当镇刑司的缇骑把粮车转向私仓时,边军手中的刀从对外到对内,从来不是哗变,是被逼到悬崖的嘶吼 —— 他们砍向的不是朝廷,是逼死弟兄的枷锁。

岳峰的安抚,是想给绝境留条缝;谢渊的力辩,是想给公道撑把伞。可在 "君疑" 这把大伞下,缝会被堵死,伞会被撕碎。萧桓既怕边军 "尾大不掉",又要边军 "死战不退";既用镇刑司当 "看门人",又任其变成 "掏心贼",这摇摆里藏着的,是对忠良的轻贱,对边事的敷衍。

王石头们放下刀拿起犁,不是忘了大同卫的雪,不是忘了阳曲卫的血,是知道:北元的狼看得见,朝堂的刀藏得深。他们种麦,是想让后来人知道,边军不止会打仗,还能养活自己 —— 这不是妥协,是另一种守。

后之览史者见 "阳曲卫" 三字,多叹 "边将难",却少思 "何以难"。监军专权而不察粮,镇刑司掌刑而不惩恶,制度之弊如积薪,遇火星便燃。德佑年间的雪,埋了阳曲卫的尸骨,也冻了边军的心,直到数年后宣府卫再变,人们才想起王石头的麦 —— 原来能扎根的,从来不是刀,是土。

而那土,得用公道施肥,用信任浇灌,才长得出不被风雪摧折的麦。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