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490章 守将横刀终殉国,援兵按辔久逡巡

卷首

《大吴史?边防志》载:"阳和卫城破之日,守将王忠身被七创,犹提刀倚门拒敌,力竭殉国。积年储粮千石、火药百桶尽入北元,卫中军民死者逾千。边报凡三发,均为通政司所滞,镇刑司以 ' 细作伪报 ' 为由扣压,逾月方达御前。时岳峰在宁武关整兵,三请驰援,然京营为勋贵所掣,逗留不发。史叹 ' 卫破非因敌骑之锐,实由中枢壅塞,章奏不行;边军孤立无援,粮械不继,致忠魂埋骨寒沙,边燧再燃 '。"

卫鼓哀沉动塞尘,千仓粮草入胡尘。

三封血报沉官驿,一骑烽烟隔紫宸。

守将横刀终殉国,援兵按辔久逡巡。

北风卷雪埋枯骨,谁记阳和战死臣。

阳和卫的探马跌跌撞撞冲进宁武关时,坐骑前腿突然跪地,将他狠狠甩在雪地里。甲胄上的冰碴噼里啪啦往下掉,混着背上渗出的血,在雪地上洇出暗红的斑。他挣扎着撑起上半身,冻裂的嘴唇哆嗦着,咳出的血沫刚到唇边就冻成了暗红的冰粒:"北元三万骑... 围了卫城!" 指节抠进冻土,"王将军让俺带信,说城楼西北角塌了丈余,敌兵正从缺口涌,求都督... 速发援兵!" 话未说完,便一头栽倒,怀里的信笺滑出来,被马蹄踩上半个鞋印。

岳峰俯身拾起信笺,桑皮纸已被血水浸得发涨,"粮草" 二字被晕成紫黑的团,边缘还粘着几根断裂的箭羽。他指尖抚过纸上模糊的火漆印 —— 那是阳和卫独有的 "镇北" 纹,此刻却像道淌血的伤口。"阳和卫储粮千石,本是防备开春战事的根基," 他忽然攥紧信纸,纸页在掌心揉出褶皱,"北元这是要掐断大同左卫的咽喉。" 帐外的风卷着雪撞在帆布上,发出鼓面般的闷响,像在应和他胸腔里的震动。

"周诚!" 岳峰转身时,披风扫过案上的兵符,铜符相撞发出清越的响。副将周诚应声掀帘而入,甲胄上还带着操练的汗气,混着雪化成的水往下滴。"你带五千人走鹰愁涧," 岳峰指着沙盘上的浅沟,那里用朱笔标着细小的箭头,"沿冰封的溪谷绕到卫城西侧,那里的城墙有处旧伤,是永乐年间修的,砖缝里的糯米灰早冻酥了。" 他抓起两支刻着 "阳和卫" 火漆的箭,一支塞给周诚,"三更出发,见城头火起为号,从缺口往里冲。"

周诚摸着箭杆上的冻霜,冰碴子硌得指头疼。帐外士兵正往箭囊里塞箭簇,每支箭杆都缠着三圈麻线 —— 那是防雪冻的法子,却挡不住指尖的颤。"都督," 他声音压得极低,目光扫过帐角堆着的干粮袋,"京营的粮车还在居庸关磨蹭,弟兄们每人只带了三日的炒米,里头还掺着过半的沙砾。" 岳峰望着远处的烽火台,那里的狼烟被风雪撕得粉碎,却比往日更浓:"先救人。粮的事... 我让人去大同卫调,就算抢,也得抢出三日的口粮。" 说罢将剩下的箭狠狠插在沙盘中央,箭羽震颤不止。

卫城东门的鼓声已敲得嘶哑,牛皮鼓面裂了道三寸长的口子,鼓手的手腕冻得发紫,每抡一槌都像要脱臼。王忠拄着断矛倚在城楼垛口,左臂的伤口被冻住又挣裂,血渍在甲胄上结成暗红的冰壳,顺着甲片的缝隙往下淌。他低头望去,北元骑兵像翻涌的黑潮,铁蹄踏在结冰的护城河上,发出沉闷的碎裂声,冰层下的水汩汩冒上来,转眼又冻成新的冰碴。

"将军!箭没了!" 个十六岁的小兵举着空箭壶哭喊,壶底还沾着半截羽毛。话音未落,一支流矢从斜刺里飞来,穿透他的咽喉,鲜血喷在城楼的匾额上,"阳和卫" 三个金字顿时添了道红痕。小兵的尸体顺着城墙滑下去,在雪地上拖出长长的血痕,被后续涌上的敌兵马蹄踏碎。

王忠解开腰间的令牌,塞进贴身棉袍 —— 那是元兴帝赐给王家的 "忠勇" 牌,铜质的牌面被体温焐得温热,边缘的云纹却已被岁月磨平。他忽然嘶吼着挥矛刺向攀城的敌兵,矛尖穿透皮甲的瞬间,后背猛地一麻,三支箭羽从胸前穿出,带着滚烫的血。"把粮草库烧了!" 他用尽最后力气将断矛掷向西南角,那里堆着千石粮草,"不能让狗贼得一粒米!"

火起时,粮草库的横梁带着火星砸下来,将半个卫城映得通红。北元骑兵踩着同伴的尸体涌入,马刀劈在冻硬的木门上,发出刺耳的裂响。守兵们拔出短刀与敌巷战,刀刃碰撞声、骨裂声、惨叫声混着风雪的呼啸,成了阳和卫最后的绝响。一个满脸煤灰的火头军抱着柴草往粮堆里扑,被敌兵的弯刀削掉半边肩膀,仍拖着燃火的身体滚进谷仓,火舌瞬间舔上梁木。

王忠被围在街角,断矛插进最后一名敌兵的胸膛,自己也被三把弯刀同时砍中。他望着南来的方向,那里本该有援军的影子 —— 按路程,岳峰的骑兵此刻该到了。雪花落在他逐渐失去温度的脸上,融化成水,像滴迟来的泪。远处的烽火台突然塌了,黑烟裹着火星升起来,在风雪中散成碎末,再也没人会看见这求救的信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几日后,阳和卫陷落的消息顺着驿道往南爬,像条带血的蛇。第一封边报送到通政司时,王敬正对着账册上的 "镇刑司" 朱印发怔 —— 那方印泥还泛着油光,是李德全昨夜派小太监送来的,附纸用朱砂写着 "阳和卫文书暂缓上呈",墨迹里混着细碎的金粉,是内库特供的朱砂。他捏着边报的一角,桑皮纸粗糙的纤维里嵌着暗红的血渍,墨迹被体温焐得半融,"速发援兵" 四字的捺笔划破纸背,显是写时用尽了力气。

"大人,这报......" 小吏捧着砚台的手一抖,墨汁溅在案上。王敬猛地按住他的手腕,指节压得小吏吃痛皱眉。他望着窗外飘落的雪,李嵩昨日在茶馆递来的话在耳边响:"阳和卫守不住是迟早的事,报上去徒乱人心,还得让岳峰那厮看笑话。" 于是转身将边报塞进柜底,压在天顺年间的旧账册下,黄铜锁 "咔哒" 扣上,钥匙串上还挂着枚英国公府的银鱼符,是张懋送来的 "念想"。

第二封边报是死士用箭射进玄夜卫衙门的。那名亲兵小腹插着北元的骨箭,箭头淬了狼粪,伤口周围的皮肉肿成紫黑色。他跪在青石板上,冻硬的手指攥着血书,指节抠进砖缝里。沈峰剖开他衣襟时,血书已和皮肉粘在一起,王忠的字迹被血水浸得发胀,"粮尽,兵亡过半" 的 "尽" 字最后一笔拖得极长,像道未愈合的伤口。"将军说...... 说边书若到不了......" 死士的喉管里发出嗬嗬的响,血沫从嘴角涌出,"就把他的印信......" 话未说完,头猛地歪向一边,怀里滚出枚碎裂的将印,铜角上还挂着块带毛囊的皮肉,是被北元骑兵用马槊挑碎的。

岳峰在宁武关的校场等了三日,风卷着雪粒抽打幡旗,"周" 字将旗的边缘已被冻成硬壳。周诚正给士兵分发冻成硬块的麦饼,每咬一口都得用刀背敲,他摸着箭囊里刻着 "阳和卫" 火漆的箭杆,冰碴子掉进甲缝里:"都督,京营的粮车还在居庸关磨蹭,说是 ' 遇雪难行 ',弟兄们的干粮只够三日。" 岳峰望着远处的烽火台,那里的狼烟比往日更浓,辨得出是 "全军覆没" 的三短一长信号:"先救人,粮的事...... 我去劫北元的辎重队。"

谢渊在通政司的柜底翻出边报时,积雪已从柜门缝隙钻进去,在纸页上结了层薄冰。他捧着那封被压皱的边报闯进暖阁,萧桓正对着《边防图》上的阳和卫出神。"陛下,王敬供认,是李德全让他扣下文书,说 ' 等尘埃落定再报不迟 '。" 谢渊的声音发颤,"那亲兵死前还攥着王将军的印信,指缝里全是城墙砖的碎末,定是拼了命才把信送出来。" 萧桓的指尖在御案上敲出急促的响,墨锭被震得滚到地上:"玄夜卫!去拿王敬!"

李德全却比缇骑早一步到通政司。他带着二十名缇骑撞开柜门时,王敬正用剪刀铰着账册。"王大人这是要销毁罪证?" 李德全的拂尘扫过柜底的边报,"陛下有旨,你私扣边报,勾结岳峰,就地看管!" 王敬挣扎着喊:"是你让我扣的!你给的银票还在我靴子里!" 话音未落,就被缇骑用布团堵住嘴,拖进镇刑司的黑牢 —— 那里的刑具上还沾着偏关士兵的血。

又过了几日,阳和卫的残兵终于爬到宁武关。为首的老兵断了条腿,伤口用烧红的箭头烫过,结痂处泛着黑。他怀里揣着半块染血的粮票,"阳和卫" 三个字被泪水泡得发胀,纸页边缘还粘着片带牙印的人肉 —— 是他咬断箭杆时蹭上的。"都督," 他抓住岳峰的袍角,指甲缝里嵌着北元骑兵的皮甲碎片,"北元把粮草往黑风口运,车辙印深三尺,能走十匹马拉的大车!王将军被他们钉在寨门上,冻成了冰坨,眼珠子都被鹰啄了......"

岳峰猛地拔出佩刀,刀身在雪光下映出他眼底的红。周诚正带着士兵打磨箭头,听见动静回头时,正见都督的掌心被刀刃划开,血珠滴在雪地上,与远处飘来的纸钱融在一起。"备马!" 岳峰的声音像被冻裂的铁,"带五十名刀牌手,跟我去黑风口。就算抢不回粮草,也得把王将军的尸骨劈下来!"

此时的京师,通政司的新柜底又压了封边报。新任通政使赵谦捏着纸页,上面 "北元用阳和卫粮草整兵,欲攻大同" 的字迹被血渍糊了一半,纸角还粘着根北元骑兵的狼尾。他望着镇刑司送来的乌木匣,匣底刻着 "概不上呈" 四字,旁边还压着张银票,票面的数额够他买十顷良田。窗外的雪越下越大,仿佛要把这朱门里的龌龊全盖住。

老兵的牙齿打着颤,每说一个字都像有冰碴从喉咙里滚出来。他那只没断的手死死攥着岳峰的袍角,粗粝的布面被攥出深深的褶皱,仿佛那是救命的绳索。"黑风口的雪有半人深," 他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出的血沫溅在雪地上,像绽开一朵朵暗红的梅,"北元的车辙里结着冰,能看见粮袋漏出的小米粒,冻在冰里亮晶晶的...... 王将军的铠甲被他们剥了,就那么光着膀子钉在门上,风一吹,骨头撞着木框咯吱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岳峰的刀 "当啷" 一声杵在地上,半截刀刃插进冻土。他弯腰扶起老兵,指腹触到对方后背的冻疮,硬得像块石头。"你先说清楚," 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喉结滚动着,"卫城破的时候,王将军有没有烧粮?" 老兵猛地睁大眼睛,浑浊的眼球里爆发出一丝光:"烧了!烧了一半!剩下的被他们用湿棉被捂灭的...... 将军说,就算烧不完,也得让狗贼吃着带火焦味的粮!"

周诚已经在清点刀牌手,士兵们把盾牌斜靠在城墙上,正往铁甲缝里塞干草。一个年轻士兵的手冻得合不拢,周诚就用自己的体温给他焐着,指尖触到对方掌心的冻疮,黏糊糊的全是脓血。"都督," 他抬头看见岳峰掌心的血正顺着刀柄往下滴,在雪地上积成一小滩,"要不我去?您得坐镇宁武关。"

岳峰没回头,正用布条缠紧掌心的伤口,布条很快被血浸透。"王忠是我带出来的兵," 他的刀突然指向黑风口的方向,刀光刺破漫天风雪,"当年在偏关,他替我挡过一箭,箭头现在还留着呢。" 五十名刀牌手齐刷刷地举起盾牌,甲胄上的冰碴簌簌掉落,声震关墙。

此时的通政司,赵谦正把边报往乌木匣里塞。纸页上 "大同危在旦夕" 的字迹被他的手指蹭得更糊,那根狼尾毛卡在纸缝里,扎得他指尖发痒。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刚入通政司时,老上司王敬教他 "为官要学秤,两头都得掂量",那时他还觉得这话刺耳,如今摸着袖中银票的厚度,倒觉得字字在理。

"赵大人,镇刑司的人还在门外等着呢。" 小吏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赵谦猛地合上匣子,锁扣 "咔哒" 一声,像是咬碎了什么。他望着窗台上的积雪,那雪落得又急又密,把街对面英国公府的朱门都遮得模糊了,仿佛这天地间,除了这满室的暖炉热气和匣子里的龌龊,再没别的东西。

宁武关的号角突然响起,苍凉的声浪卷着雪沫冲上云霄。岳峰翻身上马时,老兵拖着断腿跟了两步,从怀里掏出块东西塞进他手里 —— 是半枚 "忠勇" 牌,边缘被啃得坑坑洼洼,显然是从王忠尸身上咬下来的。"都督," 老兵的声音嘶哑如破锣,"带将军回家......"

马蹄声渐远,周诚望着那队人马消失在风雪里,忽然发现城墙上的积雪不知何时染上了斑斑血迹,像极了阳和卫粮票上晕开的墨迹。而千里之外的通政司,赵谦正用一块温热的帕子擦着手,仿佛刚才捏过边报的指尖沾了什么洗不掉的脏东西。

片尾

《大吴史?边防志》续载:" 阳和卫陷后三月,大同左卫亦破。北元得粮草补给,编民为奴,驱之筑垒,势益炽。岳峰在宁武关孤军奋战,屡请援兵而未得,部众减至万人,衣甲不全者十居其七。谢渊劾李嵩、李德全 ' 壅塞言路,误国害边 ',凡三上章,萧桓以 ' 事已至此,追责无益 ' 搁置,仅夺王敬通政使职,徙居南畿。

是岁冬,阳和卫百姓遗骸为风雪卷至宁武关下,骨殖相藉,儿童骷髅犹含冰雪。岳峰命人收葬,聚土为坟,立碑曰 ' 忠魂未归 '。碑石背面,刻守兵姓名凡三百七十人,字迹皆带血痕 —— 盖幸存者以指血书之,指节磨破处,血痕深可见骨。"

卷尾

《大吴史?论》曰:" 阳和卫之陷,非北元之锐不可当,实由边报不通如隔万里,援兵不至似盼星河,致守兵孤立无援,饮恨而殁。王忠战死而边书被扣于柜底,粮草被掠而中枢犹疑于朝堂,此非一城之辱,乃国体之伤,邦本之裂也。

夫边军之命系于文书往来,文书之速系于朝纲清浊。通政司为勋贵所胁,视边报如废纸;镇刑司为私利所惑,变缉捕为私器;天子为群小所蔽,以姑息代明断。使千里之外的血战,成了朝堂博弈的筹码;使守城将士的白骨,化作勋贵邀功的阶石。阳和卫的鼓声,敲的不是城破之哀,而是民心离散之始;北风吹送的骸骨,带的不是沙场之殇,而是国运倾颓之兆。

观此后大同左卫之破,如出一辙。当边将的血书抵不过权臣的私语,当守城的尸骨换不来朝廷的一旅之师,北境的风雪,便不再是自然之寒,而成了埋葬江山的冻土。《周书》曰 ' 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 ',大吴之衰,非外敌能破,实由内朽而不可支 —— 此阳和卫一役,已见其端倪矣。"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