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488章 免冠力辩风霜里,谁解孤臣一片焦

君臣首谈

卷首

《大吴史?岳峰传》 载:“大同卫破后,帝萧桓召岳峰于御书房密谈,疑其‘借增兵植党’。峰免冠力辩,呈京营将领名册、边军血书残页,泣言‘臣若有私,愿受风宪司三司会审’。帝虽暂信其忠,然勋贵谗言已入,君臣间嫌隙初生。史称‘此谈非仅辩兵权之属,实乃庙堂忠奸之角力,为德佑朝君臣互疑之开端’。”

御案前头雪未消,君心难测似层霄。

勋言已乱忠良志,边血犹沾战骨凋。

不是将军争虎符,只因黎庶盼旌旄。

免冠力辩风霜里,谁解孤臣一片焦。

十月廿五,御书房的炭火烧得正旺,银炭的火星在铜盆里噼啪作响,却驱不散殿内沉沉的寒意。萧桓坐在紫檀木御案后,案上摊着周毅的血书残页,麻纸因干燥发脆,边缘卷成波浪状,“冻毙十五人” 的字迹被血渍浸染,虽已发黑,却仍像烧红的烙铁般刺目。他指尖摩挲着残页边缘,墨迹在指腹留下淡淡的黑痕,仿佛洗不净的血债。

窗外的积雪没到窗棂,反射的天光让殿内无需点灯也亮堂,却照不进萧桓紧锁的眉头。三日前虽下旨增派五千京营援兵,可李嵩昨日在偏殿的谗言犹在耳畔:“岳峰久掌边军,京营将领多与他有旧,此兵一出,怕是只知岳都督,不知陛下。” 这话像根细刺,扎在心头隐隐作痛。案角压着张懋凌晨递上的密折,朱笔圈出的 “京营五将有三曾随岳峰戍边宣府” 字样,让萧桓的指尖微微发颤 —— 大同卫的惨状历历在目,可勋贵们把持百年的京营,若真成了岳峰的私兵,朝堂的脆弱平衡恐将崩塌。

“传岳峰入见。” 萧桓的声音带着彻夜未眠的疲惫,尾音微微发哑。内侍躬身退下时,他瞥见案头堆着的京营花名册,每一页都标注着将领的派系,“英国公府旧部”“镇刑司亲信” 的批注密密麻麻,唯独岳峰的名字旁,只写着 “德佑二十八年戍边有功”,干净得反而让人心生疑虑。

岳峰踏入御书房时,甲胄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粒,冷气顺着甲缝往里钻。他刚从京营校场点兵回来,靴底的冰碴在金砖上拖出细碎的刮痕,像在无声地诉说急切。行礼时,甲片碰撞的脆响在寂静的殿内格外清晰,他抬眼时,正撞见萧桓审视的目光 —— 那目光里有疑虑,有警惕,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像冬日的寒刀,直刺人心。

“岳都督可知,京营五千援兵尚未出京,流言已传遍九门?” 萧桓的声音冷得像殿外的冰雪,指尖点在案上的密折,“有人说‘此兵一出,京营皆成岳家军,陛下将失兵权’,这话你听过吗?”

岳峰猛地抬头,鬓角的汗珠瞬间冻结。他撞见萧桓眼中的审视,那目光像冰锥般扎在他心口,让他呼吸一窒。不及细想,他 “噗通” 一声跪在金砖上,膝盖撞地的闷响在殿内回荡,震得案上的茶盏微微颤动。岳峰双手解下头盔,黄铜头盔上的雪粒簌簌掉落,露出被汗水浸透的发髻,发丝粘在额角,混着未干的雪水:“陛下明鉴!臣奉旨调兵,只为驰援大同卫残部,绝无半分植党之心!” 头盔重重落在金砖上,发出 “哐当” 巨响,震得他耳中嗡嗡作响,却丝毫不敢抬头。

“绝无半分?” 萧桓拿起李嵩的奏报,声音陡然拔高,“李嵩奏报,你点兵时专挑宣府旧部,将英国公府的三名千总换去守城门,这不是结党是什么?” 他将奏报扔到岳峰面前,纸页散开,“张懋说京营五将有三曾随你戍边,你一声令下,他们敢抗陛下旨意,这也是流言?”

岳峰捡起奏报,指腹捏着纸页上的 “结党” 二字,指节泛白:“陛下容臣分辩!宣府旧部熟悉大同卫地形,换去驰援事半功倍;英国公府的千总从未经战阵,守城门恰是其职!” 他顿了顿,声音因急切而沙哑,“臣与京营将领相识,是因同历边关生死,而非结党!当年在宣府卫,末将与千总周平共守孤城,他为救臣断了左臂,这是袍泽之谊,绝非私党!”

“袍泽之谊?” 萧桓冷笑,“若真是袍泽,为何李嵩说你昨夜在校场训话,五千士兵齐声喊‘唯岳都督令是从’?”

“那是臣训诫‘唯陛下旨、军纪令是从’!” 岳峰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渗出血珠,“陛下可查校场记录,可问在场缇骑!臣若有半句虚言,甘受凌迟!” 他抬起头,眼中血丝密布,却透着坦荡,“臣家世受皇恩,祖父战死土木堡,父亲殉国辽阳卫,臣自幼便知‘忠君’二字!大同卫城破时,周毅用血书明志,臣岂能以私废公?”

岳峰从怀中掏出大同卫的阵亡名单,名单边缘卷皱,沾着暗红的血迹:“这上面有三百二十七个名字,都是臣看着长大的子弟。若臣想掌兵权,何必等到今日?” 他声音哽咽,“臣请陛下派玄夜卫随营监督,若发现臣有半点植党之举,任凭陛下处置!只求陛下信臣一次,让援兵早日启程,莫让大同卫的忠魂再寒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萧桓望着岳峰额头的血珠,又看看他手中染血的名单,再想起血书上 “冻毙十五人” 的字迹,心中的疑虑渐渐松动。他沉默片刻,终是叹了口气:“起来吧。” 声音缓和了些许,“朕知你忠勇,只是朝堂复杂,不得不防。” 他拿起御笔,在援兵文书上落下朱批,“玄夜卫副统领随营监督,你若敢负朕,朕绝不轻饶。”

岳峰叩首起身时,甲胄上的冰碴已融化,水珠顺着甲片滴落,在金砖上晕开小小的水痕。他捧着朱批文书,望着萧桓疲惫的面容,心中百感交集 —— 这场君臣间的信任之辩,终以坦诚破了谗言,可朝堂的暗流,仍在御书房的炭火光影中涌动。

萧桓将张懋的密折往前一推,折角在紫檀案上划出细微的声响。密折上的墨迹在宫灯映照下泛着冷光,“京营左卫指挥使林锐系岳峰西征亲兵,右卫千户赵承与岳峰同科武举” 的字迹,被朱笔圈得醒目。他指尖点在密折边缘,纸页因潮湿微微发皱:“英国公称,此次增兵五千,查得半数将领出自你的旧部 —— 左卫三将随你守过宣府,右卫两将是你带出来的偏裨,这难道也是无凭无据的流言?”

岳峰望着密折上张懋的私印,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渗出血珠都浑然不觉 —— 张懋竟连京营将领的履历都查得如此清楚,显然早有预谋。没等他开口,萧桓的声音更冷了几分,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德佑初年,魏王萧烈借边兵谋逆,围皇城三日的旧事,你该记得吧?朕登基时亲眼见宫门箭痕,岂能不防?”

“陛下!” 岳峰的声音因急切而沙哑,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金砖上晕开小小的水痕,“左卫指挥使林锐随臣西征,是因他善守隘口,当年在嘉峪关以三百人挡过北元五千骑;右卫千户赵承熟悉蓟辽地形,曾在古北口设伏歼敌千余!臣选将唯才是举,不问亲疏旧识!” 他往前膝行半步,膝盖在金砖上磨出轻响,“若因曾共过生死便斥为植党,日后谁还敢为朝廷领兵?谁还敢在边关拼命?”

“唯才是举?” 萧桓冷笑一声,从案上拿起周毅的血书,麻纸在他指间微微颤抖,“周毅与你同科武举,血书刚到京师,你比谁都急着调兵,如今又要亲领京营五千援兵,难道不是想借边军与京营结党,培植势力?”

这句话像一把钝刀,狠狠剜在岳峰心口。他猛地从怀中掏出周毅的私账,麻纸因反复折叠边缘泛着毛边,边角处还有被雨水浸过的痕迹:“陛下请看!周毅在私账中写‘与岳峰虽同科,十年未通音讯,唯知其戍边严’,臣与他仅有同科之谊,并无私交!” 他将私账展开在案上,指腹重重按在 “十年未通音讯” 的字迹上,声音带着痛心,“臣急着调兵,是因血书上‘士兵嚼雪充饥,甲胄开裂’的惨状,是因大同卫殉国的五千忠魂,绝非为私情!”

岳峰的目光扫过私账上 “王申克扣粮饷二百石” 的记录,突然提高声音:“臣连日追查的是粮饷克扣、是贪腐舞弊,不是结党营私!若陛下不信,可命风宪司彻查臣的家产 —— 臣在京师仅有祖上传下的老宅一处,院墙都已斑驳,田产不足百亩,连家仆都只雇了两个,何来植党营私的资本?”

他解开腰间的玉带,玉带上的锈迹清晰可见,那是戍边时被风沙侵蚀的痕迹:“臣自十六岁从军,二十载戍守边关,身上伤疤比军功章多!若想结党,早在宣府卫便可拥兵自重,何必等到今日?” 岳峰的声音哽咽起来,眼中血丝更密,“陛下!大同卫的尸体还冻在城砖上,周毅的血书墨迹未干,臣一心只想为他们讨回公道,若连这点赤诚都被疑为谋逆,臣…… 臣唯有以死明志!”

萧桓望着岳峰解开的玉带,望着私账上 “十年未通音讯” 的字迹,又想起血书中 “士兵冻毙” 的惨状,紧绷的嘴角微微松动。御案上的密折与血书并排摆放,一边是勋贵的谗言,一边是边军的血泪,他指尖在两者间犹豫,殿内的炭火噼啪作响,映得两人的影子在墙上忽明忽暗,一场关乎信任与猜忌的博弈,仍在寂静中暗流涌动。

“风宪司?” 萧桓的目光飘向窗外,李嵩昨日在养心殿的话又在耳边响起:“风宪司谢渊与岳峰交好,查案必偏袒。京营是国之利刃,若落入党羽之手,陛下危矣。” 他收回目光,望着岳峰通红的眼眶,语气稍缓却仍带疑虑:“张懋说,你在西征时曾放言‘勋贵误国’,可有此事?”

岳峰坦然道:“确有此事!泰昌朝边防案,勋贵克扣粮饷致边军冻毙;今大同卫之破,亦是勋贵包庇王申之流!臣恨的是误国的蛀虫,非恨勋贵之职!若陛下因臣斥贪腐而疑臣,臣甘愿卸甲归田!” 他的声音掷地有声,在御书房中回荡。

岳峰突然想起怀中的京营名册,连忙双手呈上:“陛下请看!此次增兵五千,将领名单由五军都督府、兵部、风宪司共同拟定,每名将领旁都注着籍贯、履历,绝无一人是臣私属。左卫指挥使的妻弟在户部任职,与张懋府中管事是姻亲,臣若植党,岂会用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