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474章 甲胄须坚拒朔风,烽烟早报警边烽

卷首

《大吴史?兵志》载:“德佑三十一年春,帝萧桓既平龙州土司之乱,复盘战事,见边军甲胄‘中矢即穿’、烽燧‘警讯迟三日’、军粮‘半掺沙土’,深痛往昔军备废弛之弊。盖因前临淮侯李穆掌京营时,军器监、粮储司多其党羽,‘造甲偷减铁料,筑燧虚费钱粮,储粮暗行倒卖’,以致‘边军浴血而器械窳劣,将士用命而腹中空空’。

帝既鉴南疆之叛由军备不整而起,又察李穆朋比之弊蚀军根基,遂颁诏整饬:‘兵部掌总其事,凡军器、烽燧、粮储,务求实而不浮,坚而耐用。’其要者三:一令军器监仿古法改良‘札甲’,每副增铁料三斤,‘甲片刻监造官、工匠姓名,遇战损可溯其责’;二命九边‘五里筑烽燧,十里设传堡’,置‘烽燧总目’掌调度,‘昼燃烟、夜举火,讯迟漏者斩’;三于九边要害设‘军粮专仓’,‘仓门置双钥,玄夜卫掌其一,边军掌其一,月终共核账册,缺粮一石即彻查’。

又诏‘玄夜卫掌全程监核’,‘凡偷工减料、虚报冒领者,无论官阶,先锁拿后奏闻’。由是‘军器监积弊渐除,甲胄坚可御矢;烽燧网联九边,警讯瞬息可达;军粮专仓充盈,颗粒皆入军腹’。史论此役:‘革百年军备之腐,固九边藩篱之基,为德佑中兴立军事之纲,其法垂范后世,边鄙晏然者十有八年。’”

甲胄须坚拒朔风,烽烟早报警边烽。

仓廪实乃军心固,铁律终教弊迹空。

旧吏犹藏私囊计,新监已布网罗功。

莫叹革新前路险,江山万里赖兵雄。

太和殿的朝会刚散,萧桓留下谢渊与兵部尚书王佐。案上摊着南疆平叛的奏报,其中 “叛军甲胄坚于官军,火箭射程远于我军” 的字句被红笔圈出。萧桓指尖划过 “军器监造甲薄如纸,箭簇脆易折” 的记录,声音带着寒意:“李穆掌京营时,军器监多是他党羽,偷工减料中饱私囊,以致边军用命时连像样的甲胄都没有。”谢渊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臣查得军器监近年造甲‘每副偷减铁料三斤’,烽燧预警‘迟报漏报者十有其三’,军粮‘掺沙短秤’更是常事。” 王佐在旁额头冒汗,他是李穆旧部,军器监的贪腐案本与他脱不开干系,此刻只能硬着头皮附和:“陛下圣明,臣愿领命整饬。”

萧桓目光锐利如刀:“光领命不够。朕要三样革新:一,军器监造‘新式札甲’,玄夜卫监工,每副甲需刻监造官姓名;二,九边修烽燧预警网,五里一燧,十里一堡,设‘烽燧总目’掌调度;三,九边设‘军粮专仓’,由玄夜卫与边军共掌钥匙,每月对账,缺一石粮都要严查。”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王尚书,此事若办不好,休怪朕无情。”

兵部接到诏令后,军器监监正赵谦却暗生贪念。他召集工匠头目密会,烛火在昏暗的作坊里跳动,铁砧上还堆着未完工的甲片。“新式札甲要十斤铁料?” 赵谦捻着胡须冷笑,“咱们用七斤就行,省下的铁料熔了卖钱,监工的玄夜卫我已打点好,他们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工匠头目面露难色:“大人,七斤铁太薄,挡不住箭矢啊……” 赵谦猛地拍案,铁屑溅起:“边军死活与你我何干?李穆倒了,咱们正缺银子补窟窿!玄夜卫的沈炼虽是谢渊亲信,但他手下总有贪财的,五十两银子就能买通一个眼线。”

消息很快传到谢渊耳中 —— 玄夜卫缇骑在军器监外蹲守,见赵谦深夜送银子给监工的缇骑小旗。谢渊在风宪司值房踱步,窗外蝉鸣聒噪,他对沈炼道:“军器监是要害,赵谦敢顶风作案,背后定有兵部官员撑腰。你别打草惊蛇,盯着铁料出入库记录,查清楚缺的铁料去哪了。”

与此同时,九边烽燧修造也出了岔子。宣府总兵报 “已修烽燧五十座”,玄夜卫实地查验却发现,三十座只是 “旧燧刷漆”,二十座 “砖石未砌实,一推就晃”。负责监修的兵部郎中张俭是王佐的门生,他在给兵部的奏报里写 “工程浩大,需增拨银三万两”,实则将半数银子纳入私囊。

谢渊拿着玄夜卫绘制的《烽燧虚实图》入宫,图上用红笔圈出 “虚修” 的烽燧,密密麻麻如繁星。“陛下,宣府烽燧十有八虚,张俭还虚报工价。” 他指着图中一座烽燧,“这座号称‘砖石加固’,实则只用黄泥糊了层皮,遇雨就塌。”

萧桓望着图上的红圈,想起南疆叛军突袭时烽燧迟报的惨状,气得将茶杯摔在案上:“这群蛀虫!拿边军性命换银子!” 他对谢渊道:“让玄夜卫锁拿张俭,查他的账本,看看王佐知不知情。”

德佑三十一年冬,玄夜卫指挥使沈炼带着缇骑在军器监废料堆里整整翻查了三日。寒风吹过堆积如山的铁屑与废甲片,发出呜咽般的声响,缇骑的手指被冻裂的铁料划破,渗出血珠也浑然不觉。直到第三日黄昏,沈炼在一堆焦黑的残渣中发现异样 —— 几块扭曲的铁锭上,竟粘着 “军器监造” 的朱漆印记,边缘还留着札甲甲片特有的弧形痕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立刻请来京城最老的铁匠辨认,老铁匠用粗糙的手指捻起铁屑,放在鼻尖轻嗅:“大人请看,这铁料含碳量与军器监造甲的精铁一致,绝非民间铁器所用的杂铁。看这熔解痕迹,定是把成块的甲片铁料偷偷熔了卖!” 顺着这条线索追查,玄夜卫很快查到军器监监正赵谦与城南 “福顺铁器铺” 的往来账目,账册上赫然记着 “每月初三收军器监铁料三十斤,付银五十两”,半年累计得银三千两,其中 “王尚书分九成” 的字样刺眼夺目。

更惊人的是,从张俭府邸搜出的密信中,有一封王佐亲笔所写的回执,墨迹经玄夜卫验过,确是其笔迹。信中写 “烽燧工程款可虚报三成,需分半入我账中,此事需密,勿让风宪司察觉”,封泥上还印着兵部的半枚官印,显然是通驿站传递。

谢渊捧着沉甸甸的账本与密信入宫时,御书房内正暖意融融。兵部尚书王佐正为萧桓讲解《九边军备图》,见谢渊带着缇骑进来,手中的茶杯 “哐当” 一声撞在案上,茶水溅湿了图卷,他脸色 “唰” 地从红润褪成惨白,手指紧紧攥着袍角,指节泛白。

“陛下,” 谢渊无视王佐的慌乱,将账本与密信在案上缓缓展开,烛火在泛黄的纸页上投下晃动的光影,“玄夜卫已查实:军器监监正赵谦每副甲偷减铁料三斤,熔后售予民间铁器铺,每月得银五千两,王尚书包庇分赃三成;兵部郎中张俭修烽燧虚报工程款三万两,其中一万五千两流入王尚书私账,书信与账本皆在此处。”

王佐双腿一软,“扑通” 跪倒在金砖上,膝头撞出沉闷的声响,他连滚带爬地想去抓萧桓的龙袍下摆,却被缇骑厉声喝止。“陛下恕罪!臣是被胁迫的!” 他涕泪横流,额头抵着冰冷的金砖,声音颤抖得不成调,“是赵谦与张俭拿着臣的把柄要挟,说臣若不从,就揭发臣…… 臣一时糊涂才……”

“糊涂?” 谢渊冷笑一声,从账册中抽出另一张纸,“王尚书去年在城西买的那座带花园的宅院,耗资三万两,按您的俸禄,不吃不喝也要攒二十年。这是您给赵谦的回信,写‘铁料之事需妥为遮掩,工程款按月送来,勿让玄夜卫察觉’,这‘王佐’二字的落款,您总该认得吧?” 他将信纸凑到王佐眼前,墨迹未干的字迹在烛火下清晰无比,连信末那个独特的花押都与兵部文书上的分毫不差。

王佐的目光刚触到信上的花押,喉咙里发出一声绝望的呜咽,整个人瘫软在地,再也说不出一句辩解的话。御书房内的暖意仿佛瞬间被寒风抽干,只剩下账册上的罪证与王佐粗重的喘息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萧桓望着散落的账本,指尖在 “军器监” 的印记上重重一点,眼中怒火渐起 —— 这些蛀虫,竟真敢拿边军的性命当筹码,在军备上动如此肮脏的手脚。

正月朝会,王佐被押下堂,兵部尚书之位由谢渊兼任。但勋贵旧党仍在阻挠革新,英国公张懋出列:“新式甲胄费铁太多,恐民间铁器短缺;烽燧密布,需增兵戍守,耗费粮饷,得不偿失。” 户部侍郎附议:“军粮专仓由玄夜卫监管,夺了地方官之权,恐生矛盾。”

谢渊手持《军器图》与《烽燧考》,声音朗朗:“英国公可知,旧甲每副挡不住一箭,新甲用十斤铁可挡三箭,救的是边军性命;烽燧迟报一刻钟,边军就要多死百人,耗费粮饷与性命孰重?” 他转向萧桓:“臣请陛下立‘军备新法’,凡军器、烽燧、军粮,皆由风宪司与玄夜卫双监管,账目每月公示,百姓可查。”

萧桓望着群臣,斩钉截铁:“准奏!军备新法即日起施行,有阻挠者,以‘通敌论处’!”

军器监在谢渊亲督下,首批新式札甲完工。萧桓亲临军器监查验,工匠捧着甲胄呈上,玄夜卫缇骑用强弓试射,箭矢射中甲片应声落地,甲片完好无损。“每副甲刻监造官与工匠姓名,若战时损坏,追责到底。” 谢渊指着甲内侧的刻字,“这样谁也不敢偷工了。”

边军将领试穿新甲,激动得落泪:“有这样的甲胄,弟兄们打仗更有底气了!” 萧桓望着甲片上的寒光,想起德佑二十二年德胜门血战时光着膀子拼杀的士兵,心中一阵温热:“护好士兵,才能护好江山。”

九边烽燧在风宪司督查下重修完工,谢渊亲自沿长城巡查,每到一燧,都令戍卒演示信号 —— 白日燃烟,黑夜举火,五里一接,片刻传遍百里。在宣府最高烽燧上,他望着连绵的烽火台,对戍卒道:“这烽烟不仅是预警,更是给边军的底气,让他们知道,朝廷没忘了他们。”

戍卒跪地磕头:“谢大人修烽燧,查贪腐,咱们再不用怕叛军突袭了!” 远处忽然传来信号,是大同卫试传的 “平安火”,烟柱笔直冲天,在秋空中格外醒目。谢渊望着烟柱,对沈炼道:“这才是真正的长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