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450章 莫叹边城多险厄,丹心终可固河山

卷首

《大吴会典?边军戍守规制》 载:“凡北疆边军,需‘四季操练,粮草充足’,大同、宣府等重镇‘每镇驻军三万,战马五千匹’,冬衣、军械每三年一换,由兵部武库司统一调拨。遇敌军异动,需‘一日一报’,急报需用‘鸡毛信’,注明‘敌众多少、攻向何处、我军伤亡’,延误者斩立决。若因粮草不足、军械废弛致军寨失陷,守将以‘失机’论罪,监军、粮官同罪。”

朔风卷雪犯雄关,烽火连烧几处寒。

军寨失陷尘烟起,胡马南窥草木残。

朝堂急议谋攻守,将卒临危血未干。

莫叹边城多险厄,丹心终可固河山。

德佑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一,朔风卷着雪籽呼啸而过,大同卫的城楼在寒风中抖得像片枯叶。守卒周平把那件打了三个补丁的冬衣往身上裹了又裹,领口磨破的地方漏风,冻得他脖子缩成一团,呵出的白气刚到鼻尖就凝成霜花,顺着胡茬往下掉。他往手心啐了口唾沫,搓了搓冻得僵硬的手,目光死死盯着关外的草原 —— 那里的枯草被风刮得贴在地上,一道道深褐色的痕迹在雪地里格外扎眼,那是战马踏过的蹄印,密密麻麻,像一张铺开的网。

“三日前就该来的冬衣,影子都没见着。” 周平低声骂了句,喉结滚动着咽下一口冷风。他记得昨日巡逻时,在黑风口的乱石堆后看到了北元游骑的刀光,那些戴着皮帽的身影在雪地里一闪而过,刀鞘上的铜环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按规制,发现游骑就得立刻报中军,可他派去送信的小兵回来却说:“粮官赵全喝醉了,说‘游骑年年有,大惊小怪什么’,把信扔了。”

“周哥,快看!” 身旁的新兵小李突然抓住他的胳膊,声音发颤,冻得通红的手指僵着指向远方。那里的狼烟台突然冒起浓烟,一股、两股、三股 —— 黑中带红的烟柱裹着狼粪的焦糊味冲天而起,在阴沉的天色下像三根烧红的铁针,刺得人眼生疼。按《大吴边军烽燧规制》,一烟是哨探入境,二烟是小规模袭扰,三烟便是大军压境,这是最高级别的急警。

周平的心像被冰锥狠狠扎了一下,瞬间凉透了。他猛地摸向怀里的鸡毛信 —— 那是昨日卯时派往宣府求援的信,信纸边缘被他的汗渍浸得发皱,三根鸡毛被冻得硬邦邦的,此刻在怀里硌得胸口生疼。按路程,宣府的回讯最迟午时该到,可现在连个信使的影子都没有,敌军竟已兵临城下。

“妈的!” 周平低骂一声,转身就往中军帐冲。刚跑两步,脚就在结冰的台阶上滑了个趔趄,手忙脚乱抓住垛口的木桩才稳住,靴底在冰面上划出刺耳的吱呀声。他顾不上揉磕疼的膝盖,连滚带爬地往下冲,喉咙里嘶吼着,声音被风撕得破破烂烂:“敌袭!北元大军来了 —— 三烟急警!左军寨怕是要完了!”

风声里,隐约能听到关外传来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像闷雷滚过草原,震得城楼的木柱都在发颤。小李抱着冰冷的弓箭,看着周平狂奔的背影,牙齿抖得咯咯作响,眼泪刚涌出来就冻在了眼角 —— 他才十五岁,上个月刚从老家来大同卫,还没见过真正的战场,可这漫天的烽烟和越来越近的马蹄声,已经把死亡的阴影压在了心头。

同日午时,一封插着三根鸡毛的急报送入奉天殿,信纸边缘被雪水浸透,字迹因颠簸而晕染,却仍能看清 “大同卫左军寨失陷”“守将阵亡”“敌军三万压境” 的字样。萧桓捏着信纸的手指因用力而发白,信纸在他手中微微颤抖,殿内的寂静被这封急报打破,连香炉里的烟都仿佛凝固了。

“陛下,大同急报!” 兵部尚书张岳匆匆出列,朝服的下摆沾着赶路的尘土,“北元太师也先趁我军冬防未备,亲率三万骑兵南下,已攻破左军寨、右军寨两座前沿阵地,守将李诚力战殉国,残部退守大同卫主城,兵锋直指居庸关!”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勋贵们交头接耳,脸上满是惊惧。定国公徐昌出列时,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陛下,北元多年未敢大举南下,此次来势汹汹,恐是有备而来。大同卫存粮不足,冬衣未发,怕是…… 怕是难守啊!”

“存粮不足?冬衣未发?” 萧桓猛地拍案,御案上的青玉笔洗被震得跳起半寸,里面的清水泼在《大同军备册》上,将 “冬衣三万套”“粮草五万石” 的朱批字样晕成一片模糊的红痕。他抓起案头的《大吴会典》,翻到 “边军补给规制” 篇,指节重重叩在 “延误补给者斩” 的条款上,声音里的寒意几乎要冻住殿内的空气:“朕三个月前就用‘八百里加急’下旨调拨,冬衣要新絮厚棉,粮草要精米干肉,兵部、户部联名画押的‘已起运’文书还在案上,为何至今未到大同卫?”

户部尚书李嵩的脸色瞬间惨白如纸,他慌忙出列时脚下滑了半步,朝服的玉带扣撞在金砖上发出闷响。“陛下息怒!” 他的声音抖得不成调,额角的冷汗顺着沟壑往下淌,在下巴凝成水珠,“粮草冬衣九月初七便从太原仓起运,由恒昌号承运,许是…… 许是雁门关外连降大雪,山路结冰难行,才耽搁了时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耽搁?” 谢渊上前一步,青袍的下摆扫过地砖,带起一阵风,将一卷玄夜卫密报 “啪” 地拍在案上,“陛下,玄夜卫查得,拨往大同的冬衣被李穆的恒昌号克扣,三万套只发了九千套,还是仓库积压三年的旧棉衣,里絮板结如铁,御寒不及单衣!五万石军粮更离谱 —— 三万石经黑风口私道倒卖北元,剩下两万石至今压在太原仓,粮官赵全每日虚报‘已行至大同地界’,实则在仓外赌钱酗酒!”

他展开一幅军衣残片,上面的棉絮黄黑结块,边缘打着补丁:“这是大同卫逃回来的伤卒带来的‘冬衣’,与恒昌号仓库的残次品一模一样。北元俘虏供认,也先的骑兵穿的正是这种棉衣,他们还说‘汉人的军粮比咱们的肉干还香’—— 这些救命物资,竟成了敌军的补给!”

谢渊举起玄夜卫截获的密信,火漆印赫然是王林的私章:“更令人发指的是,北元太师也先之所以敢南下,正是因为收到了王林的心腹密报,信上写着‘大同守卒日食一餐,冻毙者日增二十,弓弩弦冻断过半’,连我军的布防弱点都标得一清二楚!这不是耽搁,是通敌叛国,是蓄意谋杀边军将士!”

殿内的空气瞬间凝固,勋贵们的窃窃私语戛然而止,连香炉里的烟都悬在半空。李嵩的膝盖抖得像筛糠,双手死死攥着朝服前襟,指节泛白:“谢御史休要血口喷人!冬衣粮草延误是常事,北元的话岂能轻信?你这是…… 是借边警构陷勋贵!”

“常事?” 谢渊冷笑一声,从袖中取出大同守将李诚的绝笔军报,纸页边缘带着血痕,字迹歪歪扭扭,显然是临终前挣扎所书,“守将李诚在最后一封军报中写着‘将士日食一餐稀粥,冬衣单薄如纸,夜守城楼者冻毙三人,弓弦十断其七’,这也是‘常事’?北元大军穿着咱们的棉衣、嚼着咱们的军粮杀过来,而咱们的将士在冰天雪地里赤手空拳,连拉弓的力气都没有 —— 李尚书,你敢摸着良心说这是‘常事’?”

萧桓的目光如寒刀扫过殿中沉默的勋贵,那些平日里与李穆称兄道弟的伯爵、侯爵纷纷垂下头,不敢与他对视。“李穆倒卖军粮,王林私传军情,” 他的声音低沉如雷,“你们当中还有多少人领过恒昌号的‘年礼’?多少人对军粮亏空视而不见?若大同卫失守,居庸关便是下一个目标,到那时京师门户大开,谁能担这个亡国之责?”

定国公徐昌见势不妙,慌忙出列打圆场,他捋着花白的胡须,试图让语气缓和些:“陛下息怒,当务之急是派兵救援大同卫。臣举荐宁远伯石亨,他是将门之后,熟悉北疆地形,可率京营三万精锐驰援,定能击退北元!”

“不可!” 谢渊立刻反驳,声音清亮如钟,“京营精锐久居京师,多年未历战阵,石亨虽勇却刚愎自用,去年巡边时就因冒进损兵折将。臣以为,应调宣府总兵杨洪率军东援 —— 杨将军戍守宣府十余年,与大同守将素有默契,且宣府距大同仅三百里,轻骑一日可行百里,三日便能抵达!”

兵部尚书张岳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朝服上的补子:“谢御史所言有理,可宣府本身需防备北元左翼,若抽兵驰援,恐宣府空虚,遭敌偷袭,到时分兵乏术。”

谢渊早有准备,从卷宗中取出一幅手绘布防图,图上用朱砂标注着兵力部署:“臣已与玄夜卫推演三日,可从蓟州镇调五千兵马填补宣府空缺,由副总兵吴杰统领,这支部队熟悉山地作战,足以防备左翼。再命居庸关守将加固城防,增设烽火台,与大同、宣府形成三角犄角之势。北元主力尽在大同,也先绝不会分兵袭扰宣府,错失南下良机。”

他指着图上的 “黑风口”:“更何况,玄夜卫暗线回报,也先为速战速决,连随军辎重都扔了一半,此刻正是集中兵力一击的好时机,拖延不得!”

殿内的烛火剧烈摇曳,将众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间,谢渊手中的布防图仿佛成了唯一的光亮,照亮了被贪腐阴霾笼罩的朝堂。萧桓盯着图上的红线,指尖缓缓划过大同卫的位置,心中已有了决断。

萧桓看着谢渊胸有成竹的样子,又瞥了眼案上的急报,指尖在地图上的 “大同卫” 位置重重一点:“准奏!传旨宣府总兵杨洪,即刻率一万兵马驰援大同,粮草由沿途官仓调拨,延误者以‘通敌’论处!命玄夜卫亲随传旨,务必一日内送达!”

他转向张岳:“兵部即刻清点京营军械,将最好的弓矢、甲胄调往大同,不得有误!”

张岳躬身领命,刚要退下,却被萧桓叫住:“查!给朕彻查冬衣粮草延误一案,凡是牵涉其中的官员,无论勋贵,一律打入诏狱,由三法司会审!”

散朝后的都察院衙署,暮色已漫过窗棂,案上的烛火被穿堂风搅得忽明忽暗,将山西地图上的 “左军寨”“右军寨” 位置照得明明灭灭。谢渊指尖悬在那两个被朱砂圈出的军寨上,指腹摩挲着纸页上粗糙的纹理,仿佛能触到城破时的血腥气。案边堆着的军报还带着油墨的湿意,最上面那封的字迹被泪水浸得发皱,是大同卫文书拼死送出的急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大人,玄夜卫刚传回大同的消息。” 沈炼推门而入时,玄甲上的寒霜还未化尽,他将一卷沾着雪水的密报放在案上,声音压得极低,带着难掩的沉重,“左军寨失陷时,守将李诚率三百残部在街巷里与北元骑兵死战,刀刃卷了就用石头砸,最后身中七箭倒在寨门内侧,亲兵说他断气前还攥着半截枪杆,嘴里反复喊‘军粮!给弟兄们带点军粮’……”

沈炼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从怀中取出一封血书:“右军寨守将王贵见突围无望,在城楼上自缢了。他怀里揣着封未发出的求救信,麻纸被冻得发硬,上面写着‘冬衣不足三成,士兵冻得手指粘在弓上拉不开弦,每日冻毙者十余人,再无援军,唯有死战’…… 信末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圈,标着弟兄们埋锅造饭的地方,说‘这里还有半袋米,够撑一日’。”

谢渊接过血书,指尖触到纸上的冰碴,那是王贵的泪水冻结后留下的痕迹。他闭上眼,眼前仿佛浮现出那些在寒风中瑟缩的士兵 —— 他们穿着破烂的冬衣,握着冻僵的兵器,连最后一口米汤都舍不得喝完。“这两座军寨是大同卫的屏障,” 他的声音低沉得像压着巨石,指尖重重戳在地图上,“左军寨控黑风口,右军寨扼山道,如今屏障尽失,大同主城就像没了门闩的屋子,门户大开。”

他抬眼望向窗外的暮色,眼中满是焦灼:“杨洪的援军最快也要三日才能到,可大同卫的将士们…… 这三日要靠什么支撑?”

沈炼从怀中取出一份账册残页,上面的墨迹被雨水泡得模糊:“玄夜卫在大同的暗线传回消息,李穆的亲信、大同粮官赵全在城破前夜卷着官仓的银钱跑了,现在官仓里只剩下不到十日的口粮,还是掺了沙土的陈米,连战马的草料都快见底了。守城的士兵今日只分到半碗稀粥,有个小兵冻饿交加,站着就倒了下去,再也没起来。”

“赵全……” 谢渊猛地攥紧拳头,指节捏得发白,烛火的光晕在他眼底跳动,映出一片决绝,“备马!我要即刻去见陛下,请求亲赴大同督战!”

“大人不可!” 沈炼连忙上前一步,玄甲片碰撞的轻响在寂静的衙署里格外刺耳,“大同此刻已是血肉战场,北元游骑在城外四处劫掠,连信使都要绕道潜行。您是文官,从未上过战场,若有闪失,不仅查案之事功亏一篑,大同的将士们更是没了主心骨!”

谢渊转身时,青袍的下摆扫过案边的烛台,火星溅起又迅速熄灭。他目光如炬,落在案上那柄尚方宝剑的剑鞘上,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若不去,大同的将士们就真的没指望了。”

他抬手按住沈炼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玄甲传过去:“李穆、王林的案子可以缓,账本可以等,但将士们的命缓不得。我要带着尚方宝剑去大同,当着守城将士的面斩了赵全这样的蛀虫,查清军粮冬衣的去向,给他们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谢渊的指尖划过尚方宝剑的剑鞘,那里的金龙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更重要的是,我要让他们知道,朝廷没有忘记他们,京城里还有人记得他们在冰天雪地里的坚守。这把剑能斩贪官,更能安军心 —— 只要将士们还有一口气,大同就守得住!”

烛火在风中东倒西歪,将谢渊的影子投在墙上,与地图上的大同卫重叠,像一道即将穿透黑暗的光,正准备迎着北疆的风雪,奔向那烽火连天的边城。

御书房里,萧桓看着谢渊递上的请命书,眉头紧锁:“大同凶险,你若出事,谁来主持查案?”

“陛下,查案是为了正法奸佞,而保住大同,是为了保住北疆的门户。” 谢渊躬身道,“臣此去不仅是督战,更是要查清军粮冬衣延误的真相,当着大同将士的面斩了赵全,让他们知道朝廷没有忘记他们。”

他声音带着恳切:“臣带玄夜卫精锐同行,不会有事。待大同稳定,臣即刻回京继续查案,绝不让李穆、王林之流逍遥法外。”

片尾

萧桓沉默良久,终于拿起朱笔,在请命书上批了 “准奏” 二字:“朕给你五千京营精锐,再配最好的战马、粮草,你要记住,保住大同,更要保住自己。”

他从墙上取下尚方宝剑,亲手递给谢渊:“这把剑,斩过谋逆,也斩过贪腐,你带着它去,让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知道,朝廷不会让他们白死;让那些通敌叛国的奸佞知道,国法无情!”

谢渊接过宝剑,剑身冰凉,却仿佛带着千钧之力。他躬身行礼,转身走出御书房,寒风卷起他的青袍,在宫道上留下决绝的背影。远方的大同卫,烽火仍在燃烧,而他知道,自己此行不仅是为了督战,更是为了给那些在寒风中坚守的将士们,带去一丝温暖与希望。

卷尾

《大吴史?德佑实录》 载:“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一,北元太师也先率三万骑南下,破大同左、右军寨,守将李诚、王贵殉国。帝震怒,命宣府总兵杨洪驰援大同,谢渊持尚方宝剑赴大同督战,严查粮草冬衣延误案。

论曰:‘边军戍守,系国之安危。军粮足则士气振,冬衣暖则军心固。北元之敢南窥,非独其势强,实因我军粮缺衣单,奸佞通敌之故。谢渊督战大同,非仅为御外侮,更为清内奸、正国法。此战之要,在明‘内患不除,外患难止’,为国者当以此为戒。’

(德佑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三,谢渊率玄夜卫离京赴大同,杨洪的援军已过居庸关,大同卫的将士们在寒风中望眼欲穿。)”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