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449章 权倾朝野势炎炎,一隙能窥内里贪

卷首

《大吴会典?亲属连坐律》 载:“凡官员贪腐,其‘五服内亲属’若参与分赃、传递消息、藏匿罪证,以‘共犯’论罪。妻弟属‘近姻亲’,若查证合谋,减主犯一等治罪,官员本人‘知情不报’者,降五级调用,永不叙用。勋贵子弟仗势谋私,除追夺赃款外,视情节革去‘世爵俸禄’,重者圈禁宗人府。”

权倾朝野势炎炎,一隙能窥内里贪。

妻弟私肥连罪网,粮商密信锁奸贪。

锋芒暂敛非心服,罪证深藏待法办。

莫道权臣无软肋,天网恢恢岂容宽。

德佑二十九年十月二十,都察院的衙署里弥漫着陈年纸墨与松烟的气息,如山的卷宗堆得几乎没过案几,烛火在卷宗间跳跃,将谢渊清瘦的身影投在墙上,忽明忽暗。他指尖捻着李穆的亲属名录,羊皮纸边缘已被反复摩挲得发毛,目光停在 “妻弟周显” 四个字上 —— 那字被朱笔圈了三道,旁边小楷标注的 “恒昌号副掌柜” 字样下,还注着一行小字:“三月前告病离京,去向不明”。

谢渊指尖轻叩案面,案上的《大吴会典?亲属连坐律》正翻开在 “近姻亲合谋” 篇,他眉头微蹙:“李穆行事谨慎,军粮倒卖案处处留痕却独不见他亲自动手,必是借了他人之手。这周显既是内弟又是账房主管,突然‘告病’太蹊跷。”

“大人,玄夜卫查到周显的踪迹了。” 沈炼推门而入时,玄甲片碰撞的轻响打破了沉寂,他肩头还沾着江南的薄雾水汽,将一卷用蜡封好的密报放在案上,“周显根本没回江南老家绍兴府,而是躲在苏州府平江路的‘听涛阁’—— 那处宅院挂在一个布商名下,实则是李穆十年前购置的私产,院墙高筑,暗哨密布。”

沈炼展开一幅手绘的听涛阁布局图,指着后院角落:“更可疑的是,苏州玄夜卫盯梢发现,周显每月初五必会收到一封来自龙州的信,信封上写着‘药材行情’,可拆开的残片里却有‘粮款分润’‘北地交货’等字样。送信人是王林的心腹小太监,每次都乔装成药商,交接后立刻从密道离开。”

谢渊接过密报中的信笺残片,借着烛火细看 —— 那墨迹是龙州特有的烟墨,笔画间的弯钩与恒昌号账册上的笔迹如出一辙。他又抽出裕丰号钱庄的流水账,指着其中一行:“你看,周显名下的账户每月初八都会多出一笔‘龙州商号分红’,数额不多不少,正好是山西军粮亏空的三成 —— 按北元与中间商的分润规矩,这正是经手人的好处费。”

“李穆果然狡猾。” 沈炼冷笑,“他知道朝廷查贪腐先查主官亲信,偏用妻弟这层‘姻亲’关系遮掩,既避了‘亲信合谋’的嫌疑,又能通过内宅枕边风掌控消息。周显离京前,恒昌号的账册突然‘失火’,烧掉的正是三月至九月的流水,显然是在销毁证据。”

谢渊将信笺残片与钱庄流水并排放好,指尖在 “听涛阁” 三个字上重重一点:“玄夜卫在苏州的暗线说,听涛阁后院有处地窖,周显每月都会亲自去一趟。依我看,那里藏的不仅是分赃账册,恐怕还有李穆与龙州土司、甚至北元的往来密信。这周显就是李穆的软肋,抓住他,就能撕开整个军粮案的口子。”

烛火 “噼啪” 一声爆了个灯花,照亮谢渊眼中的锐光:“传信苏州玄夜卫,严密监视听涛阁,切勿打草惊蛇。待拿到周显与王林合谋的实证,咱们就可以在朝堂上给李穆致命一击了。”

沈炼躬身领命,转身时玄甲的寒光掠过卷宗上 “亲属连坐” 的字样,在烛火下泛着冷冽的光 —— 这道软肋,终将成为刺穿李穆所有伪装的利刃。

他指尖点在 “听涛阁” 的位置:“玄夜卫能不能拿到周显与王林的合谋证据?”

沈炼递上一卷账册:“苏州府玄夜卫已查到听涛阁的丫鬟供词,说周显常与一个‘王姓公公’密谈,每次谈完都有银箱抬进后院。更重要的是,我们截获了周显写给龙州粮商的信,里面写着‘前批粮款已收,账目暂存听涛阁暗格,待姐夫过目后销毁’,这‘姐夫’指的就是李穆。”

谢渊将信笺与恒昌号的流水并排放好,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这就是李穆的软肋。他自己位高权重,可周显是他妻子唯一的弟弟,若周显被定罪,他妻子必然哭闹不休,宗人府还会以‘治家不严’弹劾他,更何况他本人‘知情分赃’的罪证也跑不了。”

三日后的早朝,晨光斜照进奉天殿,御案上的弹劾奏章堆得像小山,最上面那本 “恒昌号贸易疑点” 的奏章被朱笔批了 “严查” 二字,墨迹未干。御史台的官员们按规制列于东侧,手中的奏章在晨光中泛着微黄,皆直指恒昌号与龙州土司的贸易往来 —— 那贸易账目混乱,却从未见户部核查,显然是有人刻意包庇。

李穆身着威远伯的蟒袍,团龙补子在晨光中闪着暗纹,他立于勋贵班首,左手捻着玉带扣,右手背在身后,脸上挂着惯有的傲慢。往日早朝时他总会与身旁的定国公低语几句,今日却目不斜视,直到听到鸿胪寺官唱 “都察院左都御史谢渊出列”,他的指尖才猛地收紧,指节泛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陛下,” 谢渊手持玄夜卫的密报,青袍在晨光中更显挺拔,他躬身行礼时袍角扫过金砖地,发出轻响,“玄夜卫查明,恒昌号副掌柜周显,系威远伯李穆妻弟,自军粮倒卖案发前三月便掌管账目。此人未按规制报备离京,却私赴苏州听涛阁,与王林亲信密会。”

他展开密报中的信笺残片,举过头顶:“臣已拿到周显与龙州粮商的密信,上面写着‘前批粮款分润五千两,需姐夫过目后入裕丰号’,此‘姐夫’非威远伯莫属。周显名下的裕丰号账户,每月初五必有一笔‘龙州分红’,数额与山西军粮亏空的三成分润分毫不差,笔迹与恒昌号账册一致。”

李穆立刻出列,袍角扫过阶前的白玉栏杆,带起一阵微风:“陛下明鉴!谢御史血口喷人!” 他声音陡然拔高,试图掩盖心虚,“周显虽为内弟,却已于三年前分家另过,恒昌号的账目自有掌柜负责,他不过是挂名副掌柜!所谓‘密信’不过是商贾间的寻常通信,‘姐夫’二字或是乡俗称呼,怎能作为罪证?”

他说着,眼角余光扫向户部尚书李嵩,那眼神带着催促。李嵩会意,连忙出列,朝服上的仙鹤补子因急步而晃动:“陛下,周显是周显,威远伯是威远伯!《大吴会典》虽有‘亲属连坐’,却需‘确证合谋’,岂能因姻亲关系就牵强附会?谢御史这是借查案之名,行打击勋贵之实,动摇朝堂根基啊!”

殿中顿时响起窃窃私语,几位与李穆交好的勋贵纷纷点头,目光中带着对谢渊的不满。

谢渊却冷笑一声,从袖中取出裕丰号的流水账册,账册在晨光中哗啦啦展开,声音清脆:“李尚书说‘无关’,敢问周显账户上每月初五的五千两‘分红’,为何与恒昌号‘药材款’的支出数额分毫不差?龙州粮商的收条上,盖着恒昌号的骑缝章,章印编号与李穆府中私章完全一致,这也是‘寻常通信’?”

他上前一步,目光如刀扫过李穆:“威远伯说周显‘挂名副掌柜’,可苏州玄夜卫查到,恒昌号的每笔大额支出都需周显签字,三月前销毁的账册残片上,正是他的笔迹!若真不知情,为何要将周显藏在听涛阁 —— 那处宅院的地契就在您府中账房,难道也是‘巧合’?”

谢渊的声音朗朗,每个字都砸在金砖地上,掷地有声:“更重要的是,玄夜卫截获的龙州密信中,有王林亲写的‘周郎转呈姐夫’字样,这‘姐夫’若非威远伯,难道是李尚书不成?”

这话让李嵩顿时语塞,脸色涨得通红,退也不是,进也不是。李穆的额头渗出冷汗,浸湿了衬里的绢衫,他强撑着反驳:“谢御史巧舌如簧!地契是布商所赠,密信是伪造的,你…… 你这是栽赃陷害!”

“栽赃?” 谢渊从卷宗中抽出听涛阁的暗哨供词,“苏州府的更夫亲眼见王林的心腹小太监从听涛阁密道进出,供词在此;裕丰号掌柜已在诏狱招认,周显的‘分红’皆由威远伯府的管家送来,人证在此。敢问威远伯,这些也是‘栽赃’?”

晨光透过殿门,将谢渊手中的证据照得透亮,李穆看着那些层层叠叠的证据,忽然发现自己的辩解在铁证面前如此苍白,指尖的玉带扣被捻得发热,却再想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殿中的窃窃私语变成了无声的注视,连往日依附他的勋贵都纷纷侧目,仿佛在看一个将倾的危楼。

御座上的萧桓看着这一幕,指尖轻轻叩击御案,目光落在李穆慌乱的脸上 —— 他知道,谢渊已精准击中了李穆的软肋,这场朝堂交锋,胜负已分。

御座上的萧桓接过密信与账册,指尖划过 “姐夫过目” 四字,目光如刀般射向李穆:“威远伯,你妻弟与王林合谋倒卖军粮,你敢说毫不知情?恒昌号是你的商号,周显是你的妻弟,赃款流入你的私产,这三层关系,你如何解释?”

李穆的额头渗出冷汗,膝盖微微发颤:“陛下,臣…… 臣确知周显在恒昌号任职,却不知他私通龙州粮商!是臣治家不严,臣愿领‘失察’之罪,恳请陛下严查周显,还臣清白!” 他刻意将自己摘出 “合谋” 之外,只认 “失察”,试图减轻罪责。

谢渊步步紧逼:“陛下,周显的听涛阁暗格中,还藏有‘龙州粮商密信’二十封,其中一封写着‘冬衣倒卖分润三千两,已按姐夫之意存入汇通钱庄’,与大同冬衣案的亏空完全吻合。李穆不仅知情,更是主谋!”

这话如惊雷落地,勋贵班中一片哗然。定国公徐昌想为李穆开脱,刚要开口,却被萧桓冷冷打断:“定国公想说什么?是想说军粮倒卖与冬衣克扣都是周显一人所为,威远伯全不知情吗?”

徐昌顿时语塞,讪讪退回班中。

萧桓将密信掷在李穆面前,纸页散落一地:“李穆,你当朕是三岁孩童?周显一个副掌柜,敢动用三万石军粮?敢伪造户部印信?没有你的默许与撑腰,他有这胆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转向谢渊:“谢御史,周显现在何处?”

“回陛下,玄夜卫已将听涛阁团团围住,周显插翅难飞。” 谢渊躬身道,“臣恳请陛下下旨,提审周显,搜查听涛阁暗格,取出全部账册!”

李穆的脸色瞬间惨白,他最清楚暗格里的账册不仅有军粮、冬衣的分赃记录,还有他与魏王萧烈的往来密信 —— 若这些被搜出,便是 “结党营私” 的死罪。他再也维持不住傲慢,“噗通” 一声跪倒在地:“陛下饶命!臣…… 臣确实对周显的勾当有所耳闻,却因内子求情而未深究,臣罪该万死!”

萧桓看着他从嚣张到恐慌的转变,心中早已了然:“你既知‘罪该万死’,就该明白国法无情。即日起,革去你威远伯世爵俸禄,暂留府中待查,不得与外界通信!玄夜卫,即刻封锁威远伯府,严查出入人等!”

李穆瘫在地上,眼睁睁看着玄夜卫亲卫接管府门,心中一片冰凉。他知道,周显是他的软肋,而谢渊精准地击中了这处软肋,只要周显开口,他所有的伪装都将崩塌。

退朝后,都察院衙署里,谢渊对着周显的供词草稿沉思。沈炼匆匆进来,递上一份密报:“大人,李穆府中传来消息,他昨夜将一箱书信烧毁,灰烬中发现‘龙州’‘分润’字样。看来他是怕周显招供,想销毁证据。”

谢渊点头:“他越慌,越说明账册里有更重要的秘密。玄夜卫提审周显时,要着重问他‘姐夫过目’的账册具体内容,尤其是与魏王的往来。”

沈炼迟疑道:“大人,李穆毕竟是勋贵,若真牵扯出魏王,恐动摇国本。”

谢渊目光坚定:“国法面前,无分勋贵亲王。若因怕动摇国本就放任贪腐,那北疆的白骨、边军的血泪,又该向谁诉说?”

三日后,玄夜卫的提审供词送到御前。周显在铁证面前心理防线崩溃,供认所有分赃都经李穆默许,冬衣倒卖、军粮私贩的账目都由李穆亲自审定,甚至龙州土司的联络也是李穆授意。供词末尾,他还交代了听涛阁暗格中藏有 “魏王托恒昌号采买军械” 的记录。

萧桓看着供词,手指紧紧攥住御座扶手:“李穆果然还勾结了魏王!” 他转向李德全,“传旨,将周显打入诏狱,听候三法司会审;李穆暂革爵位,软禁府中,待账册到齐后一并定罪!”

消息传到威远伯府,李穆正对着满桌的账本发呆。当他得知周显已招供,暗格中的账册也被玄夜卫起获时,猛地将茶杯摔在地上,碎片溅起的茶水打湿了他的蟒袍。

“废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 他怒吼着,却掩不住声音里的恐惧。他知道,自己最忌惮的事还是发生了 —— 妻弟的软弱,成了刺穿他所有伪装的利刃。

管家匆匆进来,脸色惨白:“老爷,玄夜卫在府中搜出了龙州送来的药材,里面藏着土司的密信,说…… 说愿意指证您主谋……”

李穆眼前一黑,瘫坐在椅子上。他终于明白,自己的软肋已被谢渊牢牢抓住,再嚣张下去只会加速灭亡,唯有暂敛锋芒,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此后几日,恒昌号的铺面纷纷歇业,李穆府中的宾客绝迹,连往日依附他的勋贵也避之不及。朝堂上,李嵩等人再不敢为他辩解,御史们的弹劾奏章也少了阻力。谢渊趁机奏请陛下,命三法司联合审查周显供词,同时催促龙州知府配合搜查账册,南疆的追查之路豁然开朗。

御书房里,萧桓看着谢渊呈上的《军粮案进度表》,上面李穆的名字已被红笔圈注 “待审”。他对李德全道:“谢御史果然没看错,李穆的软肋一破,他就像被抽了筋的老虎,再凶不起来了。”

李德全笑道:“还是陛下圣明,给了谢御史尚方宝剑,才能这么快击中要害。”

萧桓摇头:“是律法的锋芒,让奸佞无所遁形。”

片尾

都察院的烛火彻夜未熄,谢渊将周显的供词与龙州密信逐一比对,确认了李穆主谋的铁证。他知道,李穆暂敛锋芒只是权宜之计,暗格里的账册才是真正的杀招。当务之急,是尽快拿到龙州土司处的完整账册,让这场牵动朝野的贪腐案,在律法的阳光下彻底清算。

窗外的月光洒在案上,照亮了 “龙州” 二字,谢渊的目光望向南方,那里不仅有等待起获的账册,更有边军将士期盼的公道。

卷尾

《大吴史?德佑实录》 载:“二十九年十月廿五,谢渊奏获李穆妻弟周显供词,证李穆默许冬衣、军粮倒卖,分赃数万两。帝怒,革李穆世爵,软禁府中;周显入诏狱,三法司会审。勋贵自此收敛气焰,不敢再阻查案。

论曰:‘贪者多有软肋,或为亲情,或为财利。谢渊善察人心,以周显为突破口,一击而中李穆要害,非独赖智谋,更因律法严明,使奸佞无可遁形。软肋者,非天定之隙,实乃心贪之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