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432章 密疏藏铁柜,寒刃出幽廊

卷首

《大吴会典?通政司规制》 载:“凡四方奏疏,经通政司校勘、编号、盖印,按‘急缓’分三类:烽燧急报用红绸裹封,当日呈御前;军政要务用青绸裹封,次日呈;常例文书用黄绸裹封,三日内呈。镇刑司掌监察,非奉旨不得干预奏疏传递,违者以‘干政’论罪。”

暮色沉宫墙,孤灯照暗房。

密疏藏铁柜,寒刃出幽廊。

影动惊残叶,风停伺夜长。

蛇心犹未觉,鹰目已窥墙。

德佑二十九年九月初六,酉时的暮鼓声刚过,镇刑司的值房便被暮色吞了大半。暮色像浸了墨的棉絮,从檐角往下沉,檐角的铁马在晚风里轻响,声音被厚重的朱门闷得发钝,像困在笼中的雀鸟,叫不出完整的调子。值房内,一盏孤灯如豆,灯芯爆出细碎的火星,映着王林那张没有胡须的脸,三角眼里的精光在烛火下忽明忽暗,像藏在暗处的蛇。

他正坐在紫檀木案后,案上堆着小山似的奏疏,分类的木格上贴着 “军、政、民” 三个竹签,签子被摩挲得发亮。案角的铜香炉里燃着西域进贡的龙涎香,烟气却凝而不散,在灯影里缠成一团,像他心里的算计。一个小太监垂手站在案前,手里捧着刚从通政司转来的奏疏名录,黄绸封面的册子被他攥得发皱,声音细若蚊蚋:“督主,今日共收奏疏七十四封,其中军报十七封,标‘急’字的三封,都按您的吩咐,绕开通政司直送镇刑司了。通政司的吏目还在门外等着回执呢。”

王林没抬头,指尖捻着一枚羊脂玉扳指,扳指上沁着淡淡的黄,是常年摩挲的痕迹。他的指甲留得比寻常太监更长,涂着一层薄薄的蔻丹,红得发黑,划过桑皮纸时发出 “沙沙” 的轻响,像毒蛇吐信时鳞片摩擦的声儿。“通政司那边没聒噪?” 他的声音尖细,带着内宫太监特有的阴柔,尾音却微微上挑,透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小太监身子猛地一颤,膝盖差点打弯,慌忙垂首时,额角几乎要碰到地面:“通政使刘大人问了句‘军报历来由通政司直呈御前,怎改经镇刑司了’,小的按您教的话说‘督主奉陛下密旨查驿传弊案,需核验边报真伪,防北元奸细混报军情’,刘大人…… 刘大人就没再问了。” 他偷瞄了眼王林,见对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后背的冷汗瞬间浸透了单衣 —— 谁都知道,所谓 “密旨” 不过是镇刑司的借口,上个月通政司主事只因驳回一份镇刑司私拆的江南税赋奏疏,三日后就被安了 “通敌” 的罪名,廷杖四十,贬至琼州烟瘴地,至今生死不知。

王林这才抬眼,三角眼在烛火下眯成一条缝,目光像钩子似的刮过案上的奏疏。最上面那封红绸裹封的奏疏格外扎眼,红绸边缘绣着金线烽燧纹,是大同卫特有的标记,封皮右上角盖着通政司的朱漆圆印,印泥还带着潮湿的光泽,显然是今日刚到的急报。按《大吴会典》规制,红绸裹封的奏疏属 “烽燧急报”,需当日呈御前,延误者斩。可王林的指尖在红绸上划了划,像在掂量分量。

“把那封红绸的呈上来。”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小太监慌忙双手捧过奏疏,指尖触到红绸时,能感觉到里面硬物的棱角,掌心的汗差点把绸子浸湿。奏疏用三道麻绳捆着,绳结处贴着大同卫指挥使周昂的朱印,印泥暗红,是用朱砂混了边军将士的血调的 —— 这是《大吴军规》里的规矩,遇紧急军情,印泥必掺血,以示 “血诚上奏”。

王林接过奏疏,拇指指甲毫不犹豫地挑向绳结,动作熟稔得像拆自家信笺。他的指甲锋利如刀,“嗤” 的一声挑断麻绳,红绸应声滑落,露出里面的桑皮纸。纸页边缘还沾着细碎的沙砾,是从大同到京师的驿道上沾的,纸角卷翘,显然被信使揣在怀里焐过。

“大同卫军备亏空密报”—— 首行字力透纸背,墨迹发暗,是用狼毫蘸着浓墨在仓促间写就的。王林的指尖划过 “甲胄五千副,三成锈蚀透光,三成系带断裂,冬日寒风直灌” 的字样,三角眼里闪过一丝阴狠。再往下看,“弓三千张,半数拉不开满弦,箭簇多为铅制,五十步外便坠地”“粮仓账面十万石,实存不足四万石,新收粮草掺沙土者逾三成,威远伯李穆妻弟监粮时,每石抽成两升入私囊”—— 这些字像针似的扎在纸上,王林的指节猛地攥紧,桑皮纸被捏出深深的褶皱。

他去年借 “冬衣采办” 从大同卫贪走的两万两银子,此刻正锁在值房地窖的陶罐里,其中三成便是李穆妻弟分的 “好处”。这封密报若送到御前,不光李穆要掉脑袋,他王林也得跟着抄家灭族。

“督主…… 这奏疏……” 小太监见他盯着奏疏出神,怯生生地开口,话没说完就被王林厉声打断:“闭嘴!” 王林猛地合上奏疏,纸页摩擦发出 “哗啦” 声,在寂静的值房里格外刺耳,“通政司的名录上记了这封奏疏的编号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记…… 记了,编号‘军急字第七十三号’,标着‘当日呈’。” 小太监的声音抖得像风中的残烛,“那送报的信使还在门外跪着,说周指挥使吩咐了,要亲眼看着奏疏送进内宫才敢回营……”

王林冷笑一声,抓起奏疏就往案底塞。案底有个暗格,是他让人特意打造的,木格内壁铺着防潮的油纸,里面已经堆了六封奏疏,都是近一个月从大同、宣府送来的急报,红绸封皮都褪成了暗红。他 “咔哒” 一声锁上暗格,钥匙是枚蛇形铜片,刚好能攥在掌心,蛇眼嵌着细小的银珠,在烛火下闪着冷光。

“告诉那信使,” 王林从袖中摸出一张空白回执,用镇刑司的印泥盖了个假印,“奏疏需‘核验真伪’,三日后给他回执。让他在驿馆等着,敢乱走一步,就按‘窥探宫禁’论处,扔进诏狱署吃鞭子!”

小太监捧着回执,头也不敢抬地退了出去。王林看着他踉跄的背影,从案角摸出另一封密信,是威远伯李穆今早派人送来的,信纸上用胭脂写着:“边报若至,速匿之。龙州盐引三成已备,事成后交割。” 他将信纸凑近烛火,看着字迹化为灰烬,三角眼里的贪婪混着狠厉,像淬了毒的冰。

“把那封红绸的拿来。” 王林的声音压得极低,像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指尖在紫檀木案的边缘轻轻敲击,节奏忽快忽慢,敲得小太监心头发紧。案上的烛火被他呼出的气吹得摇晃,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忽长忽短,像个张牙舞爪的鬼魅。

小太监慌忙应声,双手捧着那封红绸奏疏上前,膝盖在金砖上蹭出细碎的声响。这木格是王林去年特意让人打造的,用上好的楠木制成,表面髹了三遍清漆,刻着 “镇刑司验” 四个隶书小字,笔画里还嵌着金粉,在烛火下闪着俗气的光。可谁也不知,这木格底层藏着个暗格,机关设在右侧的雕花牡丹纹里,只需按动花蕊,就能听见 “咔哒” 一声轻响 —— 那是王林的底气,也是无数边报的坟墓。

王林的手指在木格边缘滑过,突然停在牡丹花蕊上,指尖微微用力。暗格应声弹开,一股潮湿的霉味混着油墨香飘出来,里面铺着厚厚的油纸,油纸上堆着六封奏疏,红绸封皮都褪成了暗红色,显然压了有些时日。他瞥了眼小太监,三角眼里的寒光让对方慌忙低下头,连大气都不敢喘 —— 这暗格的秘密,整个镇刑司只有他和王林知道,知道的人越多,死得越快。

“钥匙呢?” 王林的声音尖细,带着不耐烦。小太监这才反应过来,忙从袖中掏出个锦囊,里面装着枚蛇形墨玉钥匙。玉坠通体漆黑,雕成吐信的蛇形,蛇眼嵌着细小的银珠,在灯下闪着冷光,触在手里冰凉刺骨。这是王林的心爱之物,说是元兴帝赏赐的旧物,实则是他用三百两银子从古玩商手里买来的假货,却天天挂在玉带扣上,装作得宠的样子。

王林接过钥匙,指尖摩挲着蛇身的鳞片纹路,那纹路刻得极深,刚好能嵌进指甲缝里。他将钥匙插进暗格锁孔,轻轻一拧,锁芯转动的声响在寂静的值房里格外清晰。“你在这儿盯着,任何人不准进来,包括通政司的人。” 他头也不回地吩咐,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狠厉,“要是走漏了半点风声,仔细你的皮!”

小太监忙不迭地应着,看着王林将红绸奏疏塞进暗格。那奏疏的边角还微微翘起,像是在挣扎,王林却死死按住,直到它和其他六封奏疏挤在一起,才满意地合上暗格。油纸被压出褶皱,发出 “沙沙” 的轻响,像那些被压下的军情在无声哭泣。

王林将钥匙揣回玉带扣,指尖在木格上拍了拍,仿佛在确认暗格是否锁牢。他知道这封奏疏的分量 —— 里面记着大同卫的甲胄锈蚀、弓箭断裂,记着李穆妻弟监粮时的克扣,更记着他去年贪走的两万两冬衣银。这些字要是送到御前,他脖子上的脑袋就保不住了。

“督主英明。” 小太监见他转过身,忙谄媚地笑着,可笑容刚到嘴角就僵住了 —— 王林的三角眼里哪有半分笑意,只有冰冷的算计,像在掂量一件货物的价值。

王林没理他,走到窗边撩起窗帘一角,望着暮色中的宫墙。墙头上的灯笼亮了起来,昏黄的光线下,巡逻禁卫的身影来来往往,可谁也不会想到,镇刑司的值房里,正藏着关乎边关生死的秘密。他摸了摸玉带扣上的蛇形玉坠,冰凉的触感让他清醒了几分 —— 只要把这些奏疏压到开春,等北元的风雪停了,一切就都过去了。

烛火在案上跳动,将暗格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个巨大的黑洞,正一点点吞噬着边关将士的希望,也吞噬着他最后一点良知。而窗外的风,还在不知疲倦地吹着,卷着落叶,像在为那些未达御前的军情哀悼。

小太监双手捧过红绸奏疏,指尖因紧张微微发颤。红绸裹得极紧,上面还系着三道麻绳,绳结处贴着大同卫指挥使周昂的私印,印泥暗红,是用朱砂混了血调的 —— 按《大吴军规》,如此封缄的奏疏,唯有皇帝亲拆,擅动者斩。可王林接过奏疏时,指甲毫不犹豫地挑开了绳结,动作熟稔得像拆自家信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