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333章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卷首语

《大吴河渠志》载:"河政者,国之重务,民之安危系焉。" 德佑年间,黄河浊浪排空,运河淤泥壅塞,河官玩忽职守,竟致堤岸坍塌如齑粉,漕粮沉覆似蝼蚁。谢渊以左都御史之职,察河政之弊,奏请推行《河官考成法》,立 "堤固、河清、仓实" 之考核圭臬。此举如巨石投湖,激起河官集团与朝中权贵千层浪,镇刑司暗中构陷,地方官吏阳奉阴违。谢渊凭监察之权,持考成之法,在权谋漩涡与河患危机中披荆斩棘,终成河政考核之典范,泽被后世。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德佑十三年夏,暴雨如注,黄河浊浪裹挟着腥风扑面而来。谢渊身着素色官袍,腰间玉带扣在风雨中微微晃动,立于决口的黄河岸边。浑浊的河水如脱缰野马,咆哮着冲垮新筑的堤坝,巨大的轰鸣声震得人耳膜生疼。方才还在抢险的民夫,被洪水瞬间卷走,他们惊恐的呼救声被浪涛吞噬,只留下破碎的蓑衣在水面漂浮。岸边堆积着腐烂的粮袋,这是漕运沉没的粮船残骸,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引得乌鸦在低空盘旋嘶鸣。

"大人,这已是本年第三次决口!" 师爷赵文声音发颤,雨水顺着他的官帽帽檐不断滴落,手中的灾情奏报被雨水浸湿,字迹模糊难辨,"河道总督衙门却称修缮完毕,这分明是欺上瞒下!去年修缮河防耗费白银三十万两,如今堤坝却如此不堪一击!" 他说着,用力甩了甩手上的雨水,溅起的水花落在泥泞的地面上。

谢渊弯腰抓起一把泥沙,泥沙从指缝间快速滑落,触感如同细沙从手中溜走。他眉头紧锁,望向对岸坍塌的村庄,那里的房屋大半已被洪水淹没,只露出屋顶,村民们在高处哭喊求救,声音里满是绝望。谢渊攥紧拳头,指节发白,指甲几乎掐进掌心:"回衙!即刻拟写奏章,明日早朝,我要面奏陛下!" 他转身时,官袍下摆被风吹起,重重地拍在身后的树干上。

朝堂之上,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金砖地面,谢渊手持奏章,蟒袍上的獬豸补子在阳光下微微发亮。他挺直脊背,朗声道:"陛下,黄河屡决,运河淤塞,非天灾之祸,实**所致!河官玩忽职守,虚报政绩,致使河防形同虚设!臣奏请将河官政绩纳入考成,制定《河官考成法》,以 ' 堤固、河清、仓实 ' 为考核标准,严惩渎职之徒!"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字字铿锵。

河道总督陈宏业出列,象牙笏板微微颤抖,他垂着眼帘,不敢直视谢渊:"谢大人此言差矣!河防工程浩大,非人力所能万全。况且祖宗旧制,并无河官考成之法,贸然更改,恐乱朝纲!" 他说话时,喉结上下滚动,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祖宗旧制?" 谢渊冷笑一声,向前跨出半步,眼中满是嘲讽,"若祖宗旧制能防河患,何至今日这般景象?去年修缮的堤坝,用的是 ' 三合土 ',本该坚如磐石,可如今一触即溃。敢问陈大人,那些白银,究竟用在了河防上,还是进了某些人的私囊?" 他的质问如利剑般刺向陈宏业,殿内一片哗然。

德佑帝神色凝重,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谢卿所言,可有实据?"

"臣已派人暗中查访," 谢渊从袖中掏出一卷文书,展开时动作利落干脆,"这是河工的证词与账本,上面清楚记录着,石料以次充好,工银被克扣大半!" 他将文书高举过头顶,声音坚定有力。

谢渊的书房内,烛火在穿堂风中摇曳不定,将案头的典籍与图纸的影子投射在墙上,忽大忽小。案头堆满《大吴河渠志》《工部营建则例》等典籍,还有各地河患的调查报告,纸张上密密麻麻写满批注。他握着狼毫的手悬在半空,时而皱眉思索,时而摇头叹息,笔尖的墨汁滴落在宣纸上,晕开一个个墨点。

"大人,这考核期限定为多久合适?" 师爷赵文小心翼翼地问,目光扫过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书,他搓了搓手,显得有些紧张。

"三年!" 谢渊果断落笔,狼毫在纸上留下苍劲的字迹,"河防工程非一日之功,三年时间,足以检验河官的政绩。考成簿需附河道总督印信,确保真实;送吏部时,由玄夜卫护送,防止篡改!" 他说话时,眼神坚定,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然而,消息传出,反对声接踵而至。河官们纷纷上书,称 "考成法过于严苛,河务艰难,难以达标";镇刑司的缇骑在城中散布谣言,说 "谢渊此举是为了排除异己,独揽大权"。深夜,谢渊坐在书房,看着案头的匿名恐吓信,信纸被烛火映得通红。他的手紧紧攥着信纸,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内心愤怒却又坚定:"越是阻拦,我越要推行,定要还河政一片清明!" 窗外,夜色深沉,只有偶尔的犬吠声打破寂静。

文华殿内,龙涎香与炭火气息交织,氤氲缭绕。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窗,在金砖地面上投下五彩斑斓的光影。谢渊怀抱拟定的《河官考成法》,跪在丹墀,蟒袍上的金线随着他的动作微微闪光。"陛下,河官考成,关乎国计民生,恳请准行!" 他的声音响彻大殿,充满恳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大太监王真尖着嗓子抢道:"陛下,谢渊这是在乱政!河官自有河道总督管辖,何须多此一举?" 他手持拂尘,轻轻晃动,眼神中满是不屑。他身后,陈宏业微微颔首,嘴角闪过一丝得意的笑容。

"乱政?" 谢渊猛地抬头,额角青筋暴起,眼中怒火熊熊,"陈大人,您管辖的河道,三年间决口七次,漕船沉没四十九艘,这算不算乱政?" 他展开一卷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历次决口的位置,手指重重地按在地图上,"这些地方,本该提前加固,可为何毫无防备?" 他的质问如惊雷般在殿内炸响。

陈宏业脸色惨白,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他哆哆嗦嗦地举起象牙笏板:"这... 这是天灾,非人力可抗!" 他说话时声音发颤,双腿也微微发抖。

"天灾?" 谢渊冷笑,从袖中掏出一本账册,封皮上的字迹因反复翻阅而有些模糊,"去年徐州段修缮,上报用银十万两,可实际花费不足两万两。剩下的八万两,去了哪里?" 他翻开账册,展示着里面的记录,"这是河工的工钱记录,每人每日仅得五文钱,连温饱都成问题,这样的工程,如何坚固?"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与嘲讽。

德佑帝眉头紧皱,神色严峻:"谢卿所言,当真?"

"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 谢渊声音洪亮,挺直脊背,眼神坚定地望向德佑帝,"若《河官考成法》推行,定能根治河政弊端,让河官不敢懈怠,河防固若金汤!" 他的誓言掷地有声,在大殿中久久回荡。

最终,德佑帝下旨:"准奏!《河官考成法》即刻试行!"

《河官考成法》试行之地 —— 徐州。烈日当空,热浪滚滚,谢渊亲自前来督查。工地上尘土飞扬,河官们指挥着民夫装模作样地修缮堤坝,疏浚河道。谢渊踩着滚烫的沙土,仔细查看工程进度,却发现石料质地疏松,轻轻一敲就掉渣,泥沙堆积未清,散发出阵阵恶臭。

"大人,这堤坝用的是 ' 松皮石 ',根本不适合筑堤!" 一位老河工偷偷告诉谢渊,他左右张望,神色紧张,"河官们收了石料商的好处,才用这种劣质石料。" 他说话时,手不自觉地搓着衣角,眼中满是恐惧与无奈。

谢渊正要彻查,却接到急报:负责记录考成的官员离奇失踪,考成簿不翼而飞。他赶到现场,只见屋内一片狼藉,桌椅翻倒在地,桌上的墨迹未干,显然是匆忙间被人破坏。地上散落着撕碎的纸张,谢渊弯腰捡起一片,上面还残留着未写完的字迹。

"查!" 谢渊握紧拳头,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就算掘地三尺,也要把考成簿找回来!" 他转身时,官袍下摆扫过破碎的瓷碗,发出清脆的声响。他暗中调查,发现此事与河道总督陈宏业有关,而陈宏业背后,竟是镇刑司在撑腰。

正当谢渊调查之际,一封匿名举报信送到德佑帝手中,称 "谢渊滥用职权,诬陷河官,意图谋反"。镇刑司迅速行动,缇骑如狼似虎地包围了谢渊的行辕。

"谢渊,你可知罪?" 镇刑司指挥使张彪趾高气扬,他手按剑柄,眼神中充满威胁。

谢渊神色镇定,缓缓从怀中掏出一份密信,信封边缘有些磨损,"我何罪之有?倒是你们,破坏考成法推行,该当何罪!" 他展开密信,展示着里面的内容,"这是陈宏业与石料商的往来信件,里面清楚写着贪污受贿的细节!" 他说话时,目光如炬,直视张彪。

张彪脸色骤变,伸手去抢密信:"你... 你这是伪造!" 他的动作慌乱,差点摔倒在地。

就在这时,玄夜卫统领李正率人赶到,甲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张彪,私扣朝廷命官,意图谋反,拿下!" 原来,谢渊早已将证据暗中送回京师,德佑帝得知真相后,命玄夜卫前来护驾。

虽然张彪等人被治罪,但反对势力并未善罢甘休。河官们消极怠工,故意拖延工程进度,工地上冷冷清清,只有寥寥几个民夫在敷衍了事;朝中权贵也纷纷上书,要求废除考成法。

谢渊顶着压力,亲自到工地监督,与河工们同吃同住。他脱下官袍,换上粗布短衣,和河工们一起搬运石料,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他鼓励河工:"只要好好干活,工钱一分不少,干得好还有奖赏!" 他说话时,拍着河工们的肩膀,眼神中充满信任。他还重新审核考成标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考核内容,让河官们心服口服。

"大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师爷赵文满脸忧虑,他看着谢渊疲惫的面容,眼中满是心疼,"那些人处处使绊子,考成法怕是难以推行。"

谢渊望着正在修缮的堤坝,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给他镀上一层金色。他目光坚定:"越是艰难,越要坚持。河患一日不除,百姓就一日不得安宁。我就算拼了这身官袍,也要让考成法落地生根!"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决心与担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考成期限将至,谢渊在徐州验收成果。表面上,堤坝高大坚固,河道畅通无阻,彩旗在堤坝上迎风飘扬。可当他乘船巡查时,发现水下暗流涌动,堤坝根基不稳,船身随着水流剧烈摇晃。

"大人,这是 ' 豆腐渣工程 '!" 老河工面色凝重,他紧紧抓住船舷,声音发颤,"他们在水下用的是朽木,上面再覆盖石料,看似坚固,实则不堪一击!" 他说话时,眼神中充满了恐惧。

谢渊大怒,正要彻查,一伙蒙面人突然杀出,他们手持刀剑,呐喊着冲向谢渊的船只。谢渊临危不惧,抄起船桨抵抗,船桨与刀剑碰撞,发出刺耳的声响。混战中,玄夜卫及时赶到,甲胄碰撞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最终,玄夜卫将蒙面人制服。审讯得知,幕后主使竟是陈宏业和王真。

谢渊连夜赶回京师,马蹄声在寂静的夜色中格外响亮。他将证据呈给德佑帝时,眼中布满血丝,声音却依然坚定有力。德佑帝龙颜大怒:"彻查!一个都不许放过!"

在谢渊的坚持下,《河官考成法》不断完善。新增 "实地查验" 条款,由吏部、工部和都察院联合组成检查组,定期巡查;设立 "河工举报箱",鼓励百姓监督;明确规定,考成不合格者,轻则降职,重则充军。

德佑帝还下旨,将考成法推广至全国河道。谢渊亲自编写《河官考成指南》,详细说明考核标准与流程,下发到每一个河官手中。他伏案疾书,灯光下,他的身影显得格外专注。

当第一份合格的考成簿送到吏部时,谢渊终于松了一口气。窗外,阳光明媚,照在他疲惫却欣慰的脸上。他望着远方,嘴角露出一丝难得的微笑。

片尾

《河官考成法》在全国推行。河官们不敢再懈怠,纷纷用心治理河道。黄河决口次数大幅减少,运河漕运畅通无阻,沿岸百姓安居乐业,田野里麦浪翻滚,村庄中炊烟袅袅。

然而,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大人,御史台弹劾您越权!" 师爷拿着弹劾奏章,神色紧张,他双手微微发抖,将奏章递给谢渊。

谢渊微微一笑,将奏章丢进火盆,火苗瞬间将奏章吞噬。"只要河防稳固,百姓平安,我这顶乌纱帽,不要也罢。" 他的目光望向远方,那里,黄河水缓缓流淌,一片安宁祥和。他的话语中透着豁达与坦然。

大吴学子仍在研读《谢公河官考成记》。书中详细记载着考成法的推行过程,以及那些为治理河患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各地的河防碑上,都刻着《河官考成法》的条文,碑文历经风雨,却依然清晰可辨。

每当人们经过河防碑,老人们便会围坐在一起,讲述谢渊推行考成法的故事:"那是个好官啊,为了咱老百姓,敢和贪官斗,敢改祖宗规矩。没有他,多少人要被洪水冲走,多少粮船要沉没......" 而谢渊的名字,永远与这项制度紧紧相连,成为大吴王朝河政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官员,心怀苍生,守护河防。

卷尾

太史公曰:观谢渊推行《河官考成法》,可知治河之要,首在治吏;治国之道,贵在任贤。其以考成之法为剑,斩尽渎职之徒;以监察之权为盾,守护河防安宁。此法非独正河官之风气,更立百年之河政。谢公不畏强权,不惧诽谤,虽九死而不悔,终成千古之功。后之治河者,当效谢公之勇,守此法,护此河,方不负黎民所托,社稷所望。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