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玄元太子修道录 > 第14章 拒受储印

玄元太子修道录 第14章 拒受储印

作者:玄同道友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06 06:50:25 来源:全本小说网

净乐国的早朝总裹在一层薄薄的晨雾里。太和殿的朱漆大门刚被内侍推开,带着水汽的风便溜了进来,卷起鎏金铜炉里袅袅升起的龙涎香,在梁柱间打着旋儿。文武百官早已按品级站定,紫袍的尚书、青袍的侍郎、绯袍的御史,靴底踩在光可鉴人的金砖上,静得能听见香炉里火星爆开的轻响——那声音细碎,却像在叩问每个人的心。

玄元站在丹陛左侧的白玉栏杆旁,比往日更清瘦了些。一身玄色常服,领口袖口绣着暗纹的流云,衬得他肤色愈发白皙,唯有额间那颗朱砂痣,亮得像被晨光点醒的丹砂,在肃穆的殿宇里,透着几分不合时宜的鲜活。

今日是他十一岁生辰的后三日,按祖制,该是授太子印的日子。

龙案左侧的锦垫上,静静躺着那枚青铜储君印。印钮是条五爪金龙,鳞爪张弛有度,仿佛下一刻就要腾云而起;印面方正,“净乐储君”四个篆字刻得刚劲有力,边角被前朝三位太子的指温磨得圆润发亮,泛着温润的包浆。国王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阶下的儿子,鬓角的银丝在晨光里格外显眼,可那双眼睛里的期许,却比殿外的朝阳还要炽热。

这孩子自降生便异于常人,拒乳食、亲道者、悟胎息,八岁微服见流民,十岁观星立誓,桩桩件件都透着“非凡”。国王总觉得,净乐国的气运,怕是要系在这孩子身上——只是他从未想过,这份“非凡”,竟会指向一条与王位背道而驰的路。

“玄元。”国王的声音穿过香雾,在殿宇间回荡,带着帝王的威严,也藏着父亲的温和,“上前接印。”

话音落下,阶下的百官齐齐躬身,袍角扫过金砖,发出沙沙的轻响。谁都知道,这一接,便是接过了一国的江山社稷,接过了万千百姓的生计疾苦,接过了祖宗传下的百年基业。连最年长的太傅,都忍不住抬眼望向丹陛,眼中带着几分欣慰——这孩子,终是要长大了。

可玄元却没动。

他望着那枚青铜印,印钮上的金龙仿佛在盯着他,鳞片的阴影里,映出贫民窟窝棚的破布,映出粥棚前冻裂的手掌,映出老丈说“非帝王能救”时浑浊的眼睛。然后,他缓缓转过身,目光掠过躬身的百官,掠过他们藏在朝服下的期许与算计,最后落在龙椅上的父亲身上。

“撩衣——”他低声对自己说,像是在确认什么。

玄色的衣袍被轻轻掀起,露出里面月白色的中衣。他右腿后撤半步,左腿屈膝,对着龙椅深深跪下,额头稳稳地抵在冰凉的金砖上,动作流畅而郑重,像在完成一场早已演练过千百次的仪式。

“儿臣,不敢接印。”

七个字,像一块冰投入滚油,殿内瞬间炸开了锅,却又在下一刻被无形的力量按回沉寂。香炉里的烟笔直地升起,凝在半空,仿佛也被这突如其来的话惊得忘了流动。百官惊愕地抬起头,脸上的恭顺僵成了错愕,连太傅花白的胡须都抖了抖,张了张嘴,却没发出声音。

国王脸上的笑容一点点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的错愕,随即,那错愕便被怒意染上了边:“你说什么?”

玄元依旧伏在地上,额头贴着金砖的凉意,声音却异常平静,像山涧的流水,清冽而坚定:“储君守一国,大道护万民。儿臣愿舍小就大,求大道以济天下,不敢受此储印。”

“放肆!”

国王猛地一拍龙案,青铜酒樽被震得跳起来,琥珀色的酒液泼溅在明黄的龙袍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水渍。他霍然起身,龙椅的扶手被抓得咯吱作响,“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储印是国本!是列祖列宗定下的规矩!是这净乐国的根!你说舍就能舍?”

“儿臣知道。”玄元的额头依旧贴着砖面,声音却没丝毫动摇,“可一国之界,终有疆土;大道之广,能护万民。儿臣八岁去贫民窟,见流民冻饿而死,才知一仓粮救不了一世饥;见官吏将发霉的粮食掺进赈灾粮,才知一道旨改不了贪婪心。父王,您开仓放粮,可来年雪灾,百姓依旧会饿;您严惩贪官,可贪心生根,斩了一个,还会有下一个。”

他顿了顿,声音里添了几分少年人独有的执拗,却字字清晰:“唯有大道,能安人心。让囤积者知‘知足不辱’,让施暴者懂‘柔弱胜刚强’,让高高在上者记得‘民为贵’。到那时,不必开仓,百姓自有存粮;不必严惩,官吏自会清廉。这才是真的‘护万民’,不是吗?”

“一派胡言!”国王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他,龙袍的褶皱里还沾着酒渍,“大道?大道能让百姓有饭吃?能让边关无战事?你才十一岁!读了几本道经,见了几个流民,就敢在这里妄议国事,视储印如无物?你可知‘大道’二字,重逾千斤!”

“陛下息怒!”宰相连忙出列,花白的胡子随着躬身的动作晃动,“太子年幼,许是一时糊涂,冲撞了圣驾。不如先将此事搁下,容老臣与太子详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元太子修道录请大家收藏:()玄元太子修道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儿臣不是糊涂!”玄元猛地抬起头,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惊得香炉里的烟都晃了晃。他的眼睛亮得惊人,映着殿顶的藻井,也映着自己那颗早已生根的道心,“儿臣十岁在观星台,对玄武七宿立誓:‘愿求大道,济度众生’!这储印,困得住一国之君,困不住向道之心!儿臣若接了它,便是违了誓言,负了苍生!”

“你……你……”国王被他堵得说不出话,胸口剧烈起伏,脸色涨得通红。他望着阶下那个仰着头的儿子,忽然觉得陌生——这孩子的眼睛里,没有对王位的敬畏,没有对父权的顺从,只有一片清澈的坚定,像北方的玄武星,任谁都动摇不得。

“来人!”国王猛地转向殿门,声音因愤怒而嘶哑,“将太子……禁足于东宫偏殿!没有朕的旨意,不许踏出半步!”

侍卫们从殿外涌入,甲胄碰撞的声音打破了凝滞的寂静。他们走到玄元身边,却被他抬手拦住。少年缓缓站起身,玄色的衣袍上沾了点金砖的灰尘,可那背影挺得笔直,像观星台的石柱,任风吹雨打,自岿然不动。

他对着龙椅深深一揖,动作依旧郑重,目光却比刚才更清澈:“儿臣领旨。但儿臣心意已决,纵是禁足百日、千年,也断不会接这储印。”

说罢,他转身跟着侍卫往外走。玄色的衣袍掠过金砖,没有一丝犹豫,连头都没回。殿门在他身后缓缓关上,将满殿的惊愕与愤怒,都关在了里面。

国王望着那扇紧闭的门,忽然重重地跌坐回龙椅,胸口的起伏渐渐平缓,只剩下深深的疲惫。他抬手按了按眉心,龙袍上的酒渍已经干涸,留下一片暗沉的印记,像块洗不掉的心病。

香炉里的烟终于散了,百官低着头,谁都不敢出声。太和殿的寂静里,仿佛能听见那枚青铜储君印在锦垫上轻轻颤动,印钮的金龙望着空荡的丹陛,像是在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对峙,发出无声的叹息。

东宫偏殿的门被落锁时,玄元正坐在窗前的楠木椅上。窗外的梧桐刚抽出新绿,叶片卷着边,在风里轻轻摇晃,像无数只小手在打招呼。碧月趴在门外,肩膀一抽一抽地哭,声音透过门缝钻进来,带着哭腔:“殿下,您就服个软吧!陛下最疼您了,您说句错了,他肯定会放您出去的!奴婢这就去求皇后……”

“不必。”玄元的声音从窗内传来,带着笑意,听不出半分禁足的沮丧,“父王只是一时气极。他懂百姓的苦,也盼着天下安,总有一天,他会明白的。”

他伸出手,接住一片被风吹落的梧桐叶。叶片薄薄的,脉络清晰,像一张小小的地图,画着从这里到武当山的路,画着从“太子玄元”到“求道者玄元”的路。指尖传来叶脉的纹路,硌得人发痒,却也让人清醒——这路,从来就不好走。

偏殿的陈设很简单,一张床,一张案,案上摆着几本他常读的道经。墙角的铜炉里燃着檀香,烟气袅袅,和太和殿的龙涎香不同,带着草木的清气,让人想起观星台的夜风。

玄元走到案前,翻开那本《道德经》,指尖落在“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一句上。墨迹已经有些褪色,是他八岁时亲手抄的,那时还不懂“贵身”二字,如今却忽然通透——所谓“贵身”,不是惜命,是守住那颗能感知疾苦、能容纳大道的心。

他知道,拒接储印只是开始。接下来会有质疑,有阻拦,有无数人劝他“回头是岸”。可只要想起观星台的星空,想起贫民窟老丈的话,想起那句“大道护万民”的誓言,他的心就安定得像块磐石。

门外的锁“咔哒”一声落定,是侍卫在确认门已锁牢。可玄元望着窗外,忽然笑了——偏殿的门虽锁着,可风是自由的,能带着他的呼吸去触碰贫民窟的窝棚;云是自由的,能载着他的目光去眺望北方的玄武七宿;他那颗向道的心,更是自由的,能穿透宫墙,去拥抱天下的苍生。

夕阳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玄元坐在影子里,指尖轻轻敲着案面,像在与天地对弈。棋局才刚刚开始,他落子无悔。

喜欢玄元太子修道录请大家收藏:()玄元太子修道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