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 第479章 桑下冢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第479章 桑下冢

作者:云影流光 分类:言情说爱 更新时间:2025-07-26 17:46:05 来源:全本小说网

在很久很久以前,青河岸边有个小村庄,名叫桑溪村。村子不大,却家家户户都以养蚕缫丝为生。这里的桑树长得格外茂盛,叶子又大又肥,蚕宝宝们啃起来“沙沙”作响,像是在唱着丰收的歌谣。村子里的人常说,是桑树养活了他们,而养活了桑树的,则是那棵千年古桑树下的“蚕神娘娘”。

那棵古桑,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树干粗得要几个人才能合抱,枝叶繁密得像一把巨大的绿伞,遮天蔽日。树下有一座小小的坟冢,但那坟冢可怪得很,不是常见的土堆石碑,而是一个比水缸还大的蚕茧,颜色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淡金色,摸上去硬邦邦的,却看不出一丝一毫腐烂的迹象,就像刚结成不久似的。村里人管它叫“蚕神娘娘的茧房”。

传说,这位蚕神娘娘原本是个凡人,她与这棵古桑一同长大,心灵手巧,尤其擅长养蚕和刺绣。有一年,村里闹起了可怕的蚕瘟,养出来的蚕不是干瘪而死,就是吐不出丝来,家家户户都愁得吃不下饭。蚕神娘娘日夜守在桑树下,哭干了眼泪,祈求桑树保佑。说来也奇,那古桑的叶子竟然在她头顶上沙沙作响,像是在给她指引。她照着叶子的指引,找到了一种能治蚕瘟的草药,救了全村的蚕宝宝。

可惜,她为了采那株长在悬崖峭壁上的草药,失足跌落,再也没能回来。她死的时候,身边就靠着那棵古桑。人们悲痛欲绝,按她的遗愿,将她葬在古桑之下。奇怪的是,她的尸体没有入土,反而化成了一个巨大的蚕茧,就那么悬在半空,千年不腐。人们认定她是羽化成仙,成了护佑蚕桑的蚕神娘娘。

蚕神娘娘虽然成了仙,但她对桑溪村的人依然挂念。村里人发现,每过一百年,那个巨大的蚕茧就会轻轻裂开一道缝隙,然后飞出几只金光闪闪的“灵蛾”。这些灵蛾在村子上空盘旋几圈,翅膀上似乎还带着某种图案或信息,然后又飞回茧中,茧也随即闭合。村民们仔细观察灵蛾飞舞的轨迹和翅膀上的印记,就能知道下一百年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蚕疫,以及该如何防治。这“灵蛾示疫”成了桑溪村百年一遇的大事,也让他们在蚕桑生产上少走了许多弯路。

然而,这“灵蛾示疫”的好事,却伴随着一个沉重的代价——开茧献祭。

要打开那个千年不腐的蚕茧,让灵蛾飞出,需要一种特殊的“钥匙”。这钥匙不是金银铜铁,而是人心。具体来说,需要挑选一位村里心灵手巧、年纪在十六到十八岁之间、且从未有过婚约的少女。这少女必须有一双巧手,她的毕生刺绣技艺,就是打开蚕茧的钥匙。

这规矩是怎么来的,没人说得清。只知道自从蚕神娘娘化茧之后,每百年开茧时,都遵循着这个仪式。挑选出来的少女,会被尊称为“献茧绣娘”。在她被选中的那一年,全村人都会为她祈福,但眼神里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和沉重。

这一年的故事,要从少女阿绣说起。

这一年,恰好是百年之期。古桑树下的蚕茧,隐隐开始泛起微光,仿佛在提醒着村民们。按照惯例,村里开始秘密地物色“献茧绣娘”。很快,目光就落在了阿绣身上。

阿绣是村里出了名的巧姑娘。她十岁起就跟母亲学刺绣,手指灵巧得像穿梭在丝线间的蝴蝶。她绣的百鸟,仿佛下一秒就要从锦缎上飞走;她绣的牡丹,艳丽得能引来蜜蜂。村里姑娘们的嫁衣、小孩的肚兜,十有**都出自她手。她不仅手巧,心也善,谁家有难,她都乐意帮忙。这样一个好姑娘,正是“献茧绣娘”最理想的人选。

消息传开,阿绣家像被乌云罩住了。阿绣的母亲哭得眼睛都肿了,父亲则整天唉声叹气,却不敢公然反对。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谁也不敢违抗,违抗了,怕是连累全村的蚕桑都遭殃。阿绣自己起初是懵的,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也哭成了泪人。她舍不得父母,舍不得这个她熟悉的小村庄,更舍不得她一手绣出的那些美丽的活物。

“娘,我不去行不行?我……我偷偷跑了吧?”阿绣抽泣着问。

“傻孩子,去了哪里?这方圆百里都是规矩,你逃得了吗?再说,这是蚕神娘娘的旨意,是为了保全村人的生计啊。”母亲一边给她擦眼泪,一边说着,声音里满是无奈。

日子一天天逼近开茧的日子。阿绣被安排住在村东头的老织娘家里,那里安静,也方便村里的“德高望重”的老人们“指导”她。其实,指导什么,大家心里都明白,就是让她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准备献上她最宝贵的东西——她的刺绣技艺。

阿绣变得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坐在窗前,看着窗外那棵越来越亮的古桑,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迷茫。她知道,再过几天,她就要走向那棵古桑,走向那个巨大的蚕茧,走向一个未知的、可能永远无法回来的地方。

开茧那天,是个阴天,天空中飘着细雨,像是天空也在为阿绣哭泣。全村的人都来了,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脸上没有多少喜色,反而带着一种压抑的肃穆。他们排着队,向古桑行礼,然后走到阿绣面前,依次将一个装着彩色丝线的线筐递给她,再从她手里接过一个绣着半朵花的绷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阿绣的手在微微颤抖。她开始绣,绣的是一朵盛开的莲花,那是她最拿手的图案。她的手指依然灵活,针脚依然细密,色彩搭配依然和谐。围观的人们屏住呼吸,看着她一针一线,仿佛在看着一件珍贵的宝贝被一点点剥离。每绣完一针,就像是从她身上抽走了一根筋,一丝血。

绣到一半的时候,阿绣抬起头,她的眼睛又红又肿,但依然清澈。她看到了人群中父母心疼的眼神,看到了小伙伴们偷偷抹泪的侧脸,看到了老人们凝重的脸庞。她突然明白了,这不仅仅是一个残酷的仪式,这里面也饱含着一种复杂的、沉重的情感。大家不愿意,却又不得不这样做。

她低下头,继续绣。速度更快了,针脚也更密了,仿佛想把一生的巧思都倾注在这朵莲花上。雨渐渐大了,打在古桑的叶子上,发出“啪啪”的声响,像是急促的鼓点。

终于,莲花绣完了。阿绣将绷架递还给最后一位村民,然后,在众人的注视下,她深吸一口气,走到了古桑树下,那个巨大的蚕茧前。

茧已经微微裂开,露出一道金色的缝隙,几只灵蛾在缝隙中若隐若现,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阿绣按照老人们教的方法,将刚刚绣完的莲花绷架,轻轻放在蚕茧前。然后,她伸出双手,掌心向上,对准了那道裂缝。

村民们屏息凝神,连雨声都似乎停了。

阿绣闭上眼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希望明年村里的蚕宝宝都能健健康康,希望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她将所有的巧思、所有的技艺、所有的祝福,都凝聚在双手之间,传递给那神秘的蚕茧。

“咔嚓——”一声轻响,仿佛什么东西被打开了。

蚕茧的裂缝变得更大了,金光从里面涌出,几只比巴掌还大的灵蛾,翅膀上闪烁着奇异的光纹,缓缓飞了出来。它们在阿绣头顶盘旋了一圈,仿佛在感谢她的奉献,然后又绕着整个村庄飞了一圈,翅膀上的光纹清晰可见,村民们立刻就辨认出了那预示着未来蚕疫的信息。

灵蛾飞回茧中,蚕茧缓缓闭合,金光消失,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只剩下淅淅沥沥的雨声。

阿绣还站在那里,双手依然保持着伸出的姿势。她慢慢睁开眼睛,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恐惧,反而多了一丝平静和释然。她最后看了一眼村庄,看了一眼父母,然后,缓缓地,向后退了几步,坐倒在地上。

村民们犹豫了一下,没有上前。他们知道,献茧绣娘一旦完成献祭,就不再是村里的人了。她会融入那棵古桑,成为它的一部分,守护着蚕神娘娘,守护着这份百年一遇的指引。

雨停了,乌云渐渐散去,一缕阳光穿过云层,正好照在古桑和那个闭合的蚕茧上,金光闪闪,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悲伤的故事。

阿绣的父母扑到她身边,抱着她痛哭。村民们也低下了头,心里五味杂陈。他们知道,下一个百年,还会再有这样一个日子,还会有另一个像阿绣一样心灵手巧的姑娘,走上这条路。

而那棵千年古桑,依然静静地站在那里,守护着它的村庄,守护着它的蚕神娘娘,也守护着这份用无数少女的青春和技艺换来的、关于生存的古老契约。只是偶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有人会听到古桑下传来细微的、像是叹息又像是呢喃的声音,不知道是蚕神娘娘在怀念她的子民,还是那些献茧绣娘们在诉说她们的委屈。但这声音太轻太轻,轻得仿佛只是风穿过树叶的摩擦,很快,就消失在寂静的夜里了。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