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嘻哈史诗看古今 > 第212章 凿空者

嘻哈史诗看古今 第212章 凿空者

作者:111永恒的不死鸟1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04:49:42 来源:全本小说网

建元三年春,长安的桃花刚落尽,张骞在未央宫前殿第一次见到刘彻。十六岁的皇帝穿着黑色朝服,腰间悬着柄断剑,剑鞘上的“汉”字刻痕里还沾着血——那是上个月平定闽越时留下的。“听说你通胡语?”刘彻盯着他腰间的匈奴式皮囊,眼神像鹰。

张骞叩首时,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他想起在陇西做郎官时,曾跟着商队去过月氏,见过大漠里的海市蜃楼,也被匈奴人追得躲进胡杨林中。“臣曾在匈奴左部做过质子,”他抬头,“能识水草,辨方向。”

刘彻忽然起身,展开墙上的羊皮地图。西域诸国的名字用朱砂标着,大月氏、乌孙、楼兰,像撒在黄沙上的红豆。“朕要派人去西域,”皇帝的指尖停在大月氏的位置,“找他们一起打匈奴。你敢去吗?”

殿外传来风沙打在窗棂上的声音。张骞摸了摸腰间的玉佩,那是妻子绣的并蒂莲,离家时被他塞进皮囊。“敢。”他听见自己说,声音比想象中沉稳,“但需带些中原物产,以示诚意。”

刘彻笑了,露出犬齿:“早给你备好了。丝绸、漆器、茶叶,还有...”他拍了拍手,几个武士押着个蓬头垢面的人进来,“堂邑父,匈奴射雕手,给你当向导。”

那匈奴人盯着张骞腰间的皮囊,忽然用胡语骂了句。张骞听懂了,是“叛徒”的意思。他想起在匈奴帐中,堂邑父曾教他射大雕,两人分食过一只烤黄羊。“他会说汉话,”刘彻说,“你们路上有的聊。”

出长安那天,妻子追到城门口,塞给他一包苜蓿种子:“听说西域的马爱吃这个。”她的眼睛肿得像桃,鬓边的桃花簪子歪了,那是他去年从胡人商队买的。张骞接过种子,触到里面还有块硬饼,用帕子包着,上面印着她的指纹。

河西走廊的风像刀子。堂邑父骑着骆驼走在前面,忽然举手示意停下。张骞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看见远处的沙丘上,匈奴的斥候像黑点般移动。“右贤王的部众,”堂邑父用胡语说,“他们换了新的狼头旗。”

一行人躲进石缝里,听着匈奴人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张骞摸了摸藏在骆驼鞍下的符节,竹制的节杖已经磨得光滑,顶端的牦牛尾在风沙中掉了不少毛。他想起刘彻临别的话:“持此节,如朕亲临。”

被俘是在一个月圆夜。他们刚找到水源,匈奴骑兵就从沙丘后冲出来,月光映在他们的弯刀上,像极了长安太液池的波光。堂邑父的箭射穿了三个匈奴人,最后被一根套马索拽下马。张骞护着符节往戈壁深处跑,却被块石头绊倒,符节滚进沙坑,他扑上去用身体盖住。

“汉人果然惜命。”右贤王的声音从头顶传来。张骞被拎起来时,看见对方腰间挂着的汉人首级,头皮上的头发还在随风飘动。符节被抽走,右贤王把玩着牦牛尾,忽然用汉话问:“你们要去大月氏做什么?”

“通商。”张骞擦去嘴角的血,“大汉皇帝想和西域诸国交朋友。”

右贤王大笑,露出被马奶泡黄的牙齿:“交朋友?当年月氏王的头被我单于做成酒器时,你们汉人在哪?”他一挥手,“把他们押到单于庭,我要看看,汉人能在草原上活多久。”

在匈奴的帐中,张骞成了人质。单于给他换上羊皮袄,却没收了符节,只允许他每天在帐外走动三次。堂邑父被派去放马,有次偷偷塞给他块奶酪:“单于想让你娶个胡妻,安定下来。”

那夜,张骞梦见妻子在长安街头卖绣品,阳光落在她发间,像撒了把金粉。醒来时,看见帐外站着个匈奴女子,手里捧着一碗马奶酒。她叫阿依夏,右贤王的侄女,眼睛像天山的湖水般蓝。“汉使,”她用生硬的汉话开口,“我教你编马鞭。”

编马鞭的牛皮绳磨破了张骞的手掌。阿依夏笑着递来一块羊皮:“汉人的手,该拿毛笔,不是拿这个。”她的手腕上戴着串汉人铜钱改的手链,他认出那是武帝初年的五铢钱。

三年后,张骞学会了匈奴人的礼节,能跟着他们一起围猎,甚至用胡语讲笑话。单于渐渐放松警惕,允许他参与部落会议。堂邑父趁人不注意,在他耳边低语:“大月氏西迁了,听说去了大夏。”

机会在一个雪夜降临。单于带着主力去攻打乌孙,帐中只剩老弱妇孺。张骞摸着藏在毡帐下的符节,节杖上的刻痕已经被他摸得发亮。阿依夏忽然掀开帐帘,手里攥着两把马刀:“我送你们走。”

“为什么?”张骞盯着她腰间的弯刀,那是右贤王送的成年礼。

“因为你说过,”她的眼睛在火光下泛着琥珀色,“汉家的丝绸能织出整个草原的颜色。”她将马刀塞进他手里,“沿着孔雀河走,别回头。”

戈壁的雪反射着月光,亮得刺眼。张骞骑着阿依夏偷来的战马,听见身后传来追兵的呼喊。堂邑父一箭射落带头的匈奴斥候,那人坠马时,手里的狼头旗擦过张骞的脚踝,在雪地上划出道血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嘻哈史诗看古今请大家收藏:()嘻哈史诗看古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们在沙漠里迷了路,靠着喝骆驼血才撑到绿洲。张骞的符节断了一半,牦牛尾早已不知去向,只剩光秃秃的竹杖。堂邑父摸着他额头上的高烧,用胡语念起萨满的咒语:“大月氏人会用一种蓝色的花治病,叫什么来着...忘忧草?”

终于找到大月氏时,张骞已经瘦得脱了形。新的月氏王坐在黄金帐中,怀里搂着大夏的舞女,听他说完来意后,笑出了眼泪:“汉使啊,这里土地肥沃,牛羊成群,谁还想回去和匈奴人打仗?”

张骞望着帐外的葡萄园,想起长安的太液池。堂邑父蹲在旁边,用树枝在地上画着匈奴人的军阵,却被风吹散了。夜里,他偷偷爬上山顶,看见月氏人的城池像枚金色的钉子,钉在大夏的土地上,再也拔不动了。

归程比去时更艰险。他们绕道昆仑山,遇见过吃人的沙盗,也被西王母国的女战士用弓箭瞄准过。堂邑父的箭囊空了,只好用石头砸狼。张骞的符节只剩下三寸,却依然被他系在腰间,像系着一根回长安的线。

回到长安时,已是元朔三年。刘彻正在甘泉宫练兵,看见张骞时,手里的弩机“当啷”落地。他的羊皮袄破得露出毡毛,符节上缠着骆驼皮,堂邑父的头发全白了,却还背着那把断了弦的弓。

“大月氏不肯结盟,”张骞跪在地上,呈上从西域带回的苜蓿种子和葡萄藤,“但臣摸清了匈奴的草场,知道乌孙的位置,还带回了这个——”他掏出块蓝色的石头,“大月氏人叫它青金石,比长安的蓝田玉还透亮。”

刘彻接过石头,在阳光下转动,蓝色的光芒映得他瞳孔发亮。张骞看见皇帝腰间的玉佩,正是自己出发前送的那块,上面的并蒂莲已经磨得模糊。“你走时是一百多人,”刘彻的声音有些发颤,“现在只剩两个。”

“陛下,”张骞抬头,看见甘泉宫的飞檐上落着只雁,“臣虽未达成使命,却知道了西域有三十六国,知道了大夏、安息、身毒...那里的人没见过丝绸,没喝过茶叶,他们对大汉一无所知。”

刘彻忽然笑了,他扶起张骞,拍了拍他肩膀上的沙土:“知道吗?你这一路,比打胜仗还值钱。从今天起,你就是太中大夫,咱们要让西域知道,大汉的使者,就算爬,也能爬出条路来。”

那天晚上,张骞回到家,妻子正在油灯下补衣服。她抬头看见他,手里的针掉在地上,却不敢认。直到他从皮囊里掏出那包苜蓿种子,她才扑过来,哭声混着笑声:“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

元狩四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他带了三百人,牛羊万头,还有满满十车的丝绸。路过匈奴故地时,他看见曾经的单于庭已经长满了野草,阿依夏送他的马刀挂在腰间,刀柄上的狼头雕纹被磨得发亮。

在乌孙王的帐中,张骞展开大汉的织锦,上面绣着长城和未央宫。乌孙王的眼睛直了:“原来汉人住在这么气派的房子里?”张骞趁机递上黄金铸成的虎符:“陛下说,愿与乌孙结为兄弟之邦,共击匈奴。”

归程时,乌孙的使者跟着他东行,看见长安的城墙时,惊得从马上摔下来:“这比我们的王城大十倍!”刘彻在未央宫设宴款待,酒过三巡,使者忽然起身,献上一只金碗:“这是用匈奴左贤王的头骨做的,送给大汉皇帝。”

张骞站在殿外,看月光洒在未央宫的飞檐上,像极了西域的雪山。他摸了摸腰间的符节——这次是新制的,牦牛尾油光水滑,节杖上刻着“凿空西域”四字。堂邑父走过来,手里捧着个锦囊:“乌孙人送的胡麻饼,尝尝?”

咬下第一口时,张骞听见远处传来驼铃声。那是从西域来的商队,驮着香料、良马和青金石,也驮着他走了十三年的梦。妻子的身影出现在宫门口,手里举着盏灯笼,光晕里飘着苜蓿的清香——她已经在长安城外种满了这种草,说以后大汉的战马,再也不会饿肚子。

刘彻的笑声从殿内传来,混着胡琴的旋律。张骞望着星空,想起在大月氏的那个夜晚,他曾对着月亮发誓,总有一天要让汉家的旗帜插遍西域。此刻银河横贯天际,他忽然明白,所谓凿空,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跋涉,而是一个帝国睁开眼睛,望向更辽阔的世界。

喜欢嘻哈史诗看古今请大家收藏:()嘻哈史诗看古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