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第348章 南燕"泰山僭帝"王始:乱世草莽的荒诞与悲歌

《七绝?咏南燕民变首领王始刑场称朕》

草寇封尊雪笑瘫,刀横颈侧吼皇安。

不亡邪咒萦枷锁,千载霜锋唾未干!

公元404年(东晋安帝元兴三年),南燕都城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的刑场,气氛有点诡异。主角王始,一个几天前还在泰山里“君临天下”的农夫,此刻被五花大绑,木枷沉重。眼看大限将至,这位仁兄非但没有哭爹喊娘,反而在人群中努力挺直腰板(虽然被绑着挺直也有限),气沉丹田,喊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朕即崩矣!皇太子何在?皇后安在?!”

这声“朕”喊得字正腔圆,仿佛真在交代后事。围观群众估计下巴掉了一地。更绝的是,他那同样被抓来陪绑的妻子,在旁边气得直跺脚(如果脚能动的话),当场“拆台”怒骂:“老头子正坐此法,尚复何言!何复道皇后!”

翻译一下就是:“死老头子都这德行了,还搁这吹牛呢!皇后皇后,皇后你个大头鬼啊!” 这出刑场“宫廷剧”堪称黑色幽默巅峰。谁知王始听了老婆的“咆哮”,不仅没蔫儿,反而一脸坦然,说出了更“哲学”的一句:“皇后!自古岂有不破之家,不亡之国邪!”

意思很明白:老婆啊,淡定!从古至今,哪有不散的家庭?哪有不亡的国家?我老王家(国)亡了,这不很正常嘛!这心态,这觉悟,杠杠的!行刑的刽子手估计都懵圈了,围观群众更是集体沉默,只剩风刮过树梢的沙沙声,仿佛历史老人在一旁憋笑憋得浑身发抖。

这一幕,活脱脱就是一部浓缩的荒诞悲喜剧。王始这个在史书上只配留下寥寥数语的“山大王”,用他生命最后时刻的“台词”,硬生生在千年历史长卷上,刻下了一个巨大而刺眼的问号:这个临死还惦记着“太子”和“皇后”的“朕”,到底是谁?他凭啥就敢自称皇帝?这顶用荆棘编成的“皇冠”,背后藏着多少心酸与不甘?

一、乱世草芥,何以称“朕”?

要理解王始的“皇帝梦”,得先看看他蹦跶的舞台——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南燕。当时的中原大地,乱得跟一锅八宝粥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南燕,就是鲜卑慕容氏在山东半岛建立的一个割据小朝廷,当时的皇帝是慕容德(慕容超他叔)。这位慕容德同志,虽然史书上夸他“雄杰”,但治下老百姓的日子,那可真是黄连树下弹琵琶——苦中作乐。

史书《晋书·慕容德载记》写得明明白白:“赋敛繁多,事役殷苦。”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税多!活儿重!老百姓累得跟骡子似的!泰山脚下,原本应该“会当凌绝顶”的壮丽山河,在百姓眼里只剩下沉重的徭役和无尽的赋税,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用现在的话说,生存体验极差,差评如潮。

就在这种“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压抑氛围下,一个“神秘预言”在民间野火般蔓延开了:“李弘应出!” 这“李弘”可不是隔壁村二狗子,而是当时民间道教里一个响当当的“救世主”IP,相当于自带流量的“弥赛亚”标签。老百姓们眼巴巴盼着这位“李弘”下凡,带他们脱离苦海,奔向“太平”大道。

然后,历史的聚光灯(或者说,探照灯?)就鬼使神差地打在了王始身上。这位老兄,大概率就是泰山附近一个老实巴交、可能还有点威望(或者只是看着比较憨厚?)的普通农民。在绝望的黑暗和狂热的期盼交织中,乡亲们一拥而上,七嘴八舌:“老王!就你了!你就是‘李弘’!你得带我们干!” 王始同志估计当时也是一脸懵:“我?李弘?当皇帝?别闹!我连村支书都没当过!”

但架不住时代洪流的裹挟和乡亲们殷切(且可能带着菜刀)的目光。公元403年(元兴二年),在泰山深处的某个犄角旮旯,一场史上最“寒酸”的开国大典,在历史的夹缝中悄然上演了。

二、山寨帝国,“太平”几何?

王始的“帝国”开张了!国号那是相当响亮——太平!年号也充满了朴素的希望——初兴!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气势?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骨感到硌牙。

“皇宫”选址: 大概率是某座易守难攻但绝对漏风的山寨,或者某个隐蔽的山洞。冬冷夏热,自带“原生态”空调(效果随机)。

“朝廷”班子: “文武百官”估计就是村里几位德高望重(或者嗓门大、力气大)的老少爷们儿。上朝可能连个像样的“大殿”都没有,大家围着一块大石头席地而坐,商量着今天去哪儿挖野菜。

“御膳房”标准: 一口全村共用的大铁锅,煮着野菜、树皮、可能偶尔有点杂粮。御厨?不存在的,谁手艺好谁上。“满汉全席”就别想了,“野菜开会”是常态。

“龙袍”与“冕旒”: 王始身上的“龙袍”,八成是打着补丁的粗布衣裳,顶多在肩头缝块颜色不一样的布意思意思。至于皇帝标配的冕旒(前后挂珠帘的帽子)?太奢侈!可能就弄个树枝编个圈戴头上,或者干脆省了。手里的“玉玺”?找块顺溜点的石头刻俩字儿凑合用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军事力量”: 所谓的“御林军”,装备堪称“石器时代PLUS”——主力武器是锄头、镰刀、扁担、削尖的木棍。能有一把豁口的菜刀,那绝对是“高级军官”待遇了!盾牌?门板拆下来顶一顶!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像大型cosplay现场、穷得叮当响的“草台班子”,却如同磁石一般,吸引了数万走投无路的农民兄弟!他们扶老携幼,扛着破家当,沿着泰山陡峭的山路,硬是用脚板踩出了一条条通往这个“云上朝廷”的“御道”。为什么?

答案简单又沉重:活不下去了,也忍不下去了! 南燕官府的压迫,比泰山还沉。王始这个“李弘”,这个“皇帝”,是他们绝望中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是他们心中“太平”梦想的具象化。在这个简陋得近乎滑稽的“朝廷”里,他们或许能短暂地忘却山下的苛政,获得一丝虚幻的尊严和“当家作主”的感觉。这面“太平”大旗,本质上是用无数草民的苦难和微茫希望织就的。

三、龙椅未暖,屠刀已至

王始在泰山深处闹出这么大动静,称帝建国,还聚集了好几万人,真当人家南燕朝廷是吃素的?广固城里的慕容德皇帝陛下,看着地图上泰山那块标记,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虽然他这南燕皇帝,在天下大局里也就是个“地方分公司总经理”的级别,但在他这一亩三分地上,居然有人敢自立门户,称孤道寡?这还了得!这不仅是打脸,更是动摇统治根基啊!必须掐灭!

于是,南燕的国家机器开动了。慕容德派出了他的得力干将——征虏将军慕容镇(史书有名有姓,货真价实的大将)。这位慕容将军,可不是王始那些拿着锄头的“御林军”能比的。他率领的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南燕正规军,是真正的职业杀手。

战争的结局,毫无悬念。史书《晋书·慕容德载记》对这场“帝国决战”的描述,冰冷而简洁到残忍:“镇讨擒之,斩于都市。” 短短七个字,埋葬了数万人的希望和一个人的“皇帝梦”。

王始那支由锄头、扁担和求生意志组成的“大军”,在真正的国家暴力机器面前,脆弱得如同纸糊的一般。泰山脚下,一场短暂而残酷的战斗(或许连像样的战斗都算不上,更像一场围剿),血流成河。数万追随者,顷刻间星流云散,或死或逃。王始本人,自然也被“讨擒”——活捉了。他那刚刚升起没几天的“太平初兴”小太阳,瞬间被扑灭,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历史的巨轮碾过,连一丝涟漪都吝于留下。

四、刑场“绝唱”与历史的回响

于是,就有了开篇那戏剧性(且充满黑色幽默)的一幕。刑场上,王始的“朕即崩矣”与妻子的“老头子拆台”,形成了绝妙的反差。围观者中,必然夹杂着嘲笑:笑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笑他死到临头还做着皇帝梦,笑他一家子都成了阶下囚还惦记着“太子”“皇后”… 这笑声,像无形的钉子,把王始牢牢钉在了“历史小丑”的耻辱柱上。

然而,千年之后,当我们隔着历史的长河回望,这笑声是否显得有些冰冷和浅薄?一个原本只求温饱的农夫,为何甘愿戴上那顶注定带来杀身之祸的荆棘“皇冠”?王始那声荒诞的“朕”,与其说是权力的狂妄,不如说是绝境中尊严的悲鸣!当官府把百姓逼得连做牛马的资格都快丧失时,那顶用荆棘、野草和虚幻希望编织的“皇冠”,就成了他们唯一能抓住的、证明自己还是个“人”的象征。这是底层民众在生存重压下,对尊严最笨拙、最悲壮也最绝望的一次“行为艺术”般的抗争。

王始并非那个时代唯一的“草头王”。与他同时或稍早稍晚,谯纵在蜀地称成都王(后又称帝),赫连勃勃在朔方建大夏国。这些人,或占险要,或有实力,他们的称王称帝,多少还有点乱世枭雄的逻辑。唯独王始,他的“帝国”几乎一无所有——无稳固地盘(就几个山头),无像样军队(只有农具),无有效组织(纯靠热情),甚至可能连他本人都没完全进入“皇帝”角色。他的“朕”,更像是一粒在无边黑暗中努力闪烁、只为证明自己存在过的微弱磷火。他的抗争,不是为了照亮前程(他知道没前程),只是为了在彻底沉沦前,向这个不公的世道发出一声嘶吼:我,王始,不甘为牛马!我存在过!我反抗过!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王始刑场喊出“朕虽崩”仅仅六年之后(公元410年),那个曾以雷霆手段碾碎他皇帝梦的南燕帝国,也在东晋猛人刘裕的北伐铁蹄下灰飞烟灭。末代皇帝慕容超,同样被押赴刑场,身首异处。泰山依旧巍峨,见证着所有帝王将相与草莽英雄的最终归宿——在时间永恒的洪流面前,无论多么煊赫的尊号,多么坚固的城池,终将化为尘埃,归于寂灭。王始临刑前那句悲凉的“不亡之国邪”,竟一语成谶,应验在了南燕自己身上。历史这个编剧,有时候就爱玩这种辛辣的对称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五、尾声:荆棘皇冠的余味

王始的故事,像一颗包裹着苦涩内核的怪味豆。初尝是荒诞的喜剧感——山沟里的皇帝,刑场上的“朕”和拆台的皇后;细品之下,却是浓得化不开的悲凉——那是无数小人物在时代铁幕下,用生命进行的、注定失败的尊严冲锋。

他的身影,在正史的宏大叙事中,渺小如尘埃,只配在“慕容德载记”的夹缝里留下几句冰冷的记载。但他的那声“朕”,以及那场刑场家庭伦理剧,却以其极致的荒诞和悲怆,穿透了千年时光。

在真正的历史洪流里,没有纯粹的喜剧演员,只有血泪写就的沉重剧本。王始的故事,是历史幽深回廊中一声微弱却执拗的叩门声。它提醒着我们:史书上每一笔轻描淡写的“民乱”、“斩于都市”背后,可能都藏着一个被逼到绝境的灵魂,一个在黑暗深渊里,试图为自己、为同样苦难的同胞,戴上一顶哪怕由荆棘编成的、象征尊严的“皇冠”。

当我们千年后笑谈其荒诞不经时,或许也该静下心来,听听那笑声深处,是否还回荡着无数草芥之民,在生存重压下,骨节发出的、沉重而悲怆的碎裂之声?那顶荆棘王冠,从未真正属于王始,但它所象征的对生存尊严的渴望,却永远烙印在每一个被压迫者的灵魂深处。这,或许就是“朕”字背后,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回响。

后记:《红窗迥?南燕伪帝王始刑场升遐赋》

霜刃寒,天唾面。 这草寇封尊,戏癫成幻。

枷锁妄呼金殿,吼震刀戟颤。

虚设六宫张野宴,四顾频呼遍:储君速现!

亡国咒萦枷畔,唾雨如霰溅!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