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我的中医生涯之路 > 第52章 《黄帝内经下卷灵枢篇》九针十二原第一法天

黄帝心怀天下,以万民为子,不仅关心百姓的生活,还对他们的健康状况忧心忡忡。他深知百姓生活不易,常常遭受疾病的折磨,因此希望找到一种既不用药物,也不用砭石的方法来治疗疾病。经过深思熟虑,黄帝想到了用细小的针来疏通经脉、调理气血,增强人体的逆顺出入往来与汇合。

为了让这种方法能够代代相传,黄帝决定为其确立明确的法度和准则。他希望这些法度和准则能够永远不会消失,永远流传不断,而且简单易用,让人难以忘怀。于是,他开始着手建立这些准则,用不同的章节来区分内外不同的内容,以明确气血在人身中循环往复的规律。

此外,黄帝还意识到要想让后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种方法,就必须详细说明各种针具的形状及用途。因此,他决定首先制定一部《针经》,将这些内容都记录下来。黄帝对岐伯说:“我想听您讲讲关于《针经》的情况。”

岐伯回答道:“好的,请允许我按照顺序将其梳理清楚,从小针开始,一直到九针结束,详细讲述其中的规则。小针的关键在于其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但要达到精妙的境界却并非易事。水平一般的医生往往会拘泥于手法的表面形式,而真正高明的医生则能够洞悉其中的神机奥秘。这真是神奇啊!气血循行的经脉门户,同时也是病邪入侵人体的关键通道。如果没有认清疾病的本质,又怎能知晓疾病产生的根源呢?针刺的奥妙之处,就在于掌握针刺的速度和节奏。”

水平一般的医生往往只会机械地死守四肢关节的穴位,而高明的医生则会紧紧抓住气血运行的关键时机。经气的循行,始终离不开穴位这个关键节点;而穴位所蕴含的玄机,却是极其微妙的。当经气到来时,不可盲目地迎合它进行补法操作;当邪气逐渐衰减时,也不可强行追逐它进行泻法操作。

掌握气机变化规律并据此施治的人,在针刺时会顺应经气的来势,手法轻松自然,毫不费力,就如同箭在弦上,无需紧绷弓弦即可射出。相反,如果不了解气机变化的规律,就不敢轻易下手,就像扣在弦上的箭,虽然已经准备好发射,但却因为心中没底而犹豫不决,难以射出。

因此,要想准确把握针刺的时机,就必须熟悉经气的往来规律。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准地判断何时应该进针,何时应该留针,何时应该出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然而,那些医术平庸的医生往往对此一无所知。他们对如此神奇奥妙的道理一窍不通,只有医术高明的名医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真谛。

当正气衰退时,称为逆;当正气恢复时,称为顺。明白了逆顺的道理,医生在针刺时就可以果断出手,无需再犹豫不决。如果在脉气逆行时错误地使用泻法,那么正气必然会更加虚弱;如果在邪气正盛时错误地使用补法,那么邪气必然会更加炽盛。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迎着邪气而泻,随着邪气的消退而补。这就如同治水一样,要顺着水流的方向进行疏导,而不是逆流而上。只有用心去体会其中的微妙变化,才能真正掌握针刺之道。

在针刺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针法。如果患者气虚,那么我们就应该使用补法,以补充其体内的正气;如果患者气盛,那么我们就应该使用泻法,以泻除其体内的邪气。对于气血郁结的患者,我们要予以破除,使气血畅通;对于邪气盛的患者,则要用攻邪法,以驱除其体内的邪气。

《大要》中说:“进针慢而出针快并急按针孔的为补法,进针快而出针慢不按针孔的为泻法。”这里所说的实和虚,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处于一种似有似无的状态。我们需要通过查探气来的缓慢与急速,来决定是使用留针还是去针。无论是用补虚法还是泻实法,最终的目的都是要使患者感到若有所得或者若有所失。

虚实补泻的要点,以九针之法最为奇妙。九针各有其不同的形状和用途,可以根据不同的病症和患者的体质来选择使用。或补或泻都可以通过针刺来实现。

泻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要手持针刺入穴位,当感觉到针下有得气的感觉后,需要摇动针身,使针孔扩大,然后再将针慢慢旋转并拔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体表的阳气得以排出,同时也能使邪气随着针的拔出而泄去。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出针时用手指按压针孔,这种方法被称为内温。这样做会导致血气无法疏散,邪气也无法排出体外。

而补法的操作则有所不同。在进行补法时,应该顺着经脉的运行方向进针,进针时要显得漫不经心,同时用手轻轻按压针身。行针导气的感觉就像蚊虫叮咬皮肤一样,好像要停下来,又好像要飞走。当感觉到针下有气时,就像琴弦突然断裂一样迅速出针。出针时,右手将针拔出,左手则迅速按压针孔,以防止经气外泄。这样一来,经气就会被留住,如同关闭了外门一样,中气自然会充实起来,而且不会有血液流出。如果有血液流出,应该及时将其擦拭干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的中医生涯之路请大家收藏:()我的中医生涯之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持针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握紧针柄,使力量能够集中在针尖上,这样才能保证针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针刺时,一定要找准穴位,然后端正直刺,不能偏离左右,否则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要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针端,仔细观察病人的反应,留意病人的情况,包括面色、呼吸、脉搏等,以便及时调整针刺的力度和深度。

在进针之前,必须以病人的阳气状态为基础,观察病人的肌表和肺腑之卫气,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的疏忽,以准确判断病情的轻重情况以及能否治好。血脉通常分布在腧穴周围,只有当它看起来清晰可见,切脉时感到坚实有力时,才能进行针刺。

一般来说,邪气侵入人体的经脉后,会根据其性质和位置而有所不同。风热之气通常会停留在上部,浊恶之气则常常积聚在中部,而清寒之气则多停留在下部。因此,在针刺时需要根据邪气的位置和性质来选择合适的穴位。例如,针刺筋骨陷凹处的腧穴,可以使风热之气得以排出;针刺中部阳明经之合穴,则可以使浊气得以排出。

然而,如果针刺太深,反而会使邪气更加深入,导致病情加重。所以,在针刺时一定要掌握好深度,避免过度针刺。同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变化,灵活调整针刺的方法和穴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所以说:人体的皮肉筋脉,都各自有其所在的部位,而疾病也各有其适宜的孔穴,其表现的症状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治疗时,各有与其相对应的施治方法。切不可在实证时采用补法,也不要在虚证时使用泻法,否则,就会损不足而增加有余,这就是所谓的甚病,即病情会因此而加重。如果误泄了五脏腧穴,就会导致人死亡;如果误泄了三阳经输穴,就会使人产生恐惧;如果误夺了阴经之气,也会导致人死亡;如果误夺了阳经之气,则会使人发狂。这就是用针不当所带来的害处。

倘若在针刺之后未能得气,那么无论针刺了多少次,都必须耐心等待经气的到来;而一旦得气,就可以立即去针,无需再继续针刺。九针的形状各异,其功用也各不相同,必须根据病情的差异来加以选择和运用。针刺的关键之处,在于必须得气才能取得疗效,而疗效显着的,就如同风吹云散一般,天空会立刻变得晴朗,人们也能够清晰地看到青天。这些便是针刺的原理所在。

现在假如说五脏出现了疾病,那么这就如同我们的身体被刺扎了、物体被污染了、绳索被打结了、江河被淤塞了一样。然而,即便是被刺扎的时间很长,我们依然可以将其拔除;即使物体被污染的时间很久,我们也能够将其洗净;就算绳索打结的时间很长,我们同样可以将其解开;哪怕江河淤塞的时间很久,我们还是能够将其疏通。

可是,有些人却认为疾病如果持续的时间太长,就无法治愈了,这种观点其实是不正确的。那些真正善于运用针刺疗法来治疗疾病的人,他们在治疗过程中,就如同在拔除刺、洗净污点、解开绳结以及疏通淤塞一样。虽然疾病存在的时间可能相对较长,但只要方法得当,仍然是可以被治愈的。

所以说,凡是那些认为疾病久了就不能治愈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掌握针刺技术的精髓所在。

针刺治疗各种热病时,就如同用手去试探滚烫的沸水一般,需要迅速地将针插入穴位,然后又要快速地将针拔出,整个过程要轻盈而迅捷,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而在针刺治疗阴寒之病时,则需要采取完全不同的手法。此时,针刺的动作应该像客人离开时那样,虽然有些恋恋不舍,但还是要慢慢地将针拔出。这种缓慢的出针方式,可以让阴气得以缓缓地散发出来,从而缓解阴寒之症。

当遇到阴出现阳邪的热病时,应该选取足三里穴进行针刺。在针刺时,要准确地将针刺入穴位,并且不要过于担心,只要坚持到气邪退去之后再出针即可。如果邪气没有完全消退,那么就需要再次进行针刺治疗。

此外,如果疾病发生在上部且属于内脏方面的问题,那么应该选取阴陵泉穴进行治疗;而如果疾病发生在上部且属于外腑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应该选取阳陵泉穴进行施治。

喜欢我的中医生涯之路请大家收藏:()我的中医生涯之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