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唐锦绣 > 第二一七六章 釜底抽薪

天唐锦绣 第二一七六章 釜底抽薪

作者:公子许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9 09:06:09 来源:抖音小说网

雨雪自房檐滴落,滴滴答答连续不断,却仿佛一声声战鼓在诸人心中敲响,心惊胆战、震耳欲聋。

“福运昌隆”、“天纵之姿”,这是可以用来形容一位庶出皇子的词汇吗?

倘若以此冠于庶出皇子,又将太子置于何地?

刘洎神色彷徨,李积欲言又止,裴行俭挺直脊背……

一直不愿掺和进各种争斗的马周却毫无所忌,只略微沉吟见其余人并无表态之后,便锵声出言:“天命有属、纲常有序,如今国本稳固、帝国昌盛,吾等臣子自当辅佐陛下开创千古未有之盛世,效忠陛下、效忠太子、效忠万民。”

裴行俭也道:“皇子诞生,普天同庆,自可命宗正寺择取良名、录入玉蝶,倒也不必兴师动众。”

刘洎不着痕迹的与李积对视一眼,皆保持缄默,既未附和马周、裴行俭,也未逢迎陛下。

东宫之属早已确定,天下臣民无不景从,即便如今围绕在东宫周围力挺之辈皆房俊一系,但想要通过易储来达成权力之攫取、压制房俊一系,却不是那么容易。

毕竟身为人臣“忠”字当头,不仅要效忠皇帝,亦要效忠太子。

储君也是君。

事成自然最好,可一旦事败,那等后果绝非任何人能够承受。

纵使心中有所考量,也万万不敢示于人前……

李承乾面色阴沉,缓缓颔首:“好,好,好。”

连说三个“好”字,而后起身,拂袖而去,留下四位重臣愕然无措、面面相觑。

马周看着其余三人,目光尤其逗留在李积、刘洎脸上,沉声道:“吾等人臣当守纲常之序,切不可心怀投机、自私自利,否则动摇国本、祸乱社稷,罪在千秋!”

起身施礼,大步离去。

裴行俭紧随其后。

李积看了看刘洎,摇摇头,轻叹一声。

马周显然已经洞悉他们在支持储君一事上立场不坚、左右摇摆,所以才不顾忌讳、不怕激怒陛下,于这御书房内说出那等严厉之言语。

刘洎则苦笑,四下张望一眼,低声道:“当真冤哉枉也,倘若陛下铁了心,又岂是吾等人臣所能左右?”

李积一声不吭,起身离开御书房。

在大唐,君王的意志未必就是金科玉律。

高祖皇帝亲立太子,结果玄武门之夜以下犯上、逆而篡取,缔造“贞观之治”;太宗皇帝数次意欲易储,好几次甚至已经做好布置到了动手的边缘,结果却功亏一篑……

这大唐的储君之位从立国那天起便是权力漩涡、风雨飘摇,动辄改天换日、粉身碎骨。

只不知当今太子是如陛下那般风雨飘摇之中屹立不倒,还是如李建成那般深孚众望却骤然陨落?

*****

丽正殿内。

今日雨雪交加,空气湿冷黏稠,皇后苏氏用过午膳之后便在后堂泡了一个热水澡,换了一套寻常衣衫,此刻侧卧在贵妃榻上啜饮着热茶,优美的娇躯裹在绛色长裙下山峦起伏美不胜收,裙摆下一双叠在一处的赤足愈发显得娇小雪白。

如画容颜不施粉黛,眉若春山、眼含秋水,领口随着手臂活动微微开阖,隐隐可见雪腻峰峦……

原本便是丽质天成、如花似玉,加之母仪天下、养尊处优,花信少妇于秀美如玉之中杂糅着优雅慵懒的贵气,愈发散发出惊心动魄的魅力。

“皇后殿下!”

一个身姿纤细、容颜古拙的女官从外面快步而入,来到皇后身前敛裾施礼。

皇后苏氏放下茶杯,抬起眼眸:“何事?”

女官并未答话,而是目光示意左右服侍的宫女尽皆退出,之后才上前两步来到皇后身侧,俯下身去在皇后青丝掩映的耳畔小声禀报……

“嗯?!”

皇后修眉竖起、俏脸寒霜,从贵妃榻上坐直身体,赤足踩着地毯,淡淡说了一句:“又旧事重提?当真是贼心不死!真以为我拿那个狐狸精没办法吗?”

女官吓了一跳,连忙劝谏:“殿下,不可鲁莽!”

解决这件事其实有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那便是将沈婕妤置于死地,一个失恃之皇子是必然要养在皇后膝下的。在皇后有嫡子已被册封为太子的情况下,失恃之皇子想要越过太子成为储君,必然要背负“不孝不悌”之恶名,不仅与皇后不死不休,还会招致天下反对。

彻底断绝小皇子成为储君之可能。

但如此一来,却又将陛下置于何地?

夫妻反目、父子生怨、兄弟阋墙……

后果太严重了。

皇后苏氏深吸一口气,胸前衣襟之下波澜起伏,冷声道:“去请长乐公主来东宫做客。”

她有些乱了方寸,如今房俊不在长安唯有长乐公主才能既让她信任、又值得问计。

“喏。”

女官应下,转身快步去往太极宫邀请长乐公主。

……

长乐公主进了殿内,任由女官将她披着的大氅脱下,便被皇后苏氏拉着手坐在贵妃榻上。

明眸善睐的皇后一瞬间便红了眼眶,恨声道:“真不知太子如何就入不得他的眼?他当年被太宗皇帝嫌弃、厌恶,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如今怎地就能心安理得的加之于自己儿子身上?”

长乐公主已经知晓缘由,轻叹一声,劝慰道:“陛下不仅是父亲,更是皇帝,任何决定都自有其考量。”

皇后苏氏握紧长乐公主的手,泪珠一串串滴落,却仍旧努力瞪大秀眸:“那我呢?当年太宗皇帝几次三番意欲易储,整个东宫风雨飘摇、受尽诘难,是我陪在他身边走过那些朝不保夕的艰难岁月,如今他登基为帝、君临天下,便对我弃若敝履吗?”

长乐公主无言以对,因为易储不仅仅是废黜太子、另立储君那么简单。

元后在位、太子嫡出,根基何等稳固?

废黜太子可以,新立之太子则必须养在皇后膝下……你废了人家的儿子,又要占据人家的名分,皇后岂能听之任之、与新太子和平相处?

他朝太子登基,又如何与皇后相处?

新君与皇后不谐,江山社稷又岂能稳固?

所以,若要废黜太子,必先废黜皇后……

轻抚着皇后刀削也似的肩膀,长乐公主温言道:“二郎乃太子之师,对太子素来宠爱,支持东宫之立场朝野咸闻、坚定不移,有他在,皇后不必多虑。”

皇后苏氏垂泪:“那冤家倒是有心,可如今却远在江南指挥作战,陛下一旦召集重臣、大儒给小皇子取名,其势已成,朝野上下那些个追名逐利揣摩上意之辈岂非趋之若鹜?等到他回来,怕是也晚了。”

长乐公主:“……”

这语气听着怎地怪怪的?

不像是指望着一个中流砥柱的东宫肱骨,倒像是指责一个始乱终弃的负心人……

只是此时无暇多想,出谋划策道:“陛下此举是很难阻止的,堂堂帝王想要给新诞生的皇子取名,不知多少儒家名仕趋之若鹜。不过陛下之用意非是取名、而是造势,既然是造势,自然要有足够分量之人出来附和……大唐虽然人才济济、名儒辈出,但能够称得上分量的其实也就那么几个。”

隋唐两代名儒辈出,但时至当下还活着也就剩下那么几位,孔颖达、令狐德棻、崔仁师、颜勤礼、于志宁、韦安仁、李延寿、房玄龄……

其中,孔颖达学问精深、着述颇多、家世渊源,名符其实“天下第一大儒”;房玄龄虽然经义上略有不足,但威望高、名气大,加之编撰《字典》享誉天下,亦是儒家执牛耳者;颜师古去世之后其弟颜勤礼继“琅琊颜氏”之传承……这几位乃天下儒家之贤者,都与房俊关系密切。

皇后苏氏眼眸发亮:“不如我以太子之名义邀请这几位入东宫讲学,来一手釜底抽薪?”

只要这几位来到东宫哪怕只是名义上成为太子之师,那么陛下无论召集多少人去给小皇子造势,都事倍功半。

甚至没有大儒坐镇,会被天下人耻笑……

长乐公主嗔怪道:“你糊涂了不成?如此当面锣对面鼓,岂不是凭白招惹陛下生气。”

皇后哼了一声,道:“他想将我们母子废黜往绝路上逼,我还在乎他生不生气?夫妻情义,自此而止。”

长乐公主柔声道:“到底曾是举案齐眉之夫妻,岂能将事情做得那么决绝?房相如今在家赋闲,正着手编撰一部《辞海》,工作量极其浩大,所需之典籍、书册、史书无可计数,更需要无数能力卓着之辈予以协助……倘若邀请几位大儒至府上常驻共同编撰《辞海》,实在正常不过。”

要向陛下表明态度、立场,却也要尽量委婉一些不至于正面冲突,毕竟大儒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没人愿意直接触怒皇权。

房玄龄若能以编书之名义请诸人登门常驻,也算是给诸位大儒拒绝陛下召集一个合理的理由——相比于给一个小皇子取名,大家还是更在意编撰一部鸿篇巨制,得以青史垂名。

至于取名这种小事,还是让别人去干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