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唐锦绣 > 第两千三五章 不欢而散

天唐锦绣 第两千三五章 不欢而散

作者:公子许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31 03:05:14 来源:抖音小说网

听完房俊之言,刘洎对李承乾道:“微臣赞同此事,七河流域也好、河中地区也罢,终究距离大唐太过遥远,不仅通信不畅、往来不便,也很难自其地驻扎更多军队,更重要还是由各地部族自行管理,若有波斯阻隔其中,可以更方便大唐对以上地区之管辖。”

事实上无论七河流域还是河中地区,都只能作为大唐与大食之间的缓冲区存在,根本谈不上真正治理、也就无谓“纳入版图”,一块远离大唐万里之遥的土地,何必为其费神费力、只为了一个虚妄的名义?

他也不是事事反对房俊,当真于国有利、攸关社稷的时候,也能放下隔阂、意见统一。

对此,李承乾很是满意。

身为君王要确保自己的地位、权力,就务必施行“平衡”之术,但文武双方整日里闹来闹去,只关心自身利益却将国家利益置于不顾,他这个皇帝也头疼得很。

“如此,便依从两位爱卿所言,稍候军机处拿出一个援助波斯复国的计划,再由政事堂审核一下所需兵马、粮秣、资费,等到那位波斯王子抵临长安,与其仔细商议。”

战争就是一场金钱游戏,即便大唐需要波斯复国之后阻挡大食向东渗透、挺进的脚步,却也不可能耗费无数粮秣辎重免费资助波斯、更不可能让将士们为了别国出生入死。

波斯必须付出足够的利益。

房俊、刘洎颔首应下。

李承乾又问道:“此前二郎奏疏之中言及‘自治区’政策,拟取代羁縻州,还请详细道明其中究竟。”

“羁縻制度”由来已久,源头可上溯至商朝时期确立了“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的内外服制度,可视为“羁縻制度”之初始。汉朝大规模使用“羁縻制度”始于汉武帝,设立都护府分别管辖西域诸部及匈奴、乌桓、鲜卑等部。

安西都护府便是最大的羁縻州……

如今房俊建议裁撤羁縻州府、设立“自治区”,可谓开天辟地,朝野上下赞同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议论纷纭、莫衷一是。

……

房俊将其“自治区”之理念仔仔细细述说一遍。

刘洎蹙眉,道:“依‘太尉’所言之‘自治区’,不设官吏、不征赋税、甚至其军队也仅只是名义上归于中枢,听调不听宣……如此松弛之政策,只怕难以掌握其地、更不能驾驭其民。”

房俊反问道:“以往之羁縻州政策施行了很久,当真就能掌握其地、驾驭其民了吗?”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绝非一句空话。

因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等等诸多差异,不同种族之间的利益自然不同,没有相同的利益,怎能融合为一呢?

帝国强盛之时,各方部族畏惧帝国之武力不得不卑躬屈膝,一旦帝国实力衰退,这些部族便会自行其是、甚至反戈一击,这是实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卑躬屈膝也好、反戈一击也罢,所为也都是利益。

“若不能将各方部族之利益与大唐绑定,羁縻州也好、自治区也罢,都不过是虚应故事而已。”

刘洎默然。

想着房俊方才阐述“自治区”政策之时论及各种民族融合、文化渗透等等方式,觉得或可一试。

反正那些部族都很难与大唐同心同德,局势稍有变化便自行其是……

房俊道:“当然,这也只是我一家之言,具体是否可行、推行的话是否修改,则是中书令之事。”

刘洎哼了一声:“感谢太尉大度,不插手政务之事。”

房俊摇头,道:“想要彻底掌握那些部族、土地,必须多管齐下,军政岂能分得清楚?”

胡族之文明极其落后,其衣食住行、放牧打仗往往合而为一,军事政治更难分彼我,想如大唐一般为其细分,难如登天。

刘洎想了想,予以认可。

羁縻州也好、自治区也罢,都需要一个极其漫长的时间去整顿、渗透、融合,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期间不只需要无以计数的庞大投入,更需要足够多的耐心。

李承乾道:“无论是西域还是七河流域、河中诸国,都需要帝国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绸缪、运作,这项事业不仅攸关帝国在其地之统治,更攸关我华夏千秋万代之福祉,朕希望你们能够放下隔阂、亲密无间,军政双方不要再起龌蹉。”

“平衡”乃帝王之术,是驾驭臣子的绝佳手段,但也不能任何时候都玩弄“平衡”,谁敢在西域、七河、河中斗争纷乱,毁坏了帝国策略,别怪他翻脸。

房俊与刘洎赶紧躬身:“喏!”……

未几,刘洎知道房俊必然还有一些话语要私下与陛下说,遂起身告辞。

待到御书房内只剩下君臣二人,李承乾亲自执壶给房俊倒茶,语气诚挚:“此番西域之战,多亏二郎亲临战阵、抵近指挥,否则尚不知胜负如何。”

这话当然不是抬举房俊,而是事实。

军政双方之争执、斗争并非因人而异,而是因为双方利益相悖、此消彼长,故而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真以为此战攸关帝国的西域策略便能够让文武双方合舟共济、众志成城了?

绝无可能!

军方在前线会夸大其词、不厌其烦的讨要粮秣辎重,有些时候甚至会养寇自重,尽可能多的索要利益;而文官在后方也会时不时的拖后腿,对前线的粮秣辎重一而再的削减,因为粮秣就意味着政绩,将粮秣都送去前线,文官自己辖区的政绩就不好看……

古往今来,因此而耽搁军事导致严重后果的例子数不胜数。

而这一次正是因为房俊亲自担任弓月道行军大总管,赶赴前线、节制诸军,这才避免了文武双方扯皮而耽搁大事。

在前线,安西军上下唯其马首是瞻,不仅上阵之时令行禁止、悍不畏死,不敢有丝毫懈怠、更不敢动歪脑筋,在讨要粮秣辎重的时候,中枢文官也不敢太过分,虽然扯后腿是必然,但该给的不敢不给。

如此上下一心、前后同力,这才有了此番西域大胜。

否则,换了裴行俭担任弓月道行军大总管试一试?

且不说安西军会否唯命是从,单只是后方的粮秣辎重补给就得卡得死死的,即便出现大军开拔之后军令不足十日供应那等事也不稀奇……

房俊谦逊道:“为帝国建功、为陛下分忧,皆乃臣之本分,不敢当陛下夸赞。”

李承乾感慨道:“世间之人若皆能安守本分,何愁帝国不强、天下不兴?然而‘守本分’看似简单,更是理所应当,却是天下最难之事,人心不足、得陇望蜀,此为人性也。”

房俊点头:“陛下睿智。”

然后低头喝茶。

李承乾瞅他一眼,顿了一顿,笑着道:“你离京日久,朕新添了一位皇子你尚未见过,稍后随朕去看一看。你是大唐才子、诗词双绝,多给小皇子带去几分文华之气,说不定他日也成承继你的文采,成为皇族第一才子。”

房俊道:“陛下英姿天秀、神韵内敛,小皇子自是天赋异禀、血脉尊贵。只是臣一路数千里跋涉回京,风尘仆仆、疲累不堪,身上血煞之气尚未消除,唯恐惊扰小皇子,等臣回家之后沐洗熏香,择日再入宫觐见小皇子。”

言罢,放下茶杯,看着李承乾略显难看的脸色,问道:“臣离京西征之时,听闻太子殿下染疾,皇后在东宫照料,却不知太子可否痊愈,皇后可否回宫?”

李承乾:“……”

哪壶不开提哪壶是吧?

他有些恼火,手指敲了敲茶几,质问道:“你惦记太子也就罢了,何以还要惦念着皇后?”

房俊失笑:“陛下该不会是信了宫外传扬的那些鬼话吧?”

李承乾哼了一声,不置可否,眼神锐利。

房俊叹口气,道:“臣今日最后劝谏陛下一次,所谓‘家和万事兴’,本是患难夫妻何以闹到今日这等相敬如宾之地步?太子聪慧,性情敦厚,这本是天赐之福,奈何心存猜忌?陛下当年吃过的苦,为何非得要太子再吃一遍?”

李承乾不语,但神情坚定。

房俊无奈道:“当年太宗皇帝对臣颇多宠爱,可即便如此,在易储这件事上臣却坚决反对太宗皇帝,其中固然有臣与陛下之间私人感情之原因,但更多是为了国祚社稷考虑,大唐的元气应当用于征战四方、开创伟业,而不应消耗在皇位传承这等内耗之上……宗祧承继、天经地义,何必在此事上闹出那么多的幺蛾子呢?”

李承乾怒气冲冲:“在你眼里,皇位传承便是幺蛾子?”

“陛下当知臣非是此意,只是如今陛下易储容易,可日后新君屡屡效仿,必然风波不断,父子可以相残、手足可以背刺,伦理颠倒纲常失序,如之奈何?”

“呵呵,以朕看来,你们这些臣子根本不在意君王是否贤良,最好是蠢不可及,以便于你们操弄权柄、窃夺君权!”

这话说的严重,房俊没法辩驳。

告罪之后离去,不欢而散。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