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 第52章 神仙五十二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第52章 神仙五十二

作者:富家尔尔 分类:玄幻奇幻 更新时间:2025-11-13 08:57:06 来源:全本小说网

1、褒江捉影人

褒城地界,山裹着山,褒斜道上的驿马铃声整年不断。陈复休就在这山坳里落了脚,五十来岁的模样,每日扛着锄头下地,背着柴捆上山,混在农人堆里毫不起眼。只一样古怪,年年月月,他脸上皱纹不见多一条,腰杆不见弯一分,倒似山间那棵雷劈不死的歪脖子松,任岁月风吹雨打,只添些风霜颜色。

日子一长,褒城几个心思活络的少年郎便盯上了他。这“陈七子”的名号,不知何时悄悄传开。少年们认定这老农身上藏着神仙术,日日提了酒肉围着他打转,七嘴八舌:“七公,露一手呗!”“七公,收我们当徒弟吧!”陈复休只是闷头灌酒,被缠得紧了,便眯着眼,朝西一指:“明日西郊,谁撵得上我,便传谁。”少年们喜不自胜。

第二日天刚亮,西郊土路上烟尘扬起。陈复休在前头慢悠悠踱着,青布鞋底沾着草屑露水。五六个少年撒开腿狂奔,脚板拍起黄土,个个累得眼冒金星,喉咙里拉风箱似的响。可怪了,那老农明明步履闲散,却总隔着十来步,影子似的粘在前头,怎么也够不着。追到日头晒人,少年们瘫软在地,眼睁睁看着那青布背影转过山脚,消失不见。尘土落下,只余下他们呼哧带喘的懊恼。

少年们仍不死心,隔三差五请陈复休进城吃酒。一日又在市集酒肆里围住了他,七公长七公短,闹哄哄一片。陈复休被吵得头疼,又被灌了几碗黄汤,摇摇晃晃起身:“走,外头醒醒酒。”众人簇拥着他来到郊外一棵老槐树下。他盘腿坐下,刚说了句“道法自然,强求不得”,话音未落,身子猛地一挺,直挺挺向后倒去,“砰”地一声砸在黄土地上。

众人一愣,随即哄笑起来:“七公醉了!”有人上前去扶,指尖刚触到衣襟,一股浓烈的恶臭猛地炸开!只见地上那张脸瞬间浮起骇人的青黑,皮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塌陷下去,皮肤下仿佛有无数气泡在鼓胀、破裂,黄绿色的脓水渗了出来,恶臭浓得化不开,熏得人几欲晕厥。

“诈尸啦!”不知谁一声变了调的尖叫,少年们魂飞魄散,连滚带爬,鞋都跑丢了一只,再不敢回头。自此,褒城再无人敢轻易纠缠这古怪的老农。

陈复休倒似解脱了,常日里只爱在市集上狂饮烂醉,衣衫不整,步履蹒跚,口中念念有词,全无半分高人模样。新任褒城统帅李谠,是个讲究官威体统的,听闻治下有这等狂悖之徒,当街撒疯,有碍观瞻,勃然大怒:“刁民惑众,成何体统!拿下!”

如狼似虎的衙役将醉醺醺的陈复休拖入大牢,砸上最重的死囚枷锁,铁链缠身,丢进最阴湿的死囚牢里,只待寻个由头重办。牢饭送进去,原封不动退出来。不过两日,那恶臭便再次弥漫开来,比上次更甚。牢头捏着鼻子提灯一照,吓得魂飞天外——枷锁铁链间,那躯体已然烂成一滩脓水,白花花的蛆虫在腐肉脓血里翻滚蠕动,几乎要爬出栅栏!消息报到李谠案前,他也头皮发麻,只当是恶疾暴毙,连连挥手:“快快快!拖出去,丢远些!莫污了我褒城地界!”

几个倒霉差役捏着鼻子,用破草席卷了那团污秽,远远扔到乱葬岗的臭水沟边,连土都懒得掩,逃也似的跑了。

谁知三日未过,李谠正在府衙处理公务,门子连滚爬进来,舌头都打了结:“大、大人!那、那陈七子……在、在市集上买酒喝呢!”李谠惊得手中朱笔跌落,墨汁污了公文。他亲自赶到市集,果见那陈复休好端端坐在老酒铺的条凳上,捧着一碗浊酒,慢悠悠地啜饮,面色红润,全无异状,仿佛那场烂在牢里的酷刑从未发生。李谠站在街对面,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当夜,李谠府中灯火通明。隔日,褒江南岸便破土动工,依山临水,为陈七公起了一座清雅院落,米粮布帛,时鲜果品,流水般送进去。李谠执礼甚恭,口称“仙师”。陈复休也不推辞,安然住了进去,只是偶尔仍会溜达到城中酒肆,喝个烂醉如泥。

又一年,陈复休家中忽传死讯。邻里帮忙,将他葬在江南山麓,背山面水,也算块好地。李谠亲自拈香祭奠,心下方才稍定。数月后,几个胆大包天的泼皮,听闻仙师墓中必有宝贝,趁着月黑风高,带了铁锹镐头,偷偷掘开了那座新坟。

棺盖撬开,一股陈腐的土腥气扑面而来。火把凑近,照得棺内纤毫毕现——里面空空荡荡,莫说金银宝物,连半根骨头、半片衣角也无!唯有一层薄薄的浮土,铺在棺底,像是从未有人躺过。

“见鬼了!”盗墓贼吓得屁滚尿流,扔了家伙逃下山去。

几乎就在同一日,长安西市熙攘的人流里,有人瞥见个熟悉的身影,青布旧衫,在胡商的香料摊子前驻足,鼻翼翕动,嗅着异域的芬芳。又过了几日,皇帝御驾驻跸华州,兴德府的驿站小吏,也信誓旦旦说曾见一个醉醺醺的老农,倚在驿站外拴马石上打盹,眉眼分明是那褒城陈七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太平广记白话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消息辗转传回褒城,李谠望着褒江汤汤流水,默然良久。

人间种种,欲念如锁,权柄如牢,生死如墓。世人只道仙踪缥缈,却不知那真正的逍遥,原是不被形骸所困,不被执念所系,如褒江之水,散则为雾,聚则成流,任你千般罗网,万般追索,它只轻轻一转身,便已自在天外,空留一个抓不住的影子,在红尘里徒劳地传说。

2、醉仙殷七七

泾州城里,药香压不住疫疠的阴惨。灵台镇外蕃汉杂居之地,尸气熏天。就在这愁云惨雾里,一个面皮光洁的白衣人支起个寒酸药摊。他自称殷七七,葫芦里的药丸乌沉沉不起眼,可病人吞下,枯黄的脸上竟能透出血色,僵冷的四肢渐渐回暖。得了命的穷苦人千恩万谢,掏出几枚磨得发亮的铜钱奉上。他看也不看,随手便塞给旁边饿得眼发直的乞儿,只仰头灌一口烈酒,喉结滚动,酒气混着药气弥散开来。

街角阴影里,有人死死盯住这酒鬼郎中,心头惊涛骇浪——泾原节度使周宝,昔日长安旧识!当年长安酒肆里,这殷七七便是这般醉醺醺模样,二十余年过去,自己两鬓染霜,此人竟容颜如昨!周宝压下心头狂跳,以重礼将殷七七请入府衙,奉若上宾,言语间极尽恭敬,暗中却渴求那房中秘术与长生之道。

殷七七照旧日日醉眼朦胧,在节度使府的花园里且行且歌:

“弹琴碧玉调,药炼白朱砂。

解酝顷刻酒,能开非时花。”

歌声清越,带着三分醉意七分不羁。

周宝半信半疑。时值深秋,园中百卉凋零。殷七七随手一指枯枝:“取水来!”仆从抬上清水。他含一口,“噗”地喷向枝头。水雾弥漫处,几点嫩芽竟以肉眼可见之速钻出、舒展,顷刻间,一朵碗口大的娇艳牡丹在肃杀秋风里灼灼绽放!满园失色。周宝惊得手中玉杯跌落,碎了一地晶莹。

又一日,殷七七兴起,折了根细柳条权作钓竿,对着府中一方小小莲池甩下空钩。池水无波,片刻后,竟真有几尾红鲤跃出水面,争相咬那无形的钩线!更有府中庖厨送来生肉,他随手抓起案头一块顽石,以掌为刀削下薄片,那石片入口竟化作了喷香的肉脯滋味!满堂宾客目瞪口呆,恍在梦中。

最奇的是鹤林寺那株百年杜鹃。枝干虬结,高过屋檐,年年暮春花开如血,灿若云霞。寺中老僧讲起旧事:“贞元年间,有西域高僧携此花籽自天台来,言此乃仙种,待逢真仙,方能怒放于非时。”周宝心念一动,备下重礼,亲请殷七七往观。

时值隆冬,大雪压枝。殷七七立于古树之下,仰首望那枯寂的枝桠。他轻抚树干,口中念念有词,复又解下腰间酒葫芦,倾尽琼浆于树根。酒香与泥土气息氤氲交织。他盘膝坐下,阖目调息。众人屏息守候,从晌午直等到金乌西坠,寒星初上。周宝渐生倦意,正欲开口,忽闻身边小沙弥一声压抑的惊呼!

抬头望去——虬枝之上,一点、两点、千百点猩红的花苞,竟在凛冽寒风中悄然鼓胀!似有无形暖流拂过树身,花苞次第炸裂,猩红的花瓣挣脱束缚,层层叠叠怒放开来!不过一炷香的功夫,那株古木已披满赤霞,在雪光月色映照下,红得惊心动魄,如一团燃烧的火焰,将寒夜映得亮如白昼!寺中老僧扑通跪倒,涕泪横流:“仙迹!真仙迹也!”

殷七七的手段远不止此。他舀一瓢清水,指尖轻点,顷刻化作醇香美酒;削一段枯木,竟成珍馐美味;路人倒退行走,船只随他手指而停驻;空中飞鸟闻他轻唤,便自落掌心;垂死的鱼儿得他一唾沫,摆尾游入深水。最奇是闲坐庭中,撮起一撮泥土信手涂画,地上便显出山川形胜,折几根茅草引来蚁群,蚁队竟依草排列,化作一座微缩城池!有行商细看,惊呼正是他故乡街市,惟规模略小,却纤毫毕现!种种神异,不可尽述。

然而好景不长。二十年后,薛朗、刘浩举兵作乱,江南震动。周宝仓皇南逃杭州,惊魂甫定,那昔日对仙道的敬畏早被乱世的戾气冲刷殆尽。他摇身成了杭州说一不二的“宝总成”,为固权柄,不惜罗织罪名,大行杀戮。上饶旧官陈全裕过境,不知何事触怒于他,竟被周宝构陷,满门百余口尽遭屠戮,血染钱塘。

此时的周宝,已是八十三岁老翁,却精力旺盛如壮年,府中蓄养歌姬舞女上百,据说尽得当年殷七七所传秘术精髓。然而夜半无人时,他常被噩梦惊醒,仿佛听见陈全裕满门凄厉的哭嚎在枕畔萦绕。一日清晨,侍从发现他暴毙于华榻之上,面目扭曲狰狞,似见了极怖之物。强健的筋力,无尽的财富,精妙的秘术,终究未能敌过那索命的冤魂。

至于殷七七?甘露寺兵乱那日,有人亲眼见他被溃兵推搡,失足坠入波涛汹涌的大江,瞬间没了踪影,都道是淹死了。可怪的是,不出数月,江西洪州街头,又见那白衣身影,背着药葫芦,醉醺醺地穿行于市井之间,向病者施药。再过些年,蜀道上的挑夫,也说在青城山脚见过他。鹤林寺那株曾开非时之花的仙种杜鹃,终究未能逃过兵燹,连同古寺一道,焚毁于冲天烈焰之中。寺中老僧合十叹息:“仙根已归阆苑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太平广记白话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殷七七的行踪,如同他指尖顷刻绽放又凋零的花朵,如同那聚蚁而成又随风消散的城池。他赠人间的刹那芳华,终究照见的是人心的无常与贪妄。周宝强求长生,反速其死;仙术能令枯木开花,却化不开人心头一点暴戾的坚冰。原来真正的仙家妙法,不在颠倒时序,不在幻化无方,而在那浊酒一壶、草药几丸、醉眼观世的疏淡里。他赠了世人无数神迹,世人只记住了神奇,却忘了那醉歌里最寻常的一句——花开自有时,云去本无心。

3、三生石上无贵贱

长安城西槐树胡同深处,郑又玄推开蒙馆的雕花木窗,目光落在邻座少年磨出毛边的袖口上,嘴角便浮起一丝与年龄不符的冷峭。他郑家累世清贵,出入朱门,岂是闾丘子这等寒门贱户可并肩同窗的?

“闾丘氏,”郑又玄故意拔高了声调,引得满堂侧目,“你祖上可有半片青史?与我同席,纵我不言,你心里就不觉羞惭么?” 窗外的蝉鸣霎时静了,满室笔墨纸砚的窸窣也凝住。闾丘子猛地埋下头,脖颈涨得通红,握着笔的手指骨节泛白,薄薄的肩胛在洗得发白的旧衫下微微发抖。他始终未发一言,只把身子往墙根缩了又缩,仿佛要嵌进那冰冷的砖缝里去。那沉默的羞惭,成了郑又玄年少记忆里一抹模糊又刺目的底色。几年后,闾丘子便如深秋的枯叶般无声飘零,一场急病带走了他,也带走了郑又玄心头那点微末的愧怍——死了更好,眼不见为净。

十年寒窗,郑又玄携明经及第的荣光,春风得意马蹄疾,赴任唐安郡参军。郡守一番美意,令他暂代唐兴县尉之职。同僚中有一仇姓少年,商贾巨富之子,年方弱冠,家中钱财堆积如山。这仇生为人热络,常携美酒佳肴邀约郑又玄,金银器物流水般送入他府中,只为与这位清流名门子弟攀附交友。郑又玄面上含笑,酒照喝,礼照收,心底却如明镜:终究是个铜臭满身的市井之徒!言语间那份刻意维持的疏离,如同筑起一道无形的墙。

一日,郑又玄在府邸设下华宴,高朋满座,丝竹盈耳。酒过三巡,有人忽地提起:“咦?今日怎不见仇生兄?”满座目光投向郑又玄。他面皮一热,强作镇定道:“些许俗务缠身罢了。” 立刻有仆役被遣去相请。仇生匆匆赶来,衣冠尚未来得及整理齐整。郑又玄积压的鄙夷借着酒劲轰然爆发,他猛地掷杯于地,一声脆响惊破满堂喧闹:“汝一介商贾贱流,有何面目登我清贵之门?满身铜臭,污我厅堂!还不速滚!” 酒浆泼洒,溅了仇生满身满脸。仇生脸色惨白如纸,眼中光芒骤然熄灭,他死死盯了郑又玄一眼,那目光深得如同古井寒潭,旋即转身,踉跄消失在门外夜色里。

不过数日,噩耗传来。仇生归家后竟一病不起,药石无效,遽然辞世。郑又玄听闻,心头只掠过一丝微澜,旋即被“总算清净”的念头覆盖。不久,他官拜汧阳令。到任后,县内事务冗杂,常觉精神困顿。一日午后,他倚在书斋窗下假寐,朦胧间,见一青衣小童推门而入,不过**岁模样,眉目清秀,通身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凛然之气。

“郑又玄,”童子开口,声音稚嫩,却字字如冰珠砸落,“可还认得我么?”

郑又玄睡意顿消,惊疑不定:“小郎君是……?”

童子冷笑一声,眼中骤然射出洞穿人心的寒光:“你前生轻贱闾丘子,致其含恨而终;今生辱骂仇生,使其郁郁而亡。我仇生,便是那闾丘子再世为人!”

郑又玄如遭五雷轰顶,霍然站起,冷汗涔涔而下:“你……你胡说!”

“胡说?”童子向前一步,小小的身躯竟散发出磅礴威压,“闾丘子寒窗苦读,心志高洁,你以门第辱之;仇生家财万贯,待你至诚,你以出身轻之。你可知闾丘子死后,魂魄漂泊,怨气难消?天帝念其本有慧根,方允其托生富家,再与你结一段尘缘,望你前车可鉴,消解心魔。岂料你——变本加厉!”

郑又玄双腿一软,“扑通”跪倒在地,浑身筛糠般颤抖:“仙童恕罪!我……我知错了!万望指点迷津!” 他匍匐向前,想抓住童子的衣角。

青衣童子身形未动,眼神却已渺远如九天寒星:“我乃太清真人。天帝察你祖上积德,本具一丝道气,故遣我降世,愿欲与你结为道友,授你登仙真诀。” 他微微一顿,看着地上抖如落叶的郑又玄,叹息如寒风吹过深谷,“奈何你心性傲慢,如顽石蒙尘,眼中只见贵贱高低,心中不存半分悲悯。仙路迢迢,首重修心。你心门紧闭,自绝于道,可悲!可叹!” 语声未绝,童子身影倏然淡去,如同水滴蒸发于烈阳之下,唯余一室寂寥冷风。

郑又玄僵跪于冰冷的地砖上,童子的话语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烫进他的魂魄。羞惭、恐惧、绝望,无数毒虫啃噬着他的五脏六腑。他一生赖以自傲的“清贵门第”,此刻仿佛变成沉重的石棺,将他牢牢困锁其中。窗外天光惨淡,映着他失魂落魄的脸。没过多久,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贵公子,便在无边的惭恚忧惧中耗尽了最后一丝生气,黯然离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太平广记白话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