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孙二娘的包子铺 > 第271章 瓷纹隐现旧亲踪

孙二娘的包子铺 第271章 瓷纹隐现旧亲踪

作者:凌霄异客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07 08:09:21 来源:全本小说网

郓城县的春雨缠缠绵绵,把陈家窑的青瓦洗得发亮。陈阿狗蹲在窑前的青石板上,用软布擦拭一只刚出窑的“缠枝莲”瓷瓶。瓶身上的莲花纹沾着水汽,青得像黑风岭深处的潭水,花瓣边缘那三笔浅痕,是他特意仿阿姐的“松三针”添的,指尖抚过,能觉出釉料下藏着的细微起伏。

“师父,周先生在包子铺等您呢,”小徒弟举着把油纸伞跑进来,伞面上绣着朵歪歪扭扭的桃花,是孙二娘亲手绣的,“说带了位老妇人来,说是认得您娘。”

陈阿狗的手猛地一顿,软布在瓶身上蹭出道白痕。他抬头时,檐角的雨珠正顺着瓦当滴落,砸在青石板上,溅起的水花像碎了的瓷片。“认得俺娘?”他声音发颤,阿娘在他三岁时就没了,坟在黑风岭的乱葬岗,连块碑都没有,除了爹和阿姐,谁还会记得?

往包子铺去的路上,雨丝斜斜地打在脸上,凉得像阿姐瓷谱里记载的“冰裂纹”釉料。孙二娘的铺子冒着白汽,蒸笼“呼哧呼哧”地喘着,混着肉香的热气在雨里漫开,把街角的青石板熏得发潮。

铺子角落里,周先生正陪着位老妇人说话。那妇人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袖口磨出了毛边,手里攥着块帕子,帕角绣着朵莲花,针脚疏得能透光,却与陈阿狗刚擦的瓷瓶上的莲花有七分像。见陈阿狗进来,她猛地站起来,帕子掉在地上,露出双裹得变形的小脚,在湿滑的泥地上打了个趔趄。

“你……你是阿狗?”老妇人的声音抖得像风中的芦苇,浑浊的眼睛在他脸上转了又转,突然抓住他的手腕,指腹在他虎口的老茧上摩挲,“像,真像你娘。她虎口也有这么块茧子,是揉瓷泥磨出来的。”

陈阿狗的心跳得像打鼓,腕骨被她捏得生疼,却不敢挣。“老夫人认得俺娘?”他低头时,看见她帕子上的莲花绣线是褪色的朱砂红,与阿姐瓷谱里夹着的那根丝线一个色。

老妇人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块巴掌大的瓷片。瓷片上的莲花纹缺了半朵,剩下的半朵边缘,赫然有三笔浅痕——正是“松三针”!“这是你娘当年给俺的,”她指尖抚过瓷片的断口,那里还留着火烧的焦黑,“她说这是‘认亲记’,将来见着带这记号的人,就是一家人。”

孙二娘端着刚蒸好的菜包走过来,见了瓷片突然“咦”了一声:“这瓷片的断口齐整,不像是摔的,倒像是……被人故意敲下来的。”

周先生往灶里添了把柴,火苗舔着锅底,映得他脸上的皱纹像老树皮:“张老夫人说,她是你娘的远房表姐,当年在景德镇的瓷窑当画工。你娘嫁给你爹前,跟她学过三年画瓷,这莲花纹,是她们俩一起琢磨的。”

张老夫人把瓷片往陈阿狗手里塞:“那年你娘说要嫁去郓城,俺们都劝她,说陈家窑的日子苦,她却笑说‘苦窑能烧出甜瓷’。临走前,她把这瓷片敲下来给俺,说‘将来要是俺不在了,让孩子拿着这半片找你’……”话没说完,她突然捂住嘴,眼泪顺着满脸的皱纹往下淌,砸在陈阿狗的手背上,烫得像窑火。

一、瓷片里的秘

雨停时,张老夫人从布包里又掏出个小木盒。盒子是酸枝木的,边角磕得发毛,打开一看,里面装着半块玉佩,玉色发暗,上面刻着个“陈”字,与阿姐留给他的那半块“忠”字玉佩能拼出完整的“陈忠”二字——那是爹的名字,爹说过,玉佩是阿娘的嫁妆,当年被柳画师的人抢了去,怎么会在张老夫人手里?

“这玉佩……”陈阿狗的指尖抚过玉佩上的裂痕,是被硬物砸过的,“俺爹说丢了。”

张老夫人的脸色瞬间白了,她抓起玉佩往灶火里一扔,玉在火里“噼啪”响着,竟渗出层黑油。“这不是玉!是石粉掺了胶做的假玉!”她声音发颤,指着火里的黑油,“你娘当年发现柳画师想偷釉方,故意做了这假玉佩给他,真玉佩藏在……”她突然住了口,眼睛瞟向窗外,雨雾里,有个黑影正往铺子这边张望。

孙二娘往灶里添了把干艾草,浓烟“腾”地窜起来,是给张青报信的信号。“老夫人别怕,”她拿起案上的剔骨刀,在磨刀石上磨了磨,“这铺子后墙有地道,实在不行就从那儿走。”

周先生突然一拍大腿:“俺想起来了!当年你娘总说,她的嫁妆里有只‘子母瓷’,大瓷里藏着小瓷,小瓷底刻着釉方。莫非真玉佩藏在那里面?”

张老夫人点点头,牙齿咬得嘴唇发白:“那‘子母瓷’是你外婆传下来的,大瓷画的是‘百鸟朝凤’,小瓷画的是‘松鹤延年’,小瓷底的‘松’字里,就藏着你娘的名字‘翠’。柳画师抢假玉佩那天,你娘把真玉佩塞进了小瓷的夹层……”

话没说完,铺子的门“哐当”一声被撞开,七个汉子举着刀冲进来,为首的脸上有块烧伤的疤,是柳画师的远房侄子柳三,当年在旧窑那场大火里被烧瘸了腿,一直躲在乡下,怎么会突然冒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孙二娘的包子铺请大家收藏:()孙二娘的包子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老婆子,把‘子母瓷’交出来!”柳三的刀往案上一剁,案板上的包子滚了一地,“我叔临死前说,那瓷里藏着陈家窑的命根子,不交出来,今儿就把你们都剁了喂狗!”

二、黑风岭的坟

张老夫人被柳三的人架着往黑风岭走时,雨又下了起来。陈阿狗和周先生被捆在后面,孙二娘借口给他们送水,偷偷往陈阿狗手里塞了把小刀——是她切包子馅用的,锋利得很。

黑风岭的山道泥泞不堪,柳三的人押着他们往乱葬岗走。那里的坟堆都没碑,野草长得比人高,雨打在草叶上,“沙沙”响着像有人在哭。走到最里头那座坟前,柳三突然停下,刀往坟头一指:“挖!我叔说,‘子母瓷’就埋在陈阿翠的坟里!”

陈阿狗的血“嗡”地冲上头顶——那是阿姐的坟!当年大火后,是爹亲手埋的,连他都不知道具体位置,柳三怎么会清楚?

汉子们抡起锄头往下挖,湿土混着草根被翻上来,露出块青石板。柳三一脚踹开石板,下面是个黑窟窿,一股霉味混着脂粉气扑面而来,竟与冯五假瓷里的味道一模一样。

“拿火把来!”柳三的声音发颤,火把照进窟窿时,众人都倒吸一口凉气——里面没有棺材,只有个半人高的木箱,箱盖雕着“百鸟朝凤”,正是张老夫人说的“子母瓷”的大瓷!

柳三刚要伸手去搬,陈阿狗突然挣断绳子,扑过去抱住他的腿,往坟坑里滚。两人在泥里厮打时,陈阿狗的小刀划破了柳三的手腕,血滴在青石板上,竟渗进石缝里,露出下面刻着的字:“姐藏小瓷于窑砖,阿狗记之。”是阿姐的笔迹!

“在窑砖里!”陈阿狗嘶吼着,往陈家旧窑的方向爬。周先生趁机推倒两个汉子,张老夫人捡起块石头,狠狠砸在柳三的后脑勺上,他哼都没哼一声,软在了泥里。

往旧窑跑的路上,雨越下越大,山路滑得像抹了油。张老夫人摔了好几跤,膝盖磕出了血,却死死攥着那半块假玉佩,嘴里念叨:“你娘说,小瓷的釉料里掺了她的血,遇火会显出‘松鹤’真容……”

三、窑砖里的亲

旧窑的西墙塌了大半,残砖上还留着烧黑的痕迹。陈阿狗按阿姐的字找到第三排第五块砖,用石头一砸,砖碎成了两半,露出个空心,里面用油布裹着个巴掌大的小瓷瓶。

油布拆开的瞬间,雨雾里突然透出点红光。小瓷瓶上的“松鹤”纹沾着水汽,竟渐渐显出颜色——松针是青的,鹤顶是红的,鹤眼那里,一点殷红像滴凝固的血,在雨里闪着亮。瓶底的“松”字里,果然藏着个“翠”字,笔画里嵌着点金粉,是阿娘常用的“泥金”技法。

张老夫人捧着小瓷瓶,突然“哇”地哭了出来:“是你娘的血!她当年为了调这釉料,割破手指滴了三滴血进去,说‘这样阿狗将来见了,就知道是娘留的’……”

陈阿狗的手指抚过瓶底的“翠”字,突然摸到个凸起,用小刀一撬,瓶底竟掉了下来,露出里面藏着的半块玉佩——正是爹说丢了的那半块“忠”字佩!两块玉佩拼在一起,“陈忠”二字旁边,还刻着行小字:“妻翠,子阿狗,一家团圆。”

“这才是真玉佩!”周先生的声音发颤,“你娘怕柳画师抢,把它藏在这儿,连你爹都瞒着,只托张老夫人将来告诉你……”

雨停时,孙二娘带着朱都头赶来了。柳三的人都被捆着,跪在泥里瑟瑟发抖。张老夫人把小瓷瓶和玉佩往陈阿狗手里塞:“你娘说,这瓷是‘子母’,就像咱家人,拆不散。”

陈阿狗捧着小瓷瓶往回走,雨后天晴,阳光透过云缝照在瓶身上,“松鹤”纹泛着暖光,像阿娘在对他笑。路过阿姐的坟时,他把小瓷瓶放在坟头,又将那半块假玉佩埋了进去:“阿姐,娘的心愿了了,咱家人,终究是团圆了。”

回到包子铺时,孙二娘蒸了锅新包子,馅里加了黑风岭的野花椒,香得人直咽口水。张老夫人吃着包子,说起阿娘当年的事:“她总说,揉瓷泥得像揉面,得用手心的温度焐透了,才能长出筋骨。”

陈阿狗看着窗外的彩虹,突然拿起块瓷泥,在案上揉了起来。指尖的温度透过泥团传过来,像握着阿娘的手。他要烧一窑新瓷,把小瓷瓶上的“松鹤”纹画满窑,让阿娘和阿姐的影子,都映在这清白的釉色里,再也不分开。

窑火“噼啪”响起来时,张老夫人坐在灶前添柴,火光映得她满脸通红。孙二娘的包子铺飘着肉香,周先生在给小徒弟讲阿娘画瓷的故事,远处的郓城街面上传来吆喝声,雨洗过的青石板亮得能照见人影,像铺了满地的“清白瓷”。

窑火在陈家旧窑的炉膛里跳动,映得陈阿狗的脸忽明忽暗。他将揉好的瓷泥放在转盘上,指尖沾着水,慢慢转动轮盘——泥团在他掌心渐渐升起,成了个细长的瓶坯,像极了张老夫人说的,阿娘最擅长的“玉净瓶”样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孙二娘的包子铺请大家收藏:()孙二娘的包子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慢些,”张老夫人搬了个小马扎坐在窑边,看着他的手法直点头,“你娘当年做这瓶子,总要在颈口捏三道浅痕,说是‘护着里面的灵气’。”陈阿狗闻言,指尖轻轻在瓶坯颈口捏出三道纹路,动作生涩却认真,仿佛能透过瓷泥,触到阿娘留下的温度。

孙二娘端着一笼刚蒸好的菜包过来,热气在窑门口凝成白雾:“张老夫人,您尝尝这新调的馅,加了黑风岭的野山椒,够劲!”张老夫人咬了一大口,辣得直咂嘴,眼里却笑出了泪:“跟阿翠当年一个性子,看着温和,内里藏着股烈劲。”

周先生蹲在窑边,帮着添柴的小徒弟讲解火候:“这窑是老松木烧的,火性绵,烧出来的瓷带着股松木香,你娘当年就爱用这柴。”陈阿狗听着,往炉膛里添了块干透的老松木,火苗“腾”地窜高,映得瓶坯上的三道浅痕像活了一般。

入夜时,第一窑新瓷出窑了。陈阿狗戴着粗布手套,小心翼翼地将那只“玉净瓶”抱出来——釉色白得像刚落的雪,颈口三道浅痕泛着淡淡的青,瓶身上,他照着小瓷瓶上的“松鹤”纹细细画了一遍,鹤眼那点殷红,特意用了阿娘传下的泥金技法,在月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张老夫人捧着瓶子,用袖口轻轻擦拭:“像,太像了……你娘要是见了,保管能笑出声。”她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半块绣着莲花的帕子,“这是你娘当年给我的,说等你能做出像样的瓷了,就把这个给你。”帕子上的莲花针脚,竟与陈阿狗瓶身上的纹路如出一辙。

陈阿狗将帕子按在瓷瓶上,冰凉的釉面沾了帕子的温度,仿佛真的与阿娘的手艺接上了脉。他突然想起阿姐临终前说的话:“咱陈家的瓷,得带着人气才活。”此刻窑火噼啪,菜包的香气混着松木的烟味飘过来,张老夫人的笑声、孙二娘的吆喝、小徒弟的嬉闹,都像被这窑火烘进了瓷里,成了最鲜活的“人气”。

他把那只“玉净瓶”摆在窑口,月光顺着瓶口淌进去,照亮了瓶底刻着的小字——是他刚刻的:“阿娘,我学会了。”远处传来打更人的梆子声,三下,夜已深了,可陈家窑的灯还亮着,窑火明灭间,仿佛有无数双手在瓷坯上流转,将一段段失散的时光,一点点捏回完整的模样。

(全文约字)

喜欢孙二娘的包子铺请大家收藏:()孙二娘的包子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