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丝路大枭雄,从农家种田郎开始 > 第309章 北项的文官亦有才干,当大胆用

“给归宁军去函,就说我军经连连大战,现在军中缺粮严重,望其能支援我军十万石军粮,以助我军在前线抗敌,共保西肃不受战乱。

另外、之前从河西租借至瓦州的两万百姓,租约行将到期、然百姓在我云谷生活日久,遣返回河西的话怕有生活也不便之困顿,望归宁将军以民生为计,能将这些百姓留在云谷。”

固隆、银州两战,归宁军作为盟友,并没有给云谷军提供应有的协助。尤其是在固隆之战时,宋应奎专门让人给他们传信,希望归宁军从古浪峡口前出,在侧翼牵制蔑蒙军,但他们无动于衷。

面对如此既不出工又不出力的盟友,战后、自然不能给他们好脸色。他们既然不出兵,那就出粮!原本宋应奎还打算在租借合同到期后,继续签合同续约,现在、续约就免了,直接将这些百姓留在瓦州就行。

归宁军会不会因此翻脸?他们没那个实力!便宜大舅哥,要是敢不给粮,正好有理由统一西肃全境。

河西地区、百姓有数十万,良田几百万亩。这样的地方,能不让人动心?

此一时、彼一时,拿下银州城的宋应奎,看那儿都像是肥肉。先看看便宜大舅哥能不能出血吧。

银州之战,云谷军还是有些收获的,在城中搜索了好几圈后,发现的粮食近三十万石,还有些牛羊、牲畜,这些东西可能在蔑蒙人眼中,不算什么值钱货,但对此时的云谷来说,倒是能解决燃眉之急,若是能从归宁军那边再弄些粮食过来,粮食危机差不多能应付过去。

“让军令厅那边尽快按论功标准,将战功统计出来!行政厅派员尽快到银州来,共议军政府改制事宜!”在银州之战前,宋应奎给众将承诺过要开府设制和赏功,现在战事结束了,承诺也到了兑现的时候。

用了好些年的军号、确实也不适合目前阶段的形势和体量,得想着起一个更符合身份的名号。对军队和行政系统的高级将领,也要有超出以往任何时候的封赏,不然大家会觉得拼死拼活,得不到好!

封功论赏,是个大学问,弄的好了会进一步提升实力,弄的不好、将会极大的减损军队的战斗力。

比如历史上的项羽,就是在封赏的时候,将大好局势给搞崩盘的!一通骚操作下来,自己人、六国旧贵族、以及各路义军将领,没一个满意的,大家都觉得你将属于自己该得的东西分给了别人。

所以这事一个人琢磨不行,得等二舅爷赶到银州后商议着来!

论功封赏需要尽快敲定,军队的重新整编,行政部门的职能改制,以及行政中心的确立都需要赶紧落实。

以目前的体量,保持多少正规兵合适?这就是一件很令人费心思的事。外有强敌、常备兵源太少,不足以应对战事。但人口和经济体量在这儿放着,军队数量太多,又养活不住!将太多的青壮集中到军队,民间的建设发展就会缺少劳动力。

行政部门,这回体系要健全了,百万人口放在后世,也就是个大一点县,但在这个时代,规模已经不算小了。蔑蒙人治下统治着多少人口不知道,西藩那边至多有个两三百万人。而西藩可是立国数百年的超级强国。所以、若是行政制度不完善的话,这么大的地域和人口根本无法有效治理。

目前的实控区域,不是很整装,尤其是银州地区,感觉就是孤悬在宇外,貌似将行政中心设在那儿都有点不合适。

洮阳和瓦州两城,都不在实控区的中心,不利于调兵和信息传输。会州、静州,位置倒是挺好,可这两地受限于自然环境不具备成为大的中心城市的条件。左看右看,都没个好地方做行政中心。

……

“舅爷、此番远来一路辛苦了。休整两日后,咱们再谈正事!”二舅爷从会州北上,走了二十多天才到银州。看着老人家风尘仆仆,脚上还沾着过黄河滩涂地时留下的泥,宋应奎赶紧熄了说正事的念头,让老头休息几天再说。

“统领、咱还是将正事说完,老夫再做休整。年事不饶人,年轻的时候,赶这点路算什么?现在、也就走了一千里地而已,结果身体像要散架了一样。

此番我过来、一路上想的最多的是行政厅这边要赶紧再找几个可以顶事的人辅佐你,不然、老的老小的小,会耽误咱云谷的大事。若是老夫年轻些,一路骑马、不用十天就能到银州。”二舅爷坐定后唠里唠叨的说起了话,核心意思就是行政厅这边的人员配置有问题,得赶紧想办法解决。

“没人可用啊!舅爷、你觉得让小虎在行政厅分担主要工作,可行否?”谁不知道现在行政厅的人员配置不合理?可手跟前真没有能像二舅爷这样经验丰富,战略眼光尚可的人可用。

干具体事的人不缺,现在最缺的是出主意的人。出主意,就得有见识,云谷这边的人,不是泥腿子就是刚从学校出来没几年的人,他们中、连去过洛阳的人都没几个,靠他们拿大主意、做决策,能指望上吗?

“其实还是有人可用的!从北项过来的逃民中,就有几个在北项任过重职的文官,我在会州的时候接触了一二,能力和见识都可,统领应该不拘一格大胆用之!”从去年到今年、二舅爷的思想又有大变化。

去年之前,他多多少少还是有点郑臣的归属感。而现在、他已经不将大郑当回事了。云谷军、已经有资格立国。既然迟早要立国,那就要视天下之才为己才,看待人材的眼光要更宽广一些。

眼界一放宽的话,就会发现、北项那边的官员,能力未必比大郑朝中的差。人家也是管理着数百万人口和偌大地域的超级朝廷,这里边能没治国干才?

“可有具体人选推荐?”见二舅爷说的很具体,宋应奎赶紧追问他接触的人中,到底有那几个可用?

“原北项南院的御史中丞刘九道、南院户部右侍郎陈天宇、吏部郎中秦可安,翰林学士刘中国、户部行走、陈荣祥,这几人都流落在咱云谷境内,才干尚可,且年富力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