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丝路大枭雄,从农家种田郎开始 > 第233章 为何不能将药婆和稳婆招进学校

第233章为何不能将药婆和稳婆招进学校当先生哪?

农历九月,洮阳城中秋意正浓,透过泛着黄光的碎片玻璃窗,看着办公室外的树叶陆续脱落,宋应奎生出了一股迷幻之感。秋又要去,又一个冬天要来了。

即将到来的冬天对云谷百姓来说,应该是个好过的冬天,粮食丰收、商路畅通,物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丰盛和易于获得。

巩昌、宁西卫城和海西堡三大榷场一开,沉寂已久的西北边地商货和物资终于实现了大联通,通过云谷这个贸易节点互通有无、交流汇聚。

繁荣的商贸使得哪怕不处在榷场贸易前沿的洮阳城都热闹无比,宋应奎身处公房内,依然能听到街道上往来不绝的叫卖声。

不过洮阳镇这边,来自域外的商人并不多,多数是来自治下的商人。消费群体也基本上都是本地百姓,今年的粮食收成可以,再加上洮阳城周边能挣上钱的人也多,有消费基础。以至于不少人生出了做点小生意的想法。

街面上最热闹的铺子是军供商行在城中开的两个百货商城,在这两处商城外边,则聚集了一堆买各种小货物的摊贩。

小摊贩们卖的货中,五营那边出产的有瑕疵的混纺布最为畅销。

这些次布军供商行不收,织户们为了减少损失,将其廉价卖给了小贩,小贩们拿到洮阳这边后,因为售价便宜,很受洮阳城周边的农户喜爱。质地次、就质地次,总比没衣服穿好吧?

混纺布要比麻布之类的结实耐穿,对普通农户来说渲染不匀、密度参差不齐都不是不能接受的存在。

除了卖次布外,其它的摊子多数是吃食摊子。油饼、软梨、凉粉、烧鸡、烤土豆,油豆腐各种吃食的味道串在一起,很是诱人。有些嘴馋之人把持不住,身上带的钱很快就会被掏空。

总得来说、洮阳街上,各类物品还算齐全,价格也能让人接受,唯有两样物品既紧缺,又昂贵!

云谷不出产茶叶和糖,可这两样东西又是西北边地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从大郑进过来的量很有限,一到这边就成了昂贵的奢侈品。

茶还好说,蔬菜类的产品能够替代,糖就有点难办了,这玩意既是重要的民用品,又是无可替代的军用品,军民对其的需求量都很大,价格高企不下不是好事。

依照穿越之前带的记忆来说,西北这边应该是有产糖作物的,甜菜是北方的主要产糖作物。然而宋应奎打听了一圈,却没发现有人知道这东西。莫非甜菜这东西,也是从域外传过来的,到现在还没传到大郑及其周边?或者说这玩意现在还没被培育成产糖作物?

甜菜找不到后,宋应奎还琢磨过玉米来做糖,结果是玉米同样没人知道。玉米、土豆、和红薯不是差不多同一时间流传开来的吗?怎么在云谷及其周边,就只有土豆哪?另外两样到那儿去了?

很有可能是这两样作物并没有被引起重视,还躲在犄角旮旯里慢慢发育哪。

“农医学校这边除了要承担培育良种和精研水利工程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哪就是寻找和引进域外粮种试培,若是能适应咱们的气候,则进行相应的推广,以繁茂云谷之地的物产。

寻找和引进域外粮种,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向东到大郑境内找寻,二是向西,到西域去找。农医学校这边,要尽快成立两支寻种队,开展此项工作。找种一事,既要博采、又要有一定的目标指向,在当地多出粮的、有可能出糖要重点关注。另外还要关注两类作物,一类是能出胶或者是汁的草木,另一类是杂色的棉花。这两类作物有大用途。

城主府会拨专门的经费给学校,专款专用只能用于寻找和引进外来作物。”有鉴于缺乏产糖作物,宋应奎找来农医学校的校长张培宏给他交代组建域外寻粮队的工作。

张培宏原本在瓦州城中做郎中,先是东逃到了秦州,后来见云谷这边情况好点又辗转来了云谷。因为其在瓦州之时就医名在外,经二舅爷推荐被任命为云谷农医学校校长。

老张在接受这个职位之时哪,还觉得有点货不对板。自己一个郎中、教人治病还能接受,带着人学种地算怎么回事?

后来真成了校长之后,才发现这职位貌似很香。虽然农医学校目前农事占大头,但架不住城主府拨的经费很可观啊。只要经费给的够,学种地就学种地,咱当郎中的不也是成天和花花草草打交道吗?

听完宋应奎的吩咐后,张培宏一阵窃喜,学校又能多收一笔经费了,自己这个校长的含金量又上了一个台阶。连忙开口道:“职下回去后就立马着手安排此事,对了大人,咱们学校既然是农医学校,在医务上是不是也要适当的重视一些?最近、职下的好几个杏林老友托人捎信想要在咱云谷谋个差事,不知可否适当的招几个进学?他们都是有医名之人,医术不差的。”

毕竟是医生出身,张培宏抓住见面的机会便向宋应奎推荐起同行老友来。

“确实应该在医事上上些心,今年的几场战事中,咱们的伤兵不少,但咱没有专业的郎中队,以至于耽误了很多士卒的救治。顾此、多培养些大夫,是必须之事。

不过在招揽师资之前,医事这块,要先将架子搭好。目前只分一科太过粗疏了。以我之见,暂且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和药科四科为好。内科主治百病,外科专精跌打损伤,妇科专精妇人和生养之事,药科则专攻一些通用性的药物研制,张先生觉得如此分可好?分好科后,就可依科来招揽相应的师资,好做到有的放矢。”

怎么给医校分科,宋应奎也没个准主意,暂且分成四科只是他自己瞎琢磨出来的方案。是否科学,那就只能靠实践来检验了。

“多分几科也好,只是妇科这块怕是不太适合设在学校。民间妇人治病和生养,一般都是找药婆和稳婆,总不能为开妇科,将她们招到学校当先生吧?”

“为何不能将药婆和稳婆招进学校当先生哪?”张培宏的回答让宋应奎很是反感,不由反问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