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丝路大枭雄,从农家种田郎开始 > 第198章 所谓天道 既藏于人心 亦藏于物

第198章所谓天道既藏于人心亦藏于物理!

“舅爷、我办炼丹大会是有用意的,不是求什么灵丹妙药和长生之术,而是要求技于丹士。他们会的很多技艺与咱们有大用,先用炼丹大会的噱头将他们糊弄过来,再视能而取、视能而用。不然、咱云谷地处偏僻、又与中原有阻隔,很难找到有用的丹士。”见二舅爷对办炼丹大会之事起了误会,宋应奎只好耐心的解释办炼丹大会的目的是什么。

不过、宋应奎的耐心解释好像并没有打消二舅爷的疑虑,他依然眉头紧锁,沉吟了一阵后,开口说道:“奎娃、以前云谷是小势力,凡是能助力的皆可用之。但如今、云谷治下虽人丁不足,可地处要冲,已是能左右风云的势力了。治政要走正道,当以正学为基,不能倚重小技。舍本逐末,非长久之计。”

“舅爷、什么是小技什么是大道?大郑以所谓的正学治政,边患可宁?边地百姓怎么被弃了!虎狼在侧、枪炮比天灵盖和嘴炮有用。我云谷军因为有枪炮,才能与西藩北项的虎狼周旋。有了豆腐、豆皮军中士卒才能在与吃肉的藩贼相交时力程上不落下风。火药和豆腐都源于术士偶然所得,可不是从正学中的道理上学得的。

我坚持以匠技立足、并非只因为我出身匠人。而是因为我知道,中原的圣学说破大天只是管人之道、不过是为吏之学而已。经世治道、不光要精于治人、更要精于治物。专精于治人之事,只会误国误民。

大郑与北项、西藩等国争战日久,为何一直沾不得上风?为何我中原前朝,却有封狼居胥、不让胡马渡阴山的壮举?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条,大郑的官员少有人注意到。那就是是相较与前朝的胡人,现今的项人和西藩炼出来的铁要比他们的前人好,而大郑缺好铁。

读书识字不是本事、只要财物有保障,大多数人学出来的能耐不比现下所谓的读书人差。在我看来、所谓的正学只不过是基础之学而已,没有读书人所说的那么夸大,能不能在基础之学之上再精进学识,才是本事。所谓天道、既藏于人心、亦藏于物理,不格物只格心,小儿之学也,绝非大道!”

被二舅爷的言论搞的有些生气的宋应奎,说了一大段长言给二舅爷讲道理。他最看不惯和听不惯的就是什么正学正道!这玩意、你不能不重视,但也不能指望着它当唯一的真理。全然指望这玩意,能当饭吃吗?任何学问,一旦过份的神圣化,都和神棍之学没啥差别。

姜云瑾听完这番话,整个人楞在了当场。令他发愣的不止是这番言论,而是他心中对宋应奎的印象崩塌了。他一直以为,宋应奎不过是一个有天赋的粗人,本事是有、可终究不上大道。但今天的这番言论,可不是一个粗人所能说出来的,无论对错、人家都是站在学问角度来考量此事。就这个意识,一般的读书人都不可能具备,得有通天的悟性才可。

风云际会、龙虎出,这娃娃是天造地设的通灵之人,怪不得凭着一班乡民,就能创下今日的基业。而他的成就,很可能不会限于只成为一方豪强。也不知道对天下来说、是好是坏?

“舅爷、咱们的学堂也办了几年了,一直限于识字之类的基础之务非长久之计。故此、要对现有的学制进行改进。目前的官办学堂、改名为小学堂,学制定为三年,所有开支由城主府来负担,云谷军治下凡是愿学之人,皆可免费到小学堂入学。三到五年内,治下的所有镇子,最少要设一所小学堂。

小学堂之上,设云谷军官学校、云谷师范学校、云谷工业学校、云谷商事学校四所高级学堂。除已经开办的军官学校外,其它三所学校通过统一招生考试从小学毕业生中招生。通过招生考试者,可到这三所高级学堂中免费上学。没有被招录的小学毕业生,可自己出学资继续在小学堂进学,还有两次参与高级学堂的招考机会。

另外、由于咱们的学制初立生员不足,而且治外还有很多读书人想为我云谷军效力。今后五年内,凡是想入我云谷高级学堂读书之人,只需提前一月报名,就可与小学堂毕业生一道参与招考。”

看二舅爷发楞的时间有些长,宋应奎不得不转移话题,让他恢复状态。目前云谷系统算是稳定下来了,教育制度得完善。要给上学的学生们一个出路,不然谁闲着没事让娃娃跑到学堂上学?

别看目前办的几个学堂都是免费的,但是入学的学生没多少。因为没有科举之类的上升通道啊,在这里的学堂读几年书之后干什么?总不能再跑到大郑去考功名吧?再说、上学是免费,可不代表没有支出和成本,**岁的娃娃一天白吃饭、供个三五年耗费也不少。

容许小学堂毕业生有两三次考试机会,是为了给以后延长学制留口子,三年的普及教育太过短了,理想时间应该是五六年。只不过由于成本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开办五六年制小学的基础。

“城主、这三所高级学堂学出来的学生该怎么安置?还有、咱是不是得仿照大郑的科考开科选官?”说到办学,二舅爷精神立马缓了过来,这玩意他熟。

“工业和商务学校的学生,学满三年后会组织毕业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毕业证的学员,会分到城主府的各项产业和行政厅乃至军中任事。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会分到各镇的小学堂认教。至于说仿照大郑开科选官之议,暂不考虑。行政厅各级衙门缺官,由低一级的官员中推举,最低级的官员在吏员、城主府各项产业、以及军中士卒中遴选就是。

对了、往后军官和行政厅各级官员可以互通有无,行政厅缺官缺的紧的情况下,可从军中调官选任!”

我开个毛线的科举,咱的体系就这么大,弄个科举出来干什么?穿越之前、宋应奎以为科举制度和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差不多。但现在他发现,这根本就是两回事。科举应该类似于后世的那什么重点培养后备干部选拔班之类的,比如你考上了进士,虽然刚开始级别可能比较低,但人事关系属于中枢朝廷,不能完全当地方官来看。

像二舅爷的举人身份,待遇就差一点。他应该算是人事关系在省上的省管后备干部,干的好了有可能在省级衙门任要职,不过这辈子除非遇到通天的机会,不然就与治国栋梁和封疆大吏无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