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丝路大枭雄,从农家种田郎开始 > 第113章 近千难民滞留在五营!

第113章近千难民滞留在五营!

(在书友评论区上了两张图,可以作为五营镇地形得参考图!石坪关的位置标的稍微远了一些)

乡老们提议将沿川峡口的关堡一块筑了,宋应奎以人力有限为由推了。

沿川峡口太过单薄,筑关和不筑关区别不大,暂时来说他还没想好怎么在沿川方向防敌。先将狼娃山口堵上再说吧,天底下哪有能完全堵死的地界?

简单的与五营乡老沟通了五营防务后,宋应奎回到石坪关与杨顺安等人召开了一次正式的军议会议。

“今日本官与五营乡老基本议定了坚守五营的章程,诸位心里应该清楚,现在咱们所有人的处境。除了坚守别无选择!暂时来说守住五营地界,本官还是有信心的。凭的不是兵多将广,凭的是咋有可敌万人的火器。火枪和手雷威力如何,大家在战场都看到过,火炮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最近两天练兵时整出的动静大家也应感受到了。

有这等利器在手,不管来敌多少,吾都有信心将其挡在火器射程之外。所以、尽管外边现在人心惶惶,但咱石坪关守备军的人心要稳,空有利器人心不稳也是闲的。人心稳则大事可成。

下边我说说扩兵和守关之事。扩兵之后,咱们的弟兄应该有六七百之多。长枪队和刀盾队都将扩编为两百人的大队,枪炮队将扩编为一百人的队伍,弓弩队也会扩编为百人队。哨骑队这边因为缺马的原因,暂时扩不了多少人,日后再想办法。在五个大队的基础上,每十人组成一伙,五伙编成一小队,由伙长和小队长统领所部兵马,哨骑队暂时不设小队长之职。

另外各大队还要设副统领一名,以协助统领掌兵。设勤务官一名,协助统领管理队中杂事。守备所设军令和后勤两处,以协助本官统领全军。今日咱们就将要设的各级军官的人选名录议定,而后将老兵先分到各级官长手中,新补之兵到位后依编补进就是。”

只有三百兵马的时候,管理没必要分的太细,扩兵到六七百之后,就不能再粗放式管理了,必须要在设立层级分明的军官体系,这样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战时指挥,都会容易一些。

坦白说,现在的这支队伍,也就是一个乡勇的草台班子。合格的带兵将领和管理人员基本上没有,队伍中识字的人都找不出两个。上了半年多学的二弟宋应芳,是队伍里难得的文化人。要想让这支队伍正规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家伙议到了傍晚才基本议定了要设的管理人员的人选名单,议出来的这些人能不能顶用,宋应奎心里没谱,但形势逼人,只能先赶鸭子上架吧。

议完人选后,宋应奎安排了第二天大家的分工,杨顺安陪自己带十来个哨骑去趟狼娃山口,确定即将修建的关城选址。三叔留在关内,带着剩下的所有人,先将队伍规制一下,等候乡老们将新召之兵送来。

另外抽三十名哨骑,分成六队,去五营各村庄游走一圈。这么做的目的,一是向各庄百姓传达一下石坪守备军守土卫土的决心,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显示存在感,让大家心里有底,知道还有人在管着大家,不要不战自乱。

忙忙碌碌折腾了三天,乡老门终于将新兵送到位了。乡土社会,守庄卫土之事上,乡民们没法逃避,哪怕是心里再不愿意,该出的力还得出,不然就没法在这个社会生存。入石坪关守备所参军,又不离开镇子,说白了还是在本乡做义勇,目的是守卫自己的家园,在这事上你若是逃兵役,哪干脆离开五营去逃难吧!

新兵到位的同时,狼娃山口的关城修建也随即启动。

“新起的关城,就叫狼关吧,听起来威风一点。”站在选定的关城地址上,宋应奎大嘴一张给关城起了一个很是大气的名字。狼娃山口的关城,肯定要和所处的地名相关,叫狼娃关感觉不霸气啊。

狼关的地址在狼娃山口的中段,地形很是狭窄,起个二十来丈长的关墙,就能将山口堵死。除了狭窄外这段路还很陡峭。地形陡峭,除了防守容易外,还能节约砌墙的劳动力。

宋应奎设计的关墙充分利用了地利,自下往上砌墙的同时,还要往墙的内侧垫土石。这样施工,等关墙起来后,从下往上看高有丈余,但在墙内侧看,墙高也就不到一人高,方便防守士卒在关墙上战斗。

筑关的时候,瓦州城正式落入西蕃之手的消息也传了过来。刚开始的时候,走山口的逃难之人还不多,可筑了三五日关后,过这条路的人骤然增多。甚至有些逃难之人看到这里在筑关时,干脆不往前走了,主动留下来要求帮忙筑关。

三叔的老丈人郭凯峰都带着全家老小跑到了这里,说是要留在五营以待时变。也就短短几天时间,滞留在五营镇的逃难之人,接近千人了。

五营是个小地方,一下子多出了这么多人,安置都是个问题。宋应奎见滞留的人乱哄哄的在五营街道内外扎堆,觉得这是个隐患,赶紧叫来汉俞洪商议安置这些人的办法。

“亭蔚,你在镇城外划片地方,让他们自行搭窝棚,不能再像现在这样,全挤到街道上,现在街道都成逃难营了,连个让人立脚的地方都没有。”

“守备,咱们镇城本就狭小,镇外的地都是有主之地,你说划谁家的地方安置难民方便?”汉俞洪很是为难的将皮球踢给了宋应奎。

的确、镇外的地都是有主田地,将其划成难民营,地主是不会乐意的。再说、五营本来水田就少,将好的水田占为难民营也有些浪费资源。

可问题是这些难民总得想办法安置吧?不然就得将他们赶出五营地界。上那儿去找一块能安置难民的地方?

黄石坪那边的乱石滩基本已经被工坊区给占满了。现在五营地界上能安置千人左右的空地方,好像只有小河子和沿川河交汇处的那片河滩淤地?总不能将人弄到那地方去吧!

等等!为什么不能将人弄到那地方去?那里地方又大,还是无主之地,更关键的是它在沿川峡口的上边。若是在哪里直接起一座城哪?起了一座城后,不但能起到安置难民的作用,还能在关键时期供像杨家堡、柳家营、沿川子这几个庄子的百姓入城避难。有一座大城堡立在那里,也能起到堵敌进入五营腹地的作用?

越想,宋应奎觉得自己越天才!咋就想到可一城堵敌这条妙计哪。弄一座宽约百丈的城堡立在沿川的河滩上,我看西蕃兵还怎么入五营?即使入了五营,也伤不了有坚城护着的五营百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