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 > 第188章 课·沟通心理学课堂:拆解“沟通中的反固执技巧”

在三河大学每周三的《应用心理学前沿》课堂上,总能看到一群对人际智慧充满渴望的学生围坐在一起。今天,主讲的和蔼教授提前十分钟就到了教室,手里攥着一份泛黄的案例集——那是他从业三十年攒下的“沟通实战手册”。黑板上早已写好本节课主题:拆解“沟通中的反固执技巧”,下方还画着一个简易的《易经》太极图,一半标注“固执方”,一半标注“沟通方”,中间用虚线连接,旁边写着“变易之道”。

很快,叶寒、秦易、许黑、蒋尘、周游、吴劫这几位常坐在前排的学生陆续到齐。叶寒抱着笔记本,眼神里满是期待,上节课教授讲的“非暴力沟通”让她成功化解了和室友的矛盾;秦易则带着疑问,他最近总在项目组里和固执的同事争执,急着找解决办法;许黑靠在椅背上,手指敲着桌面,一副“要看看这技巧到底有没有用”的审视模样;蒋尘在本子上预习着哲学相关的理论,想从根源上理解固执的本质;周游拿着录音笔,生怕错过关键内容;吴劫则默默观察着大家,习惯从他人反应里找思考的切入点。随着上课铃响,和蔼教授笑着开口:“今天咱们不谈枯燥理论,就用三个真实案例,把‘反固执技巧’和心理学、《易经》、哲学的道理揉在一起讲透,保证大家听完能用上。”

“好了,人都到齐,咱们正式开课。”和蔼教授放下案例集,走到教室中央,目光扫过每一位学生,“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油盐不进’的人?你摆事实、讲道理,他偏说‘我就不这么认为’,最后沟通变成吵架,问题还没解决。”

话音刚落,秦易立刻举手,语气里带着无奈:“教授,我上周就遇到了!项目组要改方案,我算出旧方案会超预算,但同事老周非说‘我做这行十年了,从来没错过’,不管我拿多少数据给他看,他都不松口,最后俩人大吵一架,方案还卡在那儿。”

“典型的‘认知固化型固执’。”和蔼教授点点头,在黑板“固执方”那半圈写下“认知固化”,“这就像《易经》里的‘艮卦’,‘艮其背,不获其身’,意思是把自己困在过去的经验里,看不到全局。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证实性偏见’在作祟——人会主动筛选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忽略相反证据。”

许黑突然开口,语气带着质疑:“教授,那难道要顺着他说?我之前试过让步,结果对方更得寸进尺,觉得自己没错。”

“问得好,反固执不是‘妥协’,是‘破局’。”和蔼教授笑着走到许黑身边,“咱们先看第一个案例,这是我十年前遇到的事:有个企业老板,坚持要把资金投进一个风险极高的项目,团队所有人反对都没用。你们猜,最后怎么让他改变主意的?”

教室里安静下来,周游试探着说:“是不是找更权威的人劝他?比如行业专家?”

“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找了三位行业泰斗,结果老板说‘他们没做过我这行,不懂’。”和蔼教授摇摇头,“后来我换了个办法,没再提‘项目风险’,而是请老板聊他创业初期的经历。他说自己当年靠‘避开同行没看到的坑’起家,我接着说‘您当年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险,才走到今天,现在这个项目里,有没有您没细看的细节?’”

叶寒眼睛一亮:“教授,您这是用他自己的经验说服他?”

“没错!”和蔼教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心理学:自我参照效应”,“人对和自己相关的信息更敏感,用对方的价值观、经历当‘钥匙’,才能打开他的认知壁垒。这对应《易经》里的‘兑卦’,‘兑为泽,泽润万物’,沟通要像水一样,顺着对方的‘脉络’走,而不是硬撞。”

蒋尘推了推眼镜,补充道:“从哲学角度看,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符合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问,让对方自己发现问题。”

“蒋尘说得很对。”和蔼教授赞许地看着他,“反固执的第一步,是‘共情式倾听’,先找到对方固执的‘根源’——是怕犯错?是维护面子?还是真的有没被看到的顾虑?秦易,你再想想,你同事老周坚持旧方案,除了‘十年经验’,会不会还有别的原因?”

秦易低头琢磨了一会儿,突然抬头:“好像……他上周刚因为一个小失误被领导批评,可能怕改方案再出错?”

“这就对了!”和蔼教授拍了下手,“他的固执不是‘反对方案’,是‘怕再次失败’。这时候你要是说‘你的方案错了’,就是在否定他的能力,他自然要反驳。但如果说‘老周,你之前做的几个方案都帮团队省了不少钱,这次咱们一起看看新方案怎么调整,既能避免预算问题,又能保留你原来的核心思路’,效果会不会不一样?”

秦易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盯着‘方案对错’,没看到他的顾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沟通的本质,是‘看见人’,不是‘争对错’。”和蔼教授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中央,“接下来咱们看第二个案例,更复杂——家庭矛盾。有个母亲坚持要女儿考公务员,女儿想做插画师,母女俩吵了半年,女儿甚至搬出去住了。你们觉得,这里的‘固执’是什么?”

许黑皱着眉:“母亲觉得公务员稳定,是为女儿好;女儿想追求梦想,觉得母亲不理解。俩人为‘什么是好’吵,根本没在一个频道上。”

“精准!”和蔼教授竖起大拇指,“这是‘价值维度型固执’,双方的出发点都是‘为对方好’,但对‘好’的定义不同。从心理学看,这是‘归因偏差’——母亲把‘稳定’归为‘好’,女儿把‘热爱’归为‘好’,都觉得自己的标准才对。”

叶寒轻声说:“我表姐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最后她带阿姨去了自己的插画工作室,让阿姨看她画的画,还有客户的好评,阿姨慢慢就理解了。”

“这就是‘场景化沟通’,用《易经》里的‘象思维’打破固执。”和蔼教授解释道,“‘象者,像也’,光说‘我喜欢插画’没用,要让对方‘看到’你做这件事的价值。那个母亲后来去女儿的工作室,看到女儿熬夜画的画被做成绘本,孩子捧着绘本笑的时候,她突然说‘原来你做的事,能让这么多人开心’。”

周游按下录音笔暂停键,问道:“教授,那如果对方不愿意去‘看’呢?比如我爷爷,坚持不肯去医院体检,说‘我身体好得很,去医院就是白花冤枉钱’,怎么说都不听。”

“这是‘经验型固执’,靠的是‘过去的经历’判断现在的事。”和蔼教授走到周游身边,“你爷爷是不是年轻时很少生病,或者觉得‘去医院就是生病’?”

周游点头:“对!他总说‘我小时候感冒,喝碗姜汤就好,医院都是骗钱的’。”

“那你别跟他说‘体检能查大病’,而是说‘爷爷,楼下张大爷上周去体检,医生说他血压有点高,给了个食疗方子,现在他每天早上跟你一起打太极,精神头比以前还好。咱们也去看看,让医生给您出个养生方子,您以后打太极更有力气’。”和蔼教授模仿着孙子的语气,“你看,把‘体检’从‘查病’变成‘养生’,符合他‘想身体好’的需求,他就容易接受了。”

吴劫一直没说话,这时突然开口:“教授,这些技巧都要‘顺着对方’,那会不会让人觉得是‘讨好’?比如工作中,同事固执己见,我顺着他,最后出了问题,算谁的?”

这个问题让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大家都看向教授。和蔼教授却笑了:“吴劫这个问题问到了核心——反固执不是‘讨好’,是‘引导’,有三个原则不能丢。”他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原则:

1. 守住核心目标:你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比如秦易的目标是“改方案省预算”,不是“说服同事认错”;

2. 不放弃自己的底线:如果对方的固执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酒驾”,就不能顺着说,要明确反对;

3. 用“事实”代替“判断”:不说“你错了”,说“这个方案按当前成本算,会超支20%”;不说“你固执”,说“你之前的经验很有用,咱们再看看这次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

“就像哲学里的‘度’,过犹不及。”蒋尘补充道,“亚里士多德说‘中庸之道’,反固执就是在‘强硬反驳’和‘盲目妥协’之间找平衡。”

“没错!”和蔼教授赞许地看着蒋尘,“咱们再看第三个案例,职场中的‘权力型固执’。有个部门经理,坚持要按自己的方式推进项目,下属都觉得有问题,但没人敢说。最后有个下属小李,用了一个办法,既让经理改了主意,又没让经理丢面子。你们猜小李做了什么?”

秦易想了想:“是不是私下找经理,把问题和解决方案一起说?”

“比这更巧。”和蔼教授笑着说,“小李知道经理每周五会看行业报告,就把项目里的问题,用‘行业案例’的形式写进报告里——比如‘某公司用类似方式推进项目,最后因为XX问题延期,后来调整了XX环节,效率提升30%’。经理看了报告,第二天就找团队开会,说‘咱们看看项目里有没有类似的问题,提前调整’。”

许黑挑眉:“这是‘借他人之口,说自己的话’?”

“对,这是心理学里的‘权威效应’,也是《易经》里的‘借势’。”和蔼教授解释道,“面对权力型固执,直接反驳会让对方觉得‘你在挑战我的权威’,但用‘行业案例’‘数据报告’这些‘第三方权威’,既能指出问题,又给对方台阶下。就像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想被人否定,对方也一样。”

叶寒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问道:“教授,那如果遇到特别极端的固执,比如不管怎么说,对方都不改变,怎么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那就接受‘改变需要时间’。”和蔼教授的语气变得温和,“心理学里有个‘改变的阶段理论’,人从‘不愿改变’到‘愿意改变’,要经过‘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你今天说的话,可能没让他立刻改变,但已经在他心里种下了‘种子’,等遇到合适的时机,这颗种子就会发芽。”

他拿起粉笔,在太极图中间的虚线上画了个小圆圈:“这就是《易经》里的‘变易’,没有永恒不变的固执,只有没找对的‘变易时机’。哲学里说‘量变引起质变’,沟通也是一样,一次没成功,不代表技巧没用,可能是‘量变’还没积累够。”

教室里的时钟不知不觉指向了下课前五分钟,和蔼教授看着大家若有所思的样子,笑着说:“咱们总结一下今天的‘反固执技巧’:

第一,找根源:用共情式倾听,找到对方固执的原因(怕犯错、价值观不同、经验固化);

第二,顺脉络:用对方的经历、价值观、需求当‘钥匙’,比如用‘您当年的经验’说服认知固化的人,用‘场景化展示’说服价值维度不同的人;

第三,借外力:用第三方权威(数据、案例、行业报告)打破权力型固执,避免直接冲突;

第四,守底线:不讨好、不妥协,明确核心目标,用事实代替判断。”

他顿了顿,眼神里满是期待:“这些技巧不是‘套路’,是‘尊重’——尊重对方的感受,也尊重自己的需求。沟通的终极目标,不是‘赢’,是‘达成共识’,是让双方都觉得‘我的声音被听到了’。”

下课铃响了,但没有一个学生起身,大家还沉浸在课堂的思考里。和蔼教授收拾好案例集,却没立刻走,而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考题:

“假设你的父亲固执地认为‘网上买的东西都是假货’,坚持不肯在网上买急需的家电,而线下门店同款家电价格比网上贵500元,且需要等三天才能送货。请结合今天讲的‘反固执技巧’,设计一段你和父亲的沟通对话,要求体现‘找根源’‘顺脉络’两个核心步骤,并说明对话中用到的心理学原理(至少一个)和《易经》思维(至少一个)。”

写完后,他笑着看向大家:“这个考题不用交作业,但希望大家回去后试着练一练——沟通技巧不是听会的,是练会的。下节课咱们会用大家的实战案例,拆解‘沟通中的情绪管理’,还会邀请一位资深HR来分享职场中的沟通难题,绝对干货满满。”

“教授,下节课什么时候上啊?”秦易迫不及待地问,手里还攥着记满笔记的本子。

“下周三同一时间,还是这间教室。”和蔼教授挥挥手,“记得把今天的技巧用起来,下次上课咱们分享实战经历。要是觉得今天的内容有用,别忘了和身边有沟通困扰的朋友聊聊,也欢迎大家在学校的‘心理学分享群’里晒出自己的沟通案例——咱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看着教授离开的背影,教室里的讨论声再次响起:“我觉得我能搞定我爷爷的体检问题了!”“我明天就试试跟老周聊方案!”大家脸上都带着豁然开朗的笑容,显然,这堂“反固执沟通课”,已经在他们心里种下了“会沟通、善沟通”的种子。下周三的课堂,又会有怎样的实战案例和精彩拆解?让人忍不住期待起来——别忘了,点赞、在群里分享你的实战进展,咱们一起催更教授带来更多干货!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