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 第7章 吕明远——历史见证者的警示之声

时间的尘埃落在吕明远的肩头,已分不清是哪个时代的沙。

他站在一片断壁残垣之中,脚下的陶片上还残留着模糊的水纹图案——那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留下的最后印记。热风卷起沙砾,穿过半塌的拱券,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像在重复着千年前祭司的祷词,又像在诉说着被干渴吞噬的哀嚎。全息记录仪悬浮在他面前,无声地扫描着这片废墟,将土壤中的盐分含量、陶器残片的年代、河道遗迹的走向一一记录在案,数据冰冷而精确,拼凑出一个文明消亡的轨迹。

吕明远的身份是“明远先生”,一个在时间长河中游走的记录者。与叶云天一家不同,他不干预,不引导,只做最忠实的旁观者。他的行囊里没有工具,没有种子,只有这部能抵抗时空扰动的记录仪,和一个用来书写的、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本子。他的使命,是搜集那些被水“审判”过的文明残骸,让它们在未来发出警示的声音。

穿越对他而言,不是瞬间的眩晕,而是漫长的沉浸。他曾站在鼎盛时期的巴比伦城,看幼发拉底河上的商船往来如梭,看人们用复杂的灌溉系统将沙漠变成良田,神庙的壁画上,国王正手持权杖,向神祈求“永远流淌的河水”;百年后,他再次站在这里,看到的却是被盐碱化的土地,白花花的盐霜覆盖在龟裂的田垄上,曾经繁华的城市只剩下空荡的城墙,河道淤塞成了浅浅的沙沟,当地人说,“河水变苦了,地里长不出庄稼,连神都离开了”。

记录仪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切:公元前2100年,苏美尔城邦因过度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小麦产量从每公顷2537升降至1460升;公元前1750年,乌尔第三王朝灭亡,考古发现的王室粮仓中,谷物样本的含盐量是初期的8倍;“他们用运河引来的不只是水,还有死亡的种子,”吕明远在本子上写下,“当最后一片麦田收获的全是盐粒,神谕也救不了他们。”

他的旅程没有终点,只有一个接一个的文明墓碑。

在塔里木盆地的深处,他找到了楼兰古城的遗迹。风蚀的佛塔像孤独的守望者,倒塌的民居里,还能看到半埋在沙中的纺轮和陶罐。他循着古河道的痕迹往前走,在一处干涸的湖床边缘,发现了大量的芦苇化石——这证明这里曾是水草丰美的沼泽。记录仪分析出,这片区域在公元3世纪至4世纪间,年降水量骤降30%,而与此同时,上游的灌溉农业却在扩张,最终导致下游断流。

“他们砍倒了防风的胡杨林,用来建造房屋和船只;他们拦截了孔雀河的水,用来浇灌更多的农田。”吕明远蹲下身,捡起一块带有水蚀痕迹的木简,上面的佉卢文已经模糊不清,“当沙漠逼近城墙时,人们才想起迁徙,但已经晚了。风沙比马蹄跑得更快,最终将整个城市埋进了沙海。”他翻开本子,前面几页记着敦煌文书里的记载:“楼兰,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水绝,国除。”

他曾在公元5世纪的中美洲,见证玛雅文明的衰落。那些宏伟的金字塔和天文台,曾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但在热带雨林深处,他发现了被遗弃的水库和水渠。土壤样本显示,这里曾经历过长达一个世纪的干旱,而玛雅人过度开垦导致的水土流失,让本就稀缺的雨水无法被土地留住。“他们用活人献祭祈求降雨,却不愿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吕明远站在科潘遗址的台阶上,看夕阳将金字塔的影子拉得很长,“当最后一个祭司在祭坛上死去,雨水依然没有来。”

最让他沉默的,是那些因争夺水源而自我毁灭的文明。在公元前7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亚述帝国为了控制幼发拉底河的水源,对巴比伦发动了长达三年的战争,他们炸毁了堤坝,决堤的洪水淹没了巴比伦的农田,也冲毁了亚述下游的灌溉系统;在13世纪的印度河流域,德里苏丹国与拉杰普特人因争夺恒河支流的控制权,进行了数十次战争,最终两败俱伤,曾经繁荣的灌溉网络变成了战场,土地荒芜,人口锐减。

“某帝国为争夺河流控制权发动战争,最终同归于尽。”吕明远在本子上写下这句话时,笔尖微微颤抖。他想起一万年后的地球,人类也曾为了最后一点地下水而兵戎相见,直到所有的武器都因缺乏冷却剂而锈蚀,才在彻底的干涸中迎来寂静。历史从不新鲜,只是换了不同的面具,重复着同样的愚蠢。

他的记录越来越厚,从两河流域到黄河岸边,从美洲大陆到非洲草原,跨越数千年的时空,那些因水而兴、因水而亡的文明,像星辰一样在他的本子里闪烁又熄灭。他不做评价,不做分析,只是将事实陈列出来:某年某月,某文明因何种水资源管理失误,导致了何种后果。数据、考古发现、当时的文献记载、甚至是民间传说,都被他一丝不苟地收录进来。

当他觉得收集的案例足够多,便找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山谷,开始撰写那本注定要影响后世的书。他没有选择华丽的辞藻,只用最平实的语言,将一个个文明的兴衰娓娓道来。他写苏美尔人的灌溉技术如何先进,又如何被自己的贪婪反噬;写楼兰人如何在沙漠中建立绿洲,又如何亲手将其摧毁;写玛雅人的天文历法如何精确,却算不出干旱的到来;写那些因水而战的帝国,如何在胜利的狂欢中喝下自己酿的毒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请大家收藏:()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书的序言,他写了很久。最终,只留下了短短一段话:

“我记录的不是历史,而是镜子。镜子里,有繁华,有毁灭,有智慧,有愚蠢。有人说历史会重复,我不这样认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河流每年的汛期都不同。但教训会回响,像河道里的回声,你对着山谷喊出什么,它就会还给你什么。水,是文明的基石,能托起宫殿和金字塔;也是最严厉的裁判,会将失衡的一切归于尘土。读这本书的人,请记住:你今天对待水的方式,就是未来对你的判决。”

书的名字,定为《水与文明史》。

吕明远没有选择将书直接公之于众,而是将手稿藏在了不同的历史节点——有的封存在陶罐里,埋在即将被发掘的古城遗址下;有的刻在石板上,藏在隐秘的山洞中;有的则托付给了那些他观察到的、对自然抱有敬畏之心的智者。他相信,这些手稿会在合适的时机被发现,像种子一样,在需要的时候破土而出。

第一个手稿被发现,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一群修建水渠的工人,在古罗马废墟下挖出了那个陶罐。当学者们翻译出上面的文字,看到那些关于“盐碱化”“水战争”的记载时,无不震惊——他们正在讨论如何改造古罗马的灌溉系统,书中的案例像一记警钟,让他们立刻修改了方案,加入了防止土壤退化的设计。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手稿被发现,最终被整理成完整的《水与文明史》。这本书没有成为畅销书,却被各国的统治者、科学家、工程师奉为圭臬。在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前,他们会翻阅书中的案例,检查自己的方案是否隐藏着“苏美尔式的陷阱”;在制定水资源政策时,他们会引用书中的教训,避免重蹈“楼兰人的覆辙”;在处理国际河流争端时,书中那些“同归于尽”的战争记录,让谈判桌前的人们多了一份克制和理性。

叶可南在设计城市供水系统时,曾反复研读这本书,将“历史教训”纳入数据模型;叶可西在推广新能源与水循环结合的方案时,也引用过书中关于“平衡”的观点;甚至叶可北在讲“水的故事”时,书中记载的那些细节,也让他的讲述更加真实动人。

吕明远依旧在时间的长河中游走,只是不再搜集案例,而是观察着那本书的影响。他看到人们在修建水坝时,会同时修建鱼道;看到国家之间签订了河流共享协议;看到学校里,《水与文明史》被列为必修课,孩子们在课堂上讨论着“为什么楼兰会消失”。

他站在一片重新恢复生机的两河流域,看农民们采用轮耕制,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土地;看幼发拉底河上,游船与灌溉渠和谐共处;看孩子们在河边嬉戏,老师正指着河水,讲述着苏美尔人的故事。

全息记录仪显示,这片土地的盐碱化程度正在下降,地下水位趋于稳定。吕明远合上本子,上面最后一页写着:“教训没有被忘记,这或许就是文明延续的密码。”

风穿过河谷,带着湿润的气息,不再是呜咽,而是轻快的流动声。吕明远知道,他埋下的种子,长成了防护林,守护着那些曾经被水审判过的土地,也守护着人类文明未来的走向。历史的回响,终于有了新的旋律。

喜欢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请大家收藏:()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