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盛唐华章 > 第1218章 通天之路

盛唐华章 第1218章 通天之路

作者:青铜剑客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9 17:14:28 来源:全本小说网

李瑛话音刚落,朝堂上一阵喧哗,文武百官纷纷劝阻。

“吐蕃乃是不毛之地,陛下万万不可以身犯险!”

“高原凶险,不比金陵,陛下岂能以万乘之躯犯险?”

“请陛下收回成命,以社稷为重!”

李瑛捻着胡须扫视脚下的文武百官,双眸中写满了踌躇满志。

“朕意已决,谁再阻拦,即刻贬官下狱,打入天牢!”

随着李瑛斩钉截铁的话语,喧嚣的含元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李瑛突然决定亲征吐蕃,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拥有别人不知道的先知优势。

在穿越之前的那个世界,李瑛曾经跟随一个戏剧团前往西藏演出。

虽然穿越到这个世界已经六七个年头了,但李瑛对登上青藏高原的这段经历依旧记忆犹新。

当时这个戏剧团自驾了五辆越野车由G318川藏线进入西藏,在林芝、拉萨、那曲进行了十几场演出,最后由G109青藏线返回了西安。

这次演出是李瑛唯一的进藏经历,让他有幸目睹了青藏高原上的神奇风光,也体验到了高原反应,自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即便两世为人,这段经历依旧清晰的保留在了李瑛的脑海之中。

从秘书监调阅了大量关于吐蕃的资料之后,李瑛基本上掌握了这个年代进出高原的四条路线。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自己穿越之前的“唐蕃古道”,这条进藏路线从青海西宁向东南穿过青海省玉树市,一路翻越藏北的崇山峻岭到达西藏那曲市,最终抵达拉萨。

这条被后人称作“唐蕃古道”的路线就是目前大唐与吐蕃之间最重要的一条通道,一百多年前文成公主进藏也是走的这条路线。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吐蕃人征讨吐谷浑,骚扰陇右,浩浩荡荡的吐蕃军队走的都是这条道路。

除了这条进藏道路之外,李光弼反攻高原的那条路线就是后世G318的前身,从四川成都过康定、理塘、林芝,一直抵达拉萨。

吐蕃向西入侵西域的路线则是李瑛穿越之前的新藏线,由拉萨一直向西进入阿里地区,最后走下高原抵达新疆的喀什地区。

最后一条进入吐蕃高原的道路是滇藏线的前身,也就是历史上着名的“茶马古道”。

这条路连通了南诏与吐蕃,不过由于南诏的人口无法与大唐相提并论,因此这条道路目前十分狭窄,大军通行困难。

虽然这时候的道路条件与一千三百年之后的柏油路无法相提并论,但路线基本上高度重合,这是由山峰与河流决定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凿通的。

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之后,李瑛发现并没有关于G109青藏线的任何记载,也就是说目前没有这条道路,或者仅有少量的当地土着行走。

毕竟这条路线要穿越人迹罕至的柴达木盆地,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还要翻越昆仑山、翻越唐古拉山两大山脉,就连土生土长的羌人都不敢轻易涉足。

目前吐蕃大将悉未朗率领十万大军扼守“唐蕃官道”的险要之处,对哥舒翰率领的唐军进行阻击,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青藏高原上的垭口就像是猛兽的嘴巴,一旦被守军站稳了阵脚,对于进攻方来说可谓难如登天。

哥舒翰被逼的没有办法,这才派出张守瑜、高秀岩等人分头出击,在茫茫戈壁滩中寻找道路绕到垭口后方夹击吐蕃军。

虽然哥舒翰的这个战术能够奏效,但青藏高原上的垭口多不胜数,唐军每拿下一个垭口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在过去的一年内,哥舒翰率领的唐军仅仅向前推进了八百里左右,但却付出了阵亡两万多人的代价。

张守瑜率领的两万人就是在绕道某个垭口的时候迷了路,在茫茫戈壁中遭遇了狂风,粮车被大风掀翻,粮食被吹走,最终导致了一场折损八千人的惨败。

既然吐蕃军重兵扼守“唐蕃官道”,那何不率领一支奇兵走后世的青藏线,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绕到吐蕃人的后方切断他的粮食补给?

如果能够达成这个战略目的,扼守“唐蕃官道”的十万吐蕃军将会被堵在玉树到那曲的这段山谷中进退不得,等粮食断绝之后,唐军就可以瓮中捉鳖。

突破了这条防线之后,二十万唐军就可以由西藏那曲从高处向下俯冲,直抵逻些城下,与从四川进入高原的李光弼东西夹攻。

面对李光弼凶猛的攻势,感受到了灭国压力的吐蕃朝廷开始暴兵,要求全国所有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子必须从军戍边。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内,吐蕃人在逻些城征集了二十万新军,加上琅支都带回来的八万人,使得逻些城的吐蕃军队增加到将近三十万。

随后,吐蕃王子琅支都率领十五万人向东赶到重镇马尔敢与死守垭口的乞力徐所部三万人会合。

这样一来,吐蕃人的兵力占据了优势,再加上马尔敢居高临下,地形险要,使得李光弼进攻受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盛唐华章请大家收藏:()盛唐华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经过了与吐蕃人两年的撕咬,李光弼率领的唐军虽然逐步适应了高原环境,但却很难攻克吐蕃人依山傍岭构筑的雄关。

自从去年秋天至今已经七个多月,李光弼率领的唐军再也无法把战线向前推进,甚至还被吐蕃人反攻了二百多里。

幸好李光弼随机应变,学着吐蕃人扼守垭口,凭险据守,阻止了吐蕃人反攻的态势,又把战线反推到了马尔敢城下。

就这样,十二万唐军与十八万吐蕃军在马尔敢形成对峙之势,双方到现在已经耗了七个多月。

在过去的这段时间内,李光弼派出了数以千计的斥候到处寻找绕过马尔敢的小道。

但不幸的是,除了这条官道之外,到处都是雪山峻岭,到处都是峡谷河流,根本没有其他路可走,要想去逻些城,只能顺着这条路向前推进。

这个马尔敢并不是李瑛穿越前的四川省马尔康县,准确位置在西藏芒康县境内,距离逻些城两千两百里。

马尔敢城据城而建,扼守垭口,居高临下,犹如森严壁垒。

李光弼率军抵达之后望着这座雄关有些绝望,他从来还没有见过这种地形的险关,只觉得这马尔敢城就像是一个把头缩进龟壳里的王八,无从下手。

在连续强攻了十几次,损失了五千多人之后李光弼放弃了正面强攻的打算,一面派遣斥候寻找捷径,一边给长安写信,请皇帝督促哥舒翰加强攻势。

但哥舒翰那边也遭到了吐蕃人的顽强抵抗,领略到了高原的易守难攻。

而且由于吐蕃人的迅速撤退,唐军急速追袭,到了巴颜喀拉山附近的唐军开始出现高原反应,战斗力急剧下降。

从去年秋天开始,两路出击的唐军同时受阻。

陇右军还能仗着“吐蕃官道”附近河流纵横,寻找小道抄到垭口后面夹击吐蕃守军,一个垭口一个垭口的突破。

而兵临马尔敢关隘的李光弼直接束手无策,突破不了钉子一般的雄关就只能在吐蕃人的脚下干瞪眼。

耗到冬天的时候,李光弼甚至有些动摇,幸亏好友岑参不断的鼓励他,先后发动了二十万四川的民夫往前线输送粮草,这才让李光弼咬着牙坚持下来。

去年腊月,王忠嗣、郭子仪、仆固怀恩合力击破沧州,彻底灭亡了伪燕朝廷。

随后仆固怀恩率领十万大军从沧州出发赶赴扬州,再由长江乘船北上入川,奔赴马尔敢前线支援李光弼,预计将在四月中旬抵达。

正是这十万援军给了李光弼希望,给了他麾下将士希望,才让从四川进攻的唐军依旧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如果两军会合之后依旧无法突破马尔敢这道吐蕃雄关,那么唐军将会师老兵疲,士气荡然无存。

李瑛从李光弼的奏折中看到了消极的情绪,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继续待在长安指挥,必须御驾亲征才有希望灭亡这个盘踞在高原上的劲敌。

李瑛深知,如果这次不能一棍子打死吐蕃,让他们缓过这口气来,大唐很可能再也没有灭亡吐蕃人的机会!

历史上蒙古帝国之所以能够征服吐蕃,完全是因为那时候的吐蕃陷入了内乱,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才被蒙古帝国平定。

相比高原天险,中原王朝的长江天堑、长城、雁门关、剑阁简直就是小儿科!

如果无法灭亡吐蕃帝国,李瑛设想的开拓中南半岛,征服日本岛、征服爪哇国将成为空中楼阁。

大唐如果敢劳师远征,骑在头顶上的吐蕃人一定会从高原上下来骚扰大唐。

已经做好宏伟规划的李瑛绝不能让自己的计划胎死腹中,因此他决定亲征吐蕃,亲率唐军走青藏线,穿越柴达木盆地、翻越昆仑山、穿越可可西里、翻越唐古拉山,攻占那曲,把扼守“唐蕃官道”的十万吐蕃军困死在崇山峻岭之中。

对于这条路线,李瑛还能记得沿途的重要景点,如果以青海湖做起点,向南走过茶卡盐湖,穿过柴达木盆地的东隅,就会抵达格尔木。

当然,这时候还没有格尔木这座城市,这片区域有没有人烟也是个未知数。

由于柴达木河的流淌,这片区域湖泊纵横,地形平坦,还有大面积的植被,并不是干涸的沙漠,海拔在2500米到3000米之间,即便没有上过高原的人也不会出现高原反应。

但过了格尔木之后,横亘在眼前的就是巍巍昆仑。

幸好绵延千里的昆仑山有许多垭口,只要找到这些垭口就可以翻越昆仑山,进入被后世称作“可可西里”的那片区域。

昆仑山的垭口非常宽阔,山路也不算陡峭,翻越难度并不是太大,但需要注意翻越过程中高度骤升,从3000米攀升到5000米,大部分人都会产生高原反应,出现缺氧状况。

穿过昆仑山之后,大军就会进入后世的“可可西里无人区”。

这片区域属于戈壁地形,有大量的狼群、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出没,但对于数以十万计的大队人马来说,这些动物完全就是送上门的自助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盛唐华章请大家收藏:()盛唐华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可可西里境内这段大约四百里的路程相对干旱,必须注意水源补给。

但李瑛对此并不是很担心,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水塔”,这片区域孕育了无数大江大河。

连绵不绝的雪山为高原提供了四通八达的河流,即便可可西里属于戈壁地形,但依旧有足够的水源,要不然也不会孕育了大量的野生动物。

说这片地方干旱,只是相对于水源充沛的其他路段,只要注意水源补给,穿越平坦的可可西里并没有太大难度。

过了可可西里就到了长江的上游沱沱河,由于是上游,这条河流并不宽,水流也很浅,大军渡过难度不大。

渡过沱沱河之后就来到了青海到拉萨的第二座山脉——唐古拉山。

这段路程有大量的不冻泉,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不会结冰,无比神奇。

相比昆仑山,唐古拉山这段路程要艰难一些。

唐古拉山垭口的高度比昆仑山垭口高了将近五百米,从而导致这段路几乎没有植被生长,就算是六月也有可能产生降雪。

好在唐古拉山垭口只是高,并不陡峭险峻,现在是四月上旬,等李瑛兵临唐古拉山垭口的时候差不多正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夏季,可以大幅度降低寒冷带来的威胁。

李瑛从地图上发现,翻过唐古拉山垭口之后这里出现了一座吐蕃的边塞城堡,叫做悉诺逻驿,再往前估计就是正常的吐蕃道路了。

按照吐蕃人的规划,驿基本上等同于大唐的乡镇,就算有驻兵估计也只有千把人,到时候十万唐军杀下唐古拉山,估计能把守军的胆子吓破。

拿下悉诺逻驿之后,唐军就可以一路俯冲杀到相距八百里的西藏那曲,这里也是拉萨北方的生命要塞。

这个时期的那曲还不存在,从地图上看这里建有一个叫做阁川驿的驿站,负责保障来往商旅的通行,并为扼守“唐蕃官道”的吐蕃军队提供粮草。

李瑛不知道这里有多少吐蕃驻兵,但估计比普通驿站多个三五倍就撑死了,只要神兵天降,攻占这个要塞应该也不难。

只要控制了这条“唐蕃官道”的必经之处,基本上就算把阻挡哥舒翰的十万吐蕃军装进了口袋之中,只要切断粮草补给,不用打这支军队就会被饿的主动投降。

那曲的海拔比拉萨高了五六百米,两地相距七百里左右,解决了“唐蕃官道”中的十万吐蕃军,与哥舒翰率领的十五万人马会合之后,浩浩荡荡的唐军就可以向东俯冲,畅通无阻的直抵逻些城下。

由于吐蕃人的风俗习惯,吐蕃的城池并没有修建城墙,就算是国都也没有城墙作为屏障,布达拉宫就是拱卫赞普的最后屏障。

如果李瑛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或许三个月之后,李瑛就可以率领浩浩荡荡的唐军站在布达拉宫脚下,高唱“那条神奇的天路,让大唐儿郎神兵天降”!

喜欢盛唐华章请大家收藏:()盛唐华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