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 第475章 西北这块地方的影响力尚不足

他欲抢在时机之前,令民心与官员皆倾向于他汉王朱松,即便老爷子固执如初,届时恐也不得不调整规矩,立他为储君!获取皇位,未必非得行非常之道!

朱松自信满满,凭其手段,同样可达目的!

尤为重要的是,此乃光明磊落的阳谋,无人能指责其有不轨之心,反而,期盼他登基之人,只会日益增多!

此即朱松所求之效!

“殿下,汉中府今年税收与产业营收统计已毕!”

袁管家满面春风,现身于书房门口,笑对朱松言道。

“哦?呈上来!本王正需数据以佐证!”

朱松眼前一亮!

欲使朝廷于其他地区推行改革,需有确凿数据以证其可行!

徐妙锦亦好奇难耐,凑至朱松身旁,共观汉中府财政现状。

览及汉中府今年商业税收之巨,徐妙锦美眸圆睁,小嘴成O型,模样甚是可爱!

汉中府全年商业税收,竟达三千七百余万两白银!

依朱松与老爷子所定之规,地方税收五成上缴国库,余下五成由地方财政掌控,用于发展!

换言之,汉中府一年将上缴国库之商业税收,便有一千八百余万两白银!

要知此前,大明朝全年赋税收益,尚不足千万两!

汉中府一年商业税收,已是往昔大明朝两年赋税之和!

且此仅为商业税收!

在朱松的规划里,农业税尚未计入考量,而取消粮税,让农民免缴种粮税,只是时间问题。

这需以商业税收的蓬勃发展为前提,同时确保大明粮食供应充足,足以满足民众需求。

正因如此,朱松先前向应天府赠送了大量农业书籍与作物种子。

农业税一旦取消,商业税比重将提升,粮食充足时,民众可用钱买粮。

这意味着,农民种植的粮食不再用于缴税,而是转化为财富。

如此,民众种植积极性得以保持,既能自给自足,多余粮食亦可出售,促进农业良性发展。

否则,农民辛苦劳作一年,缴纳粮税后所剩无几,甚至难以饱腹,这正是大明往昔之鉴。

汉中府商业税收已达三千七百万两,尚未计入西安府。

汉中府之富,堪称国中之国。

汉王府今年的产业收益更为惊人,投保行仅运营数月,总营收已近两千万两,最近一月即近七百万两,远未触及保险行业潜力,仅是起步阶段。

保险行业后世之利,朱松心知肚明,乃国家税收重要来源。

至于最盈利之税,当属烟草,但朱松在大明并不打算推行,因管控难度大,且有害健康。

他相信,无需烟草,大明亦能兴盛。

此外,大戏院全年营收亦破两千万两,汉中府几家大戏院,每家营收均达数百万两,占汉中府商业税收比重甚大。

瓷器、茶叶、丝绸布匹、盐、煤等产业,汉中府内总营收已超五千万两。

这也是汉中府商业税收高昂的缘由!

王府收益颇丰,上缴国家的商业税收自然水涨船高。

“好!”

“这下足以让那些平庸官员无言以对了!”

朱松满意颔首。

他确信,自己的提议辅以这些数据,定能让朝堂上那些平时反对他的声音集体消失。

否则,光是那些有意经商的蓝玉之辈,还有老爷子,定不会善罢甘休。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财富啊!

若在江南及南方再设经济区,大明税收将会达到何种境界?

户部官员此番怕是要集体倒戈,坚定地站在他汉王朱松这边了。

随后,朱松与徐妙锦探讨完善建议书细节的同时,也在构思具体的税收改革方案。

全国推行新政,税改乃重中之重,是国家收入的关键。

取消粮税的前提是其他税收能填补甚至超越粮税的空缺。

如今虽有商业税,但还需个人所得税。

商业税中还需细分,如企业增值税、商品附加税等……

制定税收的同时,还需完善相关法律,这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的流程,缺一不可。

所幸朱松拥有诸多后世经验可供借鉴,只需根据大明现状进行细微调整即可。

当然,税改需在其他特区建成后实施,为第二步计划。

西北这块地方的影响力尚不足。

因此,朱松只能步步为营,提前布局。

“殿下,我今日自纺织厂归来,城外又有一大片土地被规划,是要建新的工业园吗?”

谈完正事,徐妙锦忽而想起此事,转而问道。

“正是,那是本王为发展产业所备!”

朱松点头。

“?这可不行!朝廷严禁藩王私下制造兵器!”

徐妙锦闻言,一脸惊愕。

“放心,朝廷绝不会知晓这些工厂的真正用途!”朱松笑道。

“简而言之,本王的工厂不造什么大军械,只做零部件!”

“零部件?”徐妙锦一脸迷茫。

“就是说,每个工厂专产一两种小零件,而这些零件都能相互拼接。”朱松继续解释,“不到拼接之时,无人能知晓本王究竟在造何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确实,这些工厂是朱松为制造燧发枪和迫击炮而设的,表面上不过生产些令人费解的零件罢了。

只要遵循朱松设定的规格制造即可。

武器的发展,从非单一工厂之力,而是整个产业链的配合。

越是强大复杂的武器,越是如此。

即便是朱松带锦衣卫前来查看,他们也难以洞悉。

汉中亦有制造铠甲和兵器之处,但这类物品太过敏感,必须隐秘行事。

然而,朱松尚不知,朱元璋已对他的燧发枪和迫击炮起了觊觎之心。

听完朱松的解释,徐妙锦大致理解了零部件的概念,心中稍安。

她本就知晓汉中私下制造兵器和铠甲之事,汉中军精良的装备便是明证。

她惊讶的是,朱松竟敢将兵器厂置于明处。

但朱松的解释让她恍然大悟,心中的忧虑也随之消散。

她从不担心朱松会鲁莽行事,她深知他的志向远不止于此,他正以一种更为高明的手段,谋划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

她能做的唯有默默在他身旁给予支持。

这位女子极为聪慧,亦能察觉到,若朱标遭遇不测,便是夫君机遇降临之时。

她并不忧虑朱松他日登基后,会如其他般拥有众多嫔妃。

因为朱松这位“道士”,虽可娶妻生子,却更倾心于修道。

这一点,似乎较北平的那位姐夫更胜一筹。

时光飞逝,转瞬过年。

此乃徐妙锦婚后,在汉中府度过的首个新年。

朱松在除夕之夜,显得格外慷慨,特地从某处购得了众多烟花。

那晚,绚烂烟火在汉中府夜空绽放,令全城百姓大饱眼福。

“真是太平盛世!”

“此乃汉王治下的繁荣景象!”

“汉王真是大善人!”

汉中府诸多老者,仰望漫天烟花,感受着四周热闹而和谐的节日氛围,眼眶不禁湿润。

汉中府今日之景,皆拜汉王朱松所赐!

王府内,朱松一家围坐院中享用年夜饭,同时观赏着天际绽放的烟花,人人脸上洋溢着欢笑。

“不知父皇在宫中过年可好?”

此刻,周贵妃忽然念及朱元璋。

她最感欣慰的是此行汉中府,能见证儿子朱松再娶,更能在这样的时刻,陪伴儿子一家共度新春。

她觉得,在汉中府的日子,比在宫中更为舒心与充实。

但她身为朱元璋的妃子,此刻更期盼朱元璋能如她一般,坐在此桌,那才算真正圆满。

“母妃勿忧,日后定有机会与父皇共度新年。”

朱松似乎洞察了周贵妃的心思,笑着安慰。

“娘有件事一直想问你。”

“太子近况如何?”

周贵妃忽地面色凝重,紧盯着朱松问道。

“按儿臣之计,保大哥再多活两三年绝非难事。”

“治愈之事,儿臣目前无能为力。”

朱松坦诚相告,心中已略知其母所想。

表面关切太子朱标之疾,实则另有所图。

母与王妃,皆有所悟。

然有些言语,难以直言,恐触霉头。

“尽心竭力,勿使父皇失望。”

周贵妃微微颔首,言有深意。

表面言救治太子,实则意会于心,朱松亦明了。

往昔,即便太子不存,她亦不会赞同子嗣觊觎皇位。

然汉中府之行,观念渐变。

汉中之变,她亲眼见证。

更觉其子以此向父皇展示才干。

朱松近期之表现,令其信心倍增,若他日登基,必为明君。

未知周贵妃若知朱松称帝后仍闭关修道,将作何反应,是否会悔当初之念?

年岁匆匆,转眼已逝。

时至洪武二十六年正月。

大年初一,王府宾客盈门,然多数人无缘得见朱松,留下心意便离去。

此间,朱松多花时间陪伴家人。

值得一提,淮西勋贵蓝玉等人及与朱松有生意往来的藩王,皆遣人送礼。

朱松亦亲自安排回礼。

至于父皇那边,年前已备妥礼物,无需他再费心。

直至正月初七,朱松难得日日陪伴妻儿老母,沉浸于汉中府之热闹年味。

然其忙碌,仅得此七日闲暇。

正月初八,朱松又将投身于王卫学院之事。

王卫学院二月将正式开启招生,朱松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考核地点的安排,以适应众多涌入汉中府的学生;二是确定学院的导师阵容。

文科导师方面,朱松人才济济,早有准备;唯武科导师尚显不足。

目前,秦武与耿青两位是朱松能信赖的武科教师,而杨赫因镇守哈密无法参与。

汉中军的千户、百户将领仅能教授初级课程。

蓝玉等人虽为理想人选,却身在外地,或许将来退休后可邀至汉中,于王卫学院继续贡献智慧。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