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且隋 > 第75章 农垦和扶南稻

且隋 第75章 农垦和扶南稻

作者:玄武季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26 16:51:51 来源:全本小说网

回到杨柳湖的阿布契郎,立即和贾农一起动手做了两件大事。

一件是播种,一件是研制玻璃。

播种的事,刻不容缓。

回到杨柳湖的阿布,立即清点获得的种子,在新开垦的黑土农场里,辟出专门的区域,进行试种扩种。

主要圈出了重要的几种,葡萄、黄瓜、芝麻、孜然、棉花、香菜、茄子、胡椒、西瓜、胡萝卜、洋葱,还有那几麻袋扶南稻种。

其中,将孜然、棉花、芝麻、油菜、胡麻、火麻、扶南稻列为重点。

孜然,自然是将其做为东北肉食的重要作料,可以很好的改善东北老百姓主食肉类的口感。

私下里,自然是为了满足阿布自己的口舌之欲。

阿布,渴望有棉花的日子。

棉花,贴身穿着它,睡觉盖着它,宝宝裹着它,脸上擦着它,伤口上裹着它,火药中点着它。

阿布,不喜欢皮草、亚麻或者丝绸衣物,不仅清洗艰难,还太贵重,最重要的是他懒得频繁更换衣物。

这些衣物,气味难闻,让人瘙痒。

况且,它们色彩单调,不易饱满阿布眼中的五彩风情。

阿布,希望过着棉花无处不在的日子,就如水、空气一样。

他,喜欢抱着晒的滚烫的棉被,闻着那阳光的味道。

棉花,将改变东北地区老百姓御寒长期依赖皮毛的局面,特别是行军作战的战士,将极大地降低负重,并增加保暖性。

更重要的是,棉花的兴起,将推动世界文明的革新和科技的进步。

棉织品的生产和贸易,才真正暗含着现代世界诞生的密码。

只有棉织品,才能将全世界关联和整合。

芝麻、油菜、胡麻、火麻,大豆,主要是用于食用油。

说到食用油,这还得说说这个时代人们做饭的习惯。

其实,在这个年代,人们都以烤、炸、炖菜为主,不论中原还是塞外,都一个吊样。

这,让刚刚穿越过来的阿布,很不适应。

烤、炸、炖菜,全然少了那种色香味俱全的人生烟火气。

于是,阿布一直就想办法要改变这种状况。

但是,由于植物油的稀缺,特别是榨油技术、种植技术、生产技术的限制,植物油的产量、使用范围非常有限。

先秦时,人们开始食用动物脂肪油。

到了周秦两汉时,动物油脂才被广泛食用,但还是炖菜用。

两汉时,虽然已经开始使用植物油点灯,如麻籽油、菜籽油、胡麻油、大豆油等。

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在食用上,使用方法、使用范围、使用量都非常有限。

食用油的使用,重在烹调,而不在翻炒。

还是因为穷!

贫穷,限制了想象;想象,限制了口福。

所以,有两缺。

先说说一缺。

缺冶铁的技术,缺打铁锅的技术和产量!

铁锅,中国老百姓享用的时间比较晚。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肥沃新月地带的人就掌握了制铁技术。

100年后,他们将熟铁加热、淬火、再加热、再锤打,轮番折磨之后,由于偶然在变硬的铁表面沾上了碳粒,因而制成了最初的钢。

到了公元前1200年前,这种新的冶金技术已在泛地中海地区得到了普及。

大中国铁锅的铁,可是直到战国时期才出现在中原之国。

这,可比人家肥沃新月晚了整整八百年。

青铜时代的老百姓,只能可怜巴巴地使用陶锅。

贵族们,才能用青铜的锅碗瓢盆勺!

所以,蒸煮成为那个年代人们主要的做饭手段。

锅!锅!

作为炊具,锅的历史跟汉字差不多一个年纪。

最早的锅就是三条腿的“鼎”,在汉时没了腿叫“镬”。

这时候“锅”的叫法,简直是阿布的原创。

铁锅的产生普及,更是到南北朝后期的时候,随着冶铁技术和产量的提升,才缓慢走入寻常百姓家。

而那时候的锅,基本上是铸铁锅,平滑曲面,受热均匀,缺点是深而略尖。

阿布的锅,要的是经过反复锤打的平底锅。

再说说二缺。

缺用油的脑洞,缺榨油的技术和产量!

炒菜的油,先是动物油。

可惜中原之地,总是人多兽少。

那珍贵的动物油脂,怎么能进入老百姓的餐桌呢?

油料植物的种植历史,在大中国可是源远流长。

大豆、油菜、麻,可是自家土鳖。后来又引进胡麻、荏,那是外国种。

后来,人们便自然而然的榨出了植物油。

可是,这时候的植物油,不是用来吃的,而是来看的!

看的?

是啊,灯油!

偶然的机会,有个好奇心很重的家伙,竟然将灯油尝了一口。

喔噻,不错哦!

于是,植物油的又一个用途便扩展了。

调味!调味!真香!

再于是,在南北朝时,就有了贾思勰《齐名要术》中的“炒鸡子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但是,记住哦,贾农他先人特别注明,当时用的还是铜铛——铜锅也!

那,哪是老百姓用得起的?

不过天啦,炒菜终于出现了!

现在,阿布要做的就是,大力发展炒菜技术,让“炒”扬名天下,让“炒菜”成为天下人众食之的!

从此之后,阿布随便到哪儿去,都可以吃到独占鳌头、花样繁多的地方炒菜!

那时候,就喊:

“小二,来个你们的招牌菜!“

于是,不一会儿,就端上来可荤可素、荤素合一的一盘盘炒菜!

最重要的是,只要少量的肉,配上较多的蔬菜,就可炒一盘让普通老百姓有了笑容的日常佐餐小菜。

说说阿布计划发展东北水稻的事情。

远古时代,东北有稻子吗?

当然有,不是水稻,是旱稻。

旱稻,顾名思义,就是在旱地上种植的稻子。

在东北各族的传说、文献、遗迹中,上古时代的东北先民,早已掌握“五谷”之一的稻的种植方法。

当然,这里的稻就是旱稻,也叫陆稻,其原始栽培可追溯到7000年前。

它优点是,耐早、耐热,吸水力强;但缺点照样明显,产量低、出米率低、米质次、口感差。

所以,陆稻米,从来没有成为汉文化圈老百姓餐桌上的主客。

东北水稻,是和中国传统水稻是两个概念。

世界水稻起源于中国。

早在7000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

最早的水稻种植,仅限于杭州湾和长江三角洲近海一侧。

大约在3000多年前的殷朝和周朝交替的时候,中国水稻由舟山群岛北传到朝鲜、日本,南传越南。后来,中国水稻传到菲律宾、伊朗、西亚、非洲、欧洲、美洲以至全世界.

真正历史上的东北水稻,到来的非常迟缓,一直要到18、19世纪,由朝鲜传入。

在此之前,东北的普通老百姓,吃小米、麦面,高粱面、豆面等。

在阿布穿越的现在,水稻作为当地粮食作物的概念,基本上不存在!

经过老百姓无数次验证,他们得出了一个道理:水稻不能在这大东北短暂的无霜日子里生存。

现在,这几麻袋叫扶南稻?

当波斯人解释了半天,阿布才搞清楚这是一种来自扶南国的稻种。

这几麻袋稻种,据说是商队偶然与一个海客商人做交易时,被当做搭头而硬塞到手里的。

因为搞不懂这扶南到底是哪个国家,阿布忙不耻下问了博学的司徒先生。

司徒先生捋着小胡子一说,详细地介绍了关于扶南的一些史册轶闻中的记载。

结合记忆中的地图,阿布这才有了对扶南国的大致印象。

扶南国,又作夫南国、跋南国,意为“山岳”的意思,是目前存在于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古老王国。

其范围大致在阿布前世的柬埔寨、老挝、越南、泰国一带。

听司徒讲,这扶南国也是他在大中国史册中翻到的第一个极南国家,至于他们的稻种为何能跨越万里之遥被送到这极东北之地,实在费解。

阿布可不想仔细思考这种子为何能到自己的地盘。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得到了这些明显迥异于朝鲜半岛稻种的稻种!

他自己,也是费尽心力的寻找大中国中原江南一带的合适稻种。

可是,等他搜寻一番,竟然无奈的发现,没有!

不要说自己前世熟悉无比的籼稻和粳稻稻种了,就是乳白色或者略偏黄色的糙米,也在这方天地中很少见。

即使有,价格也一点都不亲民。

而朝鲜半岛靠近汉江流域和偏东南温暖的地区,是有大量的水粳。

只是遗憾的是,这种水稻,从来没有在整个大东北种植成功的任何例子。

为什么呢?

前世的农民儿子阿布,自然是大致能明白为什么。

但他,会傻乎乎地说出来吗?

“自己培育出来的大米,吃着才更香!”

“况且,人家扶南稻看着就比高句丽的水粳顺眼,哥们也有颜值强迫症好不!”

记着想吃一口大白米饭的阿布,常常这样激励和告诫自己。

扶南稻,就是阿布准备重点引入的优质稻种之一。

他想尝试着看看,能不能通过与东北原生陆稻的自然杂交,最终优选出一种适合在东北地区,大范围种植的优质水稻出来。

阿布还有一个大胆猜测,这扶南稻,搞不好就是在中原历史上大大有名的占城稻。

占城稻,那是前世阿布家乡稻米的鼻祖啊!

这几麻袋扶南稻种看着也眼熟,这也是阿布决心试种的最大心理依仗。

熟,半个庄稼把式阿布,能不熟吗?!

况且,初中、高中历史课本上,那可是明晃晃的记录着大宋皇帝真宗张榜推广占城稻的优秀事迹。

那可是每试必考题啊!

占城稻,高产、早熟、耐旱,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占城稻,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

占城稻,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东北地区的无霜期有多长?

间谍阿布,可是记得清楚明白,从农历5月5日到9月28日,平均无霜期为145天。

因为,这是情报学基础的一部分。

就像阿布熟悉各类炸药的各种配方和制作,因为那是爆破学基础的一部分。

外勤间谍,以动手为主,特别是孤立无援的状态下,要擅长如何自我创造和生存。

扶南稻,占城稻,就是阿布开启东北稻米之乡的金钥匙。

新开辟的黑土农场里,人们热火朝天地开始耕土播种。

这块面积巨大的农场,被阿布要求在四周打上了高大结实的木栅栏。

反正,这粟末水两岸,最不缺乏的就是各种参天大树。

此外,还特意让人在这块农场里,养了好多只恋家的雄库鲁。

而族里的许多猎户,则被专门委任为护农队队员,专门驱赶和猎杀图谋不轨的动物。

阿布,不是担心有人偷,而是害怕飞禽走兽对庄稼的侵害。

毕竟,开荒,就是占据了人家许多野兽的家园。

农场里,开着好几条大渠,大渠上又连着小渠。

一条条小渠,将每一块农田串联起来。

大渠靠近粟末水的一端,对排着两两一组四个大型的筒车。

筒车组,架在一条开挖的引渠上,引水口有一个闸门,可调节入水量。

当完全打开闸门,又大又湍急的水流就奔涌而来,直扑宽窄恰好与筒车正面吻合的车轮处。

水流冲击筒车底端巨大的横插轮板,而轮板上斜角分布着固定的大竹筒。

那些浸入水中的竹筒,已经灌满了水。

这时候,筒和轮板都起到了叶轮的作用,因为承受水流的巨大冲力而旋转起来。

竹筒离开水面,渐渐上升。

到一定高度,筒口随着旋转在一定角度后开始朝下,于是水便倒了出来。

因为这个出水的高度和角度相对固定,因此便在合适的高度架设了一条木制的大水槽。

水入槽中,流入引槽,引槽便将提上来的水引向相应高度的大渠。

如此往复,循环不息。

效率虽低,胜在省力。

水量不大,架不住车多!

壮哉,筒车!

小麦与大豆条播的区域已经播种完毕。

现在忙碌的,主要是在这次新获得种子的试验区。

每个区域方方正正,田地边上还竖立着一快快木牌。

木牌子上写着:

乙区八号,棉花,催苗方式:温室催芽,育苗时间:……,栽种时间:……

乙区九号,扶南稻,催苗方式:温室水浸,育苗时间:……,栽种时间:……

……

丙区三号,西瓜,催苗方式:温室催芽,育苗时间:……,栽种时间:……

丙区四号,黄萝卜,催苗方式:……,育苗时间:……,栽种时间:……

……

在一块块地里劳动的人们,情绪高涨。

播种,虽然辛苦,但总让人愉快而充满希望。

热闹的人群中,看不见阿布的影子,只有贾农带领着大家挥汗如雨。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