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63章 秋收丰稔,赏功安内

公元前196年 汉高后二年 农历九月

北地的九月,是一年中最令人心安的季节。酷暑尽消,天高云淡,广袤的原野上,粟黍金黄,穗实饱满,在秋风中掀起层层波浪。经过春耕夏耘的辛勤,以及战火洗礼后的顽强生长,这一年北地郡的秋收,终于迎来了远超预期的丰硕成果。金黄的谷物颗粒归仓,不仅填满了郡县官仓,也让历经磨难百姓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狄道城外,运送粮草的车队络绎不绝,空气中弥漫着新谷的清香和收获的喜悦。这份来之不易的丰收,极大地缓解了郡内钱粮匮乏的窘境,也为北地注入了最宝贵的生机与稳定因素。

靖王李凌站在狄道城头,远眺着这片丰收的景象,紧绷了近一年的心弦,终于得以稍稍松弛。丰收,意味着北地有了度过寒冬、恢复元气的资本;意味着军队粮饷有了保障;意味着他推行的一系列安民措施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他深知,丰收带来的喜悦与安定之下,依然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危机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分配这些粮食,如何论功行赏,如何安抚军民,如何应对朝廷可能的态度,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

“勃兄,子通先生,”李凌在府中召见周勃与公孙阙,指着案几上汇总的秋收账册,“今岁收成,远超预期,此乃上天庇佑,亦是我北地军民同心,辛勤劳作之功。然,粮秣虽丰,如何用之,却关乎北地长远安定。二位有何见解?”

周勃面露欣慰,拱手道:“王爷,丰收确是喜讯。依臣之见,首重者,当是足额征收田赋,充实郡府仓廪,以备军需官用。其次,须兑现去岁许下的诺言,酌情减免部分赋税,使百姓真正得益,如此方能收聚民心。再次,对于阵亡将士家属、伤残兵卒的抚恤赏赐,应借此丰年,加厚给予,以示王爷不忘功臣,抚慰忠烈。”

公孙阙补充道:“周长史所言极是。此外,阙以为,此次丰收,亦是对各级官吏、军中将士论功行赏的良机。去岁守城、今岁屯田、边境巡防,有功者众。当依此前所定军功授田、按绩擢升之制,尽快核定功绩,予以田宅、钱帛或爵位之赏。如此,可激励士气,使军民皆知,只要奋勇效命,必得厚报。再者,”他略一沉吟,“城外王勇部客军,久驻于此,虽心怀叵测,然表面文章仍需做足。可按例拨付部分粮草犒军,堵其索需之口,亦显我北地大度。”

李凌听罢,深以为然:“二位所言,正合我意。丰收之利,当用于固本培元,赏功安民。勃兄,赋税征收与减免之事,由你全权负责,务求公允,不得盘剥百姓。抚恤赏赐,亦由你与高顺将军会同办理,标准可从优。子通先生,”他转向公孙阙,“功绩核定与赏格实施,便劳你费心,会同各曹署,依据文书档案,尽快拟定名单与赏额,报本王核准后执行。至于犒劳王勇部……按往例拨付,不必丰厚,亦不短缺,维持表面和气即可。”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凝重:“然,需切记,朝廷御史方去未久,长安于我等,猜忌未消。所有账目、赏格、抚恤清单,务必清晰明了,有据可查。即便朝廷再派人来查,也要让其看到,我北地所有收支,皆用于保境安民、赏功励士,绝无中饱私囊、蓄意结党之嫌。”

“臣等明白!”周勃与公孙阙肃然应道。

【系统提示:宿主面临丰收后的资源分配与内部整合关键期,需通过公正的赏罚制度巩固统治基础,提升凝聚力,同时防范外部政治风险… 宿主状态:审慎利用利好形势,强化内部激励,完善制度构建,展现其作为统治者的分配智慧与风险意识…】

命令下达后,北地郡府如同精密的机器般高效运转起来。周勃坐镇中枢,调度粮草,颁布政令,督导赋税征收与减免事宜。各县长吏、蔷夫奔走乡里,组织收割,核定田亩,确保政令畅通。公孙阙则埋首于浩瀚的文书之中,依据军功记录、吏员考绩、屯田成效等,逐一核实功绩,拟定赏格。高顺也积极参与其中,与周勃一同审定军中赏罚,对于有功将士,或赏赐田宅,或晋升爵位,或给予钱帛,务求人尽其功,赏当其劳。

整个九月,北地都沉浸在一种忙碌而喜悦的氛围中。粮仓日益充盈,府库钱帛流动,一车车的赏赐物资运往各地,阵亡将士的家属得到了加厚的抚恤,伤残兵卒得到了更好的安置,有功的官吏和将士获得了应有的荣誉与实惠。李凌更是时常轻车简从,巡视乡里,亲自将赏赐送到一些功勋卓着的老兵或吏员家中,与他们交谈,嘘寒问暖。这些亲民的举动,极大地凝聚了人心,巩固了他在北地军民的威望。

与此同时,对于边境互市,李凌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田仁御史的巡查虽未抓住把柄,但无疑敲响了警钟。他并未完全停止与烧当羌等部的联系,但将规模控制得更小,交易地点更为隐秘,且交易物品严格限定在生活物资范围内。剧孟的斥候依旧活跃在边境,不仅监视匈奴动向,也密切关注着羌胡各部的反应,确保互市在可控范围内进行,不致引发更大的风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城外的王勇部客军,在收到北地郡按例送来的粮草犒赏后,表面称谢,但其巡哨活动并未减少,反而加强了对通往羌地方向道路的监控,显然对互市之事仍未死心。李凌对此心知肚明,密令高顺和灌婴,加强对客军动向的监视,并严格保密己方的边境活动。

内政之外,家族的延续亦是李凌关注的重点。嫡子李玄业已能蹒跚学步,咿呀之声日渐清晰;庶长子李玄承更为活泼好动,已开始认识简单的字词。王妃刘玥将内宅打理得井井有条,为李凌解除了后顾之忧。看着子嗣健康成长,李凌心中对未来的规划也愈发清晰。他嘱咐公孙阙,在学吏馆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一些启蒙内容,为将来子嗣的教育打下基础。

九月重阳,秋高气爽。李凌在王府设下家宴,与家人共度佳节。席间,他抱着年幼的李玄业,看着一旁嬉戏的李玄承,对刘玥感慨道:“去岁此时,烽火连天,人心惶惶。今岁能得此安宁,全赖将士用命,百姓辛勤。我等居此高位,更当惕厉奋发,守土安民。”刘玥温婉点头,眼中满是支持与理解。

秋收的丰稔,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北地郡从连年的战争创伤中加速恢复。靖王李凌通过一系列及时而恰当的赏功安内之举,将丰收的成果转化为巩固统治、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然而,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深知内部的安定离不开外部的平衡。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他依旧睁大眼睛,警惕地注视着来自朔方、来自长安的一切风吹草动。北地的这个秋天,在丰收的底色上,依然描绘着谨慎与谋略的线条。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高后纪:“高后二年秋,北地大稔,靖王凌奏免逋赋,厚赏将士,边郡以安。”

* 家族史·始祖本纪:“高后二年九月,北地秋收丰稔。凌公乃命周勃足赋减税,抚恤伤亡;令公孙阙核功行赏,依制授田赐帛;犒王勇军如例。军民得利,人心益附。”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高后二年秋,圣域丰获。上帝命周勃理赋恤民,公孙阙论功行赏,圣军圣吏皆感念,圣基遂固。”

* 北地秘录·凌公秋赏安边:“北地丰岁,李凌厚赏将士,抚恤孤寡,民困得苏,军心愈固。”

(第二百六十三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