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 > 第140章 自我反省、保持清醒才是正道

祁同伟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老师,您知道边疆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吗?”

高育良摇头:“不知道。”

祁同伟语气平静:“干旱。”

高育良一脸疑惑:“那你刚才说洪涝……?”

祁同伟继续说道:“除了干旱,雪灾、风雹、沙尘、低温冻害这些也都很常见。”

“洪涝虽然不是最严重的,但也是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我刚才也说了,农业始终要看老天爷脸色。”

“就算再现代化,也逃不开天灾的影响。”

“要是遇上极端情况,很可能是颗粒无收。”

屋里一时安静了下来。

干旱时期尚能依靠平日修建的水利设施,一旦遭遇洪水……人都忙着逃命去了,田里的作物也只能舍弃了。洪灾、霜冻、冰雹、沙尘暴……各种自然灾害听得大家心里发慌。

祁同伟神色认真地说:“老师,您这是在帮他们争取援助项目。既然是做善事,那就得做扎实。”

“帮农民解决后顾之忧,其实对我们也有好处。”

“再说,边疆地区资源丰富,瓜果种类多、品质好,也是我们集团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当然前提是物流系统得跟得上!”高育良心中一动:“你是想把农村的供销合同模式复制到那边去?”

祁同伟点点头:“没错,我们要想长期发展,就得让他们明白,跟着我们干,能赚到钱。”

“而且是稳定地赚到钱。”

“只要签了合同,我们就会先支付三分之一的定金。”

“还会为他们购买农业保险,其实这也是为了降低我们自身的风险。”

“可以说,这是双赢。”

“五千万听起来不少,但摊到每家每户头上,其实也并不多。”

“不过嘛……”

高育良立刻追问:“不过什么?”

祁同伟坦率地说:“不过,要做就得做到最好。”

“不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麻烦事。”

高育良皱眉:“麻烦事?”

祁同伟干脆地说:“我们的合作初衷是好的,真正让人担心的不是项目本身。”

“最怕的就是有人把好好的政策执行偏了。”

高育良苦笑着看了他一眼:“只要你这个项目挂上你的名字,我敢说从上到下,不会出大问题。”

祁同伟惊讶地说:“老师,您这说得太夸张了吧?”

高育良叹气道:“同伟,你到现在还没意识到自己的影响力有多大啊。”

“你关心的事,自然会有人盯着,监督着。”

郝文忍不住问:“这是什么意思?”

高育良指着祁同伟说:“这位可是财神爷啊。”

“谁要是让他不高兴了,后果可不好说。”

郝文一听,顿时有些惊讶。

祁同伟却耸耸肩:“钱我借出去了,那就是国家的事了。”

“我可不管他们怎么用。”

郝文大吃一惊,难道……祁主任已经给东大放款了?

他不敢相信地看着祁同伟,又看向郝大秘。他现在急需领导的暗示。

但高育良什么也没说。

有些事,该明白的人自然明白,不该知道的也不必知道。

如果郝文想不通,那就得多锻炼锻炼。

怪不得别人。

祁同伟笑了笑:“老师,您就别夸我了。”

“您来这边,是来考察工作的吧?”

高育良没好气地说:“你这小子,真会打太极。”

他随即认真地问:

“最近工作怎么样?”

祁同伟回答道:“最近还不错。前一阵子,我们组织的收割机队伍刚回来。”

“这一个月,每人平均赚了两三千。”

高育良一愣:“你们去年也这么做过吗?”

祁同伟解释说:“去年那次和今年不同。去年主要是秋收,夏收没赶上——那时候我还没调过来。”

“今年肯定也安排了秋收。”

“辛苦一个月,能抵得上一整年的收入,农民当然愿意干。”

高育良好奇地问:“那今年和往年有什么不同呢?”

祁同伟点头:“有三点不同。”

“首先,这次我们统一办齐了专业的操作证件。”

“去年是特殊情况,有证没证其实差别不大,但有总比没有强。”

“其次,我们的队伍能顺利开展工作,也是因为去年留下好好口碑。”

“再一个,愿意用收割机的人比去年多了些。”

“大概多了十分之一。”

高育良微微一怔:“十分之一?”

祁同伟肯定地点头:“对,十分之一。”

“我和司机们聊过,他们说现在虽然是夏收,但找机器收割的老人比去年多了不少。”

高育良缓缓点头:“看来,外出打工的人确实不少啊。”

祁同伟随口说道:“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不再被土地紧紧束缚。”

“很多人都选择到城里打工去了。”

“在江淮和中原两个省份尤其明显,咱们吕州也有不少人去了京州、姑苏和松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请大家收藏:()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自古以来,东大的职业都是世袭的。

你父亲做什么,你多半也会做什么。

这种状况直到唐朝实行科举制度后才有所改变。

但从那以后,基本上就没再发生太大变化。

明清时期实行的军户制度更是将这种体制彻底固化,即使到了现代也变化不大。

顶工制度其实就是两千多年来的一种延续。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这种传统才真正被打破。

农民可以离开土地自由流动,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也自然有了改变命运的可能。

虽然这种机会并不大,但因为基数庞大,所以还是有不少农民最终变成了新市民。

如今,祁同伟仅仅通过一个数据,就察觉到了这股社会潮流的到来。

高育良问道:“你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祁同伟思索了一下说:“从国家层面来说,这是件好事。但对那些离乡背井去打工的农民来说,未必轻松。”

“想赚钱,就得离开父母,或者离开自己的孩子……”

“对当地的地方正府来说,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无论什么时候,人口都是最核心的资源。”

“如果大家都往外跑,就容易造成‘空城’的现象。”

“不过,这话说得有点远了。”

高育良神情认真地说:“不,一点都不冤,你的提醒非常关键!”

“我们吕州可是农业大市,如果不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产业,很可能会被周边城市把人都吸走了!”

高育良看着祁同伟的眼神里透着一丝复杂。

他没想到祁同伟能看得这么深,这么远。

去年他一直在处理宁家的事,直到今年才开始着手之前搁置的工作。

他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但始终没想明白。

直到和祁同伟谈过之后,才突然意识到,那种不对劲其实就是吕州正在慢慢“空心化”。

其实道理很简单,吕州的农民在家门口挣不到钱,只能外出谋生。

而汉东省的人打工,不是去京州,就是姑苏,或者松江。

这几座城市几乎把汉东各地的人才都吸引走了。

再远的地方?

汉东人压根就不感兴趣!

毕竟祖祖辈辈都在这里,松江已经是能接受的极限距离了。

祁同伟解释说:“这其实是一种经济发展的自然现象。”

“就拿我们二王村来说,能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一方面靠大家的努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小桥镇甚至整个流水县的支持。”

“可以说,二王村几乎集中了全镇的劳动力。”

“对周边的村子来说,二王村就是一个巨大的‘吸盘’。”

“但这种‘吸盘’效应和大城市吸引人口是不一样的。”

“因为从流水县到二王村打工,离家很近。”

“哪怕周末都能回家看看。”

“要是去外地打工,那就完全不同了。”

“别说每周回去,就算一年都难得回一次。”

高育良连连点头:“农民确实不容易啊!”

“我们吕州可不能变成空城。”

“同伟,就靠你了!”

祁同伟一脸疑惑:“老师?”

高育良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神情认真地说:“刚才的谈话,我总结出了两点。”

“第一,农民外出打工是大势所趋。”

祁同伟点头:“对那些不甘于现状的农民来说,打工确实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虽然能多赚点钱,但代价也很明显,就是和家人分离。”

高育良表示赞同:“如果我们不能给农民提供更好的选择,他们就会被松江、京州、姑苏这些大城市吸引走。”

祁同伟完全认同:“确实如此。”

高育良一拍大腿:“要想留住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创造就业机会,让农民在家门口或者附近就能找到工作。”

祁同伟苦笑着说:“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

“但丰收集团目前也没办法吸纳那么多人啊。”

高育良一挥手:“你这不是没用心!”

“你手里有那么多技术,随便拿出一样,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现在空调可是热销产品,价格也不低。”

“不过,经营空调的厂商数量有限。”

“要不,你从这个方向考虑一下?”

直到此刻,高老师才终于亮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祁同伟忍不住笑了笑,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老师,您也太高看我了吧?”

吕州这么大的地方,他得创办多少家企业,才能把人才都留下来?

祁同伟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知,他并不缺乏自信,但也不是盲目自信的傻瓜,他从不主动找麻烦。

每天自我反省、保持清醒才是正道。

喜欢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请大家收藏:()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