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南明崛起 > 第331章 云南根据地的建设2

南明崛起 第331章 云南根据地的建设2

作者:阳江牡丹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5 19:43:47 来源:全本小说网

试种成功的消息传来,整个绿水书院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李奇立刻安排人员大量培育玉米种子,准备运往云南等地广泛种植。

梁二钊看着这一切的发展,对那嵩说道:“那嵩兄,你可知这些新式武器,还有这些能改善民生的作物与技术,皆是我们绿水书院的山长李奇一手促成。”

“院长心怀天下,他深知只靠武力难以彻底改变局势,便着力于多方面的发展。他召集各方贤才,在书院中成立诸多研究小组,这些新式武器便是在他的引领下,由书院的能工巧匠与饱学之士们日夜钻研而成。”

那嵩听闻,眼中满是崇敬之色:“原来如此,这位李院长当真有经天纬地之才。既能创造出如手榴弹这般威力惊人的武器,又能为百姓寻得新的作物,改善民生。”

“我对他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真希望有朝一日能亲赴绿水书院,拜见院长,感受那书院的智慧与风范。”

梁二钊笑道:“院长若是知晓那嵩兄的心意,定会十分欣慰。绿水书院一直秉持着为天下谋福祉的理念,若兄台能前往,定能与院长畅聊抗清大业与地方发展之策。”

然而,在发展生产的进程中,他们也遭遇了诸多困难。

在兴修水利时,尽管有了初步的规划和民众的热情参与,但工具的简陋成为了一大阻碍。

挖掘水渠的锄头和铲子大多是本地自制,质地粗糙,容易损坏。挖掘坚硬的岩石和土层时,常常几下就出现缺口,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

梁二钊见状,组织了一批铁匠,利用本地的铁矿资源,按照绿水书院带来的图纸,打造更为坚固耐用的铁制工具。

同时,还从外地采购了一些质量上乘的工具,分发给劳作的民众,这才使得水利工程得以较为顺利地推进。

在番薯种植方面,虽然初期生长良好,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虫害几乎让所有的心血毁于一旦。

一种不知名的害虫大量滋生,啃食着番薯的叶片和藤蔓,许多番薯藤迅速枯萎。

梁二钊心急如焚,他一方面组织民众手工捕捉害虫,另一方面派人快马加鞭回绿水书院请教农业专家。

专家们根据描述,推测出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害虫,并给出了防治的方法。

梁二钊带着自制的草药杀虫剂配方返回,指导民众熬制草药,喷洒在番薯地中。

经过连续几日几夜的奋战,终于控制住了病虫害,番薯得以继续茁壮成长。

在推广新的纺织技术时,当地妇女们习惯了传统的纺织手法,对于新的织机和技法一时难以掌握。

许多妇女在操作先进织机时手忙脚乱,织出的绸缎不是出现瑕疵就是图案错乱。

梁二钊和工匠们耐心地为妇女们讲解示范,从最基础的操作步骤开始,一步一步地教。

他们还将操作流程绘制成简单易懂的图示,贴在纺织工坊里,方便妇女们随时查看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妇女们逐渐熟练起来,能够独立操作织机,织出精美的绸缎。

在茶叶贸易过程中,运输环节也出现了问题。由于云南山路崎岖,运输茶叶的马车和驮马常常在途中遭遇意外。

有的马车因为道路颠簸,茶叶散落一地;有的驮马不堪重负,摔倒在山路上,导致茶叶受损。

那嵩和梁二钊商议后,决定改善运输路线,组织人力拓宽和修整一些关键的路段,减少道路的崎岖程度。

同时,增加运输的批次,减少单次运输的重量,降低运输风险。并且,他们还训练了专门的运输队伍,提高他们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确保普洱茶能够安全地运出云南,在市场上换取更多的物资,为根据地的发展持续助力。

在云南那片广袤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梁二钊与那嵩并肩而立,他们的目光坚定地落在眼前这片即将大兴水利工程的区域。

晨曦微露,第一缕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战甲,也预示着这场与自然协作、为民生谋福祉的战斗即将拉开帷幕。

选址之处,山水相依。一边是巍峨耸立的青山,山间云雾缭绕,一条山溪奔腾而下,水流湍急,带着无尽的活力与势能。另一边则是广袤的平原,那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农田,然而此刻却因缺乏有效的灌溉系统而显得有些干涸荒芜。

梁二钊手持简易的测量工具,与那嵩以及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和从绿水书院赶来的学子们仔细地勘察着地形。他们沿着山溪的走势前行,不时蹲下身子,用手捧起一抔泥土,感受其质地,又抬头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周围山脉的走向,以确定最佳的引水线路。

“此处地势颇高,若能在此修筑堤坝,截断溪流,再沿山势开凿渠道,便能借助重力让水流顺势而下,灌溉大片农田。” 梁二钊指着一处狭窄的山谷口说道,声音沉稳而自信,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那嵩微微点头,他望着那片山谷,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水流奔腾、田野丰饶的景象,大手一挥:“就依梁兄弟所言,今日我们便在此处立下工程的根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南明崛起请大家收藏:()南明崛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消息如春风吹遍周边的村寨,村民们听闻要修建水利工程,纷纷自发地赶来。

一时间,山谷间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组成了先锋队,他们手持锋利的铁镐和厚重的锄头,站在山溪岸边,等待着开工的号令。

当那嵩一声令下,小伙子们齐声呐喊,铁镐高高举起,然后重重地落下,砸在坚硬的岩石和泥土上,溅起一片尘土。每一次挥动,都伴随着肌肉的紧绷和汗水的飞溅,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坚毅与热情,仿佛不知疲倦。

然而,工程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挖掘不久,他们便遇到了一层坚硬的岩石层,铁镐砸在上面,只能留下浅浅的痕迹,震得手臂发麻。

小伙子们的脸上露出了焦急的神色,但没有一个人退缩。梁二钊见状,迅速组织起几个擅长石工的老者和一些有巧思的年轻人,共同商议对策。

一位老者提出:“可以先用火烧,烧热岩石后再浇上冷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岩石破裂。”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于是,他们在岩石上堆积起干柴,点燃火焰。火焰熊熊燃烧,映红了众人的脸庞。

待岩石被烧得通红,一桶桶冷水浇下,只听 “咔嚓” 声响彻山谷,岩石出现了一道道裂缝。

小伙子们见状,再次挥动铁镐,这一次,岩石逐渐被击碎,挖掘工作得以继续进行。

在渠道的挖掘过程中,妇女们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们组成了运输队,背着竹筐,穿梭于工地之间。

竹筐里装满了从渠道中挖掘出来的土石,她们沿着狭窄而崎岖的山路,小心翼翼地前行。

有的地方坡度很陡,她们便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地挪下山坡。尽管汗水湿透了她们的衣衫,沉重的竹筐勒红了她们的肩膀,但她们的眼神中没有丝毫抱怨,只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孩子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在工地周围跑来跑去,为大人们递水、送工具。小小的身影在忙碌的人群中显得格外灵动,他们的欢声笑语为略显艰苦的工地带来了一丝生机与活力。

随着渠道逐渐向平原延伸,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渠道需要穿过一片沼泽地,这里淤泥深厚,稍有不慎就会陷进去。

梁二钊皱起眉头,沉思片刻后,他指挥村民们砍伐了大量的竹子和树木。他们将竹子和树木削成一根根木桩,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木桩一根一根地打入沼泽地中。

每打一根木桩,都需要多人同时用力,喊着整齐的号子:“一二,一二……” 木桩深深地扎入地下,形成了一条坚固的栈道。村民们沿着栈道铺设木板,然后在木板上继续挖掘渠道,成功地解决了沼泽地的难题。

那嵩始终在工地上忙碌着,他的身影如同定海神针,给村民们带来了无尽的信心和力量。

他亲自参与到最艰苦的劳动中,与小伙子们一起搬运巨石,与妇女们一起背负土石。他的衣服早已被汗水和泥水湿透,脸上也沾满了灰尘,但他的眼神始终坚定而炽热。

在修建水闸的关键部位时,梁二钊凭借着在绿水书院所学的知识,精心设计着水闸的结构。

他指挥村民们用巨大的石块堆砌水闸的基座,每一块石块都需要多人用绳索和木杠才能搬运到位。

然后,他们在基座上安装木制的闸门框架,再用铁制的铰链连接闸门。为了确保水闸的密封性,他们用麻线和桐油混合制成的填料填充缝隙。

在安装闸门的过程中,需要精确的测量和调整,梁二钊亲自拿着水平仪和尺子,一丝不苟地指挥着村民们操作,哪怕是微小的偏差也不放过。

经过数月的艰苦奋战,水利工程终于接近尾声。当最后一块石头被砌上渠道的护坡,当水闸的闸门缓缓升起,山溪的水如脱缰的野马奔腾而出,沿着新修的渠道汹涌而下。

清澈的水流奔腾在渠道中,发出欢快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胜利的喜悦。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聚集在渠道两旁,望着那流淌的水,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孩子们在水中嬉戏玩耍,笑声回荡在整个山谷。梁二钊与那嵩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相视一笑。

他们知道,这水利工程不仅仅是一条灌溉的渠道,更是村民们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的见证,它将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为抗清根据地的稳固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喜欢南明崛起请大家收藏:()南明崛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