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那年那时的青春 > 第367章 大宝不做作业3

那年那时的青春 第367章 大宝不做作业3

作者:尘埃焰火 分类:言情说爱 更新时间:2025-09-09 14:34:16 来源:全本小说网

比如,如果老师反馈“孩子上课能听懂,但作业量有点多,导致孩子回家后觉得压力大”,家长可以和老师商量:“能不能让孩子每天先完成核心作业(如数学口算、语文生字),拓展类作业(如课外阅读理解)分两天完成?”大多数老师会愿意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毕竟作业的核心目的是“巩固知识”,而非“追求数量”。

若老师提到“孩子上课经常走神,知识点没掌握,所以作业不会做”,家长可以和老师约定“课堂提醒机制”——比如让老师在孩子走神时轻轻敲桌子提醒,同时家长在家针对孩子没掌握的知识点,用更简单的方式辅导(比如用积木教数学加减法、用绘本教语文拼音),家校配合帮孩子补上知识漏洞,从根本上消除“不会做所以不想做”的畏难心理。

需要注意的是,和老师沟通时要保持“合作态度”,避免抱怨“老师作业太多”或“老师没教好”,而是说“想和您一起看看怎么帮孩子更好地完成作业”,这样老师会更愿意配合,共同找到解决办法。

(二)排查“环境干扰”:打造无干扰的作业空间,减少外界诱惑

孩子长期抗拒作业,可能和“作业环境太嘈杂”有关。比如书桌放在客厅,家人看电视、聊天的声音不断;书桌上堆满玩具、零食,孩子写作业时忍不住玩一会儿;或者家长在旁边刷手机、玩游戏,孩子觉得“为什么你们能玩,我要写作业”,从而产生抵触。

此时家长需要为孩子打造“专属作业空间”,满足“安静、简洁、固定”三个原则:

1. 安静:尽量把书桌放在书房或卧室,远离客厅、厨房等噪音源;家人在孩子写作业时,避免大声说话、看电视,可选择看书、做家务等安静活动;

2. 简洁:书桌上只放当前作业需要的物品(如课本、文具、作业本),玩具、零食、课外书等全部收进抽屉或柜子,避免孩子被干扰;

3. 固定:让孩子每天都在同一个地方写作业,形成“坐在这个书桌前,就该写作业”的条件反射,帮助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布置作业角:让孩子选一张喜欢的卡通桌布铺在书桌上,放一个小台灯,再贴一张“作业打卡表”,让孩子对这个空间有“归属感”,从而更愿意在这里完成作业。

(三)关注“学习兴趣”:用趣味方式衔接作业,减少“作业=痛苦”的联想

有些孩子长期抗拒作业,是因为觉得“作业太枯燥”,把作业和“痛苦、无聊”绑定。此时家长可以用“趣味化方式”衔接作业,让孩子觉得“作业也能很好玩”,逐步消除抵触心理。

1. 把作业和“游戏”结合,降低枯燥感

- 数学作业:比如口算题可以变成“口算抢答游戏”,家长说“5 3=?”,孩子快速回答,答对10道就奖励一个小贴纸;应用题可以用玩具模拟场景,比如“小明有3个玩具车,妈妈又买了2个,现在一共有几个?”,让孩子用玩具车摆一摆,再算出答案;

- 语文作业:生字抄写可以变成“猜字游戏”,家长用手在空中写生字,让孩子猜“这是什么字”,猜对后再让孩子写下来;课文朗读可以变成“角色扮演”,孩子读主角的台词,家长读旁白,让朗读更有代入感;

- 英语作业:单词记忆可以变成“单词卡片游戏”,把单词写在卡片上,家长出示卡片,孩子读出单词,读对了就能“收集”这张卡片,集齐卡片可兑换奖励。

2. 用“生活场景”衔接作业,让孩子明白“作业有用”

很多孩子觉得“作业和生活没关系,做了也没用”,从而缺乏动力。家长可以把作业和生活场景结合,让孩子看到作业的“实际价值”:

- 学完“元、角、分”后,让孩子帮妈妈算“买一包糖果5元,给收银员10元,应该找多少钱”,对应数学作业中的人民币计算;

- 学完“描写水果的词语”后,带孩子去超市,让孩子用“红红的、甜甜的”等词语形容苹果、草莓,对应语文作业中的词语运用;

- 学完英语“颜色”相关单词后,让孩子用英语说出“妈妈的衣服是红色(red)、爸爸的鞋子是黑色(black)”,对应英语作业中的单词练习。

当孩子发现“作业里的知识能用到生活中”,就会从“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业”,转变为“为了学会有用的知识而写作业”,内在动力会大大提升。

五、家长必避的“3大误区”:别让错误做法加重孩子的抗拒

在引导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很多家长的“好心做法”,反而会加重孩子的抗拒心理。以下三个常见误区,家长一定要及时避开:

(一)误区1:“盯着写”=“认真监督”,过度干预让孩子失去自主性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不自觉,必须盯着才能写作业”,于是搬个凳子坐在孩子旁边,孩子写一道题就检查一道,一旦写错或写慢,就立刻指出来“这道题错了,重算”“你怎么又走神了,快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那年那时的青春请大家收藏:()那年那时的青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但这种“全程紧盯”的方式,会让孩子感到极大的压力:一方面,孩子担心写错被批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作业上,反而更容易出错;另一方面,孩子会觉得“写作业是为了应付妈妈的检查”,而非“自己的责任”,逐渐失去自主完成作业的意识。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在孩子写作业前,明确“作业是你的任务,妈妈相信你能完成”,然后离开作业区域,做自己的事情;孩子遇到难题时,先鼓励他“自己再想想,你之前做过类似的题目”,如果实在不会,再过来引导,而不是全程盯着。

(二)误区2:“比较式激励”=“激发动力”,否定孩子让他失去信心

很多家长喜欢用“别人家孩子”激励孩子:“你看隔壁小明,每天放学就写作业,从来不用妈妈催”“同班的小红这次作业全对,你怎么错了这么多”。

这种“比较”看似是“激励”,实则是对孩子的否定——孩子会觉得“妈妈觉得我不如别人”,从而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会想“反正我不如别人,写不写都一样”,反而失去写作业的动力。

正确的做法是:“和孩子的过去比,不和别人比”。比如孩子今天比昨天提前5分钟完成作业,就表扬“你今天比昨天快了5分钟,进步啦”;孩子这次作业比上次少错3道题,就说“你这次错的题更少了,说明你越来越认真了”。通过和自己的过去对比,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建立信心。

(三)误区3:“作业没完成就不能玩”=“强调规则”,极端惩罚让孩子厌恶作业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完成作业,会采取极端惩罚:“今天不把作业写完,就不准吃饭、不准睡觉”“作业没完成,周末所有的玩都取消”。

这种“惩罚式规则”,会让孩子把“作业”和“痛苦、剥夺快乐”深度绑定,觉得“写作业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不仅会加重当下的抗拒,还可能让孩子长期厌恶学习。

正确的做法是:即使孩子没完成作业,也不要用“剥夺基本需求(吃饭、睡觉)”或“取消所有娱乐”作为惩罚,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为什么没完成”——如果是因为贪玩,就约定“明天先写作业再玩,玩的时间不变”;如果是因为太难,就一起拆解任务,帮他降低难度。用“解决问题”的态度代替“惩罚”,才能让孩子愿意面对作业,而非逃避。

六、总结:从“对抗”到“合作”,让作业成为亲子关系的“粘合剂”

解决孩子不做作业的问题,从来没有“一招见效”的捷径,核心在于家长转变心态——从“强迫孩子服从”,转变为“和孩子站在一起,帮他解决问题”。

当家长放下指责,用共情读懂孩子的需求;放下控制,和孩子一起制定可行的计划;放下挑剔,用正向反馈肯定孩子的努力,孩子就会从“抗拒作业”,逐渐转变为“主动完成作业”。

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不仅能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还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让曾经“鸡飞狗跳”的作业时间,变成亲子间互相陪伴、共同成长的温暖时光。毕竟,比起“快速完成作业”,孩子能在学习中感受到自信、获得动力,才是更重要的长远收获。

喜欢那年那时的青春请大家收藏:()那年那时的青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