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那年那时的青春 > 第365章 大宝不做作业1

那年那时的青春 第365章 大宝不做作业1

作者:尘埃焰火 分类:言情说爱 更新时间:2025-09-09 14:34:16 来源:全本小说网

大宝突然就不做作业了,想尽各种办法都不做,该怎么办呢?

破解孩子“作业拖延症”:从对抗到合作的科学引导指南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做作业”几乎是每个家长都会遭遇的“高频难题”。当家长一遍遍催促“快写作业”,孩子却磨磨蹭蹭玩橡皮、发呆,甚至直接拒绝时,焦虑、烦躁的情绪很容易爆发,最终演变成“家长怒吼、孩子哭闹”的僵局。但事实上,孩子不做作业并非单纯的“偷懒”或“不听话”,背后往往藏着他们未被察觉的需求——可能是觉得题目太难产生畏难情绪,可能是长时间学习后想放松,也可能是希望通过“拖延”获得家长的关注。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从来不是“强迫孩子服从”,而是通过建立清晰规则 正向引导,让孩子从“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参与”,逐步养成自主完成作业的习惯。以下将从“共情沟通”“制定计划”“正向反馈”三个核心步骤展开,结合具体场景与实操方法,帮助家长破解孩子的“作业拖延症”。

一、先“共情”再“沟通”:读懂孩子抗拒背后的真实原因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不做作业时,第一反应是“指责”——“你怎么又不写作业?”“别人都做完了,就你磨蹭!”但这种带有批评性的语言,只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要么沉默对抗,要么反驳“我就是不想写”,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其实,孩子的“拒绝”本质上是一种“信号”,家长要做的第一步,是放下指责,用“共情”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们愿意说出不做作业的真实原因。

(一)用“共情语言”打破对抗,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共情的核心是“先接纳情绪,再解决问题”。当孩子表现出不想写作业的态度时,家长不要急于纠正,而是先认可他们的情绪,让孩子知道“你的感受是正常的,妈妈/爸爸理解你”。比如,看到孩子趴在书桌前发呆,手里把玩着铅笔,家长可以蹲下来,轻声说:“宝贝,妈妈看到你现在对着作业发呆,是不是觉得有点累,不想马上开始写呀?”而不是直接说“别玩了,赶紧写!”。

这种“共情式开场白”能瞬间降低孩子的防备心。就像成年人工作累了不想加班时,领导一句“我知道你今天辛苦了”,远比“必须把活干完”更让人愿意配合。孩子也是如此,当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看见、被理解,才会愿意放下对抗,跟家长交流。

(二)用“开放式提问”引导孩子说出原因,避免“封闭式追问”

在孩子情绪缓和后,家长需要通过“开放式提问”,引导他们说出不做作业的具体原因。所谓“开放式提问”,是指用“为什么”“怎么了”“你觉得”等词语,让孩子有机会完整表达想法,而不是用“是不是”“对不对”这类“封闭式提问”,把孩子的回答限定在“是”或“不是”里。

比如,家长可以问:“你不想写作业,是今天在学校学的内容有点难,不会做吗?还是觉得作业太多,担心写不完呀?”或者“如果现在不想写,你能告诉妈妈,你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吗?”通过这样的提问,家长能快速排查孩子抗拒的原因,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三类:

- 畏难情绪:比如数学题不会做、语文生字太难写,担心做错被批评,所以干脆不写;

- 渴望放松:白天在学校已经上了一天课,回家后想先玩一会儿,缓解学习压力;

- 注意力分散:书桌周围有玩具、零食,或者家里有人看电视、玩手机,无法集中精力写作业。

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表达时,家长要保持耐心,不要中途打断或否定。比如孩子说“作业太多了,我写不完”,家长不要立刻反驳“别人都能写完,就你觉得多”,而是说“哦,原来你觉得作业有点多,那我们一起看看,哪些作业可以先做,哪些可以后做,好不好?”只有让孩子充分表达,家长才能精准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三)根据不同原因,给出“针对性回应”,避免“一刀切”

当孩子说出不做作业的原因后,家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回应,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爸爸在帮我解决问题,而不是在逼我”。

- 如果是“畏难情绪”:家长可以说“没关系,不会做的题目我们可以一起看看,妈妈陪你先从简单的开始,做完一道再做下一道,慢慢就会了”;

- 如果是“渴望放松”:家长可以说“妈妈知道你想玩,那我们约定好,先花20分钟写作业,写完后就可以玩15分钟积木,这样好不好?”;

- 如果是“注意力分散”:家长可以说“那我们一起把书桌上的玩具收起来,把电视关掉,这样你写作业时就不会被打扰了”。

共情沟通的关键,不是“说服孩子写作业”,而是让孩子明白“家长和他是一伙的”,从而愿意主动配合。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抗拒心理就会大大减少,这为后续制定作业计划打下了重要基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那年那时的青春请大家收藏:()那年那时的青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二、一起制定“简单计划”:让孩子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参与”

很多家长习惯替孩子安排作业:“你先写数学,再写语文,最后写英语,今晚8点前必须写完!”但这种“家长单方面制定的计划”,孩子往往不会认真执行——因为他们没有参与感,觉得“这是妈妈让我做的,不是我自己想做的”。因此,解决孩子不做作业的第二步,是和孩子一起制定“简单、可行的作业计划”,让孩子成为计划的“主人”,从而主动承担起完成作业的责任。

(一)制定计划前,先“拆解作业任务”,降低孩子的畏难感

孩子之所以抗拒写作业,有时是因为看到“一堆作业”就觉得压力大,产生“我肯定做不完”的想法。这时候,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把作业“拆解成小步骤”,让孩子觉得“每一步都很简单,只要慢慢做就能完成”。

比如,孩子晚上有数学口算(20道)、语文生字抄写(10个)、英语课文朗读(1遍)三项作业,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把任务拆解开:

1. 第一步:先做数学口算,每天做10道,分2天完成,今晚先做10道;

2. 第二步:再写语文生字,每个生字写3遍,写完一个就画个“√”;

3. 第三步:最后读英语课文,读2遍,读熟后可以给妈妈当“小老师”,教妈妈读。

拆解任务时,要注意“难度由易到难”“时间由短到长”。比如先让孩子做擅长的科目,再做不擅长的科目,这样孩子能快速获得“我能完成”的成就感;每次安排的作业时间不要太长,低年级孩子每次15-20分钟,高年级孩子25-30分钟,避免孩子因长时间学习产生疲劳感。

(二)用“可视化工具”让计划更清晰,孩子更容易执行

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单纯的“口头约定”很容易忘记,因此制定计划时,最好用“可视化工具”,比如“作业计划表”“打卡表”,让孩子能直观地看到“自己要做什么”“做完了什么”。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张“作业计划表”,表格里列出“作业内容”“预计时间”“完成情况”“奖励”几列,让孩子自己填写或画符号。比如:

作业内容 预计时间 完成情况(画√) 奖励

数学口算10道 15分钟 休息5分钟

语文生字10个 20分钟 吃一颗糖果

英语课文读2遍 10分钟 玩15分钟

也可以用“打卡贴纸”的方式:准备一张卡通贴纸,孩子每完成一项作业,就贴上一张贴纸,集齐3张贴纸,就能获得一个小奖励(比如周末去公园玩、多看10分钟绘本)。这种可视化的方式,能让孩子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度,每完成一项就有“成就感”,从而更有动力继续做下去。

喜欢那年那时的青春请大家收藏:()那年那时的青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