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 > 都看过疯狂空间

老窑坊的陶色

豫西的伏牛山脚下,有个叫陶土坡的村落。村子背靠赭红色的山崖,崖下的黄土里藏着细腻的陶土,是做陶器的上好原料。村中央的空地上,立着一座馒头状的土窑,窑口的砖石被烟火熏得乌黑,旁边堆着些晾晒的陶坯,风吹过,带着泥土的腥气和草木的焦香——那是老窑坊独有的味道。窑坊的主人姓秦,是位年近七旬的老汉,村里人都叫他秦窑匠。秦老汉做了一辈子陶器,手掌被陶土磨得厚实,指甲缝里总嵌着黄褐的泥,却能把普通的陶土捏出万千形态,经窑火一烧,就成了带着窑变的陶罐、陶碗,既实用又透着股拙朴的美。

这年处暑,伏牛山的核桃刚挂满枝头,秦老汉正蹲在陶土堆旁,用木槌捶打陶土。陶土要捶得细密,才能去掉里面的沙粒和气泡,他捶得汗流浃背,木槌落下的“砰砰”声,和远处的蝉鸣混在一起,像首粗犷的歌。“这土得有韧劲,”他对蹲在旁边的少年说,“捶不匀,拉坯的时候就会裂,就像和面,得揉到了,蒸出的馒头才筋道。”

少年叫石头,是秦老汉的孙子,放暑假来窑坊帮忙。他手里拿着块小陶土,学着爷爷的样子揉捏,可陶土总不听使唤,要么捏成个歪歪扭扭的球,要么裂开一道缝。“爷爷,这土咋这么硬?”

秦老汉放下木槌,拿起石头手里的陶土:“得加水醒,像人睡觉一样,让土吸足了水,才软和。”他把陶土放进陶盆,加了点清水,用手反复揉捏,直到陶土变得像面团一样柔软,能在手里随意变形。“你看,这样才叫‘熟泥’,拉坯的时候才听话。”

石头学着爷爷的样子和泥,手上、胳膊上都沾满了黄褐的陶土,像只刚从泥里爬出来的小猴子。秦老汉看着他,眼里的皱纹笑成了花:“玩泥巴不怕脏,怕的是不用心。咱这手艺,靠的就是手上的感觉,心到了,手就到了。”

窑坊里的转盘是最老式的,用脚蹬着转,“吱呀”作响。秦老汉坐在转盘前,把一块熟泥放在中心,脚一蹬,转盘慢悠悠地转起来。他双手蘸着水,捧着陶泥,拇指从中心按下去,慢慢向外推,陶泥在他手里渐渐升起,变成一个圆筒状,再用手指捏出颈口、腹部,转眼就成了个圆润的陶罐坯。“这叫‘拉坯’,”他边做边说,“力道要匀,转盘转得快,手就得稳,不然坯子就歪了。”

石头看得眼睛发亮,也想试试。秦老汉让他坐在转盘前,自己在旁边扶着他的手,教他感受陶泥的力度。可石头的手总抖,要么把陶坯捏扁了,要么捏出个歪脖子,折腾了半天,连个像样的碗坯都没做出来。“太难了……”他有点泄气。

“谁不是从歪坯子学起的,”秦老汉拿起他做坏的陶坯,揉成一团重新和泥,“我年轻时,做坏的陶坯能堆成座小山。拉坯就像走路,得一步一步练,脚稳了,手才能稳。”

接下来的日子,石头每天都跟着爷爷学拉坯。他先从最简单的碗坯学起,练了十几天,总算能拉出个大致圆的碗了,虽然碗口有点歪,碗底有点厚,秦老汉却夸他:“有进步,比我当年强。”

陶坯做好后,要放在阴凉处晾干,不能暴晒,不然会裂。秦老汉把石头做的碗坯摆在竹架上,像列队的士兵。“晾干要七天,一天都不能少,”他说,“急着用,就会出乱子,这跟做人一样,得等得起。”

晾干的陶坯要修坯,秦老汉用特制的修坯刀,把碗口修得平整,碗底修得光滑,去掉多余的陶土,让陶坯更规整。石头学着修坯,刀一歪,就把碗口削掉了一块,心疼得直咧嘴。秦老汉却说:“削掉了就重新做,咱这手艺,不怕错,就怕不改。”

烧窑是最关键的一步。秦老汉把晾干的陶坯搬进土窑,大的陶罐放下面,小的陶碗放上面,之间用碎陶片隔开,让火焰能流通。“这窑像个脾气倔的老头,”他指着窑膛,“火大了,陶器会裂;火小了,烧不透,颜色发灰。得顺着它的性子来,才能烧出好东西。”

他从柴房抱来松柴和枣木,松柴火力猛,枣木烧得久,两种柴混着烧,窑温才能均匀。石头帮着往窑里递柴,看着爷爷把陶坯码得整整齐齐,像在布置什么重要的仪式。“爷爷,这窑有多少年了?”

“比你爹岁数都大,”秦老汉点燃火把,“是我爹年轻时建的,烧了快五十年了,经它手烧出来的陶器,能从村里卖到镇上,有的还被城里人当宝贝收着。”

窑火点燃后,浓烟从窑顶的烟囱里冒出来,像条黑色的龙。秦老汉守在窑口,时不时用长钩扒拉一下柴火,调整火势。石头在旁边给他递水,看着窑身渐渐被烧得发红,陶坯的颜色也从土黄变成暗红,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烧窑要守三天三夜,不能离人,”秦老汉说,“第一天烧到‘见红’,窑膛里能看到红光;第二天烧到‘发白’,温度够了;第三天慢慢降温,让陶器‘缓过来’,不然会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请大家收藏:()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三天,秦老汉和石头轮流守窑,饿了就啃口干馍,困了就靠在柴堆上打个盹。石头看着爷爷布满皱纹的脸在火光中忽明忽暗,突然觉得这土窑像位沉默的老人,见证着秦家一代又一代的手艺。

开窑那天,村里很多人都来看热闹。秦老汉扒开窑口的砖石,一股热浪夹杂着陶土的清香涌出来,窑里的陶器泛着温润的光泽——有的陶罐带着淡淡的青灰色,有的陶碗表面有星星点点的窑变,像撒了把碎金,石头做的那几个歪碗,居然也烧得很完整,带着股憨拙的美。

“成了!”石头激动得跳起来,拿起自己做的碗,用手指敲了敲,发出“咚咚”的闷响,像远山的回声。

秦老汉拿起一个陶罐,看了看:“釉色还行,就是胎有点厚,下次拉坯再薄点。”他从窑里拿出个自己做的陶壶,壶身上有自然形成的冰裂纹,是窑火的杰作,“这窑火好,烧出了‘开片’,比我画的还好看。”

从那以后,石头成了窑坊的常客。他跟着秦老汉学做更复杂的陶器——带花纹的陶瓮、有提梁的陶壶,还学着在陶坯上刻简单的图案,用指甲划出麦穗、月牙,虽然线条稚嫩,却带着股孩子气的灵动。

有天,城里来了个开民宿的老板,看到秦老汉的陶器,说想批量收购,放在民宿里当装饰品和餐具。“大爷,您这陶器太有味道了,带着股土劲儿,城里人大都喜欢。”

秦老汉有点犹豫:“我这老胳膊老腿,做不了太多。”

“我帮您找几个村民来学,”老板笑着说,“您教他们手艺,我来收购,保证不压价。”

石头也劝他:“爷爷,这样更多人就能用上您做的陶器了。”

秦老汉点了点头:“行,但得说好,陶土必须用咱坡上的,工序一步都不能少,少了一步,就不是陶土坡的陶器了。”

老板请了几个村里的年轻人来学做陶,秦老汉手把手地教他们和泥、拉坯、修坯,石头则帮着记订单、打包。他们做的陶器,有民宿订的粗陶碗,有城里咖啡店要的陶杯,还有游客喜欢的小陶哨,哨子一吹,“呜呜”的响,像山风穿过峡谷。

秦老汉的儿子在城里开饭馆,听说家里的陶器火了,也回来订了一批陶碗,说要用父亲做的碗盛自家的手擀面,“让客人尝尝咱老家的味道”。

“以前总觉得这做陶的活没出息,”儿子看着父亲粗糙的手,眼里有点湿润,“现在才知道,这泥巴里藏着咱的根。”

秋收时,陶土坡办了个“陶文化节”,秦老汉的老窑坊成了最热闹的地方。游客们学着和泥、拉坯,看着秦老汉烧窑、开窑,当那些带着窑变的陶器从窑里取出来时,大家都忍不住欢呼。

有游客问秦老汉,做陶的秘诀是什么。秦老汉就指着刚出窑的陶罐,慢悠悠地说:“没啥秘诀,就是陶土要好,窑火要匀,人心要实。你对泥土好,泥土就对你好,给你做出好东西,就这么简单。”

伏牛山的风,吹过陶土坡,带着陶土的腥气和松柴的烟火,飘得很远。老土窑的火,依旧在每个月圆之夜燃起,秦老汉和石头和泥的身影,在陶土堆旁拉得很长,像一首关于传承的剪影诗。而那些从窑坊里烧出来的陶器,带着山野的质朴和窑火的温度,走进了千家万户,把一份时光的厚重,传到了更远的地方。

您对这个关于老窑坊和传统制陶手艺的故事是否满意?若有需要调整的情节、细节或氛围,都可以告诉我,我会进行修改。

喜欢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请大家收藏:()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