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明末穿越,闯王一统 > 第26章 蓟镇赌约

明末穿越,闯王一统 第26章 蓟镇赌约

作者:云竹居士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04 15:27:55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七月的北方,天气已然十分炎热。烈日炙烤着古老的西安城,砖石铺就的街道上升腾起若有若无的扭曲热气,连街边槐树上的知了都有气无力地鸣叫着,仿佛被这酷暑抽干了精力。

然而,相较于前两个月弥漫在顺、明两国上下的那种兵临城下的焦灼,这份物理上的炎热,似乎也变得可以忍受了些。自徐州陷落,清军那势如破竹的兵锋仿佛突然钝挫了下来,并未如许多人预想的那样即刻挥师南下,饮马长江,或是西进攻打顺军据守的潼关。接连两月,除了零星的斥候交锋和小规模冲突,大规模的战事竟奇迹般地停滞了。这种停滞,并未带来真正的安宁,反而像一张逐渐拉满的弓,弦已绷紧,箭却迟迟未发,让等待变得格外煎熬。

在西安,这座被李自成更名为“西京”的古都里,暂时的宁静并未带来松懈,反而滋生了一种更为复杂的情绪——疑虑、揣测、不安,还有一丝劫后余生的侥幸。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们低声交换着彼此掌握的不确定信息;市井之中,茶楼酒肆里,说书人依旧绘声绘色地讲述着“闯王”(李自成)的赫赫战功和“八大王”(张献忠)的传奇,但听客们的眉宇间,总藏着一丝对北方动向的忧惧。人们都在猜测关内那位摄政王多尔衮的意图。他就像一头饱餐后的猛虎,暂时收起了利爪,慵懒地卧于山岗,舔舐着唇边的血迹,那双冷酷而机警的眼睛却依旧扫视着它的猎物,不知下一次雷霆万钧的扑击会落在何处。这种未知,比明确的威胁更让人心悸。

平西侯府坐落在西安城东南隅,原是前明一位亲王的府邸,规制宏大,庭院深深。战乱之后稍作修葺,便成了李自成麾下大将,如今受封为平西侯的吴三桂的居所。府内虽无往日王府的极致奢华,却也自有一股森严气象。甲士巡逻,脚步沉稳,刀枪在烈日下反射着冷冽的光。

戚睿涵站在侯府内临时安置给他居住的一处僻静别院中。这院子不大,但清幽,几竿翠竹倚着墙角,在微风中发出沙沙的轻响。他抬头望着被四方屋檐框住的一方天空。天空湛蓝如洗,几缕薄云懒散地飘着,姿态悠闲,与他内心的波澜起伏截然不同。

他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快四个月了。

回想起初临时的惊险,他仍觉得如同梦魇。上一刻,他还是二十一世纪一所重点大学的学生,正在舟山的科技馆里和张晓宇发生冲突大打出手;下一刻,天旋地转,意识模糊,再清醒时,已身处一片喊杀震天的战场上,流矢贴着他的耳畔飞过,带起的劲风刮得脸颊生疼。若不是恰好被吴三桂的亲兵所救,他恐怕早已成了乱军之中的无名枯骨。

他身上的箭伤早已愈合,只留下一个浅色的、如同月牙般的疤痕,偶尔在阴雨天会有些许酸胀,提醒着他初临此世时的惊险与荒诞。这数月来的经历,比他过去二十年的人生加起来还要跌宕起伏,光怪陆离。从莫名其妙穿越到崇祯十七年这个历史的关键节点,到因缘际会与吴三桂这个历史枭雄结拜为异姓兄弟,再到拼尽全力,利用对历史走向的预知,结合眼前形势,苦苦劝阻他放弃投清,转而接受了李自成的招抚,继而作为信使南下金陵,凭借超越时代的见识和几分运气,在错综复杂的南明政局中周旋,促成了那看似不可能的“联顺抗清”之盟……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每一次抉择都关乎生死,甚至可能改变历史的河流。

如今,他虽然顶着个不大不小的“参军议郎”的虚衔,在平西侯府中备受礼遇,吴三桂对他这个“义弟”也颇为亲近,但内心深处,那种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疏离感,以及对未来走向的未知和自身命运的迷茫,始终如影随形,如同这夏日里驱不散的闷热,缠绕在心间。

吴三桂对他确实倚重,时常召他商议军务,咨询方略。戚睿涵凭借远超这个时代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大局的宏观把握和来自信息爆炸时代的逻辑分析能力,每每都能提出些切中肯綮、甚至堪称高瞻远瞩的见解,让吴三桂和其麾下如杨铭等较为开明的将领刮目相看,私下里常赞他“虽年少,却有王佐之才”。然而,他毕竟根基浅薄,来历不明不白,又无实实在在的战功傍身,军中一些宿将,特别是吴三桂的堂弟,以勇猛善战着称的吴国贵,对他虽谈不上明显的敌视,却也始终存着一份审视、怀疑和保留。在吴国贵这类纯粹的军人看来,戚睿涵更像是一个凭着巧言令色和侯爷青睐骤得富贵的“幸进之徒”,或许有些小聪明,但于真正的军国大事,未必能靠得住。

这日的午后,那份暂时的宁静被来自西京皇宫的一道密令打破了。

一名身着青色内侍服色、面容白皙无须的中年宦官,在一名吴三桂亲信家将的引领下,悄无声息地来到侯府,神色凝重,步履匆匆,径直入了吴三桂那戒备森严的书房,连通报都省去了。

约莫一炷香后,一名亲兵来到戚睿涵的别院,声音恭敬却不容置疑:“戚先生,侯爷有请,书房议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明末穿越,闯王一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戚睿涵心中微动,知道必有要事。他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青色直裰,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从容一些,跟着亲兵穿过重重回廊,走向侯府的核心区域。

几乎是同时,在另一条廊下,他也看到了同样被召来的吴国贵。吴国贵一身便捷的箭袖戎服,腰挎佩刀,龙行虎步,眉头习惯性地微蹙着,见到戚睿涵,只是略一点头,算是打过招呼,眼神中带着惯有的审视。

两人一前一后踏入书房。书房内,门窗紧闭,厚重的帘幕垂下,有效地隔绝了夏日的蝉鸣与暑气,也隔绝了外界的一切窥探。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一丝若有若无的冰盆带来的凉意。吴三桂坐在宽大的紫檀木书案后,面色凝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比数月前清瘦了些,脸颊的线条更加硬朗,眉宇间锁着挥之不去的忧色,但那双眼睛依旧锐利如鹰隼,仿佛能穿透人心。书案上,除了常规的文房四宝,还放着一封已然展开的密报,纸张粗糙,字迹潦草。

“睿涵,国贵,你们来了。”吴三桂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疲惫,却又不失威严。他抬手,将那份密报推至书案前方,“都看看吧,这是北京方面刚用最快渠道送来的消息。”

戚睿涵和吴国贵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吴国贵率先上前一步,拿起密报,快速浏览起来。他的眉头越皱越紧,呼吸也略微粗重了几分。看完后,他将密报递给戚睿涵,沉声道:“清虏……这是要掘根啊!”

戚睿涵接过那份犹带着吴国贵掌心温度的密报,指尖甚至能感受到纸张的粗糙纹理。他收敛心神,迅速而仔细地阅读起来。上面的字迹确实潦草,许多笔画连在一起,显然是在极其紧迫、甚至可能是危险的情况下仓促写就。内容大致是:清军入关已近三月,出乎许多人意料,其主要精力并未完全放在继续南征西讨、彻底消灭顺明势力上,反而在已控制的北直隶、山东、河南部分地区,紧锣密鼓地推行所谓“圈地令”。以安置随龙入关的八旗子弟、勋贵为名,由户部侍郎之类的官员主持,大量圈占所谓“无主荒地”乃至“前明皇庄、勋戚田地”,实则往往是强夺民田,指鹿为马。无数汉民百姓,甚至是有些家底的中小地主,顷刻间失去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流离失所,哭告无门。同时,配套的“投充法”与“逃人法”也相继出台,律法严苛至极,“投充”实为逼迫失去土地的汉民为奴,“逃人”则动辄处死,牵连邻里。密报中描述,北地汉民怨声载道,敢怒不敢言,民间已是暗流汹涌。

密报中还特别提到,原明军徐州降将李成栋、李元胤父子,所部兵马被清廷刻意分散安置于不同驻地,父子二人也被不同程度地削权、监视,备受猜忌和压制,军中粮饷时有克扣,父子二人对此深为不满,麾下旧部亦是人心浮动,时有怨言。此外,之前南明北使议和(当时南明朝廷尚是“联虏平寇”之策主导)被清廷强行扣押的使臣左懋第、陈用极等人,目前仍被囚禁于北京某处,处境堪忧,受尽折辱,随时有性命之虞。

戚睿涵放下密报,心中了然,同时也泛起一丝冰冷的寒意。历史的惯性依然巨大,满清入关后这套为了巩固自身统治、保障八旗利益而残酷剥削、压迫汉民的根本性政策,终究还是来了,而且来得如此迅速和猛烈。只是,由于他这只意外闯入的“蝴蝶”扇动了翅膀,促成了抗清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南明与大顺尚存相当实力,并未像原历史那样迅速土崩瓦解,清军的攻势暂时受阻于江淮和潼关一线。这使得其内部这些固有的、尖锐的、原本可能在征服过程中被暂时掩盖的矛盾,更早、也更清晰地暴露了出来。

吴三桂站起身,在铺着青砖的地面上来回踱了几步,沉重的靴子敲击地面,发出笃笃的声响,在寂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他走到墙边,目光扫过悬挂的巨幅舆图,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各方势力犬牙交错的态势。

“情况就是这样。”吴三桂开口,声音在封闭的空间里回荡,“大帅(李自成)与南京的史阁部、马督师等皆有共识,清虏此举,推行暴政,戕害百姓,乃是自掘坟墓,必失人心。然,其兵锋正盛,八旗战力不容小觑,内部生变、民怨沸腾到足以撼动其统治,尚需时日,或许是一年,或许是数年,我等未必等得起。”

他停下脚步,转过身,目光如电,扫过肃立面前的戚睿涵和吴国贵,那目光中带着审视,也带着决断。

“眼下,时局看似僵持,却也是机会所在。有两个机会,不容错过。”他顿了顿,语气加重,每一个字都像是敲在两人心上,“其一,李成栋、李元胤父子。他们手中终究还掌握着部分徐州降兵,皆是百战老兵,战斗力不弱。而且他们是汉将,在清虏麾下备受猜忌排挤,心中必有怨怼。若能设法策反,哪怕不能立刻反正,也可在清军腹地埋下一颗钉子,传递消息,制造混乱,关键时刻或能发挥奇效,甚至扭转局部战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明末穿越,闯王一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其二,”吴三桂的声音更加低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左懋第、陈用极等忠臣义士,必须设法营救!他们代表我大明(此时吴三桂名义上仍尊明朝正朔,大顺向明朝称臣放弃帝号)出使,不屈不挠,维护国格,若任由他们罹难,不仅朝廷颜面无光,更会寒了天下忠臣义士之心。救出他们,既全忠义,亦可极大振奋我军民心士气,向天下昭示抗清之决心!”

他走回书案前,双手撑在案上,身体前倾,目光在戚睿涵和吴国贵脸上来回扫视:“大帅之意,李阁部亦已首肯,欲派遣一精明干练、胆大心细、忠诚可靠之人,携带密令与信物,潜入清廷控制腹地,最好能抵达北京附近。此行有三重目的:一则,实地探查清虏圈地、投充、逃人等政令施行的详细情况,以及北地民间的真实反应,获取第一手情报;二则,设法秘密接触李成栋父子,晓以民族大义,陈说利害关系,试探其态度,尽可能劝其暗中反正,至少也要在其心中种下种子;三则,若有机会,查明左懋第等人关押之处,不惜代价,设法营救!”

任务清晰,目标明确,但其间的风险,不言而喻。深入虎穴,在清廷探马细作无处不在的地盘上活动,还要去策反手握兵权的清军将领、营救被严密看管的朝廷要犯……这简直是九死一生,不,甚至是十死无生的任务。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将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吴国贵闻言,浓密的眉毛立刻拧成了一个疙瘩,脸上满是凝重与决绝。他率先抱拳,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干脆:“兄长,大帅与李阁部既有此意,此任务干系重大,亦万分凶险。小弟不才,蒙兄长信重,久在军旅,不仅熟悉关内地理人情,与一些旧部乃至绿营中某些人物,或许还有些香火情分。麾下亦有忠心耿耿、不畏生死的敢死之士可供驱使。因此,末将请命,愿往北京一行。定当竭尽全力,纵是肝脑涂地,亦要完成陛下、大帅与兄长所托!”

他说得慷慨激昂,理由也充分实在。吴国贵是吴三桂的血亲堂弟,心腹爱将,久经战阵,作战勇猛,对关内河北、山东等地的情况确实比半路出家的戚睿涵熟悉得多,手下也有一批愿意效死的家丁亲兵。由他出面,似乎再合适不过。

然而,吴三桂却未立刻应允,他那深邃的目光越过慷慨陈词的吴国贵,投向了旁边一直沉默不语的戚睿涵,语气平和地问道:“睿涵,你以为如何?此任务,你怎么看?”

戚睿涵能感受到两道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一道是吴国贵带着些许不解和催促的目光,另一道是吴三桂探究、权衡的目光。他知道,关键时刻到了。这个任务,在他这个穿越者看来,固然危险至极,却也是能切实影响未来局势走向、或许能更快终结这个乱世、减少生灵涂炭的关键一步。他拥有吴国贵绝对不具备的优势——对历史大势的宏观把握,知道圈地、投充等政策对北方社会造成的长期巨大破坏以及最终激起的反抗(尽管在清初被残酷镇压),更了解李成栋这类明末军阀武夫反复无常、首鼠两端的心态特点,知道原时空历史上他后来确实在广州反正,重新归附南明。而且,一种莫名的、来自后世灵魂的责任感驱使着他,觉得自己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知晓这一切,就必须去做些什么,不能眼睁睁看着历史尤其是已改变的历史滑向可能的深渊。同时,内心深处,或许也有一丝想要证明自己并非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能真正承担重任的渴望。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书房内那略显压抑的空气和巨大的压力一同吸入肺中,再缓缓吐出。他抬起头,目光平静而坚定,迎向吴三桂的注视:

“兄长,国贵兄所言极是。此去龙潭虎穴,危机四伏,非大智大勇、经验丰富者不能胜任。国贵兄久经沙场,熟悉地理人情,确是上佳人选。”他先肯定了吴国贵,语气诚恳,随即话锋一转,“然,睿涵以为,此次任务,核心并非阵前厮杀,而在于探查民情、洞察人心、权衡利弊,乃至与敌周旋、巧妙布局。这需要的不只是勇力,更需缜密的思维、敏锐的观察和对大局的判断。小弟虽不才,于史籍典章、人心向背、天下大势略有涉猎,或可在此方面有所助益。李成栋父子乃降将,其心态复杂,既或许有对旧主的愧疚,亦有在新朝受压的不忿,更有对自身利益的盘算。与之交涉,需准确把握其心理,方能对症下药。此其一。”

他稍微停顿,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道:“其二,我之身份,在北方相对隐秘。清虏细作或许对国贵兄这等名将的形貌特征了如指掌,但对小弟这等无名小卒,定然陌生。这或许能为我行动提供一层掩护,降低初期暴露的风险。因此,综合考量,小弟不揣冒昧,愿向兄长请缨,前往北京,执行此次重任!”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条分缕析,将理由陈述得清清楚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明末穿越,闯王一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不可,万万不可!”戚睿涵话音刚落,吴国贵便断然反对。他转向戚睿涵,眉头紧锁,语气虽然努力克制,但那份发自内心的关切与强烈的不认可之意表露无遗,“睿涵,你的才智胆识,你的口才谋略,我吴国贵打心眼里佩服。你去南京,单枪匹马,舌战群儒,最终促成顺明联盟,此乃泼天大的功劳,哥哥我佩服你。但此番不同,绝对不同!”

吴国贵的语气激动起来:“那是龙潭虎穴,是清虏的老巢!北京城如今是什么光景?那是多尔衮坐镇的地方。他手下那些贝勒、章京,还有鳌拜那种杀才,个个都是杀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头的角色。更别提他们麾下的探马、细作、番子,如同蝗虫过境,无孔不入。你……你年纪尚轻,阅历尚浅,虽然聪明,但毕竟……毕竟是文人出身,不似我等在刀尖上打滚惯了。你一旦身份暴露,落在他们手里,那绝对是绝无生还之理。我……我不能看着你去冒这个险,兄长也绝不会同意!”他最后一句,几乎是带着一种兄长责备不懂事弟弟般的口吻,情绪真挚。

戚睿涵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吴国贵这番话是真心实意为他的安危考虑,绝非虚情假意。这个时代的武人,或许粗豪,或许对他有所保留,但一旦认可,其情谊往往质朴而真诚。但他心意已决,不仅仅是为了任务,似乎也是为了某种自我证明,为了内心深处那点不愿随波逐流、想要力挽狂澜的执念。

他对着吴国贵坦然一笑,夜色仿佛提前降临在这密闭的书房,他的眼眸在略显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清亮坚定:“国贵兄关爱之心,拳拳之意,睿涵感激涕零,铭记五内。然,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等身受国恩,身居其位?若能以我一人之险,换得战机一线逆转,救万千黎民于水火,挽华夏衣冠于危殆,睿涵……万死不辞!”

“你……你怎地如此固执?”吴国贵见他态度坚决,毫无转圜余地,心中更是焦急,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了解自己这位义兄吴三桂,最是看重实际,也最是权衡利弊,戚睿涵的分析并非没有道理,这让他更觉棘手。他不好强行压制戚睿涵的请缨,只得再次转向吴三桂,声音带着恳切:“兄长,此事非同小可,关乎使者性命,更关乎陛下与大帅的重托,还请您乾纲独断。睿涵乃栋梁之材,当用于运筹帷幄之中,亲涉险地实在不妥。若有不测,岂非折我一臂?亦是朝廷与大顺之损失啊!”

书房内一时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只有角落冰盆中冰块融化时偶尔发出的轻微“咔嚓”声,以及三人粗细不一的呼吸声。空气仿佛凝固了,沉重得能压弯人的脊梁。

吴三桂看着争执不下、各执一词的两人,一个是他倚重的血亲猛将,忠诚勇武,经验丰富;一个是他赏识的义弟奇才,眼光独到,屡献奇策。此事关系重大,派谁去,确实需要极致的慎重。派吴国贵,稳妥,经验足,但或许在“攻心”和灵活应变上稍逊;派戚睿涵,或有奇效,但其人身安全风险太大,且毕竟缺乏此类行动的实际经验。他沉吟着,手指再次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目光在两人脸上来回逡巡,那锐利的眼神似乎要穿透他们的皮囊,直抵内心最深处,权衡着最细微的利弊得失,计算着每一种可能的风险与收益。

时间一点点流逝,窗棂外透过的光线似乎也暗淡了几分。

终于,吴三桂缓缓开口,打破了这几乎要将人逼疯的沉寂,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你二人,皆忠勇可嘉,一心为国,为兄心甚慰。”他先定了调子,肯定了双方的动机,“然,此行凶险,目标重大,只能遣一人前往。人多反而易暴露行迹。既然你二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皆有为国赴险之决心……”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难明的精光,那光芒中似乎混合着无奈、权衡,甚至是一丝考验的意味:

“不如,便依古法,以赌约定胜负。你二人进行三场比试,考校的便是执行此任务所需之能力心性。若是三场赌约,睿涵你能均获胜,则证明你确有能力担此重任,便由你前往北京。若三场中,你有一场败北,则说明国贵所言不虚,你尚有不足之处,此行便由国贵担当。如此,既公平,亦可让你二人心服口服,免伤和气。如何?”

“赌约?”戚睿涵和吴国贵同时一怔,脸上都露出了错愕的神情。他们都没想到,吴三桂在如此重大的决策上,竟会提出这样一个看似儿戏,却又带着某种古老仪式感的办法。

“兄长,这……军国大事,岂能……岂能以赌约定夺?”吴国贵率先表示质疑,他实在无法理解。这和他预想的兄长乾纲独断的局面完全不同。

吴三桂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高深莫测,甚至略带疲惫的表情:“非是儿戏。我所设赌约,绝非掷骰子、猜枚那般无聊。三场比试,皆与潜入敌后、探查情报、应对危机、乃至策反敌将所需之能力、心性、急智密切相关,正可考校尔等是否真能胜任此事。胜者,必是更适合此行之人。你二人,可敢应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明末穿越,闯王一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戚睿涵心念电转,瞬间明白了吴三桂的用意。这确实不是儿戏,而是一种变相的考核,也是一种避免直接否决任何一方、导致内部不和的缓冲策略。而且,吴三桂既然提出,必有他的道理和准备,这或许是目前唯一能为自己争取到机会的方式。他立刻拱手,声音清晰而坚定:“兄长用心良苦,睿涵明白。但凭兄长安排,睿涵无有不从,愿接受考校!”

吴国贵见戚睿涵毫不犹豫地应下,自己若再退缩,倒显得怯懦,且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了。他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疑虑暂压,也抱拳沉声道:“末将遵命,必当全力以赴!”

“好!”吴三桂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喜怒,“具体赌什么,如何赌,容我思忖一晚,详细筹划,务求公正,能见真章。明日辰时,城西校场,再行分晓。你二人且回去准备,平心静气,养精蓄锐。明日,让我看看你们的真本事。”

“是,兄长!”两人齐声应道,各自怀着复杂的心情,躬身退出了书房。

走出书房,重新感受到夏日下午那灼热而鲜活的气息,戚睿涵才发觉自己的后背衣衫,不知何时已被冷汗浸湿,紧贴着皮肤,带来一阵凉意。他抬头望向依旧湛蓝的天空,阳光刺眼,让他微微眯起了眼睛。繁星还未出现,但他的心绪已然纷乱如繁星。赌约……会是什么呢?校场比武?他绝非吴国贵的对手。策论问答?这或许是他的强项,但吴三桂会只考这个吗?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争取一个九死一生任务的机会,更可能是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证明自己并非只会空谈,而是真正拥有立足、乃至影响时局能力的关键一步。

吴国贵与他并肩而行了一段,穿过一道月亮门,来到一处较为开阔的庭院。沉默片刻,吴国贵终究还是没忍住,停下脚步,转向戚睿涵,压低声音,语气带着十足的诚恳与担忧:“睿涵,非是愚兄小觑于你,固执己见。实在是……此行太过凶险,远超你的想象。那北地如今已是人间地狱,圈地令下,流民塞道,饿殍遍野,盗匪如毛,官府的探子更是比蝗虫还多。你……你毕竟是个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唉,你若现在反悔,去向兄长言明,还来得及。愚兄绝不会因此看低你半分,反而觉得你懂得审时度势。”

戚睿涵也停下脚步,看着吴国贵那张被风霜刻画出坚毅线条、此刻却写满关切的脸庞,心中感动更甚。他坦然一笑,笑容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有些单薄,却又异常坚定:“国贵兄,你的心意,我真的明白。这份情谊,睿涵记下了。只是,有些事,明知凶险,总要有人去做。我相信兄长的赌约,必是公正的,足以评判出谁更合适。无论如何,明日校场之上,你我各凭本事,公平一决便是。若睿涵学艺不精,能力不济,败于国贵兄之手,绝无怨言,并当竭力助国贵兄筹划,以备此行。”

吴国贵看着他年轻却毫无退缩之意的面庞,听着他条理清晰、不卑不亢的话语,知道再劝也是无用。他了解有才华的年轻人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就像当年的自己。他只得重重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中充满了无奈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他伸出粗糙的大手,用力拍了拍戚睿涵略显单薄的肩膀(拍得戚睿涵微微一晃):

“既如此……罢了,你好自为之,今晚好好休息。明日,”他目光一凝,恢复了武将的锐气,“愚兄也不会相让,定当全力以赴!”

“理当如此。”戚睿涵感受到肩膀上的力量,也郑重地点了点头。

两人在庭院门口分开,身影没入通往各自居所的不同廊道。平西侯府的傍晚,渐渐被暮色笼罩,仆从开始点燃廊下的灯笼,晕黄的光圈在逐渐浓重的夜色中摇曳。然而,这表面的宁静之下,激烈的暗流已然汹涌澎湃。明日城西校场之上的赌约,不仅决定着他们个人的安危荣辱,更将决定谁,将踏上那条通往北地腥风血雨、吉凶未卜的征途,去试图撬动历史的杠杆。

戚睿涵回到自己的别院,关上门,隔绝了外界的一切。他点亮油灯,坐在窗前的木椅上,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心中开始飞速盘算。吴三桂会出什么题目?武力肯定不是自己的强项,必须避开。那会是……记忆力?观察力?应变能力?伪装能力?还是对北方局势、对李成栋其人的了解深度?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无论如何,他必须全力以赴。这不仅是一次任务的机会,更像是一场对这个穿越者资格的终极考验。他拿起桌上的一本闲书,却又看不进去一个字,脑海中反复推演着各种可能。夜色渐深,西安城的喧嚣渐渐沉寂,只有他的小院内,灯火长明,映照着一个来自异世的灵魂,在历史的重压下,沉思着明天的命运之赌。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明末穿越,闯王一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