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245章 朱由检的手笔

“恩,温爱卿之奏,朕也想说。朕前些日子观我太仓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如去年大战之际我仓储各部是账目不清错路百出!”

“哼,我朝边各镇也在前年裁撤了不少,想来便该是有许多钱粮留下来,但据朕观之库银却有不到十不得四五之数,这些东西都到哪里去了?!”

“毕爱卿,温爱卿,你二人身为我朝的上任和现任户部尚书,你们来给朕一个说法!”

听到温体仁提出了这个问题,朱由检便就想起了让太监张彝宪去查账的事儿,然后便就开始翻旧账了。

这据张彝宪查完的账目显示,眼下的太仓加老库,若是不算近年来的各种抄家罚没,那就一共只有二十七万的现银,而账本上却是显示有一百三十余万两的结余。

没错,自从王永光进驻内阁之后,便就陈奏了“栓症”一事,而朱由检也自觉的他的说法没错。

所以也就没跟张书缘详细阐述,只是让宫里人给当时身在浙江的张书缘传了封信,就让王永光负责处理此事了。而这再加上李邦华整改的三大营,这么一算下来,那朝中应该是至少有近百万两现银才能对得上账。

可现如今这二十七万两,若没有张书缘挑起的各种大案,那这大明该又如何度日?

PS:历史中张彝宪去太仓查账,只查到了四万七千多两的现银,气的朱由检差点没杀了毕自严。

“启奏陛下,我朝财情十分复杂,近年来由于天灾肆虐及叛党索要贿款,导致我朝各省外解(拖欠)达数百万两岁银,而我朝九边军饷开支巨大,在陛下登基之年堆积欠款达七百余万,再加之去年的大战。我朝银库大多寄送了……”

见皇帝问责,毕自严是赶忙的出列跪地解释。

“是吗?但朕记得前年收缴诸王私产共有近三千万两,这些银子哪怕清偿军饷、抚恤百姓,也不可能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全部花销出去吧?而且还有近年来的抄家所得。”

朱由检是眼冒凶光的开口,就好似要把他二人给吃了似得。

而温体仁此时是后悔极了,只感觉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本以为能借着此事向皇帝谄媚,进而能邀功升任内阁首辅,可现在看来却怕是要落得个身死道消的下场了。

无奈,见皇帝是掷地有声的询问,温体仁就只好是看向了毕自严,希望他能再多开开口,最好能把皇帝的所有火力给吸引过去。

可毕自严也很无奈,只得是选择把头埋的深深的。

没辙,这大明的财政就宛如是个筛子,到处都有缝隙。

“哼,是不知该怎么说吗?”

“既然你们无话可说,那就让朕来说。”

见人不说话,朱由检也不管群臣们的神情了,当即就将独自盘算好的大计给说的出来。

“既然户部无力,那么从今之后户部将新、旧饷库账册向朕五日一报,边镇饷司向朕一月一禀!”

“另外,我大明各省州县需更加详细的列载每年的田赋、丁银等正项钱粮的支出送往朝廷,同时要做好存留及起运明细以供户部随时调阅。”

“至于历年欠缴…,毕爱卿听旨。”

“罪臣在。”

到了此时,毕自严这个次辅也不敢以臣自居了。

“此种大事是发生在你及前任的任上,但朕念及你等为国辛劳之功,故此准你领衔戴罪立功,追缴自先帝朝起拖欠的税赋,不知你可愿意?”

“罪臣愿意戴罪立功!”

说实在的,毕自严被问责这件事,那是要比历史中的结果好太多了,因为历史中的毕自严在被问责之后,于崇祯六年时直接以“袒护亏欠税粮的知县”为由,将他逮捕入狱了,半年后更是被罢了官,直至崇祯八年才复职致仕。

也就是说,在历史中的五年后,毕自严虽然是恢复了官职,但也不再受朱由检所器重了,直接给了个官位名头,就让他致仕回家养老了。

“不过陛下,我朝有些外解(拖欠)之省县深受天灾或**荼毒,倘若大力追缴,罪臣恐引起不必要的祸事……”

见朱由检没罚自己,毕自严顿时便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在方才,他还以为自己要追随韩爌而去了呢。

毕竟,韩爌那么位高权重的一个四朝老臣,都能够被判死刑,那他毕自严有又何理由避祸?

“是啊,陛下三思,毕大人所言之理,已有先例。倘是若追缴力过,倘若再爆发王二之变该如何啊!”

一听毕自严的言语,在场的全体文臣便就跪了下来。

而此时的大明文臣,全部都是懵逼的状态,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还没论要不要成立巡银局呢,皇帝就玩了一招釜底抽薪,将户部最重要的权利之一给收了回去。

要知道,皇帝真要是收回了这权利,那自己可就不好再随便伸手找户部要钱了,所以这东浙二党就以“容易生祸”的理由开始反驳了。

“诸位爱卿所言极是,对此,朕自有解法。”

“温爱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臣在。”

“朕命你与毕阁老协同,清查追击拖欠之税赋,而因灾荒或特殊情形形成的积欠,则令地方编制豁免清册,经户部审核后呈递予朕,若无误者可予以销账。”

“陛下圣明,臣带天下万民谢陛下隆恩。”

此话一出,温体仁也松了口气,赶忙的带头拜贺逢迎了。

没错,朱由检玩的这一招,正是他在历史中搞出的“奏销”制度,而这制度被清朝沿用了很多年。

而这奏销制度的具体步骤是分为三环。

一是州县官府要每年向户部提交《奏销册》,并详细列载田赋、丁银等正项钱粮的实际征收数额与存留、起运明细。

二是对因灾荒或特殊政策形成的积欠钱粮,地方官需编制豁免清册,经户部审核后予以销账。

三是涉及专项经费支出时,需造入《奏销册》奏请皇帝批准核销。

……

“先别急着谢朕。温爱卿你方才所奏的巡银局一事,详细说来给朕及诸位臣工听听。”

收回了查账权利,朱由检便准备给其搭配上一道补丁了,而这补丁正是温体仁口中的巡银局,亦或可称之为驳查。

“陛下,诸位大人。我朝之财状,想必不用我说,诸位也都知道缘由。而对此形势,放眼历朝历代就只有一种手段,那边是大增赋税!”

“可现如今,这大增赋税无异于是自掘坟墓之路,所以本官观我朝之情景,每日间是忧虑不堪。这幸得臣是在与张大人磋商新政,外加方才陛下之方略提示,如若不然,臣还想不到此处……”

温体仁是长篇大论的说着,但其核心要点无外乎是三点,一是加大力度核查,二是立法惩戒,三是此想法全是幸得朱由检和张书缘的提醒。

听完了温体仁的话,这满朝文武尤其是东林党人对此是嗤之以鼻,因为在他们看来,他这一套说辞是想向陛下谄媚而已,哪儿有他说的那么忧国忧心的。

“恩,爱卿所言甚是。那么若是让你户部来操持此事,爱卿会如何施为?”

“回陛下,若臣操持,必先清查我朝近十年来的征收环节,然后再与张大人所言的“官绅一体纳粮”之政相合,推出监管之法。”

“恩,那人事方面,爱卿可有思虑?”

“启奏陛下,关于巡银局一案之人事任命,臣不敢妄言,全凭陛下做主!”

起初,温体仁还想拉六部九卿下场,将巡银局当做自己的刀子用。可经过方才的问责一事,他也不敢放开手脚玩了,只能是选择先迎合了皇帝整备了国家财政的事情再说。

“呵呵,温爱卿有大才,这样吧。除巡银局的堂官由朕亲自任命外,其余员外郎主事一应交由你来负责。李长庚。”

见温体仁这么会说话,朱由检就满意的笑了起来,心里更是想尽快将他提到内阁首辅的位置了。

而他之所以有这个想法,除了张书缘专门提过这事之外,那就是这温体仁太过懂事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臣在。”

见这大事就要这么草草的定下了,李长庚虽然有些无语,但还是站了出来听命。

而见巡银局要落地了,张书缘也振奋了起来,心里是直呼朱由检牛X。

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那个末代皇帝能收回此权利的。

当然,朱由检能收回这个权利,主要还是建立在他张书缘搞出的诸事之上。

“卿执掌吏部,这巡银局一案需卿好生配合温爱卿。”

“是,臣遵旨。”

朱由检的话音落下,那代表着大明的经济执法局就正式成立了。

而这巡银局虽然是在户部之下,但其堂官需要朱由检来任命,所以这也不怕他温体仁以后用此局,来拿捏自己或后世的皇帝了。

“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局一成,我朝定可荣光焕发!”

随着朱由检的话音落下,张书缘第一时间便出来道喜,引得东浙二党是痛骂不已。

而经过了此事,浙党人也发现了温体仁的变化,好似是这小子要自己单干一样。

“呵呵,众爱卿平身。各部可还有事陈奏?”

大手一挥,朱由检便让群臣站起来了。

“启奏陛下,奴婢有事启奏。”

就在众人无话可说之际,东厂提督曹化淳便躬身走了出来。

“讲。”

面对自家奴婢,朱由检就没那么客套了,直接就命令其开口说话。

“启禀陛下,据我东厂这半个月来的追缴罚没,所获赃款现银计五百六十八万两,退还有主田亩计三万七千四百顷,无人认领之田计七万两千六百余顷。”

曹化淳是恭敬的呈递着详细奏疏,而他的意思是,这群贪官污吏为了兼并土地,不知是做出了多少恶事,有几近七成的土地都找不到原主人。

当然,这些田产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他们祖上的手笔,所以找不到其主人也在情理之中。

“恩,呈上来。应天府尹何在。”

“臣在。”

“朕命你即刻将这些无主之田,交给我北直隶各地县衙,无偿散发给各地百姓,每户得田不得少于一亩或超过三亩,缺少的田亩由上林苑监补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说实话,看着曹化淳交上来的奏疏,朱由检的一双手是捏的死紧,恨不得去杀光了那近两千人的名贪官污吏。

可这还是那句话,杀人好说,可杀完人的影响就不好控制了。

“臣刘宗周谨遵圣命,两个月后,臣定会亲自巡查此事。”

瞧见毕自严受创了,刘宗周就感觉到了进入内阁的机会,于是他便就立下军令状,保证一定将此事给办的是漂漂亮亮的。

看着各怀鬼胎的大明朝臣,一直没说话的张书缘就一个劲的在心里摇头苦笑。

“诸位臣工还有没有事奏了?”

此时的群臣是处于一阵混沌之中,总感觉今儿发生的事是实在太过不可思议了,且让他们头脑发胀。

“既然没有事奏,那张爱卿,凌爱卿,你二人所筹划的新法可有了眉目?”

见群臣好似是没事可说,朱由检便当庭问起了张书缘“新商税”的事了。

“启奏陛下,近来我与凌大人等商讨不断,收集各省数数,如此还需时间筹措。”

听到朱由检的问话,张书缘便站出来恭敬的回答了。

张书缘不是此时的腐儒,知道财政之事不可简单的一刀切,因为大明地方的发展情况实在是差距过大,若是一刀切不好,那直接就会导致全局崩盘的后果。

听到这话,朱由检就叹了一声,心说幸好眼下抓了一批罪臣,如若不然那自己肯定是要去搞各种加派的。

没错,虽然这眼下朝廷征的税,经过了张书缘的干预,没达到历史上的恐怖程度,但实际情况也着实是不低,若是再行加派,只怕用不了多久,百姓们就会因食不果腹而起义了。

见事情都拖了半个月了,还没个眉目出来,这东浙二人就意味是大理寺给他下绊子了,下意识就配合了起来。

“启奏陛下,臣要弹劾汾阳郡王,内阁辅臣张书缘!”

说这话的人,是东林党的一都察院御史名曰马驰英,这位御史年约三十七,相貌老成持重,仪态大方。

这在史书中,他在崇祯的最后一年里担任了右都副御史之职。

当然了,关于这位的事迹记载就很少了,只知道他是出自浙江籍。

“哦?马爱卿你要弹劾张爱卿什么?”

看到这一幕,朱由检就很纳闷,心说都这个时候了,怎么还有人不怕死?

“臣参张大人,蒙受帝君顾命之重事,泄泄沓沓,视若缓务,不急我朝之所急,有负社稷之嫌。故此臣恳请陛下立赐罢斥,以儆怠臣!”

仿佛是被抓到了张书缘的小辫子一样,一众东林言官便就齐刷刷的跪了下去……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