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230章 张书缘欲分化复社(一)

虽然很是对温体仁报出的账感到心惊,心里也很麻。但在张溥及张采兄弟俩看来,此事也并非是没法解决。

而在他们相互对视了一眼后,这兄弟俩便决定赌一把了。

“皇上,温大人,对此议学生斗胆一言。”

“一乃我朝理应大力核查各域贪墨舞弊之像,将那些墨吏之非法所得收缴府库。”

“二乃皇上应大力裁撤无用冗余之员,减少不必要之支出。”

“三乃我朝应扩大征收范围,如向免税之士绅、勋贵、举人、富商等征收。”

“四乃我朝应制约厂卫,且布施良策,还天下清朗,使广袤商旅行迹天下增加收入,从而上交更多税赋。”

这张溥兄弟,不愧是被誉为娄东二张的人物,这几句话在大方向上是没错的。

“恩,张学子大才。不过本官有一疑虑,且斗胆代吾皇一问。”

见这二人是想这么解决,温体仁顷刻就笑了,而朱由检及文武百官也顿时有了种看傻子的眼神。

这四条若是笼统看的话,还真没什么问题,可一细看的话众人便就能发现,他们这是要让皇帝减少对民间的干预管制,彻底让那些个商绅放飞自我!

除了这一条外,其中还有一处是裁撤冗员。

而这个问题,张书缘与朱由检是不只一次的讨论过,但结论却是很不好弄。

因为,一旦急速大面积裁撤冗员的话,就会延伸出两个问题,一是这些人要往哪里安置,二是如何让他们放弃官位?

所以,这个问题在张书缘看来,只能是随着时间一点点的以各种理由清退他们。

我们再说回来。

“部堂请问。”

见温体仁这位内阁大员问自己,娄东二张也没急促,反而是躬身下问。

“那二人方才之见中所说,我朝理应裁撤冗余,那么本官问你要裁撤何部何人?还有节制内官,你可知一旦制约厂卫,那我皇还怎能足迹天下?”

“当然,你等所言之贪墨,本官及诸位大人也有所耳闻,可一旦如你之政见布施,那该如何探查?是让都察御史吗?可我十三道御史仅有勘察之权,他们怎能迅速打击贪腐?”

温体仁是丝毫没给面子,代表朱由检就对这群学子出拳了。

而众文武也旋即看向了这群学子,很是想知道他们的答案。

“大人,这自当是裁……”

这话刚出口一半,张溥兄弟便就感受到了一道道凶狠的眼神。

“自当是裁六部之下一切有权利重叠之员。至于稽核之事可有我朝的各道御史代替厂卫而行。”

虽然对这诸多的眼神胆寒,但张溥兄弟还是为了践行自己的理想,打算付出性命代价了。

没错,在他们这群新青年看来,若是能死在这件事情上,那对大明,对百姓都有了一个满分的交代,而他们的行径也会被史官记录所流传千古,后来者更是会以他们为榜样而前进。

“言之有理,不过诸位才子,你等还是未说要裁撤哪些部衙,总不至于我朝六部九卿都要大裁一遍吧?”

温体仁是不依不饶,揪着这个问题就追问,看着一众大臣们是恨不得立马给他鼓掌。

“这……”

这一下,娄东二张就彻底麻了,心说我又不了解整个朝廷,你问我要裁谁,我上哪儿知道去?

瞧着这群学子是一个个的左顾右盼,文武百官就笑了起来,朱由检更是感觉出奇,没想到这天下还有如此纯真之人。

的确,复社等学子是为了大明着想,但他们眼下,一没有施行多久“切实尚用相”的想法,二也搞不清朝局的真实情况,只是一味的看到了天下疾苦,厂卫肆意妄为,百官贪墨成凤。

……

“好了温爱卿,这等巨事岂能交于张学子等劳心?”

“呵呵,不过,尔等也不愧是我苦读圣人之书的学子,有忠心,有干劲,有理想,朕甚为欣喜。既然如此,那朕便为尔等助力一番,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装模做样的拦了温体仁一手,朱由检便看向了满朝文武。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张学子等才子虽学德兼备,但其之所言漏洞甚为巨大,理应在磨练一二,再触政事。”

见朱由检朝自己看了过来,韩爌这个内阁首辅就得出来代表百官说话了。

而他之所以这么说,自然是看出了皇帝想要让这群人进入朝廷了。

“恩,李爱卿你的想法呢?”

见韩爌这个老油条想阻挡复社人进朝,朱由检就看向了现任吏部尚书李长庚。

“陛下先前既有旨意与张阁等人,臣以为不如听听他们的想法。”

李长庚也不想沾复社的事儿,这群人实在是太激进了,简直要把整个朝廷给得罪光了。

“恩,张爱卿、周爱卿、钱爱卿,你三人的意思呢?”

瞧见这情况,朱由检也没意外,毕竟这二张几乎是在这朝上,照着百官的面怼他们了。

“陛下,臣与二位大人商议了一番,眼下我朝正处用人之际,这张学子等人亦有才德,若是放任自流,臣恐我朝会痛失贤良。所以臣以为,此等忠勇谏言之人,理应留朝勘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书缘是按计划行事,而他对于此社团的看法,也保持是正面的态度。

而他之所以有这看法,主要是因这群人大多是为年轻人,若是能让他们进入朝廷,一来可借他们手清理一些恶官,二来也可让他们践行学以致用的想法。

当然,除此之外,张书缘还有着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给他们找个事情做,别在出去乱说话了。

“恩,爱卿所言极是。那依爱卿看来,这诸多学子可勘任何职啊。”

朱由检是与张书缘打着配合,也没管其他人的反应。

“陛下,据我吏部统计,我朝眼下缺额大多为下官,有户部十三清吏司、刑部理问所、商业司商科管制局。”

张书缘并未直说要把人给安置到哪,只是给出了选项让朱由检挑选。

时至今日,商业司已经是建立了,按照户部架构所排布的办公机构。

这机构中有,传递文书的司务厅、制定出口的商科管制局、管理各省商户的十三道清商司。

而负责管理商科管制局的人是毕际壮与郭允厚二人,而司务厅则是由解学龙与周道登负责,至于十三道清商司则是由张书缘、毕际壮及郭允厚三人任命的国子监的学子为主官。

“恩,这样吧三位爱卿,你们待散朝之后,与众学子言说一番这些部衙的职责,让他们自行按照所学之长进驻。不过,朕有句话要对卿等及众才子说明,此事乃是朕不想让尔等之心付诸东流,故此慷慨予尔等百人名额,就任时间为半年,超过此数且无立功者朕将给予清退,尔等可曾明确?。”

“臣等明确圣意。”

张书缘、钱龙锡、周延儒三人旋即领命。而温体仁、李长庚二人倒没什么意见,反正这事他们早就是在心里有数了。

可其余几部尚书就懵了,一听皇帝要给自己塞这么些个“赵括”进来,瞬间就感觉要出乱子了。

因为,朱由检方才的话,可不是只指张书缘说的那三个部门,而是说的整个六部九卿!

虽然是感觉蛋疼,但韩继思及内阁等人却也没什么脾气,只能是忍着恶心用这些人了。

毕竟皇帝都下旨了,他们还能怎么样?去反对?那要用什么理由反对?

但不过好在,这些人只是为期半年的临时工,只要这半年里没有出事就能平稳过去了。

看着朱由检打出了这招,张书缘也发现,自家的这小皇帝也在飞速的成长,俨然大有一副能离开自己单干的趋势了。

对此,张书缘也没不高兴,反倒是很乐得看到他这样。

还是那句话,一个人终究是能力有限的。

……

随着处理完了复社的事情,娄东二张所提出的弊病也被正式的摆到了明面上。

说实在的,对于这个问题,朱由检对早就是知道了,他可没忘了在登基之初王永光所提的“拴政”。

可对于这个问题,他就显的很无奈了,不但他无奈,就连被张书缘使手段推举上来的李长庚等人也很无奈。

在六部九卿的衙门中,其人员构成很是盘根错节,东林与浙党人是遍布其中,一旦要大范围裁撤,充当其冲便就会激化党争,进而就带来了政务停滞的负面问题了。

不过好在,众人也知道此事背后的严重的后果,朱由检也没要急着在近日内解决。

可众人是无奈蛋疼,但复社之人可不管这些,竟当场请求朱由检裁撤冗余之员。

见这群学子是不要命的要为国效力,朱由检只好就让温体仁等大臣回去拟定一份裁撤名单了。

只不过,在下这旨意时,朱由检还不忘用眼神及语气暗示众大臣,让他们要注意尺度,别因为此事而怠慢了政务。

就这样,这场朝会在百官的愤怒之中结束了。

……

在文渊阁处理完了政务,张书缘便就去到商业司衙门,等候周延儒带人过来了。

趁着周延儒等人还没来,他便就翻看起了各地送来的商业奏报。

据这些奏疏显示,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眼下的商业情况很是低迷。有受天灾导致的货物运输的问题,也有各地商户在抗拒商业司的登记调查的,当然还有些小商贩因没钱办不了营业证,转而被清退投身到其他职业的事情。

没办法,由于眼下朝廷没钱,张书缘也不敢让商业司在发放准许营业文书时,像后世那般对商户免费。

而对于此时的商户来说,想办理到营业文书,一是得要将产业规模上报,二是得交给商业司五两银子来做手续费,三是没有被查出来有隐瞒藏匿的事情才可拿到。

在了解完了眼下的问题,张书缘旋即就将四个侍郎给喊了过来开会。

由于商业司眼下还是属于他一个人说了算的情况,所以很快就便通过了一系列的帮扶决议。

一是取消对贩夫走卒的登记要求。

二是张书缘责令解学龙率领十三省的商司主事,出使安南等番国谈出口贸易消化那些卖不到内省的商品。

三是将衙内的八成银两补贴给受灾地区的中小商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四是责令郭允厚与兵部协调,借其军马车队运送货品。

……

就在他刚交代完这些事情没多久,周延儒便带着一众学子到了商业司衙门。

“下官/学生拜见部堂。”

周延儒进来后,就带领众多学子见礼。

“诶,周大人诸位学子快快请起。”

“周大人,这娄东二张呢?”

让众人起身后,张书缘瞬间就愣住了。

只见在周延儒身后的五十多位学子中,并没有娄东二张的身影。

“大人,二张无心在我商科实践,方才他们求着下官去见我凌大人去了……”

周延儒也是很尴尬,但他此时却奈何不得这群学子,因为,他眼下的确是惹不起这帮人,生怕这帮人再给他惹什么乱子,而且他还想靠着这帮人进入内阁呢。

“唉,好吧。”

见这复社的领头人如此不给脸,张书缘就有些怒了。

“周大人请坐。”

“诸位既然心向我商科,那么就与本阁阐述一番你们的见解吧。”

虽然是答应了要给他们位置,但张书缘还是想考究一番。

一听要考核自己,这群学子便就左顾右盼了起来,而其中有一人便大着胆子走了出来。

“敢问部堂要问我等那个方面?”

“呵呵,这位学子到是大胆竟第一个出来,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名唤吴应箕。”

这吴应箕,身高八尺,举止镇定,双眼坚毅,年龄大约有三十六岁,而他这一身气质宛如是位,探索田地多年的老农一般。

“吴应箕?!”

在听到这个名字的瞬间,张书缘立即就对他生出了敬意!

因为,此人在浩瀚的明史之中,可谓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位才子!

据记载,他于崇祯十年、十七年间,因亲眼目睹了百姓大面积挖食观音土果腹,进而悲愤作出了《食土行》《无鸡行》《有客》《耕田苦》及《留都防乱公揭》等诗词,来抨击明末的**与无能,一时风头无两,引得天下各路学子争相与其交好。

而在南明成立之后,他被南明隆武皇帝朱聿键,授以池州推官监纪军事,在贵池举兵抗清。

随着他进入官场举事,引得天下有识之士争相投奔,更是数战连胜,收复了建德、东流等县。

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他吴应箕所部就因寡不敌众,在石台县被清军所擒,斩杀在了池州城外的鸡罩山,并留下了“半世文章百世人”的绝命诗,来以证自己不做亡国奴的志向。

除了这悲歌之外,吴应箕也留下了诸多着作,如《国朝记事本末》《嘉朝忠节传》《读书鉴》二卷、《读书种子》二十卷《读书止观录》等教人读书学习的着作。

在回想了一番此人的记载后,张书缘就知道了他在复社中是个什么身份地位了。

没错,他吴应箕正是复社的开创领袖之一!

“吴应箕吗?看来他要比二张明事理,知道商道的重要性……”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