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229章 达成交易、朱由检与复社论道

房内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的蛐蛐嗡鸣声。

“大人请喝茶。”

就在周延儒不知道怎么张口的时候,黄伯便端着茶水回来了。

“恩,去忙吧。”

“谢黄管家。”

周延儒深知“宰相门前,三品官”的道理,见黄俊力给他奉好了茶后便立即道谢。

“大人客气了,这是小的应做之事。王爷您们谈事。”

黄俊力拱着身便极为谦卑的退了出去。

“周大人咱们还是说正事吧。”

看了眼周延儒及自家府上的管家,张书缘摇了摇头便提起了正事。

“部堂大人,下官是这想法,您看可否如此教授。”

“这复社学子都乃饱读诗书之年轻才俊,明日不妨你我一道请奏,让吾皇召见其之一二。这样一来这既能消除吾皇对他们的误解,二来也算是给了这天下芸芸学子一个为国效力的机会。”

周延儒是摸着胡子斟酌的说道,就好似他害怕张书缘会阻挡一样。

“恩,周大人所言有理。那么对于此等学员,本阁不知周大人会作何安排?”

张书缘明白他的意思,不就是想说,让朱由检见见他们,最好能因他们的高尚言论赏个一官半职的吗。

“部堂,您看这样可好,这芸芸学子虽饱读诗书,但其治世之经验却很是不足,若是部堂理解的话,那下官想将他们安置于我户部、礼部或国子监,让他们好跟随我朝之贤良,日夜熏陶学习治世之法,再加之你我二人辅之,想必他们定然会成长为治世之才,为我朝奠定出下一代人杰。”

“这……”

一听这话,张书缘就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了。他这是想火中取栗,借机安插人手到各个部衙里。

“部堂可是有所疑虑?”

见张书缘是犹豫不定,周延儒瞬间就想到了什么,马上补充道。

“部堂,这复社之魁首,在我江南一域声望极佳,你我若是能将他们荐入朝内,那我朝之新政推行必然会压力骤减。”

周延儒是慢慢的说着,给张书缘留足了思考时间。

“看来这周延儒的野心不小啊,不过,此事倒是与我有利,但于我来说也是有坏处。”

张书缘想的没错,这周延儒所说的话,看似是没有理由可以拒绝,但实际上一旦这么做的话,那自己必然要搭上人情给他铺路。

想了三刻,张书缘便喝了口茶开口。

“周大人所言有理,但你也知到本阁身兼吏部侍郎之职。而据我查阅,我朝中枢眼下的确是没有什么位置,不过,眼下户部陕西清吏司、刑部理问所还有我商业司到是缺一些人。”

对于他的诉求,张书缘在弄清楚之后,是说什么也不会同意让他把人放给进中枢及国子监的,一旦让复社的人进入中枢或国子监,那他势必会因这些人和自己能力进入内阁的。

而相较于他进内阁,张书缘还感觉到不是什么大事,可要是让那群只懂理论的人进驻中枢及国子监,那后果可要比他进驻内阁还要恐怖!

没错,眼下的复社还不是十四年后的那般,此时的复社学子大多还是在捧着古典经书逞口舌之力,而且,他们的一些主张也很是片面。

就比如他们想消灭宦官、反对高税。

说实在的,此时的税是高,是加在了农民身上,但随着新政的推行,张书缘相信这一问题是会大大缓解的,而在明面上,未来大明的税率只会是比眼下更高!

……

我们再说回来。

听到张书缘给出的条件,周延儒想了想便决定了后面的布局。

“阁部说的是,那么这样吧,待明日朝会时,看看他们自己的想法,是想于哪一道建功立业可好?”

这既然无法进驻中枢,周延儒就打算退而求其次了,反正只要自己人有了官身还怕做不出业绩,升不了官?

就算是因做业绩拖慢了自己进入内阁的节奏,那自己还是可以花钱的开路吗,毕竟有钱能使鬼推磨不是!

“好,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定吧。”

聊完这这件事,周延儒便打听起了新政的情况,可任凭他怎么旁敲侧击,张书缘就是连一个字也不肯多说。

最后搞的他,是连什么时候来丈量自己田产的时间也确定不了。

其实,自从决定新政开始推行后,整个北直隶的官员就开始兜售田亩了,但由于供给暴增,外加他们这群人的身份,以至于那田亩都给出了每亩十五两的底价都没多少人去买。

因为,那些没背景的商人是根本就不敢要他们的东西,生怕哪天就被找借口给抢回去了,而至于广袤的老百姓,兜里的钱财只够日常开销,说什么也买不起田亩。

所以,眼下在京的官员,那是有一个算一个,各个急的是那热锅上的蚂蚁,想把手里的田亩给变现了。

正当周延儒感觉打听不出什么消息,准备告辞走人时。

黄俊力的声音便在门外响了起来。

“王爷,许事中大人求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快请。”

见是许世荩上门,周延儒旋即就懵了,心说你张书缘啥时候跟东林党人跑一起去了?你不应该是被那群人给恨死了才对吗?

“既然部堂还有客人,那下官改日再来拜访。”

虽然周延儒纳闷,但脸色却是未变,站起身来就要告辞。

“唉,周大人多虑了,都怎么晚了也没甚大事。就是本阁今日帮了许大人之女一把而已。”

张书缘明白,此时许世荩上门应该就是来答谢,自己白天帮他姑娘离婚一事的。

果然,没过一会儿,许世荩就在黄伯的引导之下到了正堂。

“下官拜见部堂大人。哦?周大人也在?失礼失礼。”

“诶,许大人客气了,这又不是在朝,你我还是免了这套吧。”

“呵呵是啊。”

许世荩进来后,先是拱了拱手,然后才发现这屋内还有外人在。

虽然有外人在场,但许世荩却是不虚他周延儒,直接就开始答谢白天张书缘的帮忙了。

对此,张书缘是连连摆手,称自己也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

而许世荩是不敢直接接茬,而他的心里是觉得,张书缘肯出手帮自己闺女,应该是有所图谋的。

也是,身为明末官僚,这哪一个人不是利益为先的呢?

见他不接茬儿,张书缘也懒得解释,就与他们二人谈天说地了起来。

……

聊了一个多时辰,终于是把这两位给打发走了,张书缘才缓了口气。

“唉,做官可真不是人干的事,还是做老百姓好……”

此时的张书缘是烦心死了,在方才周延儒与许世荩是一个劲的打听,他对于朝政的看法,以及新政的推行。

而如此密事,张书缘怎能回答?

只能是左顾右而言它,说自己暂时没什么想法,朝廷一切都好。

处理完了杂事,这时辰也来到了亥时三刻。

见时间都这么晚了,张书缘还不敢休息,穿上衣服就以有重要政务的名义,去找自己的“上司”李长庚了。

敲响院门,李长庚的管家便揉着睡眼来开门了。

“速去请李部堂,本阁有要事求见。”

见院门大开了,张书缘便直接了当的开口,吓的那管家差点没被平底绊倒。

不大会儿功夫,李长庚便穿戴整齐出现在了府邸正堂。

“张阁出何事了?这怎如此时辰来寻我?”

李长庚很是纳闷,这大半夜的有啥事儿要说,就不能早朝上说吗?

“李部见谅,本阁这也是没办法……”

于是,张书缘就把跟周延儒协商的事情给李长庚说了一遍。

“是这样啊。那张阁的意思是要他们进入官场?”

“恩,这群学子虽然有些眼高,但说到底他们也还是有忠心的。”

张书缘的话很直白,也没给什么利益。

因为,这李长庚是出了名的刚直不阿,整个朝廷都知道此人。

“恩,既然阁部开口,那本官就同意此事了。不过,我先说好,如若这些人惹出祸来,或办公不利,那就还请阁部见谅一二了。”

李长庚也明白那群学子的心思,但碍于自己的脑袋和官位,这有些话他是一定要说的。

“本阁明白,一切缘由皆与部堂无关。”

看了眼李长庚,张书缘便郑重的报了一拳,并决定日后他若是要有什么需求,自己一定要帮上一帮。

……

次日,朝会。

张书缘是早早的的第一个来到了奉天殿前,就在他刚在殿前活动了两下身子时,周延儒也到了。

二人对视了一眼旋即就点了点头。

“看来这厮昨夜是去找温体仁了。”

张书缘猜的没错,他二人有着共同目标自然是走的很近。

他二人是一句也没说,分到于两旁活动身子等待开朝。

随着时间流逝,一位位大臣便就到了殿门前。

只不过,这群人在看向张书缘及周延儒时,是带着一副看热闹的神情,就好似是在等他二人什么时候会被复社坑一样。

随着官员到场的越来越多,没过多久殿门便就大开了,而文武百官便就按照各自的位置走了进去。

“张阁有时候真不知该如何说你,这复社一事本阁还是劝你离远些吧。”

就在韩爌从他身边擦过去的时候,突然就对张书缘来了这一句。

“多谢阁老提点,不过下官,既然应下了此事岂能半途而废,愧对圣心?”

见韩爌阴阳自己,张书缘也没生气,反而是对他笑了笑。

而这一下子,瞬间就让韩爌有些不高兴了,一甩袖子就站到了第一排。

随着百官站定,王之心这个轮班太监便就站出来宣布开朝会了。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王之心一语落下,旋即众朝臣便开始上奏了。

而这些人是一如既往,不是在攻击温体仁的下属暴力征收,就是在攻击浙党人的地方县令不作为。

总之,这整个朝会是如大乱斗一般,技能是交了一堆,但谁也奈何不了谁,只能是动一动下面的小卒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当然,除了这些个魔怔人外,也还是有人说正事的,比如云南府的道御史就上奏说,黔国公沐启元于云南所行无忌,家仆放纵迫害百姓。

还有山东巡抚上奏,请求修缮失修海防。

对此,朱由检二话不说,就责令朱纯臣领衔亲赶云南彻查此事,而修缮海防之事则是下旨,拨了三十万两给山东布政司,若是钱款不足,就让其自行筹措。

随着朱纯臣要去查黔国公了,这军校一事,自然而然的就暂时交给了定国公徐允祯来操办了。

……

处理完了这些杂政,张书缘与周延儒便开始说复社的事儿了。

对于此事,朱由检是早有了定数,旋即就召张溥、张采等人进殿了。

来到了奉天殿,张溥等人很是振奋,只觉的自己的政治理想能够施展了。

见他们很是激动,朱由检反而是没那么害怕这类学子了。

在他看来,这群人真就如同蒙童一般,很是天真可爱。

虽然感觉他们太过天真,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诸位学子,尔等前些之日之言,朕都听到了。但朕有一处不解,尔等是依着那些依据来言说我朝弊政的?”

“启奏皇上,学生之依据自然来自众多双眼。就我等学子所观而言,我朝弊政实数繁多,一是我户部横征暴敛,至多数百姓食不果腹,家家贫瘠。二是宫中太监所行无忌,擅抓擅杀我朝有功贤良之人。三是我商业司,其商政乍看虽好,但受其影响商户倒闭如雨,以至百姓无用。四是我朝官僚臃肿,大量无用官吏吞吃民脂民膏,五是我内阁诸臣,每日醉心与相互攻讦之中。”

好家伙,这张溥、张采二人真不愧是明末的“新兴团体”,哪怕是到了朱由检的面前都敢如此狂言。

“恩,韩阁老,这诸学子所言如何?”

“回禀陛下,他们所言大多为真,但又有不少之处有些不实。比如这张学子言我内阁不作为醉心于争斗,可臣等何时在朝中争过?若真是如此,那陛下怎能会容得臣等胡闹?”

韩爌的意思很简单,其他事都不是事儿,唯独只有内阁不作为才算是大事。

这要真让这群人把这帽子扣头上,那他韩爌基本就等于是判了死刑。

因为,这个罪名实在是太大了,就跟那祸乱朝纲的秦桧没太大区别。

“张学子听到了吗?如若真相你等所言,那这朝廷岂不早已生乱?”

“在方才,你们说户部横征暴敛,但你们可知我朝财政近况?若是于此情况,尔等概要如何处置?”

朱由检是没好气的看了眼韩爌,挥了下手就让他退下了。

“皇上…学生等不知……”

“既然不知,那么朕就来说说,温爱卿将我朝之财政与中学子讲讲。”

“是!”

温体仁瞬间出列领命,转而就对着张溥等人,报起了崇祯二年一整年的账来。

“诸位学子,我辽东去年开支五百一十四万两。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四省赈灾耗资计五百五十八万四千六十三两二厘。各地修缮、补仓、修河、建船共计一百九十万九千一百两。陕西绞判耗资六十万两。”

“兵部开支四百十三万两,刑部开支一十四万五千六百、礼部八万三千余两、吏部一百四十五万两。”

“而我朝元年钱粮岁入折合,计一千四百三十万一千七百两,二年总支出计一千七百七十三万七千二百四十两。”

温体仁说的不错,若是按照正常的收入来算,这赤字肯定是非常大的。

而他之所以不算张书缘抄秦王等人弄来的银子,自然是为了给这群毛头小子点颜色看看。

果然,随着此账一出,张溥等人就傻了。

“张学子,你等不是再言我户部横征暴敛吗?如此大的支出缺额,若交由你等来办,能否解决?”

张溥等人很是无语,心说这三百多万两的资金缺口,就算把自己全族卖了都搞不来这么多钱……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