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111章 开海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第111章 开海

作者:墨轩先生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29 06:11:46 来源:全本小说网

“既然马士伯爵有意,那朕便也实心相待。大伴去内帑取件珍宝赠与伯爵,以证我明哈情谊。”

见马士加路也答应了,朱由检心底也乐开花了,当即就命令王承恩赐宝。

听到这话,马士加路也便就躬身施礼答谢,并也从怀中拿出了一件王室珍宝回赠给朱由检。

“呵呵,马士伯爵客气了,既然你我有意相谈,那此事就烦请你与我朝的内阁司员张书缘张大人接洽吧。”

“多谢大明皇帝陛下,外臣退下后必如实回禀我皇。这接下来还请张大人多多与在下交谈。”

“定会如此。”

表面上宾客相欢,但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各有算计。

就拿方才达成的初步意向来说,那马士加路也肯定是心有不甘的,本以为会十拿九稳的吃住大明朝,进而让其割让广东数港,但没想到这半道里却杀出了个张书缘。

张书缘与朱由检也是心知肚明对方的想法,因为换做是他们,他们也不会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好商好量,因为,这个世界是由拳头说了算!

而张书缘他们的想法是,一定要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占据偏主导的地位,如若不然,那他大明就会错失这场殖民的列车了。

只要能跟他哈布斯堡王朝合作,那境内的庞大民力就能转化成源源不断的动力,进而起到推动大明改革的作用了。

马士加路也走了,而朝堂上旋即就刮起了一阵风暴,各部主事纷纷进言阻挡朱由检开海,而他们所用的理由还是那老掉牙的陈年旧调。

不是说域外国家没有大明繁华,就是说远洋耗资巨大易使国库崩溃,更有甚者又提起了日本海盗。

在他们很多人看来,东南沿海之所以时常闹倭乱,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大明在搞贸易,若没有了利益往来,那倭寇便就会去其他地方劫掠了。

当然,还有一个理由他们没说,而那个理由则是事关他们自身的产业了。

自嘉靖时期开始,大明东南一带便萌发出了资本主义萌芽,有许多的手工业工坊靠着走私海外发家致富,也有些人是偷偷行商于外海,在吕宋等地落地生根了……

而那些产业的幕后主人,自然是这浙党一域的官老爷了。

百官在阻挠,内阁与六部反倒静默异常,韩爌等人皆是在思考后面的朝局究竟该怎么搞好了。

就眼下来看,与域外贸易是最好的一个选择,但偏偏这个选择还跟他们有冲突,所以一时间他们就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这开海吧,他们的利益会受损,不开把朝堂实在是缺钱,而若是由于缺钱致使边镇哗变,那到时候还是得他们倒霉,毕竟皇帝又不会去安抚将士,烂摊子还是得麻烦他们到处跑。

说实在的,在原有的历史中,于去年七月就发生了两起兵变,而那两起兵变自然是蓟镇兵变和宁远兵变。

这要不是张书缘在山西和陕西搞了一大笔钱,朱由检又自作主张还了欠下的军饷,要不然这两镇还就真的哗变了。

据后世的史书记载,崇祯元年七月二十日,蓟门驻军因饥饿索饷鼓噪,焚抢火药引起爆炸,导致蓟门驻军多达七千余人反叛,后经过多方筹措粮饷,历时两个月才消弭掉这场祸事。

而宁远兵变,则是由辽宁宁远军中四川、湖广兵缺饷四个月以上,哗变规模达十三营,缚巡抚毕自肃、总兵官朱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涵淳于谯楼上。八月初,袁崇焕与兵备副使郭广密谋,诱捕其首恶张正朝、张思顺,斩首十五人,才平定了兵变……

我们再说回来。

看着吵闹的朝堂,朱由检就想摔杯子说话了,可他还没动,就见张书缘走出来一躬身道。

“臣有事启奏。”

见张书缘出来了,百官皆是一愣,下意识就感觉他是来怼自己的,当即也跟着出列躬身启奏,而韩爌等人则是眯缝着眼看向了张书缘,就好似他们也准备好了反击。

“肃静,一个个的如此吵闹成何体统?既然张师傅有话要说,那便请张师傅道来,其余人等一个个臣奏。”

朱由检是皱着眉,隐在皇冠下的额头都深深皱出了纹路。

“是。”

“陛下,诸位朝公,张某有一言想说。”

“张师傅请讲。”

看了眼张书缘,朱由检便就知道小哥要发力了。

“我朝众所周知,海禁乃始于我太祖皇帝时期,然海禁固有好处,但弊处亦是不少。太祖时,国家孱弱百废待兴,又加之我朝严防海盗袭扰和外族的侵略,故此才实行海禁之策。然,时至今日,我朝与世界早已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我远的不说,就说眼下。我朝积弊各处都需要钱财,而诸位应该皆知那大宋,哪怕是末亡时期,国家收入都能达六千万贯钱,而其中自然少不了这远洋贸易。”

张书缘是站在人群之前侃侃而谈,在说话时还不忘给了朱由检一个安心的眼神。

“张大人,下官有一事不解。”

正当张书缘想继续往下说时,吏科右给事中许世荩便就站了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许事中请问。”

“方才张阁所言那宋朝岁入,但那大宋岁入颇丰,为何还会陷于亡国?据在下看来,与我朝而言钱财只是其一,人心才是我朝的重中之重呀,所以臣恳请陛下,这海禁还是勿要开的好,以免域外风俗扰了我华夏。”

许世荩是实心的说着,在他的眼里,眼下最重要的不是搞什么贸易,而是要安抚人心,毕竟眼下天灾肆虐,流民遍地,一个不好就会掀起大乱。

事实上,在原有的历史中,朱由检多次开海就是想通过贸易来给国家赚钱,但奈何历史中的百官全是如许世荩这般想法,至于钱财,那不是有老百姓呢嘛,没钱了就加派,实在不行了就滥发官钞,反正他大明是有万万人数,饿死那么几个也无所谓。

“呵呵,既然许中事提及宋朝灭亡,那我问你那大宋灭亡的根本你可知道?”

“这有何不知?那宋帝昏庸,内有奸臣,武备懈怠,有此种种想不灭亡都难。”

许世荩是站直了身子侃侃而谈,但他的话里却少了一句,那就是百官争斗。

没错,历朝历代的末期都少不了党争。

“只是如此?可在本阁看来,那宋朝之所以灭亡最重要原因是三点。一是那宋帝不明时局听信谗言杀了自家大将,二是那宋朝漠视百姓,贸易所赚钱财十分三四被侵吞一空,三是文强武弱,武官无心无誉,有此种种那宋朝岂能过活?”

“所以,本阁以为前朝教训我朝定要借鉴,况且许中事所言的安抚人心不一样也需要钱财?难不成要让百姓苦读圣贤之书?”

“你…你…”

许世荩是支支吾吾的,一时间不知该怎么反驳了,最终只憋出了几个你字。

“陛下,臣以为我朝眼下应当即刻开海,避免走上前朝老路!”

见许世荩没话说了,张书缘就赶忙向着朱由检一拜。

“张阁,老夫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由检刚想允诺,韩爌似乎是想好了什么,决定先反击一下张书缘了。

这姓张的若是有好办法能解决自己的矛盾,那就答应,若是没有,那就反对到死,反正这满朝文武休想抹除了他东林群贤的根本!

“阁老请讲。”

“张阁方才说了那么多,老夫以为极对,但有一问,张阁可能回应老夫?”

“阁老所问何事?”

“呵呵,张阁,既然开海,那势必会影响我东南一域,倘若贸易四起冲击我本土民生该当如何?难不成届时我朝再与那哈布斯堡来一次鱼死网破?而且,据老夫观察,那东南一域可有不少工坊,我朝难不成要收购那些坊市,致使商业崩毁,百姓无用?”

韩爌是摸着胡子,表面上是在为朝廷分忧,但实际上他说的却是自家的产业营生。

因为,在他的认知里,朝廷想要赚钱那就得施行大官坊计划,所有商业一律由朝廷掌管,只有这样朝廷才能赚到最多的钱。

“回禀阁老的话,开海是会影响我本土,但我朝可与哈布斯堡商定底线,如民生之物采购几许,我华夏珍品又出售哪些,总之这些都是可以谈的。至于冲击大的问题,那只能是采用倒逼之策,使坊市因市场变动而进步与海外商人竞争。”

“至于那漫漫坊市,下官以为可用管理之策,我朝不收民坊,可让其自行贸易,不过,想要与海外贸易须得经过我朝审核获取许可,而所得所获皆由他们自行分配,但每次出售的货物,须得按其价值之半数或三成向我朝上岁,有了这制约,那我朝就了源源不断的钱财。”

“当然,阁老或诸位想问,那倘若民商强官商弱怎么办。而下官的建议是放任,只要我大明的商品能够流向世界,那整个世界的财富都就会流向我大明了。而我朝官商只做兜底,平抑境内物价。而我朝百业官商皆可耕耘,如此就可避免商人贪心哄抬物价了。”

张书缘自信满满的回应,说的全是后世的那一套,至于韩爌的反驳,张书缘则是无所谓,也没有攻讦他,因为他这是要把所有人给拉到一条船上!

他就不相信,这满朝文武就不想赚钱,尤其是那浙党!

而随着此言一出,百官全都眼睛亮了起来,而韩爌更是忍不住的在心底叫好,眼神中更是在好奇他张书缘的脑子里究竟是装了什么,怎么会想出如此完美的方案。

说了这么多,而百官也被他这套先进的方案给折服了。

“好了,都勿要再言了。朕意已决,着内阁司员张书缘负责开海一事,大理寺、户部、工部全权配合!若谁敢误了此事,朕定斩不赦!”

“臣遵旨!”

见张书缘的方案完全,再加之皇帝都下了如此旨意,百官也就慢慢的没了声响。

“启奏陛下,臣还有一事。”

“哦?张师傅请讲。”

见张书缘还有话说,朱由检就不免的一愣。

“启奏陛下,臣以为若想要达成远洋贸易,我朝须得增设一司,而此司不粘朝堂政事,只专商业管理、洽谈开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哦?那张师傅以为,此司地位几何?”

听到这话,朱由检就高兴的更厉害了。

“臣以为此司乃与我朝国运相当,故此,臣以为当列二品,直面御驾!”

张书缘想也不想就把这负责贸易的衙门,给提到了与六部等同的位置。

“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看了看张书缘,朱由检虽然很想直接同意,但他还是得要经过朝廷廷推。

“启奏陛下,臣以为张阁所奏无误。”

见有如此好事,温体仁便第一个站出来投了赞成票。

虽然此司不属于他户部的管辖,但有了此司那他的压力就会小上很多了,而且这衙门赚到的钱财那肯定是要流入他户部的,要不然这又如何作用到国内?

ps:明末的财政那可是一件头疼人的大事,所有官员都不想过久的担任户部尚书一职,因为这财政可是崩的一塌糊涂。

有了温体仁带头,紧接着六部中除了礼部以外则一律赞同,而至于内阁,则是在韩爌的扫了几眼后便就一致赞同通过了。

见人都通过了,张书缘与朱由检便就看向了司礼监秉笔李凤翔。

见此情景,李凤翔苦笑了一番便也就同意了,因为这满朝文武有一大半人都被张书缘给说服了,而且看皇帝的神色也是极为赞成此事。

“好,既然各部都同意,那朕便就为其取名为大明商业司,官居二品,主责一切对外贸易商户管理。最高司长为尚书职,下设左右正负侍郎四人,主事十人……”

朱由检一口气便照搬户部的编制给商业司上了编制。

“陛下圣明,我朝万年。”

见自己所提的计划又前进了一步,张书缘便立即带头叩拜。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