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 第1771章 东南之论,分封之争

“杨素的奏报,诸卿都看过了。”

李翔的目光扫过下面肃立的群臣,“东南亚诸地,疆域辽阔,非中原腹心可比。强推郡县,官吏水土不服,政令难行,徒耗钱粮人命。然既已归入舆图,断无弃守之理。如何治之?”

“杨素建议,效仿汉初,分封宗室藩王镇守之,诸爱卿以为如何?今日,朕要听到一个切实的章程。”

东南亚的统治问题,必须要尽快商量出一个章程出来。

这两年,大晋朝廷只是安排了部分官吏过去,总体上保持着以太子和杨素为主体的军管,中央朝廷派遣官员协助以及提拔部分东南亚本土官员以夷治夷。如此,三位一体的治理方式。

但是,这毕竟只是战争期间的权宜之计,是不可能长久保持的。

在已经占领了八成东南亚的土地,战争有望在今年年底结束的情况之下,这些事情必须要开始准备起来。

毕竟,说句不好听的!

以到达东南亚的距离,他们就算是派遣官员过去,一整套流程走完,那些官员再到达,至少也得大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话音未落,礼部尚书房玄龄一步跨出,声如洪钟道,“陛下!郡县制乃我大晋立国根本,天下一统之基石!岂可因蛮荒之地而废弛?”

“杨素无能,方有此困!当遣良吏,增派精兵,开山辟路,广筑城邑,以雷霆之势震慑不臣!以十年生聚,又以十年教训,终能教化蛮夷,纳入王化!”

房玄龄的建议,显然对放弃郡县之议极为抵触。

分封藩王,取祸之道亦!

藩王如果实力发展壮大的话,日后必定会威胁到中央朝廷的地位。

毕竟,没有人可以保证,中央朝廷可以千秋百代一直强大的。

没准哪一天中央陷入了虚弱的状态,那些有实力的藩王,很可能就是要了中央朝廷命的一把刀。

“陛下!”

一直沉默的工部尚书诸葛亮也开口了,“臣观史册,周行分封,屏藩王室,始有八百年基业。秦废分封,独行郡县,二世而亡。高祖皇帝,鉴秦之失,郡国并行,方有文景之治。”

“今东南之地,情同汉初关东,天高皇帝远,强枝弱干。与其强驱鱼入旱地,何不效法祖宗故事,依杨素之言,裂土分封?”

东南亚距离统治中心太远,天高皇帝远,强行采用郡县制的话,就算这一代能够控制得住,下一代也能够统治得住,那下下代呢?

郡县制相比分封制,确实更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维护朝廷的统治。

但是,这是建立在有效统治的基础之上!

如果都无法建立有效统治的话,郡县制也只不过是个笑话。

在诸葛亮看来,采取哪一种制度,那得看实际的情况!唯有依时而言,方才长治久安,而不是一定哪种好,又有哪种不好!

“分封?”杜如晦猛地抬头,眼中精光爆射,“诸葛尚书!周室衰微,诸侯并起;七国之乱,殷鉴不远!分封诸王,拥兵据土,尾大不掉!难道要在这万里海疆之外,再种下无数祸根?这是饮鸩止渴!”

他几乎是吼出来的,声震殿宇。

在政治上,房玄龄与杜如晦这两位,向来都是共同进退的。诸葛亮面色不变,迎着房玄龄的目光:“克明兄忧患深远,亮岂能不知?然今日我大晋之势,非比汉之七国!”

“东南亚诸地,非膏腴之中原,乃瘴疠横行之绝域!其民化外,其地未开,其路不通!郡县如虚设,朝廷鞭长莫及。”

“分封宗室诸王,使其就国,如同投石入海,虽激起波澜,却可立竿见影,代陛下,代朝廷守此化外之土!”

“臣也认同诸葛尚书所言!”

不久前由地方再次调任中央的李斯开口了,“诸王就藩,带去宗族、部曲、工匠、良种,如同移栽之木,扎根彼处,自辟荆棘,自建城邑,自筹粮饷,自抚蛮夷!”

“以臣之见,分封宗室诸王,其利有三:其一,免朝廷远戍转输之劳,省下亿万钱粮,以固中原根本。”

“其二,诸王为子孙基业计,必倾力经营,比朝廷遣派流官,用心何止百倍?”

“其三,宗室血脉相连,共卫晋室,可保此疆永归华夏!此乃以藩屏周之古意,行权宜过渡之实策!”

分封宗室,宗室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甚至,有可能轮到他这一脉其中一份,也说不定。

故而,就算是不考虑这项政策的利弊如何,光是自身的利益定位,就注定李斯是站在杨素和诸葛亮这一方。

或者说,绝大多数的宗室,都会站在这一边的。

唯一反对的,恐怕也只有太子以及几个想要争论的皇子了。

那些有地位,有实力的宗室,以及那些无心于皇位的皇子,巴不得可以有一块封地,可以让他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当他们自己的土皇帝。

“至于玄龄与克明所忧藩王尾大不掉……”

诸葛亮紧跟着又开口了,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诸王封国,远在东南,地远而贫瘠,瘴疠乃天然之锁!藩王之力,如何能与中原相比?”

“再则,为防藩王之乱,朝廷可严定法度,诸王得掌地方军政,然其长史、国相、都尉等要职,皆由朝廷委派,分其权柄。”

“其军队规模、兵器制式、赋税征收,皆由朝廷定其限额!此非裂土称雄,乃是代天子牧民!待其地开发,其民归化,道路畅通,郡县根基稳固之时,”

说下去的同时,诸葛亮加重了语气,“再行推恩削藩,化国为郡,水到渠成!此乃‘以空间换时间’,留待后人解决藩王隐患之策!”

在诸葛亮看来,天高皇帝远的东南亚,在中央朝廷无法有效统治的情况之下,分封藩王,确实可以有效的加强,对于这些地区的控制。

要知道,不要说是东南亚了,在这个时代,第一次经济重心没有南移,南方都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开发。

再则,这也不过是一些权宜之计罢了。

等到日后东南亚的统治基础成熟,在废国改制郡县就是了,有关这一点,汉武帝都已经给过一个模板了,后世子孙,难道连作业都不会抄吗?

周天子分封,汉初七国之乱,确实是行分封的一个教训。

但是,却不代表就完全没有可取之处了。

短时间之内,拿过来用用还是可以的,只要不将其作为长期的手段即可。

借藩王之力,强化统治,发展当地生产,之后再由中央朝廷摘桃子,这就是诸葛亮的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