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入冬了,山里一天比一天冷,顾柳早起时见到院里的草叶上结了一层霜。
看见那霜,顾柳就想起自己山下种的那些白菜和萝卜来。
下过霜以后的白菜和萝卜吃起来更甜,估计等他这一趟回家就能收了。
灶房里亮起一盏暖黄色的油灯,如今天亮的晚,一般都是他们早饭吃完了天才开始透亮。
天冷,早上时就想吃点暖和的,顾柳今天打算做个面疙瘩汤吃。
深山里一缕炊烟缓缓升起。
番茄洗干净切成丁下锅炒出沙,然后往锅里添热水,再下一把泡发的木耳,加酱油和盐调味。
等到水开以后,顾柳一手拿着面团,另一只手直接上手把面团揪成一个个小的面疙瘩往汤里下。
白白的面疙瘩很快从煮沸的面汤里滚了起来,这时再往面汤里淋上一碗打好的蛋液和一把绿叶菜,等菜叶子烫熟了就能吃了。
没多久,云裴也起来了,顾柳找了两个碗来装了两大碗。
天冷,两人干脆就在灶房里吃早饭。
一碗面疙瘩汤热腾腾的,里头的番茄酸甜开胃,面疙瘩爽滑劲道,呼噜呼噜几口下肚,吃完以后身上也跟着暖和起来了。
早饭过后,天也亮了,云裴提上东西出门。
他这两天都在山里转悠,山鸡野兔的打了不少,但最主要还是想看看能不能再打一头羊回来。
下山以后他们要请村里人吃暖屋酒,鸡和兔子都可以用来做席子上的肉,不过还不太够,估计还的买些猪肉,如果还能逮到羊的话,就能省下买肉的钱了。
走到院里觉得外头的风越来越大了,于是,云裴想了想,回头对顾柳说:“我在山里跑两天,要是还逮不到羊的话,我们也收拾收拾,下山回家去了。”
顾柳正要把前几天做好的腊鱼拿到院里再晒一晒,闻言点了点头:“成,那我这两天再看看还有什么要收拾的。”
“好。”
云裴点头,然后便出门了。
云裴出门后,顾柳回屋里转了一圈。
说是要收拾,其实没什么要弄的。
这一趟上山本来就是预备着收好东西搬到山下的新屋里去的,顾柳从上山开始就一直在陆陆续续的收拾,这几天,他都已经上下山好几趟,背了好些东西放进他们的新屋里了。
剩下来的,被子、被褥这些东西原本就是山上的,外头的被面他前几天才拆下来洗过,明儿天好时再拿到院里晒晒,到时候装回箱子里就行,灶房里锅碗瓢盆,还有之前带上来的油、盐、调味之类也不用带,这些东西耐放,明年上山时也还能用上。
野菜、菌子、还有上山以来采到的山货他这两天已经陆续背了好几袋到山下的新屋里去了,如今家里还晒着的这些装起来估计还能装半个麻袋,分量不会很重,今明两天还能见见风,明天再装起来也不迟。
院里晒着的这些腊鱼干和泥鳅干也能装上一袋,剩下的就是云裴这两天抓回来的野物,到时候一起关在竹笼里带下山,其他的也不剩什么了。
转了一圈,顾柳发现没什么事儿要做的,想了想,干脆背了个竹筐,准备绕去院子后头去摘一筐柿子回来。
立冬前后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村里好些人的院子里都种了柿子树,要吃时直接在院里摘就行,但他们家没有,倒是山里木屋院子的后头不远处长了两颗柿子树。
虽然下了山想吃柿子也能到前山去摘,可是到底不如这会方便。
晚秋,山里草木凋零,鸣叫的虫子也开始蛰伏地下,一派萧瑟之景,于是枝头上那一颗颗黄澄澄的柿子成了深秋里唯一的颜色。
从院子后头往出走不远,便能瞧见那两颗连在一起的高大的柿子树。
这个时节,柿子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枝丫光秃秃的,唯有那满树沉甸甸的柿子结的繁盛,像是灯笼一样挂满枝头。
橘红色的柿影在风中轻摇,柿子的香味也跟着飘散出来。
完全熟透了的柿子是红色的,拿在手里饱满盈实,用手揭开那层软软的外皮,就能尝到里面那甘甜多汁的果肉,吃起来也不会有涩涩的味道。
顾柳伸手拽下离他最近的一颗树枝摘了个柿子尝了尝,那甜甜的滋味让他的眼睛都眯了起来。
这两颗柿子树上的柿子几乎都已经熟了,有的甚至外皮都已经裂开一条缝,于是顾柳放下筐子,开始摘起柿子来。
太熟的顾柳没要,只摘了那些颜色偏黄一些的,还有果实里还带一点点青色,捏起来也偏硬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