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247集:日伪新阴谋的浮现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247集:日伪新阴谋的浮现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7-24 20:29:16 来源:全本小说网

暗流重涌:日伪新户籍阴谋与地下预警

夜色像一块浸透了墨汁的破布,勉强覆盖着沦陷区的江城。城南“吉祥巷”深处,一盏昏黄的煤油灯在窗纸上投下摇曳的影子,灯芯爆出的火星溅在青石板上,如同日军推行户籍统制时迸溅的血点——三天前,西街的王木匠就因为登记时报慢了出生年月,被伪警当街抽了二十鞭子,此刻还在药铺灌着掺了草木灰的伤药。

“吱呀”一声,朽坏的木门被推开一条缝,卖烟卷的老李头猫着腰闪进来,毡帽檐压得极低,遮住了半张脸。里屋正在糊纸灯笼的女人头也不抬,指尖的浆糊抹在竹骨上,发出“滋滋”的轻响:“李叔,今儿烟卷卖得格外晚?”

老李头甩掉鞋上的泥,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不是烟丝,而是半张揉皱的《江城日报》。报纸第三版角落的“招工启事”下,用铅笔淡淡描出了一行字:“东亚共荣人口管理株式会社明日挂牌,社长小林次郎抵埠。”

女人的手指顿了顿,浆糊顺着竹条滴在青布围裙上。她叫陈兰,表面是巷口灯笼铺的老板娘,实则是江城地下党组织的交通员。三天前游击小队火烧户籍登记处的浓烟还未散尽,日伪就急吼吼要搞“新花样”,这“株式会社”听着像做生意,骨子里怕是比保甲连坐更毒的招儿。

“小林次郎……”陈兰低声念着这个名字,记忆里浮现出一张在宪兵队布告上见过的脸——三角眼,薄嘴唇,右眉梢有道刀疤。这人原是关东军技术部的,听说最擅长鼓捣些钳制人心的玩意儿。

老李头搓着冻裂的手,声音压得比蚊子还细:“今儿我在码头看见卸货了,木箱上印着‘精密仪器’,可那形状……像是电台零件,还有些铁盒子沉得很,四个壮汉才抬动一个。”他顿了顿,从袖筒里摸出一小片油纸,“这是我趁搬运工歇脚时,从木箱缝里抠出来的碎纸片,上面印着洋文,像是什么‘指纹采集’的说明。”

纸片上的油墨已经模糊,但“指纹”两个日文字母依稀可辨。陈兰的心猛地一沉:日伪这是要把户籍统制往“科学化”里做了。以往的登记不过是查户口、记名字,如今若加上指纹采集,甚至可能像传闻中那样搞“人像摄影”,那沦陷区的百姓就真成了笼子里贴着标签的鸟,飞都飞不出去。

更让她不安的是“株式会社”这个形式。以往的户籍管理由伪警察局直接负责,百姓看得见枪口和皮鞭,如今套上“公司”的壳子,用“技术”和“规章”做幌子,怕是要把控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缝隙。就像用绣花针杀人,不见血却更钻心。

“得赶紧把消息送出去。”陈兰将纸片夹进灯笼骨架,又往老李头手里塞了两个刚蒸好的窝窝头,“李叔,您明早按老规矩,去城外‘义庄’给‘远房亲戚’上坟。接头人还是戴灰毡帽、扛锄头的货郎。”

老李头点点头,把窝窝头揣进怀里,那点温热让他冻僵的手指稍微舒服了些。他想起白天在码头看到的情景:几个穿西装的日本人站在栈桥上,用手杖指着那些沉重的木箱,对旁边点头哈腰的伪官员说着什么,阳光下,那些铁盒子闪着冷硬的光,像极了宪兵队里拷问犯人的刑具。

送走老李头,陈兰吹灭油灯,摸黑走到后墙根,抠开一块松动的砖,里面藏着一部用油布裹紧的电台。但她没动电台——江城的日伪军最近加强了无线电监听,上次城郊联络点就是因为发报频繁被端了。她必须用更稳妥的方式,把“指纹采集”和“小林次郎”这两个关键信息送到三十里外的根据地。

凌晨三点,更夫敲着梆子走过吉祥巷,梆子声在寂静的巷子里格外刺耳。陈兰换上一身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裳,头上包着蓝布头巾,挎着个装满蔬菜的竹篮,混在早市买菜的人流里出了城门。通往根据地的必经之路——落马坡,有个伪军队设的检查站,过往行人都要被翻箱倒柜地搜查。

陈兰的竹篮里,除了青菜萝卜,最底下垫着一层**的海带。她把那半张报纸和纸片用蜡油纸包了三层,塞进一个小竹筒,再用油布裹紧,最后深深埋进海带堆里。海带的咸腥味很重,正好能掩盖纸张的油墨味。

“站住!哪来的?”检查站的伪兵端着枪,枪管上的刺刀在晨光里晃悠。一个满脸横肉的班长走过来,伸手就往竹篮里乱翻,油腻的手指捏起一棵白菜,又狠狠摔回去。

“长官,俺是城外李家村的,进城卖菜。”陈兰佝偻着腰,故意让自己显得又老又弱,脸上堆着谄媚的笑,“您看这海带,新鲜着呢,给您家里婆娘炖个汤?”

班长斜睨了她一眼,见竹篮里都是些不值钱的菜,又被海带的腥味熏得皱起鼻子,不耐烦地挥挥手:“滚蛋滚蛋,穷鬼!”

陈兰连声道谢,挎着篮子快步走过检查站,直到走进落马坡旁的密林,才靠在一棵老槐树上大口喘气。后背的衣衫已经被冷汗浸透,刚才伪兵的手指差点就碰到了竹篮底部的竹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林子里传来三声鸟叫,是约定的暗号。陈兰回了两声,一个背着柴捆的货郎从树后转出来,正是根据地派来的交通员老周。他脸上刻满了风霜,眼神却像鹰一样锐利。

“陈同志,情况紧急?”老周放下柴捆,警惕地环顾四周。

“老周,日伪要搞新名堂了!”陈兰赶紧从竹篮里摸出竹筒,拆开层层包裹,把报纸和纸片递给老周,“东亚共荣人口管理株式会社,小林次郎,还有指纹采集……他们要把人钉死在地上了!”

老周接过纸片,借着林间的微光仔细辨认,眉头越皱越紧。他在根据地听过首长分析时局,说日军在正面战场受挫后,必然会在沦陷区加强“治安强化”,没想到这么快就落到了户籍管理上。指纹、摄影,这些技术一旦用上,地下党员的活动将更加困难,群众想逃到根据地也会难如登天。

“得马上把消息送回根据地,首长们得连夜开会。”老周把纸片小心翼翼地塞进鞋底的夹层,又对陈兰说,“你在城里多留意那个‘株式会社’的动静,尤其是他们的技术设备从哪儿来,怎么运作。还有那个小林次郎,他的行踪和会议内容,能搞到多少是多少。”

“放心吧老周,灯笼铺的生意还得做下去。”陈兰把竹筒重新埋回海带里,“就是不知道他们这‘新花样’什么时候开始,城里的百姓怕是又要遭罪了。”

“遭罪也得抗!”老周的声音里透着一股硬气,“当年咱没枪没炮都敢跟鬼子干,现在他们搞这些花架子,咱就想法子拆了它!你回去告诉同志们,稳住阵脚,等根据地的指示。”

目送老周背着柴捆消失在密林深处,陈兰重新挎起竹篮,朝着城门方向走去。晨雾渐渐散去,远处江城的轮廓在灰蓝色的天幕下若隐若现,城楼上飘扬的太阳旗像一块丑陋的伤疤。她知道,一场新的较量即将开始,敌人拿出了更精密的枷锁,而他们必须找到更锋利的钥匙。

回到吉祥巷,灯笼铺的门板刚卸下,就有个穿西装的年轻人走进来,操着生硬的汉语问:“老板,做不做‘西洋式’灯笼?要带玻璃罩子,能装电灯的那种。”

陈兰心中一动,这“西洋式灯笼”怕是接头暗语。她抬头一看,年轻人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左手小指上戴着一枚银戒指,正是地下党组织新派来的情报员,代号“书生”。

“客官要多少?得先付定金。”陈兰按照约定回答。

“十盏,先付这个。”年轻人从皮夹里抽出一张伪币,放在柜台上。陈兰眼尖,看到伪币背面用铅笔划了个小小的“指纹”图案。

“客官稍等,我去库房看看材料。”陈兰把伪币揣进围裙口袋,转身进了里屋。书生跟进来,低声说:“陈姐,我刚从‘东亚共荣人口管理株式会社’楼下过,看见他们在装修,门口停着好几辆卡车,卸的都是铁柜子和玻璃片,像是照相馆用的那种。”

“小林次郎呢?”

“听说今天下午在伪市政府开会,讨论‘新户籍制度试点方案’,参会的还有各区伪保长。”书生推了推眼镜,“我混进会场旁边的茶水间,听到他们说试点区定在城西的‘富贵坊’,下月初一开始采集指纹和拍照,还说什么‘大日本帝国的科学管理,能让支那人安分守己’。”

城西富贵坊,那是富商云集的地方,日伪选那里做试点,显然是想先拿有头有脸的人开刀,再以此威慑普通百姓。陈兰咬了咬嘴唇,下月初,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半个月了。

“你赶紧把试点区和时间的消息传给老周,我去联系其他同志,看看能不能在他们设备安装前做点什么。”陈兰拿出纸笔,飞快地写了几个字,折成纸团塞进书生手里,“还有,想办法搞清楚他们采集指纹用的是什么墨水,拍照的底片存在哪儿,这些都是关键。”

书生点点头,将纸团藏进钢笔帽里,又恢复了那副文质彬彬的样子:“老板,那灯笼我下午来取。”说完,转身离开了灯笼铺。

陈兰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看着书生融入巷口的人流。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她脸上,映出一双沉静而坚定的眼睛。她知道,仅仅把消息送到根据地是不够的,在沦陷区这片土地上,他们必须主动出击,用血肉之躯去阻挡日伪的“科学枷锁”。

隔壁张婶家传来孩子的哭闹声,大概是小顺子又被他爹揍了。陈兰想起小顺子昨天偷偷跟她说的话:“兰姨,我爹说日本人要给我们按红手印,像画押一样,是不是以后我们就不能跑了?”

不能跑?陈兰在心里默默重复着这句话。不,不仅要跑,还要让所有想跑的人都能跑出去,让所有被按上红手印的手,都能握起反抗的拳头。

她重新拿起竹条,开始扎制一个新的灯笼骨架。这一次,竹条在她手里被削得格外锋利,仿佛不是在做灯笼,而是在打磨一把对抗黑暗的利刃。窗外,江城的上空阴云密布,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暗流涌动中积蓄力量。而她和所有潜伏在黑暗里的火种,只等根据地的信号一到,便要燃起燎原的烈焰。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