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246集:巩固胜利成果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246集:巩固胜利成果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7-24 20:29:16 来源:全本小说网

烽烟过后是家园

残阳如血,泼洒在青瓦残垣之上。当最后一阵枪声在镇外的土坡上消弭,空气里还残留着硝烟与焦糊的味道,却已不再有令人窒息的压迫感。联合行动的胜利像一声惊雷,劈开了笼罩在“望安镇”上空许久的阴霾,日伪的户籍管理中心已成一片废墟,那些记录着屈辱与控制的账本在昨夜的火光中化为了齑粉。

“都出来吧!鬼子跑了!” 地下党员老陈拄着一根断了半截的扁担,站在镇口那棵被流弹削去半边树冠的老槐树下,嘶哑着嗓子喊。他脸上沾着灰,额角的血痕混着汗水往下淌,可眼睛里却亮着从未有过的光。

最先探出头的是王寡妇,她抱着襁褓里的孩子,门缝开得小心翼翼,直到看到老陈身上熟悉的蓝色土布褂子,才猛地拉开门,带着哭腔喊:“陈大哥!真……真打赢了?”

“打赢了!” 老陈咧开嘴,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笑容里却带着苦涩,“可咱们的家,也毁了不少。”

这话像一块石头投进了死水,藏在各家各户的百姓陆续走了出来,望着满目疮痍的街道,有人默默抹泪,有人呆立着说不出话。东街李木匠家的铺子被炮弹炸塌了半边,西街张屠户家的门板上还留着枪眼,中心广场那座日伪竖起的“良民碑”歪倒在泥地里,碑面上“皇军万岁”的刻字被砸得模糊不清。

“别慌,都别慌!” 随着一阵沉稳的脚步声,根据地派来的武工队队长赵刚带着几个战士走了过来。他身上的军装洗得发白,却浆得笔挺,腰间的驳壳枪还挂着硝烟味。“乡亲们,我们是根据地来的,跟地下党同志一起,帮大家重建家园!”

赵刚话音刚落,几个战士就放下背上的医药箱和布袋。卫生员小王立刻蹲在受伤的百姓身边,拿出碘酒和纱布:“大娘,您这胳膊划着了,我给您消消毒。” “小兄弟,腿上的伤没事吧?能动吗?” 另一个战士扶着一个瘸腿的少年,语气温和。

老陈走到赵刚身边,低声说:“赵队长,日伪跑的时候烧了不少房子,粮食也抢了大半,还有好几户人被抓去当劳工,到现在没回来……”

赵刚点点头,眉头紧锁:“我知道。根据地已经组织了第一批粮食和药品,明天就能送到。现在最要紧的是安抚人心,把受伤的人治好,把能住的房子先修起来。” 他转向人群,提高了声音,“乡亲们!鬼子虽然跑了,但他们可能还会回来捣乱。咱们得团结起来,先把家保住!有力气的出力,有工具的拿工具,先帮受伤的人家修房子,再弄吃的!”

人群中响起一阵窸窣的议论声,起初还有些犹豫,但看到战士们已经动手清理瓦砾,老陈带头拿起一把铁锹走向李木匠家的废墟,青壮年们便陆续动了起来。王寡妇把孩子交给邻居大嫂,也回家拿出木盆去提水;张屠户扛出家里仅剩的几根圆木,准备给被炸毁的院墙搭个临时支架。

“赵队长,” 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走过来,他是镇上的小学老师林先生,“我能做点什么?”

赵刚看着他斯文的样子,想了想说:“林先生,您文化高,能不能帮我们统计一下受损情况?哪家房子塌了,哪家缺粮,哪家有人受伤,都记清楚,我们好安排救济。”

“没问题!” 林先生立刻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本子和铅笔,“我这就去各家看看。”

夕阳西下时,望安镇的废墟上燃起了几缕炊烟。战士们和百姓一起,用帆布和木板搭起了临时的窝棚,受伤的人在卫生员的处理下暂时稳住了伤势。赵刚和老陈站在镇口,看着眼前忙碌而有序的景象,都松了口气。

“赵队长,” 老陈递过一碗热水,“宣传的事,我们也得赶紧办。鬼子虽然这次被打跑了,但肯定会散布谣言,说我们是‘土匪’,怕乡亲们心里动摇。”

“你说得对。” 赵刚喝了口热水,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驱散了些许疲惫,“根据地的宣传队明天就到,咱们得让乡亲们知道,我们为什么打,打赢了对他们有什么好处,更要让他们知道,鬼子的统治长不了。”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根据地的运输队就到了。几辆装满粮食、药品和工具的大车停在镇中心,战士们和百姓一起卸车,脸上都带着劫后余生的喜悦。与此同时,一支背着快板、拿着粉笔的小队也进了村,他们是根据地派来的宣传队。

“乡亲们听我言,鬼子汉奸太凶残,户籍统制把人管,杀人放火罪滔天……” 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女宣传队员站在一块平整的墙根下,打起了快板,清脆的竹板声吸引了不少人围观。她旁边的男队员则用粉笔在墙上画漫画:一边是日伪拿着皮鞭抽打交不出“良民证”的百姓,另一边是根据地战士和民众肩并肩炸毁登记处,旁边还写着大字——“自己的家园自己保,不当鬼子的顺民!”

林先生也带着几个学生帮忙,他们挨家挨户分发油印的传单,上面印着根据地的政策:“减租减息”“人人有地种”“反对日伪一切苛捐杂税”。传单的末尾还印着一首顺口溜:“鬼子来了像虎狼,烧杀抢掠似豺狼,军民一心齐反抗,赶走强盗见太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寡妇拿到传单时,正抱着孩子在临时搭的窝棚前熬粥。她不识字,便让旁边的林先生念给她听。听到“以后不用给鬼子交人头税”时,她眼里泛起了泪光:“真的吗?林先生,以后不用再把仅有的几个窝头交出去了?”

“真的,王嫂子,” 林先生郑重地点头,“这是根据地的政策,只要咱们跟着抗日力量走,就能过上好日子。”

宣传队不仅动口,还动手。他们帮着百姓一起修房子,在劳动中跟大家拉家常,讲根据地的故事:“我们那儿啊,老百姓自己选村长,种地交完公粮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孩子们都能上学堂……”

这些新鲜事像种子一样撒在百姓心里。起初还有人担心“鬼子回来怎么办”,但看到战士们帮着修房、送粮,宣传队天天在身边讲政策、鼓干劲,心里的担忧渐渐被希望取代。年轻人开始主动找到赵刚和老陈,问:“我能不能加入武工队?”“我想给地下党送信,行不行?”

赵刚和老陈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欣慰。他们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先组织了“民兵队”,让这些年轻人跟着战士们学习站岗、放哨、识别汉奸。“保家先得自强,” 赵刚在民兵队的第一次集会上说,“你们不仅要保护望安镇,还要把这种力量传到周边的村子去,让更多人知道,咱们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重建家园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战士们把带来的工具分发给百姓,会木工的教大家做梁架,会泥瓦的教大家和泥砌墙。赵刚特意安排人把日伪用来关押“反抗者”的土牢拆了,拆下的砖石用来修补百姓的房屋。当最后一块刻着屈辱的砖石被砌进新房的墙里时,围观的百姓们爆发出一阵欢呼。

李木匠的铺子最先修好,他特意做了一块新的匾额,上面刻着“同心坊”三个字。“以前是我自己吃饭的铺子,” 他摸着匾额感慨,“现在不一样了,这是咱们大家同心协力的地方。以后谁需要修个啥,都来这儿,不要钱!”

晚上,镇中心的空地上燃起了篝火。宣传队生起了汽灯,给大家演话剧。剧里演的是日伪如何欺压百姓,地下党如何暗中联络,根据地战士如何里应外合打跑鬼子。当演到百姓们团结起来砸毁“良民碑”时,台下的王寡妇、张屠户都跟着大声叫好,不少人眼里含着泪。

话剧结束后,老陈站到台前,举着一盏马灯:“乡亲们,今天咱们能坐在这里看节目、烤火,是因为咱们团结起来反抗了。可鬼子还没完全赶走,周边的镇子还有很多乡亲在受苦。咱们望安镇开了个好头,接下来,要把这把反抗的火,烧到更远的地方去!”

“老陈说得对!” 赵刚接过话头,“我们打算以望安镇为中心,成立‘抗日救国会’,不光管咱们镇,还要联系周边的村子。想参加的,明天到我这儿报名,咱们一起商量怎么把日伪的统治彻底推翻!”

火光映红了一张张激动的脸庞。林先生第一个站起来:“我报名!我要让更多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国!” 接着,李木匠、张屠户,还有几个年轻的民兵都纷纷站起来,大声喊着“我报名”。王寡妇抱着孩子,也使劲点着头:“我虽然不能打仗,但我能给大家做鞋、做饭,也算一份力!”

那一晚,望安镇的篝火很久才熄灭。火星飘向夜空,像一颗颗希望的种子,预示着更广阔的反抗即将到来。赵刚和老陈坐在篝火旁,看着不远处正在搭建的新房屋,听着窝棚里传来的婴儿啼哭声和百姓的谈笑声,知道巩固胜利成果的路才刚刚开始,但只要军民一心,这烽烟过后的家园,必将在废墟上重新焕发生机,而抗日的火种,也必将以望安镇为起点,燎原整个沦陷区。

接下来的日子,望安镇成了周边地区的“榜样”。抗日救国会迅速成立,赵刚和老陈分别担任正副会长,林先生负责宣传,李木匠负责后勤。他们派人到周边村子联络,把望安镇的经验传出去:如何组织民众,如何开展宣传,如何在日伪的眼皮底下进行反抗。

宣传队的脚步也走得更远了,他们带着快板、漫画和油印机,深入到各个村庄,用最通俗的语言告诉百姓:“反抗才有活路,团结才能胜利。” 越来越多的人被发动起来,有的村子开始效仿望安镇,成立了自己的民兵小队;有的村子则建立了秘密的联络点,为根据地传递情报。

日伪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们得知望安镇的“异动”后,派出小股部队前来骚扰,散布谣言说“抗日力量是土匪,会抢走百姓的粮食”。但望安镇的百姓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任人宰割的群体,他们在赵刚的带领下,组织了严密的警戒,一发现日伪的探子就立刻报告,民兵队还会配合武工队进行伏击,几次下来,日伪的骚扰就再也不敢轻易来了。

更重要的是,根据地的支援源源不断地到来。除了粮食和药品,还派来了农技师,指导百姓改良种子、开垦荒地;派来了教师,在镇上办起了“抗日小学”,让孩子们不仅读书识字,更学习抗日的道理。当第一批穿着统一校服的孩子背着书包走在望安镇的街道上时,百姓们看着他们稚嫩却充满朝气的脸庞,仿佛看到了沦陷区的未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三个月后,望安镇已经基本恢复了元气。断壁残垣变成了整齐的新房,荒芜的土地重新种上了庄稼,街道上行人往来,脸上不再是恐惧,而是带着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抗日救国会的旗帜在镇中心高高飘扬,每天都有从周边村子赶来的人,要求加入抗日的队伍。

这一天,赵刚收到了根据地发来的密信。信中说,由于望安镇在巩固胜利成果和扩大抗日影响方面的突出表现,根据地决定以望安镇为中心,建立更大范围的抗日游击区。

“老陈,你看!” 赵刚把信递给老陈,脸上抑制不住激动。

老陈看完信,手微微颤抖:“太好了!太好了!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说明咱们走的路是对的!”

“不仅是对的,” 赵刚望向镇外广阔的田野,那里有百姓在耕作,有民兵在巡逻,“这说明,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为百姓着想,帮他们重建家园,给他们希望,他们就会跟我们一起走,把抗日的事业推向胜利。”

夕阳再次照耀在望安镇的上空,这一次,阳光温暖而明媚。炊烟从家家户户的屋顶升起,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和泥土的芬芳。宣传队的快板声又响了起来,这一次,唱的是新的歌词:“望安镇,换新天,军民携手建家园,赶走日寇迎曙光,齐心合力把国建……”

歌声远远传开,飘向远方的村庄,也飘向每一个渴望自由与和平的中国人心中。联合行动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而巩固胜利成果的过程,不仅重建了家园,更凝聚了人心,让抗日的力量在沦陷区的土地上深深扎根,等待着最终爆发的那一天。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