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 第22章 忠魂已逝薪火传,残宋孤灯照河山

秦靖之的灵柩停在汴京城外的忠烈祠时,汴河的水都像是哭哑了嗓子,连带着满城的苏花都蔫头耷脑的,没了往日的精气神。苏云卿穿着一身素白的孝服,跪在灵前,手里攥着半块烤焦的肉干——那是秦靖之出征前,她塞给他的,回来时就剩这么个边角,上面还沾着燕云十六州的沙粒。

“将军,您倒是醒醒啊!”陆风跪在旁边,哭得像个孩子,铠甲上的血迹还没洗干净,那是昨天跟蒙古骑兵厮杀时溅上的,“您还没看着咱们把蒙古人赶回老家,还没喝上苏姑娘新酿的苏花酒,怎么就走了呢?”

耶律大石站在灵柩旁,手里拿着一把契丹弯刀,那是当年秦靖之帮他夺回契丹旧地时,他送给秦靖之的,如今又送了回来。他红着眼眶,声音沙哑:“秦兄弟,你放心,只要我耶律大石还有一口气,就绝不会让蒙古人欺负大宋的百姓,绝不会让你的心血白费!”

宋宁宗赵扩也亲自来了,他穿着一身素色龙袍,走到灵前,深深鞠了三躬:“秦将军,是朕无能,让你操劳半生,没能给你一个太平天下。朕向你保证,以后一定勤政爱民,跟蒙古人拼到底,为你,为大宋的百姓,争一口气!”

灵堂外,百姓们排着长队,手里拿着香烛和纸钱,一个个哭得撕心裂肺。有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到灵前,从怀里掏出一个破布包,里面是一块啃得干干净净的骨头——那是当年金兵破城时,他儿子的遗骨,是秦靖之帮他找回来的。“秦将军,你是大好人啊,你走了,咱们大宋可怎么办啊?”

苏云卿听到这话,慢慢抬起头,擦了擦眼泪,眼神突然变得坚定起来。她站起身,走到灵柩前,拿起秦靖之生前用的长枪,枪尖在烛光下闪着冷光。“大家都别哭了!”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秦师兄虽然走了,但他的心意还在,他想守护大宋的决心还在!咱们不能就这么哭下去,咱们要拿起武器,跟蒙古人拼到底,完成秦师兄没完成的事!”

陆风也跟着站起身,拔出腰刀:“苏姑娘说得对!咱们不能让将军白白牺牲!从今天起,我陆风就算拼了这条命,也要把蒙古人赶出去,守护好大宋的江山!”

耶律大石也说:“我契丹骑兵愿意跟大宋的兄弟们一起,跟蒙古人血战到底!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绝不后退!”

百姓们听到这话,也都停止了哭泣,纷纷拿起身边的武器——有的拿着锄头,有的拿着菜刀,有的甚至拿着木棍,齐声喊道:“跟蒙古人拼了!守护大宋!”

声音震天动地,连灵堂外的汴河水都好像被震得泛起了涟漪。宋宁宗看着这一幕,心里又感动又愧疚,他知道,自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才能对得起秦靖之,对得起大宋的百姓。

当天晚上,宋宁宗在汴京城的皇宫里召开了紧急会议,召集了所有的大臣和将领,商量怎么应对蒙古人的进攻。苏云卿、陆风和耶律大石也参加了会议。

宋宁宗坐在龙椅上,沉声道:“现在蒙古人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咱们大宋的处境也越来越艰难。秦将军为了守护大宋,操劳半生,最后却积劳成疾,离我们而去。咱们不能让秦将军白白牺牲,必须尽快想出办法,抵抗蒙古人,收复失地。”

一个大臣站出来,忧心忡忡地说:“陛下,现在咱们大宋的兵力和粮草都很短缺,蒙古人又来势汹汹,咱们恐怕很难抵挡啊。不如咱们跟蒙古人谈判,向他们称臣,每年给他们进贡,说不定还能保住大宋的半壁江山。”

“放屁!”陆风立刻站起来,指着那个大臣骂道,“你忘了汴京城破时,百姓们被蒙古人杀得有多惨吗?忘了秦将军是怎么为了守护大宋牺牲的吗?向蒙古人称臣,你对得起大宋的百姓,对得起秦将军吗?”

那个大臣被骂得满脸通红,却还嘴硬:“我这也是为了大宋好!要是跟蒙古人硬拼,咱们很可能会亡国,到时候连半壁江山都保不住!”

苏云卿冷冷地说:“向蒙古人称臣,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最后还是会亡国。咱们大宋的百姓,从来就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只要咱们君臣一心,将士们奋勇杀敌,百姓们大力支持,就一定能打败蒙古人,守护好大宋的江山。”

耶律大石也说:“没错!我契丹虽然国力不如从前,但也绝不会向蒙古人低头。我愿意率领契丹的所有骑兵,跟大宋的兄弟们一起,跟蒙古人血战到底!”

宋宁宗点了点头:“苏将军、陆将军和耶律首领说得对!咱们大宋绝不能向蒙古人低头!现在,咱们必须尽快筹集粮草,训练士兵,同时联络各地的义士,让他们加入咱们的队伍,一起抵抗蒙古人。”

他顿了顿,继续说:“苏将军,朕任命你为大宋的兵马大元帅,统领所有的军队,负责抵抗蒙古人的进攻;陆将军,朕任命你为副元帅,协助苏将军训练士兵,防守边境;耶律首领,朕代表大宋,感谢你愿意出兵帮助咱们,以后契丹和大宋就是永远的盟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其他的大臣,负责筹集粮草和物资,安抚百姓,为大军提供支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众人都领了旨,立刻分头行动。苏云卿接管军队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军纪。之前,因为宋光宗的昏庸和奸臣的**,军队里出现了很多贪生怕死、克扣军饷的士兵和将领。苏云卿下令,凡是贪生怕死、克扣军饷的,一律严惩不贷,情节严重的,直接斩首示众。

有个将领,仗着自己是奸臣的亲信,不仅克扣军饷,还在战场上临阵脱逃。苏云卿得知消息后,立刻把他抓了起来,在军营里召开了公审大会。那个将领还想狡辩,说自己是因为身体不适才临阵脱逃的。苏云卿冷笑一声,拿出了他克扣军饷的证据,还有他在战场上临阵脱逃的证人。那个将领无话可说,最后被斩首示众。

士兵们看到苏云卿这么果断,都很佩服她,军纪也一下子好了很多。苏云卿又开始训练士兵,她根据蒙古骑兵的特点,制定了一套新的战术——先用弩箭射击蒙古骑兵的战马,再用步兵冲锋,最后用骑兵追击。她还亲自示范,教士兵们怎么使用弩箭,怎么冲锋陷阵。

陆风也没闲着,他率领一部分士兵,去各地联络义士。很多义士早就想抵抗蒙古人了,只是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看到陆风来了,都纷纷加入了军队。很快,军队的人数就增加了不少,战斗力也大大提高。

耶律大石则回到了契丹,召集了所有的契丹骑兵,还筹集了大量的粮草和物资,准备随时支援大宋。

几个月后,蒙古人果然再次进攻大宋。这一次,率领蒙古大军的是铁木真的儿子窝阔台,他带来了四十万大军,目标是攻占汴京城,彻底灭了大宋。

窝阔台的大军刚到汴京城下,就立刻发起了进攻。他们用攻城锤撞击城门,用云梯攀爬城墙,还派了一部分骑兵,绕到汴京城的后方,想要切断大宋军队的退路。

苏云卿早就做好了准备,她下令,城楼上的士兵用弩箭射击蒙古骑兵的战马,用滚石和滚油对付攀爬城墙的蒙古士兵。陆风则率领一部分骑兵,绕到蒙古大军的后方,袭击他们的粮草营。耶律大石也率领契丹骑兵,从侧面进攻蒙古大军,打乱他们的阵脚。

战斗十分激烈,双方死伤惨重。窝阔台没想到大宋军队的战斗力会这么强,心里很是惊讶。他下令,让蒙古大军加强进攻,一定要在天黑之前攻破汴京城。

苏云卿看到蒙古大军的进攻越来越猛烈,心里也有些着急。她知道,再这样下去,汴京城很可能会被攻破。她想了想,决定采用秦靖之当年用过的战术——水淹蒙古大军。

她立刻下令,让士兵们打开汴河的水闸,把汴河的水引到汴京城外的战壕里。很快,战壕里就灌满了水,蒙古大军的进攻受到了很大的阻碍。窝阔台看到这一幕,气得大吼:“苏云卿!你这个女人,居然跟秦靖之一样,用这种阴招!”

苏云卿站在城楼上,朝着窝阔台大喊:“对付你们这些侵略者,不用点手段怎么行?你们要是识相,就赶紧撤兵,否则,我还有更多的招数等着你们!”

窝阔台知道,现在进攻汴京城肯定讨不到好处,只好下令撤兵,在汴京城外扎营。苏云卿看着蒙古大军撤退的背影,松了一口气,可心里也清楚,这只是暂时的胜利,窝阔台肯定还会再来进攻。

当天晚上,苏云卿正在营地里跟陆风和耶律大石商量对策,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她连忙出去查看,只见一个士兵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将军!不好了!蒙古人夜袭咱们的军营,已经冲进营里了!”

苏云卿脸色一变,立刻拔出长枪,率领士兵朝着营门口冲过去。陆风和耶律大石也带着人赶来支援。蒙古士兵们已经冲进了营里,正在四处厮杀。苏云卿大喊一声:“杀!”

士兵们立刻冲上去,跟蒙古士兵厮杀起来。苏云卿的长枪舞得虎虎生风,每一枪都能刺穿一个蒙古士兵的胸膛。陆风的刀也很厉害,一刀就能砍倒一个蒙古士兵。耶律大石的契丹弯刀更是锋利,蒙古士兵们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经过一番激战,蒙古士兵终于被打退了,可大宋军队也损失惨重。苏云卿看着满地的尸体和伤员,心里很是悲痛。她知道,这样的战斗还会继续,还会有更多的士兵牺牲,可她不能退缩,她必须坚持下去,完成秦靖之没完成的事。

第二天,窝阔台又率领蒙古大军进攻汴京城。这一次,他带来了一种新的武器——回回炮。这种炮威力很大,能把巨大的石头抛射到城墙上,对城墙的破坏很大。

回回炮一响,汴京城的城墙就被砸出了一个大洞。蒙古士兵们趁机从洞里冲了进来。苏云卿立刻率领士兵,朝着洞口冲过去,想要堵住洞口。可蒙古士兵们太多了,大宋士兵们根本抵挡不住。

就在这危急关头,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是各地的义士赶来支援了!原来,陆风之前联络的义士们,得知汴京城被围,都纷纷率领自己的队伍,赶来支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义士们的到来,给大宋军队注入了新的力量。苏云卿见状,立刻下令,发起反攻。大宋士兵们和义士们一起,朝着蒙古士兵冲过去。蒙古士兵们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义士赶来支援,一下子慌了神,纷纷后退。

窝阔台看到这一幕,气得差点从马背上摔下来。他知道,现在再进攻汴京城肯定讨不到好处,只好下令撤兵,退回蒙古草原。

汴京城保卫战终于取得了胜利。大宋的百姓们都欢呼起来,纷纷拿着酒和食物,来犒劳士兵们和义士们。宋宁宗也很高兴,亲自出城迎接苏云卿、陆风和耶律大石,还在皇宫里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

宴会上,宋宁宗举起酒杯,朝着苏云卿、陆风和耶律大石说:“苏将军、陆将军、耶律首领,你们为大宋立下了汗马功劳,朕该怎么赏赐你们才好呢?”

苏云卿放下酒杯,笑着说:“陛下,臣不要赏赐。臣只希望,以后大宋的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不再受战乱之苦。”

陆风也跟着说:“陛下,臣也不要赏赐。臣只希望,咱们能尽快训练好军队,筹集好粮草,早日把蒙古人赶回老家,收复大宋的失地。”

耶律大石说:“陛下,我契丹和大宋是盟友,互相帮忙是应该的。我也不要赏赐,只希望以后契丹和大宋能永远和平相处,再也没有战争。”

宋宁宗点了点头,感动地说:“好!你们都是大宋的忠臣,都是契丹和大宋的英雄!朕答应你们,一定会勤政爱民,尽快训练好军队,筹集好粮草,跟蒙古人拼到底,让大宋的百姓过上安稳日子,让契丹和大宋永远和平相处!”

庆功宴结束后,苏云卿回到了她和秦靖之的府邸。院子里的苏花开得正艳,淡淡的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她走到秦靖之的灵位前,点燃了一炷香,轻声说:“秦师兄,你看到了吗?咱们打赢了,蒙古人被咱们赶回老家了。以后,我会继续守护大宋,完成你没完成的事,让大宋的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说完,她拿起秦靖之生前用的长枪,朝着院子里的靶子刺去。枪尖准确地刺穿了靶子的中心,就像秦靖之当年那样。她知道,秦靖之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会一直陪伴着她,鼓励着她,直到把蒙古人赶回老家,直到大宋的百姓都过上安稳日子。

可她也清楚,蒙古人的威胁还没有解除。窝阔台回到蒙古草原后,肯定会养精蓄锐,再次进攻大宋。她必须尽快训练好军队,筹集好粮草,做好准备,迎接蒙古人的下一次进攻。

接下来的几年里,苏云卿、陆风和耶律大石一直驻守在边境,训练士兵,筹集粮草,加强防御。宋宁宗也很勤政,大力发展生产,安抚百姓,大宋的国力逐渐恢复起来。

蒙古人虽然偶尔会来侵犯边境,但都被苏云卿等人打退了。大宋的百姓们也过上了安稳日子,汴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可就在大宋逐渐稳定的时候,蒙古草原上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铁木真去世了,窝阔台继承了蒙古大汗的位置。窝阔台比铁木真还要残暴,他继位后,立刻整顿军队,准备再次进攻大宋,彻底灭了大宋。

消息传到汴京城,宋宁宗立刻召苏云卿、陆风和耶律大石进宫,商量怎么应对蒙古人的进攻。

苏云卿皱着眉头说:“陛下,窝阔台比铁木真还要残暴,他这次肯定会带来更多的军队和更厉害的武器。咱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尽快加强边境的防御,再训练一支更强大的军队。”

陆风也说:“陛下,我建议咱们派人去联络西夏和金国,跟他们联手,一起抵抗蒙古人。虽然之前他们不愿意跟咱们联手,但现在蒙古人也要灭了他们,他们肯定会同意的。”

耶律大石说:“陛下,我也会率领契丹的所有骑兵,来支援大宋。咱们大宋、契丹、西夏和金国联手,一定能打败蒙古人。”

宋宁宗点了点头:“好!就按你们说的办。苏将军,你负责加强边境的防御,训练军队;陆将军,你负责联络西夏和金国,跟他们结盟;耶律首领,你负责率领契丹骑兵,来支援大宋;朕留在汴京城,负责筹集粮草和物资,为大军提供支援。”

众人都领了旨,立刻分头行动。陆风带着几个亲信,先去了西夏。西夏的皇帝早就听说了窝阔台的残暴,也知道蒙古人早晚都会进攻西夏。看到陆风来了,立刻答应跟大宋结盟,一起抵抗蒙古人。

陆风又去了金国。金国的皇帝虽然跟大宋有过恩怨,但也知道现在不是计较恩怨的时候。在陆风的劝说下,也答应跟大宋结盟,一起抵抗蒙古人。

很快,大宋、契丹、西夏和金国就组成了抗蒙联盟,准备一起抵抗蒙古人的进攻。

窝阔台得知大宋、契丹、西夏和金国组成了抗蒙联盟,心里很是愤怒。他立刻率领五十万大军,分兵四路,进攻大宋、契丹、西夏和金国。

苏云卿得知消息后,立刻率领大军,赶往边境的重镇潼关。潼关是大宋的重要门户,要是潼关被攻破,蒙古大军就能长驱直入,进攻汴京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苏云卿刚到潼关,蒙古大军就到了。窝阔台骑着马,站在阵前,朝着苏云卿大喊:“苏云卿!你以为联合了西夏和金国,就能打败我吗?今天我就要攻破潼关,灭了你们大宋,让你们知道蒙古铁骑的厉害!”

苏云卿冷笑一声:“窝阔台,你别痴心妄想了!潼关固若金汤,还有大宋、契丹、西夏和金国的联军,你就算有五十万大军,也攻不进来!”

说完,苏云卿下令,发起进攻。大宋、契丹、西夏和金国的联军们,像潮水一样朝着蒙古大军冲过去。蒙古大军虽然人数众多,但联军们士气高昂,战斗力也很强。双方在潼关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喊杀声、惨叫声、马蹄声混在一起,场面十分惨烈。

苏云卿骑着马,手里拿着秦靖之生前用的长枪,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她的长枪舞得虎虎生风,每一枪都能刺穿一个蒙古士兵的胸膛。陆风和耶律大石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西夏窝阔台没想到联军的战斗力会这么强,心里又惊又怒,当即抽出腰间弯刀,亲自率领精锐铁骑朝着联军阵中冲来。蒙古铁骑的冲锋本如惊雷破阵,可这一次,苏云卿早有防备——她令契丹骑兵列成锥形阵,用坚韧的马槊抵挡蒙古马刀;西夏步兵则推着拒马桩,死死钉在阵前,将蒙古铁骑的冲势拦腰截断;金国的重甲步兵紧随其后,长刀劈砍马腿,专挑骑兵的破绽下手。

苏云卿见窝阔台亲自冲锋,眼神一凛,拍马提枪迎了上去。长枪与弯刀在半空相撞,火星四溅,窝阔台只觉手臂发麻,竟被震得虎口开裂。他没想到这个大宋女子的力气如此惊人,正要挥刀再劈,苏云卿却已调转枪尖,直刺他的胸口。窝阔台慌忙侧身躲闪,衣袍被枪尖划破一道口子,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

“窝阔台!你的死期到了!”苏云卿一声大喝,长枪如银蛇出洞,再次朝着窝阔台刺去。陆风与耶律大石见状,也立刻率军包抄过来,将窝阔台的精锐铁骑围在中间。蒙古士兵们见大汗陷入险境,纷纷舍命来救,可联军将士们早已杀红了眼,刀刀见血,枪枪致命,硬是将蒙古人的救援之路堵得严严实实。

激战半日,蒙古大军死伤过半,窝阔台身边的亲信也只剩下寥寥数人。他看着满地的尸体和溃散的士兵,知道今日已无力回天,只得咬着牙,在亲兵的掩护下,带着残部仓皇北逃。苏云卿本想率军追击,却被耶律大石拉住:“苏将军,穷寇莫追!蒙古人虽败,却仍有残余势力,咱们若追得太急,恐中了他们的埋伏。不如先守住潼关,整顿兵马,再做打算。”

苏云卿看着窝阔台逃走的方向,缓缓收了长枪。她知道耶律大石说得有理,便点了点头,下令鸣金收兵。潼关城外,联军将士们欢呼雀跃,举起兵器高喊着“胜利”,声音震得潼关的城墙都微微颤抖。

当天晚上,潼关的军营里灯火通明,苏云卿、陆风、耶律大石以及西夏、金国的将领们围坐在一起,商议后续的对策。西夏将领率先开口:“窝阔台虽败,但蒙古草原的根基未动,他必然还会卷土重来。咱们若是各自为战,迟早会被他逐个击破,不如趁现在士气正盛,主动出击,直捣蒙古草原的腹地!”

金国将领却摇了摇头:“不妥。咱们联军刚刚经历大战,士兵们疲惫不堪,粮草也消耗大半,若是贸然深入蒙古草原,一旦陷入重围,后果不堪设想。依我看,不如先巩固防线,联络更多的部落,壮大咱们的力量,等时机成熟了再出兵不迟。”

众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苏云卿沉默片刻,开口说道:“两位将军说得都有道理,但眼下最重要的,是守住咱们现有的地盘,让百姓们能安心生产。窝阔台逃回蒙古后,必然会重新集结兵力,咱们必须尽快补充粮草和兵员,同时派人去蒙古草原打探消息,了解他们的动向。另外,咱们还要加强联盟的联系,不能因为一次胜利就放松警惕,只有咱们五国(大宋、契丹、西夏、金国及周边部落)真正一条心,才能彻底打败蒙古人。”

众人听了苏云卿的话,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陆风也补充道:“我这就派人去蒙古草原打探消息,再去各地联络更多的义士,扩充咱们的军队。耶律首领,你可以派人去契丹的边境,加强防御,防止蒙古人从侧面偷袭。西夏和金国的将军们,也可以回去整顿兵马,补充粮草,随时准备支援。”

商议完毕,众人便各自散去,分头行动。苏云卿独自一人来到潼关的城楼上,望着北方的夜空,手里紧紧攥着那半块烤焦的肉干。她轻声说道:“秦师兄,咱们又打赢了一场仗,可蒙古人的威胁还没解除。你放心,我一定会守住咱们的大宋,守住咱们的百姓,直到把蒙古人彻底赶出去,让天下太平。”

夜风吹过,带着一丝凉意,苏云卿却觉得心里充满了力量。她知道,接下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艰难险阻,但只要有秦靖之的精神陪伴着她,有联军将士们的支持,有大宋百姓们的期盼,她就绝不会退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几天后,打探消息的士兵回来报告,说窝阔台逃回蒙古草原后,果然在重新集结兵力,还联络了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准备再次进攻大宋。苏云卿得知消息后,立刻下令加强潼关的防御,同时派人去汴京城,向宋宁宗汇报情况,请求支援。

宋宁宗接到消息后,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决定从各地调派兵马和粮草,支援潼关。他还亲自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苏云卿,信中写道:“苏将军,朕知道你辛苦,也知道你肩上的担子很重。朕已经下令从各地调派兵马和粮草,支援潼关。你一定要保重身体,朕和大宋的百姓们都在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苏云卿收到宋宁宗的信后,心里很是感动。她立刻将信的内容告诉了联军的将士们,将士们听了,士气更加高涨。大家都表示,一定会守住潼关,打败蒙古人,不辜负宋宁宗和大宋百姓们的期望。

又过了一个月,窝阔台率领六十万大军,再次进攻潼关。这一次,他不仅带来了更多的士兵,还带来了改进后的回回炮,威力比之前更大。蒙古大军刚到潼关城下,就立刻用回回炮轰击城墙,潼关的城墙被轰得摇摇欲坠,城楼上的士兵们也死伤惨重。

苏云卿看着这一幕,心里很是着急。她知道,不能再这样被动挨打了,必须想办法反击。她仔细观察着蒙古大军的阵型,发现他们的回回炮都集中在阵前,后面是蒙古骑兵和步兵。她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对策——让陆风率领一部分骑兵,从侧面偷袭蒙古大军的回回炮阵地,毁掉他们的回回炮;耶律大石则率领契丹骑兵,正面牵制蒙古骑兵;西夏和金国的步兵则负责防守城墙,抵挡蒙古人的进攻。

陆风接到命令后,立刻率领五千骑兵,趁着夜色,悄悄地绕到蒙古大军的侧面。他们避开了蒙古人的哨兵,突然发起进攻,朝着回回炮阵地冲去。蒙古士兵们没想到联军会从侧面偷袭,一时之间慌了神,纷纷拿起武器抵抗。陆风率领骑兵们奋勇杀敌,很快就冲到了回回炮阵地前,用火把点燃了回回炮的弹药,回回炮瞬间爆炸,火光冲天。

窝阔台看到回回炮阵地被偷袭,气得大吼一声,立刻率领蒙古骑兵朝着陆风的骑兵冲去。耶律大石见状,立刻率领契丹骑兵迎了上去,与蒙古骑兵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苏云卿则在城楼上指挥士兵们,用弩箭和滚石攻击蒙古步兵,阻止他们攀爬城墙。

战斗从深夜一直持续到天亮,蒙古大军的回回炮被毁掉了大半,士兵们也死伤惨重。窝阔台看着溃散的士兵,知道这一次又输了,只得再次下令撤兵,带着残部逃回蒙古草原。

潼关保卫战再次取得了胜利,消息传到汴京城,大宋的百姓们都欢呼雀跃,纷纷走上街头,庆祝胜利。宋宁宗也很高兴,亲自下令,赏赐苏云卿、陆风、耶律大石以及联军的将士们。

苏云卿站在潼关的城楼上,望着远方的天空,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虽然蒙古人还会再来,但只要他们坚持下去,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打败蒙古人,守护好大宋的江山,让百姓们过上安稳的日子。秦靖之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她前进的方向,让她在黑暗中永不迷失。

接下来的几年里,苏云卿、陆风、耶律大石以及联军的将士们,一直坚守在边境,多次打败了蒙古人的进攻。大宋的国力也越来越强,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安稳。窝阔台几次进攻大宋都以失败告终,心力交瘁,不久后就病逝了。蒙古草原因为窝阔台的去世,陷入了内乱,再也没有能力大规模进攻大宋。

苏云卿终于实现了秦靖之的愿望,守住了大宋,让百姓们过上了太平日子。她站在秦靖之的灵位前,点燃了一炷香,轻声说道:“秦师兄,你看到了吗?蒙古人再也不敢来侵犯大宋了,百姓们也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你可以放心了。”

说完,她拿起秦靖之生前用的长枪,朝着院子里的靶子刺去。枪尖准确地刺穿了靶子的中心,阳光洒在枪尖上,闪着耀眼的光芒。苏云卿知道,秦靖之的精神会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大宋人,守护着这片美丽的河山。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