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 第21章 蒙古铁蹄踏边尘,大宋忠魂守国门

大同城的城门刚修好一半,就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震得簌簌掉灰。秦靖之正蹲在城门口看工匠铺青砖,听到动静抬头一看,只见陆风骑着马狂奔而来,盔甲上还沾着蒙古骑兵的箭羽,活像只刚从箭雨里钻出来的刺猬。

“将军!不好了!铁木真亲自带兵来了!”陆风从马背上跳下来,跑得太急差点摔个趔趄,“黑压压的全是蒙古骑兵,少说也有二十万,离大同城就剩五十里了!”

秦靖之手里的青砖“啪”地掉在地上,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眼神瞬间沉了下来:“二十万?这老狐狸是把家底都带来了。走,去城楼上看看。”

两人刚登上城楼,就见远处的草原上腾起一片黄尘,像条巨大的黄龙朝着大同城扑来。苏云卿也带着镖局的兄弟们赶了过来,她手里攥着一张刚画好的防御图,眉头拧成了疙瘩:“蒙古骑兵速度太快,咱们的粮草还没运齐,要是被他们围了城,麻烦就大了。”

秦靖之接过防御图,手指在图上的大同河划了一圈:“别急,咱们有大同河这个天然屏障。让工匠们在河边多挖些陷马坑,再把上游的水闸打开,等蒙古骑兵过来,就放水淹他们——当年韩信背水一战能赢,咱们也能靠这条河挡一挡。”

陆风眼睛一亮:“好主意!我这就去安排工匠挖陷马坑,再让人去上游守着水闸,等蒙古人来了就开闸放水!”

苏云卿也补充道:“我让镖局的兄弟们在城墙上多架些弩箭,再准备些滚油和石头——蒙古人想爬城墙,就让他们尝尝热油浇身的滋味!”

三人分工明确,很快就做好了防御准备。没过多久,铁木真的大军就到了大同河边。铁木真骑着一匹黑色的战马,穿着一身金色的盔甲,手里拿着一把弯刀,看起来威风凛凛。他看着大同城,冷笑一声:“秦靖之,你以为靠一条破河就能挡住我的大军?今天我就踏平大同城,让你知道蒙古铁骑的厉害!”

秦靖之站在城楼上,朝着铁木真大喊:“铁木真,你别痴心妄想了!大同城固若金汤,你就算有二十万大军,也攻不进来!识相的就赶紧退兵,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铁木真气得大吼一声:“攻城!”

蒙古骑兵们立刻骑着马,朝着大同河冲过来。可他们刚到河边,就听到“扑通”一声,不少骑兵连人带马掉进了陷马坑里。后面的骑兵想绕过去,秦靖之立刻下令:“开闸放水!”

上游的水闸一打开,大同河的水位瞬间上涨,湍急的河水朝着蒙古骑兵冲过去。蒙古骑兵们没料到会突然涨水,纷纷被河水冲倒,不少人还被冲走了。铁木真看到这一幕,气得差点从马背上摔下来:“秦靖之!你这个卑鄙小人,居然用这种阴招!”

秦靖之冷笑一声:“对付你这种侵略者,不用点手段怎么行?你要是还想攻城,就尽管来,我还有更多招数等着你来尝!”

铁木真知道,现在攻城肯定讨不到好处,只好下令撤兵,在大同城外扎营。秦靖之看着蒙古大军撤退的背影,松了一口气,可心里也清楚,这只是暂时的胜利,铁木真肯定还会再来进攻。

当天晚上,秦靖之正在营地里跟苏云卿、陆风商量对策,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他连忙出去查看,只见一个士兵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将军!不好了!蒙古人夜袭咱们的粮草营,粮草被烧了不少!”

秦靖之脸色一变,立刻率领士兵朝着粮草营赶去。到了粮草营,只见营地里一片火海,蒙古骑兵们正在放火抢劫。秦靖之大喊一声:“杀!”

士兵们立刻冲上去,跟蒙古骑兵厮杀起来。苏云卿和陆风也带着人赶来支援。经过一番激战,蒙古骑兵终于被打退了,可粮草营也被烧得面目全非,剩下的粮草只够大军支撑几天了。

“这下麻烦了。”陆风皱着眉头说,“没有粮草,咱们根本撑不了多久,要是铁木真再攻城,咱们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苏云卿想了想,说:“我有个主意。咱们可以派人去附近的州县筹集粮草,再让耶律大石首领从契丹那边调些粮草过来。另外,咱们还可以组织百姓,让他们帮忙筹集粮草——大同的百姓都恨蒙古人,肯定会愿意帮忙的。”

秦靖之点了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陆风,你派人去附近的州县筹集粮草;苏云卿,你去联络耶律大石首领,让他尽快调粮草过来;我留在大同城,组织百姓筹集粮草,同时加强防御,防止蒙古人再夜袭。”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苏云卿骑着马,日夜兼程,终于赶到了契丹的营地。耶律大石见到她,连忙问:“苏姑娘,是不是大同那边出什么事了?”

苏云卿点了点头,把蒙古人进攻大同、粮草被烧的事说了一遍。耶律大石皱着眉头说:“没想到铁木真这么快就动手了。你放心,我这就下令,调一批粮草给你们,再派两万骑兵去支援你们——咱们联手,一定能打败蒙古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苏云卿连忙道谢:“多谢首领!有你的帮忙,咱们就有希望了。”

耶律大石笑着说:“咱们是盟友,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你赶紧回去吧,路上小心,别被蒙古人盯上了。”

苏云卿带着契丹的粮草和骑兵,很快就回到了大同。秦靖之见到粮草和援军,高兴得不得了,立刻下令,把粮草分发给士兵和百姓,同时让契丹骑兵驻扎在大同城外,协助防守。

铁木真得知契丹派了援军和粮草来支援大同,气得浑身发抖。他知道,现在再进攻大同肯定讨不到好处,只好下令,暂时撤军,先去攻打其他州县,等站稳脚跟后再回来进攻大同。

秦靖之看着蒙古大军撤退的背影,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蒙古人肯定还会再来。他立刻下令,加强大同城的防御,同时训练士兵,准备迎接蒙古人的下一次进攻。

几个月后,铁木真果然率领大军,再次进攻大同。这一次,他带来了更多的士兵和武器,还准备了攻城锤和云梯,看样子是下定决心要攻破大同城了。

蒙古大军一到大同城下,就立刻发起了进攻。他们用攻城锤撞击城门,用云梯攀爬城墙。城楼上的大宋士兵和契丹骑兵们奋力抵抗,用弓箭、滚石和滚油对付蒙古人。战斗十分激烈,双方死伤惨重。

秦靖之站在城楼上,手里拿着长枪,亲自指挥战斗。他看到一个蒙古将领正在指挥士兵攻城,立刻拿起一把弩箭,瞄准那个将领,一箭射了过去。那个将领惨叫一声,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蒙古士兵们看到将领被杀,士气大减。

苏云卿也在城楼上,她手里拿着一把短剑,斩杀了不少爬上城墙的蒙古士兵。陆风则率领一部分士兵,在城门后面防守,防止蒙古人攻破城门。

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双方都已经筋疲力尽。秦靖之知道,再这样下去,双方都会损失惨重,他必须想个办法尽快结束战斗。

他看着蒙古大军的营地,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他对苏云卿和陆风说:“蒙古人的粮草肯定也不多了,咱们可以派人去偷袭他们的粮草营,烧了他们的粮草。没有了粮草,蒙古人肯定会撤军。”

苏云卿和陆风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陆风主动请缨:“将军,我去偷袭蒙古人的粮草营!我熟悉蒙古人的战术,一定能成功!”

秦靖之点了点头:“好!你多带些精锐士兵,小心行事,要是遇到危险,就赶紧撤回来。”

陆风率领一支精锐士兵,趁着夜色,偷偷摸进了蒙古人的粮草营。蒙古人的粮草营防守很严,陆风等人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的士兵,终于找到了粮草堆。他们立刻点燃了火把,朝着粮草堆扔过去。

粮草堆瞬间燃起了大火,浓烟滚滚。蒙古士兵们发现粮草营着火了,纷纷跑来救火。陆风等人趁机杀了几个蒙古士兵,然后迅速撤离了粮草营。

铁木真看到粮草营着火了,气得差点晕过去。他知道,没有了粮草,大军根本撑不了多久,只好下令撤兵。秦靖之看到蒙古大军撤退了,立刻率领士兵和契丹骑兵,朝着蒙古大军追去。

蒙古大军正在撤退,没有防备,被秦靖之等人杀了个措手不及。不少蒙古士兵被斩杀,还有一些人被俘虏。铁木真带着残兵,狼狈地逃回了蒙古草原。

大同保卫战终于取得了胜利。大同的百姓们都欢呼起来,纷纷拿着酒和食物,来犒劳士兵们。秦靖之看着百姓们的笑脸,心里很是欣慰。他知道,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士兵们和百姓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可他也清楚,蒙古人的威胁还没有解除。铁木真回到蒙古草原后,肯定会养精蓄锐,再次进攻大宋。他必须尽快训练士兵,筹集粮草,做好准备,迎接蒙古人的下一次进攻。

几天后,宋孝宗派来了使者,对秦靖之、苏云卿和陆风进行嘉奖,还赏赐了不少金银珠宝和绸缎。使者还带来了宋孝宗的口谕,让秦靖之率领大军,趁着蒙古人元气大伤,主动进攻蒙古草原,一举灭了蒙古汗国。

秦靖之接过赏赐,心里却有些犹豫。他知道,蒙古草原地势辽阔,蒙古骑兵又擅长骑马射箭,要是主动进攻,很可能会陷入蒙古人的包围。可要是不进攻,蒙古人恢复元气后,肯定还会再来进攻大宋。

他跟苏云卿、陆风商量了一下,苏云卿说:“我觉得咱们不能主动进攻蒙古草原。蒙古人熟悉草原的地形,咱们进去后很容易迷路,而且蒙古骑兵速度快,咱们的步兵根本跟不上。咱们不如先守住边境,训练骑兵,等有了足够的实力,再考虑进攻蒙古草原。”

陆风也跟着说:“苏姑娘说得对。咱们现在虽然赢了大同保卫战,但损失也很大,需要时间恢复元气。要是贸然进攻蒙古草原,很可能会全军覆没。”

秦靖之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会给陛下写一封信,说明咱们现在的情况,建议陛下先守住边境,不要贸然进攻蒙古草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立刻给宋孝宗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临安。宋孝宗收到信后,虽然有些失望,但也觉得秦靖之说得有道理,只好同意了他的建议。

接下来的几年里,秦靖之、苏云卿和陆风一直驻守在边境,训练士兵,筹集粮草,加强防御。耶律大石也经常派骑兵来协助他们防守。蒙古人虽然偶尔会来侵犯边境,但都被他们打退了。

可就在大宋边境逐渐稳定的时候,临安城里却出了一件大事。宋孝宗因为常年操劳国事,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就召来了秦靖之、苏云卿和陆风,还有朝中的大臣们,立下遗诏,传位给太子赵惇,史称宋光宗。

宋光宗登基后,一开始还能勤政爱民,可没过多久,他就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还宠信奸臣,排挤忠臣。秦靖之、苏云卿和陆风多次进谏,可宋光宗根本不听,反而觉得他们多管闲事。

耶律大石看到大宋的皇帝昏庸无能,心里很是担忧。他找到秦靖之,说:“秦将军,现在大宋的皇帝昏庸无能,奸臣当道,要是蒙古人再来进攻,大宋很可能会亡国。不如咱们联手,推翻宋光宗的统治,另立贤君,带领大宋的百姓,抵抗蒙古人。”

秦靖之犹豫了半天,说:“首领,我知道你是为了大宋好。可推翻皇帝是谋逆大罪,要是咱们这么做了,大宋就会陷入内乱,蒙古人很可能会趁机进攻。咱们不如再等等,看看宋光宗能不能醒悟过来。”

耶律大石叹了口气:“好吧,我听你的。可咱们不能再等太久了,要是宋光宗一直昏庸下去,大宋就真的没救了。”

可宋光宗不仅没有醒悟,反而越来越昏庸。他宠信的奸臣为了讨好他,竟然建议他削减边境的军费,把秦靖之、苏云卿和陆风调回临安,解除他们的兵权。宋光宗竟然同意了这个建议,立刻下旨,让秦靖之、苏云卿和陆风带着军队,回临安述职。

秦靖之、苏云卿和陆风接到圣旨后,心里都很清楚,这是奸臣的阴谋。他们要是回了临安,肯定会被奸臣陷害,失去兵权。可要是不回临安,就是抗旨,会被安上谋逆的罪名。

陆风气得一拍桌子:“这个昏君!咱们在边境拼死拼活,他却在临安沉迷酒色,还听信奸臣的谗言,想解除咱们的兵权!咱们不能就这么回临安,咱们要是回了临安,边境就完了,蒙古人肯定会趁机进攻!”

苏云卿也说:“秦师兄,陆风说得对。咱们不能回临安,咱们得留在边境,守护大宋的百姓。就算被安上谋逆的罪名,咱们也不能让蒙古人侵犯大宋的边境!”

秦靖之沉默了半天,终于说:“好!咱们不回临安!咱们留在边境,继续抵抗蒙古人。要是宋光宗和奸臣敢来逼咱们,咱们就跟他们拼了!”

就在这时,边境传来了消息——铁木真率领蒙古大军,再次进攻大宋,这一次,他带来了三十万大军,目标是汴京城!

秦靖之、苏云卿和陆风听到消息后,立刻率领大军,赶往汴京城。他们知道,汴京城是大宋的都城,要是汴京城被攻破,大宋就真的完了。

可他们刚走到半路,就遇到了宋光宗派来的军队。领军的将领是奸臣的亲信,他看到秦靖之等人,立刻大喊:“秦靖之、苏云卿、陆风,你们抗旨不遵,还想谋反,陛下命令我捉拿你们,赶紧放下武器投降!”

秦靖之冷笑一声:“你少在这里胡说八道!我们是去汴京城抵抗蒙古人的,不是谋反!你要是识相,就赶紧让开,别耽误我们抵抗蒙古人!”

将领根本不听,下令让士兵们进攻。秦靖之、苏云卿和陆风只好率领士兵,跟宋光宗的军队厮杀起来。双方都是大宋的士兵,却因为皇帝的昏庸和奸臣的挑拨,自相残杀起来。

就在双方厮杀的时候,蒙古大军已经逼近了汴京城。汴京城的守军很少,根本抵挡不住蒙古大军的进攻。很快,汴京城就被攻破了,宋光宗和奸臣们都被蒙古人俘虏了。

秦靖之、苏云卿和陆风听到汴京城被攻破的消息后,都悲痛欲绝。他们没想到,自己竟然因为皇帝的昏庸和奸臣的挑拨,没能及时赶到汴京城,导致汴京城被攻破,大宋的都城就这样落入了蒙古人的手中。

耶律大石得知消息后,也率领契丹骑兵赶了过来。他看到秦靖之等人悲痛的样子,说:“秦将军,现在不是悲痛的时候。汴京城虽然被攻破了,但大宋还有很多州县没有被蒙古人占领,还有很多百姓支持咱们。咱们可以拥立一位贤明的皇子,重建大宋的朝廷,继续抵抗蒙古人。”

秦靖之点了点头,擦了擦眼泪:“你说得对。咱们不能就这么放弃,咱们要继续抵抗蒙古人,为大宋的百姓,为死去的将士们报仇!”

他们四处寻找幸存的皇子,终于找到了宋孝宗的孙子赵扩。赵扩为人正直,有勇有谋,很受百姓们的爱戴。秦靖之、苏云卿、陆风和耶律大石一起,拥立赵扩为帝,史称宋宁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宋宁宗登基后,任命秦靖之为大将军,苏云卿为巾帼将军,陆风为禁军统领,耶律大石为副将军,让他们继续抵抗蒙古人,收复失地。

秦靖之率领大军,先后收复了不少州县,可蒙古人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大宋的军队损失也很大。耶律大石看到大宋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心里很是担忧。他找到秦靖之,说:“秦将军,现在蒙古人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咱们仅凭大宋和契丹的力量,很难打败蒙古人。不如咱们去联络其他的国家,比如西夏和金国,跟他们联手,一起抵抗蒙古人。”

秦靖之点了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我派人去联络西夏和金国,希望他们能跟咱们联手,一起抵抗蒙古人。”

可西夏和金国都害怕蒙古人的势力,不愿意跟大宋和契丹联手。秦靖之知道,现在只能靠自己了。他率领大军,继续跟蒙古人作战,虽然多次取得胜利,但大宋的国力也越来越弱。

几年后,秦靖之因为常年征战,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就召来了苏云卿、陆风和耶律大石,对他们说:“我不行了,以后抵抗蒙古人的重任,就交给你们了。你们一定要守住大宋的江山,保护大宋的百姓,不能让蒙古人得逞!”

苏云卿、陆风和耶律大石都哭着答应下来。没过多久,秦靖之就去世了。大宋的百姓们得知消息后,都悲痛欲绝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