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 第728章 再次扩充军火制造工人

终于,再次一条新的子弹生产线组装完成。这条生产线虽然略显简陋,但每一个零件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与汗水。

陈振华站在生产线旁,看着工人们进行最后的调试。当机器发出第一声轰鸣,一颗颗崭新的子弹从生产线上缓缓吐出时,现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陈振华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还有手榴弹生产线等着他们去完成。

紧接着,新一条手榴弹生产线的建设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手榴弹的生产工艺相对复杂,对原材料和技术要求更高。

陈振华再次与技术骨干们深入探讨,制定出详细的生产方案。他们对现有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尽可能地简化流程,同时保证产品质量。

为了提高手榴弹的生产效率,陈振华提出了分工协作的方法。将生产过程分为几个关键环节,每个环节由专门的小组负责,从外壳铸造、装药到装配,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专注地工作着,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

在铸造手榴弹外壳的车间里,炉火熊熊燃烧,工人们将回收的废旧金属放入小钢炉的熔炉中熔化。

高温的炙烤下,他们的脸上布满了汗水,但手中的工作却丝毫没有停歇。当金属熔液倒入模具中,一个个手榴弹外壳逐渐成型。经过冷却、打磨后,这些外壳被送到装药车间。

装药是手榴弹生产中最危险的环节,需要极高的技术和谨慎。装药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炸药填入外壳,每一个动作都精确到毫米,容不得丝毫差错。

他们深知,自己手中的工作关乎着战士们在战场上的生死存亡,所以格外认真。

装配车间里,工人们将填好药的外壳与引信等部件进行组装。他们熟练地操作着工具,将每一个零件安装到位,然后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只有通过检查的手榴弹,才能被包装起来,送往战场。

在陈振华的悉心指导与全体工人的共同努力下,最新的手榴弹生产线也顺利建成并投入生产。

看着一箱箱崭新的手榴弹堆积如山,陈振华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与自豪。同时,他没有忘记提高 81 毫米迫击炮和 75 毫米野炮炮弹的生产数量及生产效率。

他组织技术人员对现有的炮弹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优化生产工艺,使得炮弹的生产速度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黎城兵工厂也在陈振华的统筹安排下,也掀起了一场提升弹药产量的热潮。

黎城兵工厂的基础相对薄弱,但陈振华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同样能够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

陈振华来到黎城兵工厂后,立即对工厂的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他发现,这里的设备陈旧,技术人员短缺,原材料供应也不稳定。

面对这些困难,陈振华没有丝毫退缩,他决定从增加子弹生产线入手,逐步提升兵工厂的生产能力。

他组织兵工厂的管理人员和工人代表召开会议,鼓励大家说:

“同志们,虽然我们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我们不能退缩。前线的战士们在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浴血奋战,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弹药。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首先,陈振华安排人员对工厂的现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工人们对那些老旧的机器进行了细致的保养和修复,更换了磨损严重的零件,调试了精度,让这些设备重新焕发出活力。

同时,他积极协调资源,从其他地区调配了一些急需的生产设备和工具,自然是空间里的太原兵工厂的生产线贡献了出来,为新生产线的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在人员培训方面,陈振华从黄崖洞兵工厂借调了一批技术熟练的工人,让他们在黎城兵工厂展开 “传帮带” 活动。

这些老师傅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新工人,从机器的操作技巧到生产工艺的细节,都一一讲解示范;新工人们认真学习,虚心请教,很快掌握了生产要领。

新生产线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场地狭窄,无法容纳新的设备。陈振华带领大家一起动手,对工厂的布局进行重新规划。

他们拆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建筑,清理出一片宽敞的场地,为新生产线的安装创造了条件。

经过艰苦的努力,黎城兵工厂的一条新子弹生产线终于建成。当生产线启动的那一刻,工人们欢呼雀跃。

这条生产线的建成,不仅提高了子弹的生产数量,也为兵工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陈振华又将目光投向了黎城兵工厂的手榴弹生产。他借鉴黄崖洞兵工厂的成功经验,结合黎城兵工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适合这里的手榴弹生产方案。

他组织技术人员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提高了手榴弹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他还加强了对原材料的管理和调配,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请大家收藏:()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陈振华的指导下,黎城兵工厂的手榴弹产量也逐渐提高。一箱箱手榴弹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战场,为抗击日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随着子弹和手榴弹生产线的增加,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陈振华面前 —— 弹药原料以及钢铁的消耗速度大幅加快。

陈振华心里清楚,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自己空间里库存的原材料最多只能支撑到年底。

但考虑到战争局势的紧迫性,他没有丝毫犹豫。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了战士们在战场上能够有足够的弹药与敌人战斗,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加速生产。

为了解决原材料短缺的问题,陈振华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他一方面加大了从周边地区的采购力度,派出采购小组,深入到各个乡村、城镇,与当地的商户和百姓沟通,收购各种废旧金属和黑火药原材料。

采购小组的成员们不辞辛劳,四处奔波,向人们宣传抗战的意义,呼吁大家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百姓们纷纷响应,主动将家中的废旧物品拿出来卖给采购小组。

另一方面,陈振华组织部队在战场上收集废旧武器和金属物件。战士们在战斗间隙,仔细搜寻战场上的每一个角落,将那些被损坏的枪支、炮弹壳等回收回来,送往兵工厂进行二次利用。

这些废旧金属经过熔炼、加工后,又变成了一颗颗崭新的子弹和手榴弹,再次回到战场上打击敌人。

同时,陈振华还积极寻求与其他根据地的合作,互通有无。他派人与周边**的兵工厂取得联系,协商原材料的调配和共享。通过这种方式,缓解了部分原材料短缺的压力。

不仅如此,在甘作良的悉心指导与努力下,黄崖洞兵工厂再次培养出一批枪支维修工人。

甘作良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枪械专家,他深知枪支维修对于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性。

他在兵工厂内开设了培训班,亲自授课,从枪支的结构原理到维修技巧,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学员们认真学习,刻苦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他们掌握了扎实的维修技能。

随着这批维修人员的加入,那些在战斗中被损坏的三八大盖步枪以及中正式步枪,得以得到有效的维修。

维修车间里,工人们专注地拆解、清洗、更换零件,然后进行组装和调试。每一支修好的枪支都经过严格的检验,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这些修好的枪支重新回到战士们手中,再次成为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为抗战增添了一份坚实的力量。

在陈振华的不懈努力下,黄崖洞兵工厂和黎城兵工厂的弹药产量得到了显着提升。

虽然面临着原材料短缺等诸多困难,但他始终坚定信念,带领着大家勇往直前。

他深知,每一颗子弹、每一枚手榴弹,都承载着战士们的生命和抗战胜利的希望。

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抗战的胜利铸就了坚实的后盾。

而他的努力,也将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抗战事业中,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国家的独立,不屈不挠,奋勇前行。

此时平顺县的黄崖洞兵工厂以及黎城兵工厂,作为抗日武装力量的重要补给枢纽,其生产与维修能力的提升,对于八路军全体作战部队来说至关重要。

而随着 再次1000 名专业维修人员的加入,这两座兵工厂犹如注入了一股强劲而鲜活的力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 1000 名维修人员,有500名是甘作良培养出来的,剩余的皆是八路军总部和从各地精心挑选而来,他们在枪械维修领域各有所长,怀揣着对抗日事业的热忱之心。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请大家收藏:()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