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 第520章 制鞋厂建设

而在最后的整烫和质检环节,工人们更是一丝不苟。整烫工人手持熨斗,将制作好的服装熨烫得平平整整,使其展现出良好的外观。

质检人员们全神贯注地逐件检查着,目光锐利得仿佛能够穿透每一寸布料和每一道缝线。他们绝不会放过哪怕是最细微的瑕疵,无论是针脚的疏密不均、线头的残留还是颜色的偏差,都会被他们敏锐地捕捉到。因为他们深知,只有确保每一件工装都完美无瑕,都符合那严苛的高质量标准,才能让使用者感到舒适与安心。

当然啦,如此繁重且细致的工作如今已交由后勤部的人员来负责管理。后勤部的同事们展现出了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他们精心策划、用心组织,对整个质检流程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从接收待检工装开始,到最后的分类存放,每一个环节都经过深思熟虑,以确保生产流程的顺畅无阻。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质检工作中起到关键领导作用的,主要是来自平顺县的妇救会等一众女同志。这倒也不难理解,毕竟服装制作一直以来都是女同志们所擅长的领域。她们凭借自身丰富的经验和细腻的心思,将这项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在她们的带领下,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共同为打造高品质工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由于独立旅和 386 旅都没有更多的女兵来支持此项工作,所以陈振华明智地将这份重任交付给了平顺县的妇救会同志。

这些妇救会的同志制作这些衣服并非无偿劳动,而是被陈振华下达了明确的命令,并给予了颇具吸引力的激励措施。

那就是每个人每个月如果能够制造出两百件夏衣,那么便能获得奖励十斤白面。这个举措一经推出,更是立刻引发了无数贫苦中农家的妇女踊跃参与,不仅如此,当地的八路军家属成员也都立刻积极响应起来。

所以陈振华看到这种情形,众人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迅速提升。不仅如此,陈振华还对服装厂的未来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和殷切的展望。

他希望这个服装厂不仅仅是满足当下夏季工装的制作需求,还要不断拓展业务,能够为战士们提供冬季适用的服装。

他计划投入更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服装质量,当然也包括大量的原材料。

同时,他还打算培养一批专业的服装设计和制作人才,让服装在实用的基础上,融入更多人性化设计,以提升战士们的穿着体验。

在陈振华的构想中,未来的服装厂将不仅仅服务于本地的部队,还能够为周边地区的抗日力量提供优质的服装保障。

他期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发展,让这个小小的服装厂成为抗日后勤保障的重要支柱,为最终的胜利贡献更多的力量。

陈振华深知,战士们在前线奋勇作战,后勤保障必须跟上,不能让他们在物资方面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陈振华在服装厂中,与工人们亲切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质量是重中之重,要求每一件工装都要结实耐用,同时也要注重舒适度,不能让战士们穿着不合身或者容易破损的衣服上战场。

在服装的款式设计上,陈振华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要求在实用的基础上,尽量融入一些美观的元素。颜色选择以低调的天蓝色为主,便于在战斗中隐藏身形。

款式上则要充分考虑战士们的行动需求,比如增加口袋的数量和大小,方便战士们携带必要的物品;调整袖口和领口的设计,使其既舒适又不妨碍动作的施展。

看着忙碌而有序的车间,陈振华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期待。他坚信,有了这些充足的物资保障,战士们在战场上将会更加英勇无畏,为抗战的胜利贡献更多的力量。

陈振华以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成功地将那座服装厂全面建设推进完毕。当这座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服装厂矗立在众人面前时,其内部崭新的 20 台缝纫机格外引人注目,仿佛在诉说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正因有了这些先进的设备,参与到服装厂劳动的妇女数量如潮水般迅速增长。起初,只有 60 多名妇女投身其中,然而,随着服装厂的声名远扬和工作机会的增多,人数急剧攀升,最终达到了 100 名之众。

为了实现高效且优质的生产,陈振华展现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和清晰的思路。他对人员进行了极为精细的分工,每一位妇女都被赋予了明确的职责。

有的妇女专注于裁剪工作,她们手持锋利的剪刀,凭借着敏锐的目光和精准的判断,将布料裁剪成合适的形状和尺寸。

有的负责缝纫,坐在缝纫机前,脚踩踏板,双手熟练地推送着布料,细密的针脚如同谱写着美妙的乐章。

有的则承担整理的任务,将制作完成的服装进行仔细的整理和分类,确保每一件都整齐有序。

还有的负责缀扣,她们用灵巧的双手将一颗颗扣子精准地缝缀在服装上,为服装增添了最后的点睛之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请大家收藏:()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每一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操作,这种明确的流水线分工不仅提升了制造水平,更显着提高了制作效率。

作为服装厂厂长的王大卫,起初对陈振华的安排还心存疑虑,他原本以为陈振华只是在军事领域有所建树,对于服装厂的管理或许只是一知半解。

然而,当他看到陈振华有条不紊地部署着各项工作,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其实,这对于陈振华而言,并非是什么难以跨越的障碍。

即便他之前并未深入了解服装类的具体制造流程,但流水线操作的核心方法他却早已深谙于心。他深知,只有合理的分工和有序的流程,才能让生产效率最大化。

在陈振华的精心安排和调整下,生产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略显混乱的工作场景变得井井有条,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专注而高效地工作着。工作效率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成果令人欣喜。

在众多工序中,裁剪人员得到了陈振华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毕竟裁剪工序是整个服装制作的基础,它需要人员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巧去精准把握,无法单纯借助机械来完成。每一刀下去,都决定着服装的版型和质量,容不得丝毫马虎。

而在缝纫环节,那 20 台缝纫机在工人的操作下欢快地运转着。陈振华还安排了 40 名人员进行持续不断的轮班操作,以确保缝纫机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高生产进度。

原本陈振华计划筹备安排三班倒的工作制度,以保证同志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同时维持高效的生产。

然而,众人的工作激情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大家主动提出改为两班倒,希望能够抽出更多的人员投入到裁剪以及其他工序当中。

面对众人的热情和决心,陈振华没有提出反对。他深知,这是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现出的无私奉献精神。

毕竟,借助妇救会的力量,大家积极主动地推进工作,这对于独立旅和三八六旅的官兵,乃至整个一二九师的官兵来说,都是最为理想的结果。

陈振华心中怀揣着一个宏大的计划,他打算在五月初左右,首先为整个独立旅官兵全部更换夏季服装,让战士们在炎热的季节里也能身着舒适、整洁的军装。

不仅如此,他还将目光投向了386旅的广大官兵,随后半个月内,也为386旅全体官兵也提供夏季服装,希望能为他们也提供崭新的夏季服装。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仅靠现有的 120 名工作人员,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经过深思熟虑,陈振华决定在黎城,甚至涉县,再次各自开设一个服装厂。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增加生产能力,还能更好地满足八路军对服装的大量需求。

自然这些得益于陈振华空间里,拥有着600台的缝纫机械,外加大量的布匹,甚至棉花等原材料,当这些原材料源源不断的借助独立旅的运输大队送来的时候,所有人都不再质疑陈振华为全旅官兵换装的能力。

不过陈振华深知,后续还要制作大量工序更为复杂的棉服。棉服的制作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精湛的技术,对于服装厂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经验要求将会更高。

但陈振华坚信,借助三个服装厂,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为广大386旅和独立旅店战士们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甚至为129师提供更多的服装支持。

与此同时,陈振华设计的鞋厂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他深知一双舒适耐用的鞋子对于战士们在战场上的重要性,因此在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从鞋厂的规划设计开始,陈振华就亲自参与。他绘制了详细的制鞋厂图纸,考虑到了生产流程的合理性、工人操作的便利性以及空间的充分利用。

他与建筑师们反复研讨,不断优化方案,力求打造出一个高效、舒适的生产环境。

在设备支持上,陈振华同样毫不马虎。他精心挑选了各种制鞋工具,从裁刀到鞋楦,从缝纫机到打磨机,每一件都经过他的严格筛选。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请大家收藏:()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