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469章 梭停织自续,风起不用声

顾承砚推开顶楼会议室的门时,煤油灯刚被老账房点亮。

十七个核心骨干或坐或站,目光全锁在他腰间晃动的怀表链上——那是他思考时习惯摩挲的物件。

"都过来。"他摘下金丝眼镜,指节叩了叩铺在长桌上的牛皮纸。

昏黄灯光下,六十八个墨点像星星落进地图,"南京、无锡、镇江的日商急着谈停购,不是因为茶叶,是他们的密探发现了这些。"

会计老周推了推圆框眼镜:"少东家是说...心网?"

"四十九个点变六十八,新增的全在乡塾和育婴堂。"顾承砚展开第二张图,墨迹未干的线条从上海向四周辐射,"昨天镇江那孩子画的梭子,今天苏州的绣娘就开始在帕子上绣同样的纹路。

她们没见过图纸,没听过指令,只因为隔壁阿婆补衣服时哼了句《归络调》。"

他忽然笑了,指腹划过地图上"金华"的标记:"若雪今早收到的信,你们该看看。"

话音未落,楼梯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苏若雪抱着个蓝布包推门进来,发梢沾着夜露,腕间银镯碰出清响:"塾师说孩子们把蚕茧绕成了同心结,挂在桑树上。"她取出一张炭笔画,铺在顾承砚摊开的地图旁——画里的银线从孩子脚下窜起,真就和地图上的辐射线叠成了一片。

"这不是我们教的。"顾承砚的指尖扫过画中歪扭的圆圈,"是她们自己想起来的。"他抬头时,镜片后的目光像淬了火,"三个月前我们怕火种太小,要拿纸筒护着;现在才明白,只要根扎在土里,风往哪吹,火就往哪烧。"

老周的茶杯"当"地磕在桌上:"少东家是说...要撤指令?"

"从明天起,所有密信改送'天气预报表',所有暗语换成'家常话'。"顾承砚抽出钢笔,在"心网分布图"上画了道虚线,"我们退到幕后,只留监听组记记风声。

那些藏在蓝布衫里的规矩,压在箱底的纺车,该自己长脚走了。"

会议室静得能听见楼下黄包车的铃铛。

管仓库的陈叔突然抹了把脸:"我想起十年前在杭州,我娘临终前抓着我的手说'经线要齐',那时候我嫌她唠叨...原来她不是教我织绸,是怕我忘了。"

苏若雪伸手按住陈叔发抖的手背。

她的目光落在顾承砚胸前——那里鼓起一小块,是今早收进的那幅孩童图画。"砚之说得对。"她声音轻却稳,"我们之前总怕他们记不住,现在才知道,有些东西根本就没忘过。"

"青鸟那边呢?"顾承砚转向门口。

话音刚落,楼梯传来金属碰撞声。

青鸟抱着电台零件撞进来,额角沾着灰,眼里却亮得惊人:"少东家,您猜我拆电台时发现了什么?"他扯出块胶木唱片,放在留声机上。

电流杂音里,突然涌出"咔嗒咔嗒"的震动声。

那节奏顾承砚再熟悉不过——是《归络调》的织机拍。

"凌晨两点十七分,黄浦江贫民窟。"青鸟喉结滚动,"查了,是群给日军拆军毯的寡妇。

她们说手一碰到线头,就忍不住用双经绞罗的手法拆,拆完的毯子根本没法再织。

问她们为什么,都说'这样拆,心里踏实'。"

苏若雪的手指轻轻抚过留声机的金属外壳。

她想起上个月在闸北见过的那些女人,她们蹲在屋檐下拆军毯,头发上沾着线头,眼神却比以往亮:"她们不是在拆毯子,是在拆日本人的算盘。"

顾承砚突然抓起桌上的炭笔。

他在"心网分布图"最外围画了个更大的圈,墨迹透过牛皮纸,在桌布上洇出深痕:"从今天起,所有行动代号改为'春风'。"他抬头时,窗外的月光正好漫进来,将"实业救国"的匾额影子投在他脸上,"风往哪吹,我们就往哪送种子。"

散会时已过子时。

苏若雪抱着那幅炭笔画站在楼梯口,看顾承砚背着手站在窗前,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

她走过去,将画轻轻贴在他后背上:"明天金华的孩子们该收到回信了。"

"你写了什么?"

"我说她们不是在听蚕说话,是她们自己开始说了。"苏若雪的手指勾住他的小指,"就像现在——"

楼下突然传来一声鸽哨。

顾承砚侧耳听了听,转身从保险柜里取出本烫金账簿。

封皮上"顾苏织坊"四个字被他擦得发亮:"若雪,你说...等春风吹遍江南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让织坊,再往前走走?"

苏若雪望着他眼里跳动的光,忽然笑了。

她取过账簿,在"绸庄"二字上轻轻一画:"那就叫...顾苏织坊。"

窗外,第一缕晨光正漫过黄浦江。

顾氏绸庄的老匾额在晨风中摇晃,"实业救国"的金字被染成了暖金色,像团刚被春风吹旺的火。

顾氏绸庄的老匾额在晚风中轻轻摇晃,"实业救国"四个金字被染成了血红色,像团烧得正旺的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三楼会议室的留声机突然"咔"地停了。

苏若雪正替顾承砚整理西装领扣的手顿住,抬头便撞进他镜架后微弯的眼尾——那是他胸有成竹时特有的弧度。"该去大光明了。"他扣上最后一粒袖扣,指尖在她腕间轻轻一捏,"今天要唱的这出戏,可是你我攒了半年的谱子。"

大光明戏院的穹顶水晶灯刚亮起,顾承砚踩着第三遍预备铃跨进礼堂。

三百余张椅子早坐得满满当当,最前排的荣氏棉纺、刘记铁厂当家人正用银茶盏敲着桌沿——往年商会年会总在推杯换盏里虚耗,今年谁都听说顾家少东家要"放个响炮"。

"诸位。"顾承砚站上讲台时,台下的私语像被剪刀齐崭崭剪断。

他摘下金丝眼镜搁在讲稿上,镜片反着光,恰好映出第二排苏若雪攥着帕子的手——那帕子角上,正绣着今早孩子们画的梭子纹。"顾苏织坊即日起更名'民间工艺保育社'。"他话音未落,后排已传来抽气声,"不再接任何商业订单,转而资助江浙皖赣四省一百二十所女子夜校,开设'生活织造课'。"

老周扶着椅背站起来,圆框眼镜后的眼睛涨得通红。

他想起三天前顾承砚蹲在账房地上,把历年织坊盈利单一张张铺成地图:"周叔,我们要的不是绸缎卖得更贵,是让每个拿过梭子的手,都能在布上织出自己的底气。"此刻他望着台上那个清瘦身影,突然想起二十年前老东家临终前攥着他手腕说的话:"承砚这孩子,骨子里烧的是团火。"

"手艺不是为了赚钱。"顾承砚的声音突然放轻,像在跟谁拉家常,"是为了记住——谁是我们。"

礼堂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荣家大少拍得掌心发红,转头对身边人喊:"听见没?

他这是要把织机变成笔!"刘记铁厂的老掌柜抹了把脸,茶盏里的水晃出来打湿前襟也没察觉。

苏若雪望着台上被灯光笼罩的身影,忽然想起上个月在闸北夜校,那些裹着蓝布衫的姑娘举着梭子问她:"苏先生,我们织的花样子,也算救国么?"她当时摸着姑娘们磨出茧子的指尖说:"等你们的手能织出自己的底气,日本人的刺刀就戳不穿这底气。"

此刻台下的掌声里,她听见有人喊:"顾少,我们铁厂出钢材打织机!"另一个粗嗓门接道:"我家米行腾仓库当教室!"顾承砚望着台下攒动的人头,喉结动了动——三个月前他在地图上画下的六十八个墨点,此刻正顺着这些声音,在他心里连成一片火海。

散场时已近子夜。

青鸟抱着个油布包候在后台,帽檐压得低低的:"青岛急件。"顾承砚接过包的瞬间,摸到了里面硬物的棱角。

苏若雪凑过来,发梢扫过他耳垂:"崂山湾的?"

油布展开时,铁箱的锈渣簌簌落在木桌上。

顾承砚用裁纸刀挑开锁扣的刹那,苏若雪的手突然攥住他胳膊——箱内三十具竹听筒排列成北斗,最前端那具底部的刻痕,与她幼时见过的母亲笔记分毫不差:"留给听得见的孩子。"

"苏姨当年北线实验中断时,这里还只是片荒滩。"顾承砚的指腹抚过刻字,"可这些听筒的竹纹......"他突然抓起听筒对着光,"是新竹,最多三年。"

苏若雪的呼吸陡然一滞。

她想起上个月在苏州绣坊,有个绣娘悄悄塞给她块帕子,帕角绣着模糊的北斗纹:"我阿婆说,这是她阿婆传下的样子,说是'等听得见的孩子来'。"此刻望着铁箱里的听筒,她忽然明白那些在夜校里学织的姑娘,那些在帕子上绣梭纹的绣娘,那些把蚕茧绕成同心结的孩子——他们早就在用自己的方式,续上了三十年前中断的线。

无月的外滩堤岸泛着冷白的光。

顾承砚握着苏若雪的手,能感觉到她指尖的温度透过手套渗进来。

江面上忽然漂过一艘乌篷船,船尾没有常见的"丙字号"商标,只有一面褪色织幡在风里翻卷。

苏若雪眯起眼——那上面的经纬交错纹,正是《归络调》整曲的节奏密码。

"你母亲教我们怎么点燃火把。"顾承砚望着那面织幡被江风吹得猎猎作响,声音轻得像怕惊碎什么,"而现在......"

"火把自己学会了走路。"苏若雪接口道。

她的目光追着小船消失在晨雾里,想起今早保育社门口,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踮脚往门缝里塞了张画——画上是许多小火把,每个火把底下都歪歪扭扭写着"我们"。

晨雾未散时,顾承砚站在保育社档案室窗前。

阳光穿过纱帘,在他手中的老账册上投下斑驳光影。

那是苏母当年的实验记录,最后一页空白处,不知何时多了行小字:"线在人在,线断人续。"

他指尖轻轻抚过那行字,窗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苏若雪捧着新收的夜校学员作业来了。

风掀起账册页脚,一页泛黄的信纸飘落在地——上面是二十年前某个冬夜,苏母写给未出世女儿的信:"等你长大,要替我看看,这些线能织出多大的天。"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