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421章 烛芯藏字,旧名唤心

更漏在墙角发出沙哑的滴答声。

苏若雪蹲在地上,盯着那截嵌在烛芯里的银丝,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方才摸黑捡蜡烛时指尖触到的异物,此刻在烛火下泛着幽蓝的光,细如蛛丝的刻痕里凝着极淡的铜绿——分明是旧物,却在她掌心烫得慌。

她咬着唇从妆匣里取出镊子,手背上的血管突突跳着。

镊子尖刚碰到银丝,烛火突然晃了晃,映得"苏"字在墙上投出细长的影子,像根扎进肉里的针。"当啷"一声,镊子掉在地上,她却浑然不觉,直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银丝,刻痕立刻在指腹压出红印。

"这是...娘的手。"她突然轻声说。

声音太轻,像怕惊散了什么。

记忆里最后一次见母亲,是她七岁那年的雨夜。

苏夫人抱着她躲在阁楼,雨水顺着窗纸渗进来,打湿了夫人腕间的银镯——和她现在戴着的这只,连刻的缠枝莲纹都分毫不差。

那时夫人往她怀里塞了个檀木盒,说"若雪要好好收着",再后来,江面上只漂着半片绣着并蒂莲的帕子。

木屉被拽得"吱呀"响,苏若雪几乎是把檀木针线盒摔在桌上。

盒盖打开的瞬间,樟脑香混着旧丝绒的气息涌出来,最上层整整齐齐码着母亲的绣绷。

她指尖掠过那些褪色的丝线,在最底层摸到个凉丝丝的东西——是枚银顶针,边缘已经锈蚀出星星点点的斑,内圈却还清晰刻着"苏"字,笔锋比烛芯银丝更圆润些,像母亲教她握绣针时,掌心托着的温度。

"一模一样。"她对着烛火把顶针和银丝并排摆开,喉结动了动。

窗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尾音被风扯得支离破碎,倒像有人在哭。

账房门被叩了两下。

顾承砚举着盏羊角灯进来,青布长衫下摆沾着夜露,"我听见动静..."话音未落,他就看见桌上的银丝和顶针,瞳孔微微收缩,"若雪?"

"承砚,你看这个。"她抓起银丝往他面前送,指尖还在抖,"烛芯里的字,和娘顶针上的刻痕...是同一只手刻的。"

顾承砚接过银丝时,指腹也被刻痕硌了下。

他低头凑近,借着灯光看清那道细如蚊足的"苏"字,忽然想起前日陈阿婆说"银丝震了"时,老人眼里闪过的异样。"我去叫陈阿婆。"他转身要走,却被苏若雪扯住袖子。

"别跑太快。"她的声音软下来,"她年纪大了。"

陈阿婆来的时候,鞋跟蹭着青石板路发出沙沙声。

她扶着门框站定,目光扫过桌上的银丝,突然踉跄两步,手撑在桌沿直发抖。"这是...苏家秘丝。"她的声音像被揉皱的纸,"双季霜桑蚕吐的丝,浸三遍梅雨露,晒七日月光...只有苏家守脉人才能用。"

"守脉人?"苏若雪脱口而出。

陈阿婆没回答,弯腰把银丝凑到唇边。

她枯瘦的唇瓣碰了碰丝身,忽然老泪纵横,"是阿昭的手温。"她抓住苏若雪的手腕,指甲几乎掐进肉里,"三十年前,你娘是断梭会的'南北音桥',南来的织机声,北去的染坊调,都要经她的手译成银丝密信。

后来日谍要抢匠人名单,她抱着密匣往黄浦江跑..."老人的声音哽住,"我们在江边只捡到半块银顶针。"

苏若雪觉得耳底嗡嗡响。

她想起母亲留下的《百蝶绣谱》,想起从小到大绣坏的每只蝴蝶,母亲总说"慢慢来,心静了,针脚里的话才听得见"。

她突然转身冲向里屋,从樟木箱最底层翻出那本绣谱,封皮已经褪成米白色,边角还留着她小时候啃过的牙印。

"若雪?"顾承砚跟过来,见她把绣谱摊在桌上,逐页对着烛火透光。

当翻到"蝶穿花"那页时,她突然屏住呼吸——丝线在火光下泛出细碎的金斑,随着角度变换,竟慢慢拼出八个小字:音断则续,血继则燃。

"原来...原来娘把密信藏在绣法里。"她的手指抚过绣样上的蝴蝶翅膀,那里的针脚比其他地方密了三分,"她说'心静之手',是要血脉传人用绣针当钥匙..."

窗外的云散了些,月光重新漫进账房。

苏若雪低头看着绣谱上的隐纹,忽然觉得腕间的银镯发烫。

那是她和顾承砚定情时打的,内侧刻着"承砚若雪"四个字,此刻正贴着她的脉搏跳动。

"阿婆,"她抬头看向陈阿婆,眼里有星子在烧,"我娘说的'音断则续',是不是要我..."

"嘘。"陈阿婆用袖子擦了擦眼睛,"先看这谱子。"她指了指"蝶穿花"的绣样,"你娘当年绣这只蝴蝶,用的是'气沉一线'的针法——心要静,气要匀,针脚跟着血脉走。"

更漏又敲了一记。

苏若雪合上绣谱,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封皮。

烛火在她眼底晃啊晃,映出她紧抿的嘴角和发亮的眼睛。

她转头看向顾承砚,他正站在月光里,手里还攥着那截银丝,像攥着把即将点燃的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今夜,"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坚定,"我想试试'气沉一线'。"顾承砚望着苏若雪发亮的眼睛,喉结动了动。

他见过她算账时的利落,见过她被退婚时的隐忍,却从未见过这样的光——像春汛撞开冰河,像火种挣脱纸包。

陈阿婆颤巍巍搬来绣绷,檀香木框在桌上磕出轻响:"阿昭当年用的,你娘的手温还在这木头缝里。"

苏若雪坐直身子,腰板挺得像根新抽的桑枝。

她解下腕间银镯搁在绣绷旁,"承砚若雪"四个字在烛火里泛着暖光。

指尖抚过绣针尾端的云纹,那是她昨日刚磨的,"娘说过,好绣针要吃三回月光,这样穿线时才分得清经纬的心跳。"

更漏又滴了半盏。

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瞳仁里只剩那方绣样。

呼吸慢慢沉到丹田,像母亲教她的:"气要顺着血脉走,针脚才不会慌。"第一针落下时,烛火突然拔高寸许,映得她睫毛在脸上投下蝶翼般的影子。

银丝穿进绣布的刹那,苏若雪指尖猛地一麻。

不是被针尖扎破的疼,是电流顺着血脉往上窜,从指根到腕骨,再到心口——那里坠着母亲留下的银锁,此刻烫得惊人。

她抬眼,眼前的账房突然模糊了。

青石板路变成湿润的江滩,芦苇在风里沙沙作响。

穿月白衫子的女子正跪在水边,发间的银簪坠着半枚顶针,和她方才看过的那枚分毫不差。

女子怀里抱着个陶瓮,指腹反复摩挲瓮口的绳结,像是在和谁告别。"若雪,你要记住,"女子的声音混着江涛声撞进她耳朵,"丝帛沉了会浮,火种灭了会燃,只要苏家的针还在穿线......"

"娘!"苏若雪惊得抬针,绣绷上的银丝"铮"地一颤。

顾承砚几乎是扑过来攥住她手腕,掌心的温度透过她冰凉的皮肤渗进去:"若雪?

若雪!"

她猛地回神,绣布上的银丝正自个儿抖着,七下,不多不少。

陈阿婆突然捂住嘴,眼泪顺着沟壑般的皱纹往下淌:"织人锤......当年断梭会的匠人每人有把铜锤,敲七下是'紧急收网'的暗号。

阿昭走前三天,我还听她在染坊敲过......"

苏若雪低头看那根银丝,它还在微微震颤,像在应和着某个只有它能听见的声音。

顾承砚的拇指轻轻摩挲她发颤的手背,声音低得像怕惊散什么:"你不是在学'织语'......你是在继承。"

他的话像块烧红的炭,"轰"地炸开在苏若雪心口。

她望着绣绷上未完成的蝶纹,忽然想起前日在仓库翻到的旧账册——1927年,顾苏织坊给南京纺织局送过三箱"双季霜桑";1930年,有笔匿名汇款备注"音桥维护费"。

原来那些她以为的"普通生意",早埋下了火种。

"重启'音桥'。"顾承砚突然松开她的手,转身从账房暗格里取出个铜匣。

钥匙转动的脆响惊得陈阿婆抬起头,"用苏家秘丝当信物,给南京发'双律共鸣谱'前半段。

他们防得住密码本,防不住血脉里的记忆——苏家的针,比刀更利。"

青鸟的脚步声在门外停住。

这个总像影子般安静的男人推门进来时,月光正掠过他腰间的短刀。"联络点还是码头第三仓?"他问得直接,目光扫过桌上的银丝,瞳孔缩成针尖。

"是。"顾承砚把银丝放进青鸟掌心,"三天后,用'蝶纹回信'为凭。"

三日后的清晨,雨水顺着瓦当砸在青石板上。

苏若雪正蹲在染坊看新染的月白绸子,小徒弟气喘吁吁跑来:"少奶奶!

门房说有南京'苏记绣庄'寄来的包裹!"

包裹里是十幅牡丹绣样,花瓣用的是最普通的五彩线。

苏若雪却在拆第三幅时顿住——当最后一根金线被挑开,底布上露出半根秘丝,在晨光里泛着幽蓝。

她屏住呼吸抽丝,丝线尽头竟绣着行小字:"窖中有人,守灯三十年。"

"守灯人......"她把绣片贴在心口,眼泪砸在绣样上,晕开一团模糊的红。

顾承砚不知何时站在她身后,手搭在她肩上:"当年断梭会为防日谍,把匠人名单和织机图分藏七处。

你娘沉的那瓮,该是其中之一。"他望着长江方向,江水正卷着碎冰向东流,"现在有人替我们守着灯,是时候让火连成原野了。"

月上柳梢时,青鸟的布鞋踩过湿滑的青石板。

他今夜轮值巡夜,腰间挂着顾承砚新制的"织心警讯网"——七根秘丝分别连着染坊、织房、七位老匠人的居所。

当他走到地窖门口时,灯穗突然晃了晃。

借着月光,他看见七根银丝正微微震颤,像被风吹动的蛛丝。

更诡异的是,最右侧那根,靠近周哑子居所方向的银丝,竟渗出极细的血珠,沿着丝身缓缓往下爬,在青石砖上洇出个小红点。

青鸟的手按上短刀刀柄。

他望着血珠坠落的方向,喉结动了动,转身大步往周哑子的屋子奔去,靴底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裤脚。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