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金陵烬未央卷 > 第272章 漳州月冷照孤篷

金陵烬未央卷 第272章 漳州月冷照孤篷

作者:作家小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05 18:06: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一折 客店残灯映刀光

漳州城的石板路被夜雨泡得发胀,每走一步都溅起细碎的水花,混着屋檐滴下的灯油,在青石板上画出蜿蜒的油痕,像无数条爬行的小蛇。宝玉扶着黛玉走进"迎客来"客栈时,门楣上的灯笼突然晃了晃,灯罩破口处漏出的光,在她藕荷色披风上投下片晃动的阴影,像只展开翅膀的蝙蝠。

"两位客官打尖还是住店?"掌柜的声音像被水泡过的棉絮,透着股说不出的黏腻。他的算盘珠子是乌木做的,拨弄时发出的"噼啪"声里,藏着三短两长的间隔——与开元寺老和尚敲木鱼的示警暗号完全相同。柜台后的酒坛上,贴着的"女儿红"封条被人用指甲抠过,露出的陶土上,刻着极小的"北"字,与北境兵符上的刻痕一致。

黛玉的指尖在客栈的廊柱上划过,摸到的不是寻常的木纹,是深浅不一的刻痕,凑在一起竟是北境的"狼"字图腾。她假装整理鬓角,耳坠上的银链轻轻晃动,坠子撞在披风纽扣上的脆响,正好应和了掌柜算盘的节奏。紫鹃提着的食盒底,突然传来细微的"咔嗒"声——是她今早从泉州城带出来的铜钥匙,此刻正与廊柱的暗格产生共鸣。

二楼的客房透着股霉味,墙角的蛛网里,缠着的不是飞虫,是半片金陵织造府的缎子,上面的"万字不到头"暗纹被虫蛀得残缺,露出的棉絮里,裹着的竟是北境的铜屑,与玄衣卫短刀上的铜锈同色。宝玉推开窗的瞬间,夜雨里飘来股熟悉的香气——是荣国府特有的"凝神香",只是被掺了些海腥味,闻得人太阳穴突突直跳。

"这床板是新换的。"黛玉的手掌按在床沿,指腹摸到的木纹里,嵌着的不是木屑,是极细的沙粒,与泉州湾滩涂的沙质完全相同。她掀开床褥的刹那,油灯的光突然被什么东西反射——床板的夹层里,藏着的不是金银,是半张北境的布防图,上面用朱砂圈着的"漳州卫"三个字,旁边标着个极小的"贾"字,笔锋与荣国府账房先生的笔迹如出一辙。

窗外突然传来"咚"的一声闷响,像是重物落地。宝玉探头望去,只见个穿短打的汉子正拖着个麻袋往客栈后院走,麻袋口露出的不是货物,是片玄色衣角,上面的银线绣的狼头,被雨水泡得发胀,与北静王腰牌上的图案分毫不差。汉子的草鞋踩过积水时,露出的脚踝上,刺着的靛青色莲花下,隐隐透出层淡红——是用朱砂盖过的北境狼头纹身,与泉州港水手的刺青手法相同。

紫鹃端来的热茶里,浮着片异样的茶叶,形状像极了北境的弩箭箭头。"这是漳州特产的'箭羽茶'。"她的声音压得很低,指尖在茶碗边缘划出的,是荣国府暗卫的"三鱼"暗号,"刚才去后院打水,看见柴房的门缝里,堆着的不是劈柴,是北境的长刀,刀柄缠着的红绸,与张大爷烟袋杆上的那条是同批料子。"

黛玉的茶盏突然在桌上轻轻一顿,茶水晃出的涟漪里,映出的不是烛火,是后窗闪过的黑影。

那影子手里举着的不是灯笼,是柄短刀,刀鞘上的铜环碰撞声,与宝玉腰间佩刀的鞘声完全相同。她的裙摆扫过床脚时,踢到个滚落在地的铜铃,铃芯撞出的脆响里,藏着与佛堂念珠相同的金屑摩擦声。

第二折 酒肆闲话藏机锋

漳州城西的"醉仙楼"酒旗在晨风中卷出个尖角,露出的白布上,用靛青写着的"酒"字被阳光晒得褪色,笔画间的针脚里,卡着的不是灰尘,是北境的铜屑,与玄衣卫短刀上的铜锈同色。宝玉扶着黛玉坐在靠窗的桌位时,条凳的木纹里渗出的不是木屑,是极细的盐粒,与泉州湾船上的海盐味道一致。

"客官尝尝咱漳州的'鲈鱼脍'?"跑堂的伙计肩上搭着的抹布,边角绣着的不是寻常的商号标记,是个极小的"林"字,针脚与黛玉帕子上的绣工如出一辙。他放下的青花碗里,鱼脍切得薄如蝉翼,在阳光下透出的纹路,竟与北境兵符上的狼头轮廓隐隐相合。

邻桌的两个汉子正对着海图喝酒,手指点着的"澎湖"二字旁边,用酒渍圈出个小圈,与宝玉在泉州底舱看到的羊皮地图标记完全相同。穿蓝布短打的汉子说"今晚潮汛正好",袖口露出的手腕上,有圈极淡的红痕——是长期佩戴北境狼头镯留下的印记;另个戴斗笠的老者哼了声"莫要声张",斗笠檐垂下的渔网碎片里,缠着的不是海藻,是半片金陵织造府的缎子,上面的暗纹正是荣国府的"万字不到头"。

黛玉的银质耳坠突然在阳光下晃了晃,坠子上的"林"字刻痕反射出的光,正好照在邻桌的海图上。被照亮的"琉球"二字旁边,用小字写着的"贾氏"二字,笔锋与荣国府账房先生的笔迹完全相同。她假装整理鬓角,指尖划过耳坠的刹那,听见邻桌的汉子突然压低声音,说的"玉"字被酒嗝打断的节奏,与开元寺老和尚敲木鱼的示警暗号一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金陵烬未央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跑堂伙计端来的酒壶,壶嘴雕成的龙头嘴里,含着的不是宝珠,是颗极小的玉珠,刻着的"北"字被酒渍泡得发胀,与北境兵符上的刻痕同出一辙。宝玉斟酒时,酒液在杯盏里晃出的涟漪中,映出的不是窗外的街景,是伙计腰间的玉佩——那玉佩的半边狼头纹,与卫若兰密室里找到的兵符碎片能严丝合缝拼在一起。

"听说了吗?昨晚漳州卫的兵丁,在码头扣了艘金陵来的船。"邻桌的蓝布汉子突然提高声音,筷子在海图上的"厦门"位置敲出三短两长的节奏,"船上装的不是丝绸,是北境的弩箭,箭杆刻着的'贾'字,与荣国府的族徽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戴斗笠的老者突然往他碗里泼了半杯酒,酒液在海图上晕开的形状,像只展开翅膀的鸟——与史湘云扁担竹筒里的兵符碎片轮廓相同。"喝你的酒!"他的声音里带着警告,斗笠檐扫过桌面时,掉落的不是稻草,是半片绣着"忠"字的布角,与张大爷袖口滑落的那片质地相同。

黛玉的指尖在桌布的花纹里划过,摸到的不是棉线,是极细的铁丝,与泉州布庄绸缎里织的铁丝同批料子。她的茶盏突然被风掀起的窗帘扫过,茶水泼在海图上的"漳州"二字时,纸页下透出的不是空白,是用朱砂写的"北静王驻跸处",字迹与卫若兰密室里的密信笔迹完全相同。

宝玉假装去柜台添酒,指尖在掌柜的算盘上划过的,是北境的"撤"字暗号。掌柜拨弄算珠的"噼啪"声突然变调,第三颗算珠竟是空心的,里面藏着的极小玉牌,刻着的"茗"字被酒渍泡得发胀——是茗烟的私物。他的腰间挂着的不是钥匙,是串铜铃,铃芯的金屑与佛堂念珠里的同出一辙。

第三折 药铺残方露端倪

漳州城的"回春堂"药铺柜台,摆着的不是寻常的瓷罐,是北境的铜壶,壶嘴雕成的狼头嘴里,含着的不是药杵,是极小的兵符碎片,与卫若兰密室里的那半块能拼合。坐堂的老大夫戴着的水晶眼镜,镜片反射出的不是药柜,是后堂闪过的玄色衣角,上面的银线绣的狼头,与北静王腰牌上的完全相同。

"姑娘这脉相,倒像是北地的风寒。"老大夫的手指搭在黛玉腕上时,指甲缝里的药渣,与宝钗那碗莲子羹里的残渣同色。他开出的药方上,"当归三钱"的"归"字被墨点盖住,露出的下半截竟是"北"字,笔锋与北境布防图上的标注一致。药方的右下角,盖着的不是药铺印鉴,是个极小的狼头章,与玄衣卫短刀上的印记相同。

药铺的伙计抓药时,戥子秤的秤砣是空心的,里面藏着的不是铅块,是半张荣国府的产业账册,上面记着"漳州药铺,月进北境药材二十担",旁边用小字标着"王嬷嬷亲点"。他往药袋里装的"防风",根茎上的泥土里,嵌着的不是沙粒,是北境的铜屑,与玄衣卫短刀上的铜锈同色。

黛玉假装查看药柜上的标签,指尖划过的"川贝"瓷罐,罐底的落款不是药铺名号,是"北境督造"四个字,刻痕与兵符上的如出一辙。她的裙摆扫过柜台下的缝隙时,勾出的不是木屑,是半张揉皱的药方,上面的"海藻"二字被血浸得发黑,与王夫人给她下的毒方药材相同,笔迹却是贾母的。

宝玉的手在药碾子上划过的,是北境的"查"字暗号。碾槽里的药渣不是寻常的草药,是北境的"血绒花",与卫若兰咳出的血颜色相同,磨出的药粉在阳光下泛着金红。他的指尖在药柜的抽屉缝里摸到的,是块凸起的木板,边缘的刻痕是荣国府特有的"双结扣",与贾母梳妆台抽屉的绳结完全相同。

后堂的门帘突然掀起,个穿青衫的公子走出来,腰间的玉佩与北境兵符上的狼头纹完全相同。"老大夫可有'回魂散'?"他的声音里带着金陵口音,袖口露出的刺青不是文人的墨竹,是北境的狼头,"家母的旧疾犯了,听闻这药只有您这儿有。"

老大夫的水晶眼镜突然滑到鼻尖,露出的眼睛里闪过丝慌乱,抓药的手在"附子"抽屉上顿了顿——那抽屉的底板是松动的,下面的暗格里,藏着的不是药材,是北境的密信,上面写着"黛玉在漳州,速报王爷",笔迹与北静王密令上的完全相同。

黛玉的帕子突然掉在地上,弯腰去捡的瞬间,看见青衫公子靴底的花纹里,嵌着的不是泥屑,是开元寺的香灰,与佛堂长明灯里的同出一辙。他的腰间挂着的不是香囊,是个铜铃,铃芯的金屑与老和尚念珠里的同批料子,碰撞声里藏着三短两长的暗号。

药铺的后门突然传来"哐当"声,像是药罐落地。伙计跑出去看的瞬间,宝玉瞥见后堂的墙角,堆着的不是药篓,是北境的弩箭,箭杆缠着的红绸,与张大爷烟袋杆上的那条是同批料子。箭镞的寒光里,映出的不是药铺,是荣国府的匾额,被北境的狼头旗盖了大半。

第四折 码头渔火照归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金陵烬未央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漳州港的码头在暮色中像条搁浅的巨鱼,泊着的渔船桅杆上,挂着的不是渔网,是北境的狼头旗,被海风掀起的边角露出的"贾"字,与荣国府的族徽相同。宝玉扶着黛玉站在栈桥上时,脚下的木板缝隙里,渗出的不是海水,是极细的血珠,与卫若兰咳出的血颜色相同,在暮色中泛着金红。

"那艘'福顺号'的船板是新换的。"黛玉的指尖指向艘中型海船,船身的桐油味里混着北境的"蚀骨水"味,与辽东假匈奴人用的完全相同。她的目光扫过船舷的缆绳,绳结打的是北境的"死结",与玄衣卫捆绑俘虏的手法一致,绳头的麻线里,卡着的不是海藻,是半片绣着"林"字的布角,与她耳坠上的刻痕同出一辙。

码头上的渔妇正在补网,网眼的大小正好能卡住北境的弩箭箭头。她的手指在网绳上打的结,是荣国府特有的"双结扣",与贾母梳妆台抽屉的绳结完全相同。补网的线不是寻常的麻线,是极细的铁丝,与泉州布庄绸缎里织的铁丝同批料子,阳光下泛着青幽的光。

个穿粗布短打的汉子扛着鱼篓走过,篓底的缝隙里漏出的不是鱼虾,是北境的铜屑,与玄衣卫短刀上的铜锈同色。他的草鞋踩在码头的积水里,发出的"啪嗒"声里,藏着与佛堂木鱼相同的暗号节奏,第三声的间隔比前两声长——是"险"字的暗语。

黛玉的裙摆被海风掀起的瞬间,露出的夹层里,缝着的不是香料包,是张折叠的海图,上面标注的"澎湖暗道"与邻桌汉子海图上的标记完全相同。她的指尖在栈桥上划过的,是北境的"等"字暗号,回应她的是远处渔火的闪烁——三短两长的间隔,与开元寺老和尚的示警暗号一致。

"宝二爷!林姑娘!"史湘云的声音突然从艘小渔船上传来,她的草鞋踩在船板上,发出的"啪嗒"声里,藏着与佛堂木鱼相同的节奏。她的扁担两头挂着的不是竹筒,是两个北境的兵符碎片,合在一起正好是完整的"兵权"二字,边缘的刻痕与卫若兰密室里的完全相同。

湘云的粗布短打袖口,露出的刺青不是渔家的莲花,是荣国府的族徽,只是用靛青盖了层淡色。她扔过来的缆绳上,打的是北境的"活结",与张大爷解开底舱木箱的手法一致,绳头的红绸,与他烟袋杆上的那条是同批料子。

"柳大哥在船上等着呢!"湘云的声音里带着喘息,手里的船篙往水里一点,船板的暗格里,弹出的不是工具,是半张密信,上面写着"琉球旧部已备好接应,北静王的船队在厦门湾",笔迹是柳湘莲的,旁边用朱砂画的狼头,与北境兵符上的完全相同。

宝玉扶着黛玉上船时,船板的木纹里渗出的不是海水,是荣国府的胭脂米,与王嬷嬷裙角的那几粒同出一辙。

船舱的油灯在风浪里摇晃,灯芯爆出的火星落在湘云的粗布短打上,烫出的小洞露出的夹层里,缝着的不是棉花,是北境的密令,上面写着"黛玉乃北境公主,善待之",笔迹与北静王给玄衣卫的指令相同。

第五折 古刹钟声惊客梦

漳州城南的南山寺在夜雾中像尊沉默的佛,大雄宝殿的长明灯在穿堂风里摇曳,灯影在释迦牟尼佛的金身像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像无数双窥视的眼睛。宝玉扶着黛玉跪在蒲团上时,蒲团的夹层里,摸到的不是棉絮,是硬物的棱角——是半块北境的兵符,与卫若兰密室里的那半块拼在一起,正好是完整的"北境兵权"四个字。

"这木鱼的声音不对。"黛玉的指尖在佛前的木鱼上划过,木质里嵌着的不是铜芯,是北境的钢片,与玄衣卫短刀的材质相同,敲击时发出的"咚咚"声里,藏着三短两长的间隔——与开元寺老和尚的示警暗号完全相同。她的裙摆扫过供桌时,踢到个滚落的铜铃,铃芯的金屑与佛堂念珠里的同出一辙。

守殿的小和尚正在擦拭香炉,动作突然顿了顿,第三根手指的指甲缝里,藏着的不是香灰,是北境的铜屑,与玄衣卫短刀上的铜锈同色。

他抬头看见黛玉时,瞳孔突然收缩,擦拭的动作变成三短两长的节奏,香炉的三足里,有一足是空心的,里面藏着的极小玉牌,刻着的"茗"字被香灰盖了大半——是茗烟的私物。

黛玉假装添香时,手在香炉里摸到的,是块温热的玉佩,上面的刻字是"北静王赠",与卫若兰箭囊里的那半块能拼合。

玉佩的凹槽里,藏着的不是香灰,是张折叠的字条,上面的字迹是贾母的,写着"南山寺西廊,暗门通海,钥匙在韦驮像手中",旁边画的狼头,与北境兵符上的完全相同。

韦驮像的底座与别处的颜色不同,接缝处的腻子还沾着新鲜的木屑。宝玉假装整理韦驮像的披风时,指尖在像手的金刚杵上划过,杵头的宝珠是空心的,里面藏着的不是经书,是荣国府的海图,上面用朱砂圈着的"琉球"二字,旁边用小字标着"贾氏旧部",与泉州底舱木箱里的羊皮地图标记完全相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金陵烬未央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西廊的尽头,有扇不起眼的石门,门轴的缝隙里,卡着的不是灰尘,是北境的铜屑,与玄衣卫短刀上的铜锈同色。黛玉的银质耳坠突然在月光下晃了晃,坠子撞在石门上的脆响里,藏着与佛堂念珠相同的金屑摩擦声。

石门后的暗道里,飘来的不是霉味,是北境的"蚀骨水"味,与辽东假匈奴人用的完全相同。

暗道的石壁上,刻着的不是佛经,是荣国府的暗语,"三鱼两虾"的图案与荣国府暗卫的记号一致,旁边用极小的字写着"乾隆二十三年,贾氏旧部驻此",笔画间的针脚里,卡着的不是石屑,是半片绣着"忠"字的布角,与张大爷袖口滑落的那片质地相同。

暗道尽头的出口,通向的不是海边,是间隐蔽的石室,里面堆着的不是佛经,是荣国府的旧账册,上面记着"南山寺香火钱,实为旧部饷银",旁边用朱砂画的狼头,与北境兵符上的完全相同。

账册的最后一页,夹着的不是票据,是张女子的画像,与北境布防图上的女子画像完全相同——是黛玉的生母。

石室的油灯突然被风吹灭,黑暗中传来的不是脚步声,是刀鞘摩擦声,与宝玉腰间佩刀的鞘声完全相同。

黛玉的指尖在账册上划过的,是北境的"守"字暗号,回应她的是暗处传来的三短两长的铜铃声,铃芯的金屑与佛堂念珠里的同出一辙。

第六折 渔舟夜话破疑云

漳州湾的夜海像块泼了墨的绸缎,宝玉和黛玉乘坐的小渔船在浪涛里起伏,像片随时会被吞没的叶子。船尾的舵工是个黝黑的汉子,脸上的刀疤从眉骨延伸到下巴,像条暗红色的蜈蚣,与泉州港"福顺号"的船老大是同个模子刻出来的——只是他的左耳后,有颗极小的朱砂痣,与荣国府老仆李贵的那颗位置相同。

"这船的帆是琉球的桐木做的。"黛玉的指尖划过帆布的纹理,上面的浆洗痕迹里,藏着的不是海盐,是北境的"蚀骨水"残留,与辽东假匈奴人用的完全相同。

她的目光投向船舷的缆绳,绳结打的是荣国府特有的"双结扣",与贾母梳妆台抽屉的绳结完全相同,绳头的麻线里,卡着的不是海藻,是半片绣着"林"字的布角,与她耳坠上的刻痕同出一辙。

舵工的烟袋锅是黄铜做的,锅沿的缺口形状,与张大爷那只完全相同,都是被牙齿咬出来的。

他往船板上磕烟灰的"啪嗒"声里,藏着三短两长的间隔——与开元寺老和尚敲木鱼的示警暗号完全相同。烟袋杆上缠着的红绸,与北境兵符上的那条是同批料子,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红光。

宝玉假装帮忙整理渔网,网眼的大小正好能卡住北境的弩箭箭头。渔网的绳结里,嵌着的不是贝壳,是荣国府的胭脂米,与王嬷嬷裙角的那几粒同出一辙。他的指尖在渔网的边缘划过的,是北境的"问"字暗号,回应他的是舵工拨弄船桨的"哗啦"声,第三下的间隔明显比前两长。

"北静王的船队在厦门湾抛锚了。"舵工突然开口,烟袋锅往船板上一磕,弹出的不是烟灰,是半张海图,上面标注的"暗礁群"位置,与荣国府旧账册里的"琉球暗道"完全相同,"他们的旗舰上,挂着的不是狼头旗,是荣国府的族徽,只是用黑布盖了大半。"

黛玉的茶盏突然在船上轻轻一顿,茶水晃出的涟漪里,映出的不是星光,是远处闪过的船灯,三短两长的闪烁里,藏着与佛堂念珠相同的金屑摩擦声。

她的裙摆扫过船尾的舱门时,踢到个滚落在地的木箱,箱盖的缝隙里,漏出的不是丝绸,是北境的弩箭,箭杆刻着的"贾"字,与荣国府的族徽相同。

舵工的船桨突然往水里猛划三下,溅起的水花里,混着的不是海水,是荣国府的胭脂米,与王嬷嬷裙角的那几粒同出一辙。"琉球的旧部里,有位姓周的统领,是当年跟着老太爷打天下的,"他的声音里带着海风的咸涩,"他的腰间挂着的不是玉佩,是半块荣国府的玉牌,与宝二爷您的这半块能拼合。"

宝玉的手突然在船板上摸到个凸起的木块,边缘的刻痕是北境的"狼"字图腾。他掀开木块的瞬间,露出的暗格里,藏着的不是金银,是贾母的亲笔信,上面写着"黛玉生母乃北境公主,当年和亲嫁入荣国府,北静王是她的表兄",旁边用朱砂画的狼头,与北境兵符上的完全相同。

远处的海面突然亮起片火光,不是渔船的渔火,是北境的狼头灯,三短两长的闪烁里,藏着与佛堂念珠相同的金屑摩擦声。

舵工的船桨突然转向,船身划出的弧线,像个巨大的"逃"字,在夜海的浪涛里留下转瞬即逝的痕迹。

第七折 孤帆远影碧空尽

漳州湾的晨雾在朝阳下渐渐散去,宝玉和黛玉乘坐的"福顺号"海船,正朝着琉球的方向驶去。

船身的桐油味里混着北境的"蚀骨水"味,与辽东假匈奴人用的完全相同,却被荣国府的胭脂米香气盖了大半,那香气从底舱的暗格里飘出,与王嬷嬷裙角的那几粒同出一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金陵烬未央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柳大哥带着湘云去厦门湾探查了。"宝钗的蜜合色披风在船舷上飘动,袖口露出的刺青不是文人的墨竹,是北境的狼头,只是用靛青盖了层淡色,"他们说北静王的旗舰上,确实有荣国府的旧人,是当年跟着贾老太爷的亲兵,只是现在都归顺了北境。"

她的手里拿着的不是账本,是北境的密信,上面写着"黛玉归北境可保荣国府",笔迹是北静王的,旁边用朱砂画的狼头,与北境兵符上的完全相同。

信纸的边缘,沾着的不是海水,是荣国府的胭脂米,与王嬷嬷裙角的那几粒同出一辙。

黛玉的藕荷色披风扫过船舷的缆绳,绳结打的是北境的"死结",与玄衣卫捆绑俘虏的手法一致,绳头的麻线里,卡着的不是海藻,是半片绣着"林"字的布角,与她耳坠上的刻痕同出一辙。她的指尖在船板上划过的,是北境的"疑"字暗号,宝玉回以的"信"字暗号里,藏着与佛堂木鱼相同的节奏。

船尾的舵工突然转过身,脸上的月牙疤在阳光下闪着光——是张大爷!他的独眼在阳光下闪着光,手里的烟袋锅往船板上一磕,弹出的不是烟灰,是完整的北境兵符,上面的"北境兵权"四个字,被血浸得发黑,与卫若兰咳出的血颜色相同。

"老太太的意思,是让姑娘自己选。"张大爷的声音里带着海水的咸涩,"回北境,可掌北境兵权,保荣国府周全;回金陵,可能会被北静王以'北境余孽'论处。"他的袖口突然滑落片布角,上面的"忠"字被血浸得发黑,与卫若兰信上的胭脂色相同。

宝玉扶着黛玉站在船头,望着远处的海平面,那里的晨雾中,有片黑影正在靠近,不是北静王的船队,是荣国府的海船,桅杆上挂着的不是狼头旗,是荣国府的族徽,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为首的那艘船,甲板上站着的不是别人,是茗烟,他手里举着的不是灯笼,是贾母的亲笔信,上面写着"吾孙宝玉,善待黛玉,无论她是林家女还是北境公主"。

黛玉的银质耳坠突然在阳光下晃了晃,坠子上的"林"字刻痕反射出的光,在海面上画出条金线,与远处荣国府海船的航线完全重合。她的裙摆被海风掀起的瞬间,露出的夹层里,缝着的不是棉花,是北境的密令和荣国府的账册,在晨光中轻轻作响,像两首不同的歌谣,终于找到了相同的旋律。

船舷的浪花里,映出的不是船影,是荣国府的匾额和北境的狼头旗,在阳光下并排而立。宝玉的手握住黛玉的手,他的佩刀鞘声与她的耳坠脆响,在海风里交织成三短两长的节奏,像句未完的誓言,随着漳州湾的浪涛,驶向未知的远方。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金陵烬未央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